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胸大肌肌皮瓣瓣体部的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克服传统胸大肌肌皮瓣的不足,使皮瓣更薄,更长,可供皮肤面积更大,血液循环更可靠,有利于被修复处的美观与功能,方法:改进胸大肌肌皮瓣瓣体部的设计。结果:应用经改良的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大范围软组织缺损28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皮瓣长度可增加4cm-6cm,皮肤面积可增加10cm^2-20cm^2,皮瓣无1例坏死或部分坏死,修复后,舌体,唇颊部的外形佳,被动运动好,颜面无明显凹陷畸形,结论:改良的胸大肌肌皮瓣具有更薄,更大,更长,血液循环更可靠的优点,是修复大范围组织缺损的良好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2.
肌蒂型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的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肌蒂型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的缺损郑伟,黄镇西,郑定国,蔡红端,何宗德近年来口腔颌面部大型肿瘤术后组织缺损的立即修复日益受到重视,除各种皮瓣、游离组织瓣外,带蒂复合组织瓣在组织缺损修复中也越来越显示其优点,尤其是胸大肌肌皮瓣更具有一定的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游离组织瓣在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缺损与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79年1月~2006年12月间,我院口腔颌面外科所行血管化游离组织瓣移植患者2549例,共制备皮瓣2684块:软组织瓣包括前臂皮瓣、背阔肌皮瓣、胸大肌皮瓣、股前外侧皮瓣、肩胛皮瓣等;骨组织瓣包括腓骨肌皮瓣、髂骨肌皮瓣、肩胛骨肌皮瓣等。分别用于修复舌、腭、颊、口底、颌骨及面颈部大面积复合缺损。统计各年代游离组织瓣移植的成功率,分析失败原因。结果:游离组织瓣移植成功率从80年代初期(92%)至今(98.5%),呈逐年升高趋势,2684块皮瓣总成功率达96.80%。前臂皮瓣是最常用的游离组织瓣(64.12%),胸大肌皮瓣和背阔肌皮瓣在修复大面积复合缺损常被采用,各种骨肌(皮)瓣应用于颌骨缺损修复成为近年的热点。大范围复合组织缺损的救治性手术常需要多个游离组织瓣联合修复重建。结论:血管化游离组织瓣移植是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手术根治的保障,更是术后缺损修复的主要手段。前臂皮瓣是修复舌、颊、腭等软组织缺损的首选瓣,胸大肌与背阔肌(皮)瓣适合修复体积较大的缺损,腓骨、髂骨肌瓣是上、下颌骨缺损最常用的修复手段。其他不常用的组织瓣,应根据不同适应证进行选择。采用不同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对患者术后外形及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胸大肌岛状肌皮瓣改良切取术及其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大肌岛状肌皮瓣的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按缺损的个体化需要而设计皮瓣的形状的可行性.方法:应用胸大肌岛状肌皮瓣共修复口腔缺损17例.设计的方法,术前根据颌面部组织获得性缺损或肿瘤的范围与预计术后组织缺损的大小和外形,结合皮瓣血管的走行,设计皮岛的外形,血管包括在肌蒂内,肌蒂范围可据受区组织缺损的量来设计.随访时间为术后1~12个月,评价皮瓣在颌面部的外形.结果:15例皮瓣修复成功,2例皮瓣完全坏死,2例皮瓣外形臃肿、牵拉影响口腔功能.结论:胸大肌岛状肌皮瓣修复口腔缺损,进行适形设计是非常安全的,有其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应用胸锁乳突肌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附2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胸锁乳突肌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附22例报告)汤建平杭顺初自1985年以来,我科应用胸锁乳突肌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22例,肌皮瓣19例,肌瓣3例,术后皮瓣修复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39~6...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游离皮瓣用于口腔颌面部修复的经验。方法:2007-06~2010-06,应用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106例(前臂皮瓣42例,腹直肌肌皮瓣18例,股前外侧皮瓣46例),患者中男性67例,女性39例,年龄24~77岁,除3例外均为肿瘤切除造成的组织缺损,所有病例均为即刻修复。结果:106例游离组织瓣成活103例,修复成功率为97.2%。制取的皮瓣面积最大为16 cm×8 cm,最小为5 cm×4 cm;4例出现血管危象,2例抢救成功,2例失败。结论:对于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后形成的组织缺损,游离组织瓣是进行修复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7.
郑伟  郑定国 《口腔医学》1994,14(2):93-95
胸大肌肌皮瓣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福建漳州市医院口腔科郑伟,郑定国,张志坚近年来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大型组织缺损的立即修复日益受到重视,根据缺损部位及范围可选择不同组织瓣进行修复,我科自1987年以来应用肌蒂型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大型缺损,...  相似文献   

8.
游离复合组织移植包括骨皮瓣、骨肌瓣和骨肌皮瓣,是当今显微外科发展的成就之一,已成为修复口腔颌面部复合组织缺损的最可靠方法。本文综述了用于口腔下颌骨缺损一期重建的三种游离复合组织瓣的应用解剖和制作要点,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导一例应用复合骨肌皮瓣一期修复口腔颌面部的巨大枪击伤的情况。病人因被枪击而致下颌骨体部、口底、舌前2/3和硬腭大部分缺损。X线显示上颌骨为LeFort Ⅰ型粉碎性骨折。伤后2天作了清创处理和气管切开术。舌的残端用断层皮片移植复盖,上颌骨骨折作了钢丝结扎。2周后从侧胸部翻起一复合皮瓣,包括部分胸大肌、20×9厘米~2的皮肤片和15厘米长的肋骨复合瓣。将肋骨结扎固定在下颌升支残端,皮瓣的尾部缝合到舌残端以修复口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背阔肌游离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严重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11月至2008年1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颌面外科就诊的颌面部严重组织缺损患者5例,缺损面积最小12cm×8cm,最大20cm×14cm。全部采用背阔肌游离肌皮瓣移植,Ⅰ期修复重建。切取肌皮瓣面积最小13cm×9cm,最大24cm×16cm。结果创口均为Ⅰ期愈合,皮瓣100%成活。术后随访1个月至2年,功能与形态满意。结论背阔肌游离肌皮瓣移植是一种修复重建口腔颌面部较大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具有血供可靠,供瓣面积大、供区隐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大肌皮瓣、胸锁乳突肌皮瓣、额肌皮瓣与钛板联合修复口腔颁面部缺损的效果.方法:对47例舌癌、19例口底癌行颌颈联合根治术遗留的下颌骨及其邻近软组织缺损,采用大小为6 cm×7 cm带蒂胸大肌肌皮瓣、3 cm×5 cm胸锁乳突肌皮瓣、额肌皮瓣与钛板即刻修复.对1例上颌骨骨癌遗留的巨大缺损,采用大小为9 cm×2...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颏下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颏下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26例,年龄35~80岁;男性18例,女性8例;恶性肿瘤21例,均排除淋巴结转移,良性病变3例,外伤致软组织缺损2例;均用颏下皮瓣修复,皮瓣大小为(3.5 cm×8.0 cm)~(4.0 cm×10.0 cm)。结果:25例皮瓣一期愈合,有1例皮瓣创口裂开,延期愈合。受区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术后随诊4~20个月,皮瓣在术后2~3个月有10%~15%的缩小。结论:颏下皮瓣制备简单、安全,修复口腔颌面部中小型软组织缺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游离腹直肌肌皮瓣即刻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的方法并评价其作用。方法:6例患者在进行广泛的口腔癌切除术后,应用游离腹直肌肌皮瓣进行缺损即刻修复,3例颊癌患者分别切除唇,颊,下颌骨及上颌骨后造成大面积洞穿性缺损,2例舌癌及1例下颌骨恶性肿瘤患者在进行舌切除及下颌骨切除后造成大面积及复杂的缺损,缺损修复的转移皮瓣最大面积达110mm×230mm。结果:游离腹直肌肌皮瓣及供区无严重的手术并发症,6例游离腹直肌肌皮瓣有5例愈合无并发症,1例皮瓣出现部分坏死,供皮区腹壁无组织感染及裂开。结论:游离腹直肌肌皮瓣使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在功能和美观上达到满意的效果,提高了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广泛切除术后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折叠双皮岛游离前臂皮瓣、腹直肌皮瓣、股前外侧皮瓣和带蒂的胸大肌皮瓣移植修复颊部洞穿缺损的适应症和效果。方法:自2002年2月~2010年6月收治15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肿瘤根治性切除后遗留的颊部洞穿缺损大小范围(包括皮肤和黏膜):32-76 cm2。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型及缺损的部位和大小等情况,分别采用游离前臂皮瓣(3例)、腹直肌皮瓣(4例)、股前外侧皮瓣(2例)或带蒂胸大肌皮瓣(6例)折叠修复,分析和评价修复效果。结果:本组15例随访3个月~7年,除2例胸大肌皮瓣远端小部分坏死外,其余移植皮瓣均成活。面部外形恢复良好,张口不受限。结论:前臂皮瓣较薄,适于修复上颊部或前颊部洞穿缺损,腹直肌皮瓣和胸大肌皮瓣较厚,适于修复伴下颌骨缺损的下颊部和后颊部洞穿缺损,股前外侧皮瓣厚度中等,并可根据需要削薄,适于修复颊部任何区域的洞穿缺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延长锁骨上岛状筋膜皮瓣联合延长垂直下斜方肌岛状肌皮瓣修复晚期口腔癌术后颊部大范围洞穿性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对我院2008年6月—2012年2月施行的17例延长锁骨上岛状筋膜皮瓣联合延长垂直下斜方肌岛状肌皮瓣修复晚期口腔癌切除后颊部黏膜和皮肤巨大洞穿性缺损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7例患者均伴晚期口腔癌切除后的颊部软硬组织巨大洞穿性缺损,修复口腔衬里的延长锁骨上岛状筋膜皮瓣大小为10 cm×8 cm~14 cm×10 cm,修复外部缺损的延长垂直下斜方肌岛状肌皮瓣大小为15 cm×8 cm~25 cm×10 cm。所有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随访6~34个月,9例患者无瘤生存,2例带瘤生存,6例死于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应用延长锁骨上岛状筋膜皮瓣复合延长垂直下斜方肌岛状肌皮瓣修复晚期口腔癌术后颊部大范围洞穿性缺损是一种可靠的修复方法,对于再次手术,以及放疗后病例,在一定程度上优于游离皮瓣等其他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6.
舌骨下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舌骨下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特点.方法 2001年12月~2006年11月住院的口腔癌初诊患者10例,均经病理确诊.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31~60岁,平均47岁,中位年龄50岁.舌癌1例, 颊癌2例, 口底癌4例,牙龈癌3例.均采用舌骨下肌皮瓣修复术后所致软组织缺损.供区皮肤直接拉拢缝合,无继发畸形.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10例舌骨下肌皮瓣全部成活,无1例发生全部或部分皮瓣坏死,移植成活率100%.患者获得满意的外观和功能.经过6个月~5年的随访,无一例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 舌骨下肌皮瓣制备较简单,效果可靠,且成活率高.可用于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7.
多种组织瓣在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12种组织瓣整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技术特点及适应症。方法:对68例口腔颌面部大、中型组织缺损的患者,立即用带蒂肌皮瓣和游离组织瓣进行舌、口底、面颊部、腮腺区等部位的修复重建,并对效果进行观察。结果:54块带蒂肌皮瓣成功率为96.3%(52/54),使用最多的是胸大肌皮瓣;17块游离组织瓣成功率为88.3%(15/17),使用最多的是前臂游离皮瓣。所用各类组织瓣修复效果良好。结论:用组织瓣立即整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可及时恢复口腔颌面部功能,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The pectoralis major myocutaneous flap is a versatile and predictable transfer of soft tissue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avulsive and ablative defects of the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 This article reviews preoperative considerations, surgical anatomy, technique, and possible complications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fla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