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校正医书局是北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由官方专设的以编校、刊行中医古籍为目的的临时性医籍校正机构.至神宗熙宁二年(1069),12年间先后有13位官员参与编校医籍,使之成为宋之后的定型化版.本校正医书局原计划校正医籍8部,最后编校成书11部.校正医书局编校每部医籍所需时间不同,多者10余年,少者不足1年.校正医书官不在校正医书局的办公场所校书,而在自己家里校书.校正医书局的成员包括提举校正医书局和校正医书官,既有儒臣,也有医官,儒臣在医书校正中占有主导地位.校正医书局从诏选校正医书官、制定编校计划、确定编校原则、布置编校任务等,均有一套严格的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2.
《金匮要略》各种传世版本中,吴迁抄本最大程度保留了北宋官刻原貌。从书名、篇名、篇章顺序、方药名、药物炮制方法、用药剂量、参考医书、宋臣注文等角度,对比分析和研究吴迁本与邓珍刊本及其衍生的各传本,对北宋官刻《金匮要略》的面貌进行一定程度的还原。北宋官刻《金匮要略》的正式书名是《金匮要略方》,全书篇名完整,篇章顺序与当今通行本有异,方名更为古貌,方药用量有所差别,药物炮制方法记载更为详尽,参考较多中古医书。  相似文献   

3.
《医学六经》一书收录了《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灵枢》《针灸甲乙经》等6部医籍,颇受学界重视。《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中国医籍大辞典》等著录该丛书为明代顾从德所编纂,由吴勉学刊刻。通过查考原书、梳理相关资料,结果表明此书与吴勉学所刻《古今医统正脉全书》前6部医书内容及版式相同,疑为后人将此6部医书从《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析出,另名《医学六经》。顾从德与吴勉学并非《医学六经》的编纂者与刊刻者,学界考察医籍版本时所说的“六经本”实际上就是“医统正脉本”。  相似文献   

4.
熊宗立是明代有名的医家和刻书家,从事医学研究37年,他结合自己祖传医术,编著、点校的中医著作达20余种,是福建历史上刊刻医书最多的人。熊宗立种德堂书肆所刻的校注医籍、图解医籍、俗解医籍、自编医籍形式多样,通俗易懂,在海内外流行,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孙奇、孙兆兄弟二人为北宋校正医书局的重要成员,但史书中关于其生平事迹的记载较少且零散,目前亦鲜有人研究。通过发掘史料,该文对孙氏兄弟的生平及校书经历加以考述。研究结论认为:孙氏兄弟为河南卫州人,后客居河阳.二人约生于真宗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前后。孙奇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致仕,卒年不详,累官至朝散大夫,12年间参校医书9部,因校书而名垂史册;孙兆最晚卒于元丰八年(1085年),累官至将仕郎、殿中丞,16年中参校医书2部,以医术而流芳百世。孙氏兄弟在医籍校正方面,功绩显著,为保存和传承古代医籍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明代医书出版编辑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出版图书并没有专门的编辑机构。编辑工作情况复杂。官刻医书中,中央机关奉旨刻书时,有政府大臣、各级官员(包括太医院医官)参与编辑;藩府刻医书,往往由藩王命良医所医官编辑;地方官衙刻书,常常上级命下级具体主持出版编辑事宜,亦有所属医官参与。私刻的医书,一般由出版者自己主持编辑工作,有时亲朋好友帮助、弟子及子孙代劳。一般来说,坊刻本医书的编辑质量次于官刻和私刻,但懂医理的书坊主人出版的医书编辑质量有保证。  相似文献   

7.
宋代医药事业的兴旺发达与当时医政设施的进步和政府对医学教育的重视是分不开的,宋政府多次下诏求书并派专使到地方征集图书,多次组织规模宏大的搜集、编修医籍活动,设置了专门校正医书的机构——校正医书局,完成了对中国古代几乎所有主要医学经典的校勘整理工作,并利用当时发达的印刷技术将这些医籍印刷出版。经过校正医书局的正讹补阙,不仅确立了医学典籍的"定本",促进了宋代医学教育的发展,也为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1991年版,简称<联目>)收录了我国1949年前出版的12124种中医现存图书书目及其各种版本,其中清代广东刊印出版的医书有303种,收藏在广州市内的有200种,占清代广东出版医书总数的66.01%.通过对广州几个重要的图书馆的资料实物调查,发现有些清代粤版医籍的书目、版本或在广州的藏地等情况<联目>记载有遗漏,并补正<联目>漏载的清代广州博济医局出版而藏于广州市的8种著作;补充16种<联目>未载书目之清代粤版中医书(包括抄本);补充17种书目载录在<联目>内,但该书的清代广东版本在<联目>中没有显示的医书;10种医书,其书目、版本<联目>皆有记载,但<联目>漏登其在广州的藏地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吕晓雪  王育林 《中医学报》2019,34(9):1821-1824
《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文献通考·经籍考》《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我国古代较为重要的目录书,可反映图书的存佚、流传情况以及学术的发展演变。在著录医籍的数量方面,到了《文献通考·经籍考》开始大幅增加。在诊断方面的医书上,自《隋书·经籍志》开始著录,以辨脉象为主。经方类医书以《隋书·经籍志》著录的数量最多,多是小型方书。《文献通考·经籍考》则收载了规模较大的方书,如《太平圣惠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针灸方面,《汉书·艺文志》无记载,《隋书·经籍志》收载的书目最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与其他三部目录书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医案、医论、综合性医书数量的大大增加。这四部目录书所著录的医籍数量、著录内容逐步增多,医籍分类、编纂体例越来越细化、精密,可清晰反映一段历史时期内医书的流传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报》2019,(9):1821-1824
《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文献通考·经籍考》《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我国古代较为重要的目录书,可反映图书的存佚、流传情况以及学术的发展演变。在著录医籍的数量方面,到了《文献通考·经籍考》开始大幅增加。在诊断方面的医书上,自《隋书·经籍志》开始著录,以辨脉象为主。经方类医书以《隋书·经籍志》著录的数量最多,多是小型方书。《文献通考·经籍考》则收载了规模较大的方书,如《太平圣惠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针灸方面,《汉书·艺文志》无记载,《隋书·经籍志》收载的书目最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与其他三部目录书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医案、医论、综合性医书数量的大大增加。这四部目录书所著录的医籍数量、著录内容逐步增多,医籍分类、编纂体例越来越细化、精密,可清晰反映一段历史时期内医书的流传情况。  相似文献   

11.
明代所刊万氏《全书》早佚。现存最早版本为1654-1659年万氏五世孙万达的刻本。次为1712年汉阳张坦议视履堂刻本。再次为1724年金溪胡略清畏堂刻本。本此敷文堂、同人堂先后挖改重印,后 1741年重地定名为《万密斋医学全书》。1778年之后又有忠信堂刻本,具体刊年不详。当代通行本为1981-1986年罗田县校注的铅印本。本文根据文献资料和图书实物确定以上版本系统,考述各种木刻本的刊印情况、牒一  相似文献   

12.
以仁和寺本《太素》的整理为例,可以看到俗字研究从订正古医籍文字讹误、揭示传本古医籍文字讹误原因、解决古医籍疑难词语训释等几个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药征》为日本“古方派”代表人物之一吉益东洞先生所著,刊行于日本天明五年乙巳(1785)。该书流传至中国内地的刻本有数种(内地无重刻本问世),但各馆藏地对其版本的描述并不十分准确。通过实地调查并将各馆藏刻本比照分析后发现,所有刊本使用的刻板均为“蒲芦亭藏板”,具体版本表述为:安徽省图书馆:日本天明五年乙巳(1785)蒲芦亭藏板浪华书林吉田松根堂刊本;中国国家图书馆:日本天明五年乙巳(1785)蒲芦亭藏板平安书林(皇都书林)斯文堂刊本;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日本文化九年壬申(1812)蒲芦亭藏板京都书林浪华书林吉田松根堂刊本;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①日本文化九年壬申(1812)蒲芦亭藏板浪华书林加贺屋刊本,②日本天明五年乙巳(1785)蒲芦亭藏板平安书林(皇都书林)斯文堂刊本;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生命科学图书馆:日本文化九年壬申(1812)蒲芦亭藏板京都书林浪华书林吉田松根堂刊本。  相似文献   

14.
中医古籍的主要形式是简册和帛书,世称"简帛医籍。"近百年来,随着考古学的发展,大量涉及中医的简帛不断地被发现,这对于重修医学史与校勘古医籍具有其他文献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宋版《洪氏集验方》《伤寒要旨药方》版本流传简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洪氏集验方》五卷南宋乾道六年(1170)初刻版及《伤寒要旨药方》两卷南宋乾道七年(1171)初刻版今存北京国家图书馆,明清藏忆家视共拱璧,珍爱无比,屡加考证,,多有评说,今简考两书作者,版本特点及其流传始未。  相似文献   

16.
以医案文献的发展史为切入点,对经文史哲类古籍附案、医籍附案、医案专著3种主要体例进行了梳理,并对其历史沿革及特点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医案的科学研究及中医专业人员的检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王育林  温佳雨  付鹏 《中医学报》2021,36(3):661-664
《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以下简称《总目》)是我国目前较为全面准确记载中医古籍收藏分布情况的大型中医古籍联合目录,其中著录国家图书馆藏中医古籍1 898种。但经分析发现,《总目》对国家图书馆藏中医古籍信息的著录存在作者信息不全或错误、成书年代不详以及版本记录错讹等问题,尤其体现在版本记录方面,《总目》记载的有,但国家图书馆并无存书或者其官网联机目录暂时检索缺失的医籍版本计351种。国家图书馆能检索到的版本,而《总目》中未载录此版本的医籍计639种。通过对《总目》著录信息与国家图书馆实际藏书信息进行对比,并对相关古籍进行实地勘察及进一步的考证,补充、修正了《总目》著录部分书目的作者信息、成书时间和版本信息。  相似文献   

18.
三种《一切经音义》中包含了数以百计的人体词汇、病证词汇、药物词汇和症状描述语词等医学词汇资料,其中以复音词居多,其所反映的构词方式、命名理据、文字形式,以及由于这三个因素异同和变化造成的同名异物、异名同物现象的规律,在医学词汇考据、医学史、汉语史研究上都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结合这一时期的古医籍,可以为中古时期医学词汇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并可立足中古,上溯秦汉,下至明清,为厘清医学词汇的源流和演变轨迹提供珍贵的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