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分析癫痫并发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4-11—2015-11收治的88例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8例癫痫并发偏头痛患者为观察组,40例单纯癫痫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组临床材料。结果观察组女性比例(70.83%)显著高于对照组(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癫痫病程、癫痫发作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与偏头痛可能存在相互联系及作用,偏头痛可能加重癫痫严重程度,给癫痫治疗带来负面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癫痫性精神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08—2014-08我院收治106癫痫病伴有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评估其干预前后精神状态、生活质量的变化及治疗满意度。结果干预4周后干预组HAMA、HAMD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8周后干预组在生活质量总分等7维度评分显著优于干预前(P0.05),生活质量总分等9维度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癫痫患者的精神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人癫痫患者抑郁状况及其生态学执行功能特点。方法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成人自评问卷(BRIEF-A)对96例成人癫痫患者和54例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与之匹配的正常成人进行抑郁和生态学执行功能评定。结果癫痫患者抑郁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回归分析显示,经济收入、癫痫控制情况与癫痫伴发抑郁障碍显著相关(P0.01)。癫痫抑郁组和非抑郁组BRIEF-A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组除抑制、感情控制和组织3个因子外其它各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癫痫患者抑郁发生率高,伴发抑郁的癫痫患者生态学执行功能障碍更明显,临床上应重视癫痫合并抑郁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fMRI对癫痫患者记忆及语言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 58例癫痫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正常人分为对照组,分别采用fMRI及韦氏量表对2组进行记忆、语言功能评估,对比2组韦氏量表评分,以韦氏量表评价结果作为标准计算fMRI对癫痫患者记忆、语言功能评估的符合率、灵敏度。结果治疗前观察组语言功能VI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评分显著增高(P0.01),且与正常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语言功能FIQ及记忆功能MQ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fMRI与韦氏量表对语言功能评价符合率为65%,对记忆功能评价符合率为50%;治疗后分别为80%与50%。治疗前fMRI对语言功能评价灵敏度为78.9%,对记忆功能评价灵敏度为66.7%;治疗后分别为75.0%与55.6%。结论 fMRI对癫痫患者记忆、语言功能有一定的评估意义,对于术前脑功能区的定位、手术方案的指导、疗效监测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抗癫痫药物对癫痫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以我院诊治的120例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抗癫痫药物治疗至少半年,通过超声法测定所有患者骨密度,根据骨密度结果分为骨密度正常组与骨密度异常组,比较2组癫痫病程、发作类型、抗癫痫用药(种类、用药数量)、治疗时间等情况,分析癫痫患者骨密度异常的相关因素。结果 120例患者中骨密度异常70例,正常50例。骨密度异常组GTCS、抗癫痫用药10a、多药使用比率分别为78.6%、55.7%、64.3%,均显著高于骨密度正常组的62.0%、28.0%、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癫痫发作类型、抗癫痫用药时间、用药数量为癫痫患者骨密度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抗癫痫药物对癫痫患者骨密度均有一定的影响,临床需积极控制癫痫发作,特别是GTCS,建议尽可能选择单药治疗,最大限度缩短用药疗程,以有效预防骨密度异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与健康人群子女的青少年期心理状况及性格特征差异.方法 对上海市嘉定区3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青少年期(研究组)和33例健康人群子女(对照组),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少年版)(EPQ)、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尊量表(SE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进行测试,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EPQ的精神质、神经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内外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AS、SDS显著高于对照组,SES、GSE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较正常人群子女在青少年期更易出现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青少年期的心理健康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难治性癫痫患者血清层粘连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层粘连蛋白(laminin)在难治性癫痫患者血清的表达差异,为进一步探讨难治性癫痫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ELISA和Western blot技术测定3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46例非难治性癫痫患者及20名正常人血清中laminin的含量.结果 ELISA结果显示laminin含量难治性癫痫组为:177.396±30.602,非难治性癫痫组为:121.915±35.215,正常对照组为:67.474±7.197,血清中laminin的含难难冶性癫痫组、非难治性癫痫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难治性癫痫组高于非难治性癫痫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laminin-β1与β-actin的光密度比值在难治性癫痫组为:0.871±0.032,非难治性癫痫组为:0.686±0.017,正常对照纰为:0.385±0.024,难治性癫痫组、非难治性癫痫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难治性癫痫组高于非难治性癫痫组(P<0.05).结论 Laminin在癫痫患者血清中明显升高,在难治性癫痫患者血清升高更明显,laminin可能参与了癫痫的发病过程,可能是促成癫痫难治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癫痫患者深睡期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20年2月该院收治的102例癫痫患者作为癫痫组,按照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将患者分为认知障碍组(35例,MoCA26分)和无认知障碍组(67例,MoCA≥26分),另选该院体检健康人员32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同步监测所有纳入对象深睡期(N3+N4期)脑电波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分析其与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认知障碍组初发年龄低于无认知障碍组;病程、每月发作次数、全面发作比例高于无认知障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障碍组、无认知障碍组REM、N1期、N2期高于正常对照组;N3+N4期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认知障碍组REM、N1期高于无认知障碍组;N3+N4期、TST低于无认知障碍组(P0.05)。认知障碍组深睡期发作期间痫样放电(IED)指数低于无认知障碍组;非快速动眼睡眠期棘波指数(SWI)高于无认知障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障碍组深睡期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CBFVm)、CBFV波动程度高于无认知障碍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认知障碍组和正常对照组深睡期CBFVm、CBFV波动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患者深睡期存在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其中CBFV波动与患者认知功能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癫痫患者发作间歇期人格改变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诊断为原发性或隐源性癫痫患者115例(癫痫组)及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42名(对照组).所有入组者均经简易精神状态检查以及简明精神量表分析并确认认知功能及精神状态正常.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版对发作间歇期的癫痫患者及对照组进行人格评估,用计算机后处理软件分别获取外向质(E 分)、精神质(P分)、神经质(N分)以及掩饰性(L分)的数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对患者艾森克人格问卷评分与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癫痫组患者的P分(50.48±9.55)和N分(51.13±12.89)均较对照组(P分:46.59±7.28,N分:46.83±9.40)明显升高(t=2.374、2.266,均P<0.05),E分(51.74±10.74)较对照组(60.37±9.84)显著降低(t=-4.511,P<0.01).两组间L分无明显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癫痫病程与P分独立相关(β=0.043,P<0.05),受教育年限与E分独立相关(β=0.109,P<0.05),而癫痫患者年龄、性别、起病年龄、发作频率、发作类型、国立医院癫痫严重程度量表评分、服用抗癫痫药物种类、癫痫家族史、癫痫持续状态史与各项人格评分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癫痫患者发作间歇期存在人格改变,主要表现为精神质和神经质评分增高,外向质评分减低.精神质人格与癫痫病程独立相关,外向质人格与癫痫患者受教育程度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成人癫痫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79例成人癫痫患者(癫痫组)和54名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匹配的正常成人(对照组)进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比较两组人群之间的差异。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影响SDSS评分的因素。结果癫痫组SD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其中婚姻职能、社会性退缩、家庭外的社会活动、家庭职能、个人生活自理、对外界的兴趣和关心、责任心和计划性各项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在单因素分析中,学历、工作、发病年龄、病程、发作频率、发作类型均为SDSS评分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工作、发作频率、发作类型分别为SDSS评分的重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成人癫痫患者的社会功能存在缺陷,受工作、发作频率、发作类型的显著影响,应当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