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急救护理新模式后危重创伤急救的护理质量.方法 通过信息化、网络化、整体化、环环相扣无缝隙连接的急救新模式对77 例预告知中重度创伤患者评估其危重情况及伤情,并快速作出计划,迅速实施急救措施,然后进行评价.结果 应用急救护理新模式后,68 例中重度创伤患者全部病情稳定后转入相关科室或EICU 继续治疗,跟踪治愈率上升了18.6%,死亡率比以前下降了43.4%.结论 急救护理新模式在危重刨伤急救中的应用是切实可行的,明显提高了急教的护理质量,也提升急救护理队伍的应变速度和护士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我院急诊科护理工作模式即院前急救-院内急救-重症监护3方面整体救护机制构建、急救护理临床快速反应流程建立、急救护理质量规范化控制与管理,逐步实现了急救护理模式从传统型急救护理模式向现代型转变.构建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旨在提高急诊科救护质量,提高患者生命存活率,减少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缪阳娟  王欢 《光明中医》2011,26(8):1695-1696
目的 提高高热惊厥患儿的急救护理水平.方法 总结67例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经验.结果 提高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质量,减少了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部损伤的有效急救护理措施.方法:对54例胸部损伤患者采取积极的急救和护理措施,包括急救措施和一般护理,分析经过积极的护理和急救后,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患者经过护理人员的有效急救护理,有2例患者由于失血性休克而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余52例患者最后均好转出院,存活率为96.3%.结论:正确、及时、全面的护理措施能有效的降低胸部受损伤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岁以下婴幼儿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特点,提高急救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婴幼儿的临床特点及急救护理规律性.结果:按格拉斯哥(GCS)预后评分:良好9例,中残3例,死亡2例.结论:采取正确有效的治疗方法及迅速的院前、院内的护理急救,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能够有效地提高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也是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院前急救是指急、危、重症病员进入医院以前由急救中心或紧急救援中心为主的医疗机构对患者进行抢救过程,是医疗服务体系的首要环节,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使院前急救面临着极大的护理风险.通过探讨在院前急救工作中潜在的护理风险,总结护理管理对策,做到急诊工作突出急、准、稳,急救过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职责分明,违者必究,让高品质的护理质量塑造急救护理职业形象.提高急救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7.
急诊护理的风险因素与管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急诊护理中常出现的风险事件类型,分析探讨急诊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及风险管理对策,以提高急诊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所发生的急诊护理风险事件,总结急诊护理的风险因素及护理风险管理的对策。结果:所有风险事件中以护理文书书写不完整及错误最多,其后依次是患者家属和医务人员沟通误解事件、给药错误事件、急救过程中设备出现故障。结论: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法律常识的培养,强化护理人员急救文书的书写管理工作,加强医患关系的调和、加强医院急救绿色通道的建立和维护,加强急救护理人员的人力配备,加强医院急救设备设施的配备和维护保养,等等,都是提高急救护理质量、减少急救护理风险的重要而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和探讨院前急救护理管理现状及院前急救护理存在的风险及安全隐患.针对存在的问题,通过建立健全制度;加强护理质量监控;规范接听120电话;加强护理人员急救知识的培训;急救物品、药品完好率达100%等对策,确保院前急救护理及时、准确、安全、有效,提高院前急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诊急救护理方案及其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接受急诊急救护理的10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探究.所有患者在入选时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常规组应用传统急诊模式,试验组采取优质急诊急救护理干预措施,对比急诊抢救有效率、质量...  相似文献   

10.
急诊科是医院中急、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碴的科室,是所有急诊患者人院治疗的必经之路。急诊护士是急危重患者抢救的主要成员,是院内急救工作的主力军,是院外急救的主要参与者。急诊护理工作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患者的预后。因此,规范急诊护理程序、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对于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加强综合性医院急诊质量控制,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方法根据上海市急诊质控标准,对浦东新区19家公立医院2008至2010年急诊运行情况进行质控考核。结果持续急诊质控检查使各医院在急诊管理及急诊技能等方面不断改善,质控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结论加强急诊质控管理是促进急诊事业发展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以来,以急诊科为中坚力量的广大医务人员积极奋战在抗疫一线,全社会以及各大医院迅速响应并积极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工作。急诊科作为医院的第一道防线,承担的医疗压力较大。急诊留观病房作为急诊科特有的设置,在物资管理、患者管理、医护管理、制度落实等方面也存在较以往更艰巨的困难。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形势更为严峻,针对急诊留观面临的一系列难题,笔者拟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改良方案。力求采取精确的防控措施,在人员、物资紧缺的环境下,有效提高了医疗质量,保证了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3.
院前急救不同于患者在医院中接受的系统治疗,本文通过从接到120急救电话出诊到转运至医院的施救过程,在现有的、简陋的、急迫的条件下,如何有效地提高石灰烧伤患者的治愈率及减少机体损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昏迷患者应用快捷护理路径急救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定昏迷患者抢救的临床快捷护理路径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随机收集2007年5月-2008年5月在门诊抢救的96例为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抢救;2008年6月-2009年6月在门诊抢救的102例为实验组,按快捷护理路径进行抢救.两组患者经门诊抢救后存活患者转至或急诊手术后转至重症监护室.对两组患者不同阶段的抢救时间及费用,住院时间及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急诊抢救时间及急诊抢救费用;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肺部感染及尿路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昏迷患者在急救中应用快捷护理路径后,急诊抢救时间明显缩短,抢救费用降低;住院日缩短、住院费用减少;住院期间肺部感染及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该临床快捷护理路径符合急救护理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院前急救联合中医护理中风疗效。[方法]对790例住院患者使用院前急救联合中医护理。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Barthel指数、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778例经院前急救后,病情均得到控制,安全转运到医院接受确诊治疗,12例因病情较重院前急救无效死亡,抢救成功率为98.48%。Barthel指数护理后指数高于护理前指数(P0.05)。[结论]院前急救联合中医护理中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科在突发地震灾难中的合理流程救治。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4月20日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大地震后我院骨科应急处理方案及治疗情况。结果:我院骨科灾后迅速启动应急方案,人员合理分工,充分利用卫计委骨科、康复、护理专家,病员合理筛查,及时手术、护理及康复,我科共收治伤员198人,实施手术98台,所有伤员实现了未发生一例死亡、一例感染目标。结论:我院骨科在突发灾难面前科学合理安排,合理分工,充分利用外来资源,骨科治疗能有序有效推进,患者能及时得到最佳治疗,早期护理、康复介入、心理疏导,值得医院面对大灾中推广。  相似文献   

17.
从院前急救的重要性、特点、任务、原则4方面探讨了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无缝隙链接的意义。提出畅通的"急救绿色通道"是无缝隙链接急救的基础,伤病员的现场施救、途中救护到院内抢救、手术住院治疗等连续性的无缝隙链接急救方式,可为抢救伤病员赢得时间,可大大缩短伤员获得确定性治疗的时间,可更好地保障突发事件意外情况下危重伤病员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8.
黄青  赵恂  黄敏文  袁耀佐  张玫 《中国药学杂志》2021,55(23):1923-1925
目的 进一步提高药品应急检验应对能力。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2019年亚硝胺类基因毒性杂质专项应急检验全过程工作进行梳理。结果 总结了专项应急检验中各环节的处置流程、管理特点和难点,提炼处置经验教训。结论 应急检验工作是对检验机构应急响应能力、技术实力的全面考验。需从事前、事中和事后制订系统的应对策略,构建完善的药品应急检验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甘肃省部分医院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患者对当前医患关系状况的看法、对医疗危机事件的态度以及行为的倾向,探析医患关系状况对医院危机管理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甘肃省10家医院的患者,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患者进行现场调查,收集患者对相关问题的态度及看法,分析医患关系状况对医院危机管理的影响。结果:认为医患关系较好(非常好+比较好)的患者213例(55.4%)。患者对医患沟通状况的满意度与医患关系的评价密切相关(χ~2=183.281,P=0.000)。患者对医务人员主动履行告知责任的评价与医患关系评价密切相关(χ~2=132.903,P=0.000)。结论:加强医患间的沟通,避免危机事件出现,同时加强医疗服务的质量,有利于患者满意度的提高以及医院良好形象的树立。  相似文献   

20.
急诊危重病例8821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急诊科抢救的危重病病种规律及抢救成功率变化趋势。方法对本院2005—2009年在急诊科抢救的8 821例危重患者的年龄、性别、时间分布、疾病谱和病死率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神经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外伤是急诊科的前3位危重病;男性多于女性;60~79岁老年组抢救数最多,各种严重外伤的急诊病死率最高(8.6%),心肺复苏病例数最多的是"院前死亡"患者(63.26%)。急诊抢救患者全年出现2个就诊高峰,分别为6—7月及12,1,3月,全天就诊高峰在17:00—0:00。结论急诊工作核心是对危重患者的病情综合全面评估,及时解除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并尽快分流;抢救对象主要为老年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应关注青年人的心理健康,减少自发性行为造成的致死、致残率;要普及公众急救知识、加强院前急救及培养一专多能的高级全科救命医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