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调脂联合贝那普利和氨氯地平降压的平稳性。方法 180例高血压患者(2~3级)随机分配到单纯降压组和调脂联合降压组,治疗前进行血脂及24h动态血压监测,所有高血压患者接受贝那普利和氨氯地平联合治疗2~4周,治疗后诊室血压达标后(<140/90mmHg)入组,调脂联合降压组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口服,1次/d),3月后2组分别进行血脂及24h动态血压监测;记录24h平均收缩压(24hSBP)及24h平均舒张压(24hDBP),计算24h收缩、舒张压平滑指数(SISBP和SIDBP)及脉压(PP)、脉压指数(PPI),分别比较2组病人治疗前后血脂、动态血压值及其稳定性的变化。结果 3月后,2组患者血压控制良好,与治疗前比较,调脂降压组患者:总胆固醇[(5.75±0.4)mmol/L比(3.77±0.15)mmol/L]、三酰甘油[(1.85±0.27)mmol/L比(1.23±0.10)mmol/L]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单纯降压组相比,PP[(47±6)mmHg比(53±8)mmHg]及PPI[(0.36±0.08)mmHg比(0.40±0.06)mmHg]明显降低(P<0.05),而SISBP[(1.52±0.16)mmol/L比(1.40±0.15)mmol/L]和SIDBP[(1.37±0.13)mmol/L比(1.28±0.11)mmol/L]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降脂联合降压治疗能更有效降低≥2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PP及PPI,并且明显提高血压平滑指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降压治疗对老年人动态血压及其平滑指数(SI)的影响。方法:180例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老年患者被随机分为贝那普利降压组和调脂降压联合治疗组,调脂降压联合治疗组在贝那普利降压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1次/d,所有病人均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行血脂及动态血压检查,记录24h平均收缩压(24hSBP)及24h平均舒张压(24hDBP),计算24h收缩、舒张压平滑指数(SISBP和SIDBP)及脉压(PP)、脉压指数(PPI),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脂、动态血压值及其稳定性的变化。结果:6个月后,两组患者血压控制良好,与治疗前比较,联合治疗组总胆固醇[(5.79±0.5)mmol/L比(3.78±0.11)mmol/L]、甘油三酯[(1.81±0.27)mmol/L比(1.22±0.1)mmol/L]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单纯降压组比较,PP[(51±10)mmHg比(45±8)mmHg]及PPI[(0.38±0.05)mmHg比(0.35±0.08)mmHg]明显降低(P〈0.05),而SISBP[(1.26±0.2)mmol/L比(1.37±0.16)mmol/L]和SIDBP[(1.18±0.23)mmol/L比(1.28±0.14)mmol/L]明显升高(P〈0.05~0.01)。结论:降压协同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能更降低动态血压的脉压及脉压指数,并且明显提高血压平滑指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 AASI )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96例,随机分为A组47例、B组50例、C组51例、D组48例。 A、B组(联合降压组)给予贝那普利和氨氯地平治疗,C、D组(调脂联合降压组)在A、B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检测联合降压组及调脂联合降压组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AASI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 ACR )。结果 A、B组治疗3、6个月虽然血压明显下降(P均<0.05),但对AASI、ACR影响不明显;C、D组治疗3、6个月,血压、AASI、ACR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且AASI、ACR治疗6个月较治疗3个月下降更明显(P均<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ASI及肾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氨氯地平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变化的影响。方法:将60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单纯降压组和调脂联合降压组,治疗3个月后对治疗前后降压疗效及昼夜血压变化进行比较并作出评价。结果:治疗3个月后,调脂联合降压组及单纯降压组血压水平均较前下降,调脂联合降压组对降低患者夜间血压较单纯降压组明显,差异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氨氯地平能有效降低高血压,在有效降压的同时,可减少昼夜血压波动,改善昼夜节律消失现象。  相似文献   

5.
赵茂林  卫训  罗素红 《内科》2012,7(1):5-6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降压药物厄贝沙坦和调脂药物阿托代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厄贝沙坦或加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片治疗.6个月后对比分析两组的动态血压、血脂、血尿酸.结果 两组患者血压均得到有效控制,治疗6个月后两组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及24 h平均舒张压(24h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 h平均压(24hpp)及血脂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联合应用降压药物厄贝沙坦和调脂药物阿托代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能有效降低患者24 h平均压及血尿酸,从而更有效地保护靶器官.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调脂联合降压治疗对动态血压、脉压指数(PPI)及降压平稳性的影响.方法 220例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单纯降压组和调脂降压治疗组,调脂降压治疗组在降压基础上加用血脂康60 mg,2次/d,所有病人均于治疗前及治疗6后月行血脂及动态血压检查.记录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及24 h平均舒张压(24 hDBP),计算24 h动态脉压(24 hPP),PPI和收缩及舒张压平滑指数(SI和SIDHP>),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脂、动态血压值及其稳定性的变化.结果 两组血压控制良好,6月后调脂降压治疗组血脂水平明显降低(P<0.01),PP及PPI低于单纯降压组(P<0.05),调脂降压治疗组SI较单纯降压组升高(SISBP> P<0.01,SIDBP> P<0.05).结论 降压协同血脂康降脂治疗能降低动态血压的PP和PPI,并且能提高降压药物的SI.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调脂联合降压治疗对动态血压、脉压指数(PPI)及降压平稳性的影响。方法 220例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单纯降压组和调脂降压治疗组,调脂降压治疗组在降压基础上加用血脂康60 mg,2次/d,所有病人均于治疗前及治疗6后月行血脂及动态血压检查,记录24 h 平均收缩压(24 hSBP)及24 h 平均舒张压(24 hDBP),计算24 h 动态脉压(24 hPP)、PPI和收缩及舒张压平滑指数(SI_(SBP)和 SI_(DBP)),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脂、动态血压值及其稳定性的变化。结果两组血压控制良好,6月后调脂降压治疗组血脂水平明显降低(P<0.01),PP 及 PPI 低于单纯降压组(P<0.05),调脂降压治疗组 SI 较单纯降压组升高(SI_(SBP) P<0.01,SI_(DBP) P<0.05)。结论降压协同血脂康降脂治疗能降低动态血压的 PP 和 PPI,并且能提高降压药物的 SI。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贝那普利+氨氯地平(氨氯地平组)及贝那普利+氢氯噻嗪(氢氯噻嗪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及其平滑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氨氯地平组和氢氯噻嗪组,所有病人均于治疗前及治疗6月后行动态血压检查,记录24h平均收缩压(24hSBP)及24h平均舒张压(24hDBP)、计算治疗后24h收缩压及舒张压平滑指数(SISBP和SIDSP)及谷峰比值(T/P值),比较2组病人治疗前后动态血压及其平滑指数、T/P值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病人血压均得到有效控制,氨氯地平组SISBP及SIDBP明显高于氢氯噻嗪组(P〈0.01或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2组之间24hSBP及24hDBP及T/P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氨氯地平组较氢氯噻嗪组能更平稳地降低血压,并且明显提高血压的SI。  相似文献   

9.
王智敏 《山东医药》2011,51(21):91-9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LV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原发性高血压LVH患者随机分为厄贝沙坦组和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组。治疗前后检测左心室质量指数(LVM I)及24 h动态血压。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及LVM I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治疗后两组间血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组的LVM I明显低于厄贝沙坦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在逆转LVH方面较厄贝沙坦单药治疗具有更加显著的作用,且这些作用独立于降压疗效之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复方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黛力新治疗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66例更年期女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复方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和治疗组(复方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黛力新),治疗前、治疗后4周检测两组24 h动态血压,统计总有效率,计算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进行治疗前后比较和组间比较.结果 ①治疗后4周,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24 h SBP、24 h DBP、dSBP及nSBP水平下降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两组的dDBP及nDB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治疗后4周,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8%,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429,P=0.0393).③治疗后4周,治疗组的HAMA评分为13±3,低于对照组的1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466,P=0.000).结论 复方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黛力新治疗更年期女性高血压,可提高整体降压疗效,改善焦虑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降压降脂联合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炎性标记物的影响.方法 入选2009 年12 月至2011 年12 月在佛山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就诊并住院治疗的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240 例,随机分为降压组(120 例)和联合组(120 例).降压组患者只给予单纯降压治疗;联合组患者在降压基础上给予降脂治疗,瑞舒伐他汀5 mg,每晚一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和炎性因子水平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炎性因子水平比降压组下降更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降压基础上增加降脂治疗,能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脂康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脉压及平滑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7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血脂康0.6g,2次/d。2组随访观察6个月。结果 2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24h收缩压较治疗前均下降,治疗组24h收缩压和脉压差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P<0.01),平滑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降压协同血脂康治疗,能缩小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脉压差,明显提高降压药物的平滑指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女性高血压患者中联用缬沙坦与苯磺酸氨氯地平对于控制血压谷峰比值及平滑指数的作用。方法对我院63例女性高血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将单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单用缬沙坦和联用两者治疗者各纳入A组、B组和C组,分析并评估3组病例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患者的24hSBP、24hDBP、dSBP、dDBP、nSBP和nDBP水平均显著下降(均为P〈0.05)。且除24hDBP之外,C组治疗后其余指标均要较A组和B组改善更明显(P〈0.05)。C组治疗后的血压谷峰比值与平滑指数均要较A组和B组高(P〈0.05)。结论为女性高血压患者提供缬沙坦与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有确切效果,对于控制患者血压谷峰比值、平滑指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药物治疗后血压平滑指数变化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应用动态血压监测血压 ,探讨药物治疗后血压平滑指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5 5例高血压患者 (分别给予缬沙坦或氨氯地平治疗 )和 3 1例非高血压者进行 2 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分别计算血压平滑指数及血压变异性等指标 ,并进行t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 高血压组经治疗后平均血压可达到正常范围 ,但其收缩压的平滑指数仍明显低于非高血压组 ,而血压变异性高于非高血压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收缩压的平滑指数与其变异性呈显著负相关 (r=-0 .3 95 ,P <0 .0 1)。血压变异性大的高血压人群在药物治疗后平滑指数仍较非高血压人群小 ,且与血压变异性呈负相关。结论 平滑指数可以反映血压变异性的差异 ,可将非高血压人群的平滑指数作为参考以衡量高血压病药物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动态血压及脉压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动态血压及脉压的特点。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回顾分析65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32例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表现。结果: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组24h平均脉压(24hAPP)、白天平均脉压(dPP)、夜间平均脉压(nP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均〈0.01),24h平均舒张压(24hAD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显著低于中青年组(P均〈0.05)。结论:较之中青年高血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态收缩压显著升高,动态舒张压显著降低,动态脉压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态脉压及其指数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测量159例研究对象的24h动态血压,并计算动态脉压(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及动态脉压指数(动态脉压/平均收缩压)。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分析动态脉压指数与颈动脉IMT的相关性。结果: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颈动脉IMT与年龄(r=0.353)、平均收缩压(r=0.594)、平均舒张压(r=0.355)、动态脉压(r=0.855)、动态脉压指数(r=0.883)有良好的相关性(P均〈0.001)。进一步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IMT与动态脉压及动态脉压指数具有显著线性关系(R2=0.789),动态脉压指数的标准回归系数(p=0.621)大于动态脉压的(p=0.284)。结论:动态脉压指数和动态脉压是评价颈动脉血管硬化的良好指标,动态脉压指数的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片联合舒心降脂片治疗高血压伴血脂异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伴血脂异常患者14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所有患者在进入本研究后均经2周洗脱期,之后对照组给予舒心降脂片治疗,观察组给予舒心降脂片联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片治疗,均以2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疗效,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脉压、血脂(TC、TG、LDL-C、HDL-C)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1%(64/71),高于对照组的70.4%(50/71)(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脉压、TG、TC、LDL-C及H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脉压、TG、TC、LDL-C均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4/71),低于对照组的15.5%(11/71)(P0.05)。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片联合舒心降脂片治疗高血压伴血脂异常具有高效安全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脉压指数(pulse pressure index,PPI)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相关性.方法 从自2010年开始在东莞市寮步镇已完成户籍管理的高血压患者库中随机(电脑随机数字表法)选取完成超声心动图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中老年高血压患者342例.根据PPI≤0.4、0.4<PPI≤0.5、0.5<PPI≤0.6及PPI>0.6分成4组;分析各组人群中PPI与颈动脉IMT之间的关系.结果 34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149例,女193例,年龄(63.0±11.4)岁.随着PPI的增加,年龄、收缩压随之增加,舒张压随之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绘制箱图,得出颈动脉IMT随着PPI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以IMT为检测变量,PPI分组为状态变量,定义状态变量为1,建立受试者工作曲线,曲线下面积=0.783 (P=0.000),有较好的预测价值,PPI =0.40时所对应的特异度与敏感度之和最大,特异度为92.7.0%,敏感度60.8%.结论 中老年高血压患者PPI与颈动脉IMT之间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