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掌握贵州省2016~2017年疟疾疫情及流行特征,为实现消除疟疾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6、2017年全省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的疫情流行病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7年共报告疟疾病例22例,较2016年病例(38例)下降42.11%。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2017年病例来源地主要来自非洲国家,2016年来源于非洲及东南亚国家。全省9个市州中,2017年有6个市州报告病例,2016年8个市州报告病例。通过省级疟疾参比实验室对2017年(22例)与2016年(38例)病例样本复核,恶性疟共37例,间日疟13例,卵形疟8例,三日疟2例。结论:贵州省自2012年后已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但每年均有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分布,以恶性疟病例居多。加强境外输入性疟疾监测,维持各级医疗机构相关人员对疟疾的诊治能力、加强疾控机构专业人员对疟疾病例的处置能力,以及多部门间联防联控合作是消除疟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浙江省余姚市2005-2017年疟疾流行病学特征,为消灭疟疾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来自中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的2005-2017年余姚市疟疾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7年余姚市共报告疟疾病例178例,包括本地病例13例,国内其他地区输入性病例153例,境外输入12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1.40/10万,发病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χ~2=165.159,P<0.001);间日疟168例、恶性疟9例、三日疟1例;发病以10~39岁人群为主,占70.22%;男性发病率(1.75/10万)高于女性(1.06/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71,P<0.01);境外输入性病例来源地为非洲和东南亚,分别占境外输入病例的83.33%、16.67%。讨论余姚市输入性疟疾来源由国内高疟区转变为非洲及东南亚,输入性疟疾为目前防控工作重点,需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消除疟疾。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012—2017年义乌市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输入性疟疾疫情提供依据。方法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导出2012—2017年义乌市疟疾病例资料,对输入性疟疾的三间分布、输入来源等情况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2—2017年义乌市共报告疟疾病例193例,均为输入性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61/10万,无死亡病例。恶性疟158例,占81.86%;间日疟24例,占12.44%;卵形疟9例,占4.66%;三日疟2例,占1.04%。193例病例中,男性171例,女性22例,男女比为7.77∶1;平均年龄为(36.67±10.02)岁;职业以商业服务人员为主,166例,占86.01%。除2012年1例为云南省输入外,其余192例均为境外输入,占99.48%。境外输入来源以非洲最多,共177例,占91.71%。结论义乌市输入性疟疾病例以青壮年、男性、商业服务人员为主,类型主要为非洲输入的恶性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10-2016年宛城区境外输入性疟疾流行现状和特征,为该区今后输入性疟疾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6年宛城区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相关资料,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6年宛城区共有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16例,其中恶性疟13例、间日疟1例、卵形疟2例,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16例病例分布在全区7各乡镇办,病例最多的油田占总病例的62.50%,是由于河南油田工人经常出国务工相关。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25~49岁男性青壮年;职业以工人为主;16例病例中,其中15例自非洲国家输入(占93.75%),1例(间日疟)来自于亚洲的巴基斯坦输入(6.25%)。全年均有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确诊单位主要为市疾控机构(75.00%),经药物治疗后均已痊愈,无死亡病例、继发病例发生。结论随着人口迁徙增加,境外输入性疟疾疫情日益严峻,还需进一步加强加大医疗机构业务培训和出入境人员疟疾防护工作,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2003-2013年杭州市境外输入性疟疾报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疟疾诊断标准》(WS259-2006),以血片镜检找到疟原虫为实验室确诊依据,收集确诊病例个案调查表,结合年报表和网络报告等资料,对病例的人群、地区、时间分布,感染来源及诊治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并比较间日疟和恶性疟患者在人群、时间分布上的差异。结果杭州市2003-2013年共报告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147例,其中,恶性疟108例,占73.47%,间日疟39例,占26.53%;患者平均年龄为(37.6±11.5)岁,以20~49岁青壮年为主,占81.63%(120/147);发病人群主要为男性,占91.84%(135/147),且男性恶性疟的感染率(95.40%)显著高于间日疟(82.10%)(χ2=5.120,P=0.024);发病人群主要为劳务输出人员,占42.18%(62/147),恶性疟和间日疟在职业构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68,P=0.006);感染地为非洲的占76.87%(113/147),东南亚的占23.13%(34/147);全年各月均有病例发生,5月份和8~10月份出现2个发病高峰,占全年发病数的41.50%(61/147),恶性疟与间日疟患者在发病时间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724,P=0.738);间日疟从发病到确诊的时间明显高于恶性疟(t=2.23,P=0.03),外地转入杭州诊治恶性疟的患者数明显高于间日疟(χ2=4.69,P=0.03);省级医疗单位的检出率为94.0%,县级及以下医疗单位的检出率仅为26.7%。结论杭州市境外输入疟疾病例以来自非洲的境外劳务输出人员为主,基层人员恶性疟镜检能力薄弱,因此应加强多部门合作,积极开展境外劳务输出人员的主动监测及健康教育,提高基层医疗单位人员疟疾诊治能力,这是实现杭州市消除疟疾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建德市1999—2017年疟疾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疟疾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建德市1999—2017年疟疾年报表、"三热"病人监测数据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分析疟疾流行季节、地区、人群分布特征及感染来源等。结果 1999—2017年建德市共报告疟疾70例,年均发病率为0.73/10万;间日疟、恶性疟和卵形疟分别占81.43%、15.71%和2.86%;死亡1例,为恶性疟。本地病例40例,占57.14%,均为间日疟,发病集中在5—10月,以20~59岁农民为主;其中2004年发生一起由输入性病例引起的本地居民点状暴发流行,持续5年,累计报告32例,占本地病例的80.00%。输入性病例30例,占42.86%,以外出务工感染为主,2012年前输入性病例主要来自国内高疟区和东南亚,2012年后主要来自非洲。中华按蚊是建德市唯一传疟媒介,叮人率平均为11.00只/(人·夜)。结论建德市输入性疟疾病例增多,主要来源地从国内高疟区和东南亚转变为非洲;本地中华按蚊密度较高,仍需警惕本地疟疾病例的暴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舟山市普陀区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输入引起本地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81年-2015年普陀区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981年-2015年共出现77例输入性疟疾病例,占全部疟疾病例的89.53%(77/86);其中间日疟48例,恶性疟26例,未分型3例;属国内输入51例,境外输入26例,病例波及全区所有街道(镇),发病季节呈全年分布,男、女性别比为5.42∶1,20岁~49岁占81.82%,外来民工和本地出国劳务输出渔船民占96.10%。间日疟的感染来源地主要为国内安徽和亚洲国家,恶性疟则以非洲等国外疟疾高发区为主。结论普陀区自2007年报告最后1例本地病例,至今已连续8年未发生,而输入性病例几乎年年出现。今后针对输入性病例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以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输入性恶性疟病例发病和流行特征。方法对南京市鼓楼区2011年网络直报的恶性疟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报告输入性恶性疟病例17例,占疟病报告病例数的73.91%。其中16例为发热病人血片镜检疟原虫阳性,1例为RDT检测阳性;初发病例13例(76.47%),再燃病例4例(23.53%);均为从非洲高疟区回国人员,有明确的疫区生活史。结论南京市鼓楼区输入性恶性疟日趋增多,应强化重点地区劳务输出归国人员的疟疾防治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1996—2015年杭州市西湖区疟疾疫情流行特征。方法对西湖区1996—2015年疟疾报告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96—2015年西湖区报告疟疾58例,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年均发病率为0.53/10万,无死亡病例和暴发疫情。其中间日疟38例、恶性疟17例、卵形疟2例、三日疟1例;男性占87.93%;发病年龄集中在20~50岁,占82.76%;职业以学生、境外务工和民工为主,占67.24%。蚊媒监测发现存在传播疟原虫的中华按蚊,6—8月为蚊密度高峰季节。本地病例7例(12.07%),均为间日疟;输入病例51例(87.93%)。除1999年和2005年外,其余每年均有发病报告,主要集中在5—10月。自2009年后全区无本地感染病例报告,2011年后无省外输入病例报告,所有病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结论 1996-2015年西湖区4种疟疾均有报告,以境外输入感染为主,应加强对境外输入性疟疾的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分析四川省2013年疟疾流行特征,为制定和调整适合本省有效的消除疟疾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四川省网络直报的疟疾疫情数据、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四川省报告疟疾病例238例,发病率为0.03/万。其中恶性疟155例,占65.13%,有3例重症恶性疟病例死亡。238例病例均为输入性,其中境外输入233例,占97.90%。每月均有病例报告,5月和6月是间日疟的高峰,共29例,占间日疟总数的40.28%。成都、广安、南充、内江、宜宾报告病例156例,占总数的65.55%。患者从发病到初次就诊时间中位数为2 d。157例患者初次就诊结果为疟疾,占65.97%。98例病例由市级医疗机构确诊,占41.18%。结论 四川省境外输入性疟疾形势严峻,基层医疗机构诊治疟疾能力不足。为了如期实现消除疟疾目标,需加强医疗机构疟疾诊治技能培训,加强劳务输出归国人员的监测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2011—2019年河南省疟疾疫情特征,为河南省消除疟疾后监测阶段疟疾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19年河南省疟疾疫情资料及疟疾病例个案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疟疾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9年河南省共报告疟疾病例1836例,其中有1634例境外输入病例,15例境外输入性恶性疟病例死亡。境外输入病例来自非洲的有1545例(94.55%,1545/1634),以恶性疟为主(81.10%,1253/1545);东南亚88例(5.39%,88/1634),以间日疟为主(84.09%,74/88)。1836例病例分布于全省18个市的128个县(市、区),报告病例数位于前五的市有郑州市(651例)、洛阳市(256例)、濮阳市(151例)、南阳市(138例)和安阳市(95例),占总病例数的70.32%。男性1738例,女性98例;病例主要集中于20~59 岁年龄组,占病例总数的93.74%(1721/1836),职业以农民为主。病例分布具有一定的季节性,2011—2019年发病7 d内确诊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C小五号.EPS;P〗=61.854,P<0.01)。18个市在发病后3d和7d内的确诊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全省进入消除后监测阶段,应继续严格按照“1-3-7”消除疟疾工作模式要求,完善消除后监测体系,以巩固来之不易的消除疟疾成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2005-2017年疟疾病例流行特征。  方法  利用北京市海淀区各级医疗机构的传染病上报系统,导出2005-2017年疟疾的流行病学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疟疾在时间、地区及人群的分布情况。  结果  北京市海淀区2005-2017年期间共报告疟疾发病111例,死亡病例1例,年平均发病率0.26/10万;在报告的恶性疟、间日疟、三日疟及未分型疟疾中,恶性疟最多(54.5%,60/111),无混合感染;发病高峰期集中在6-9月的夏秋季节(52.0%,58/111);病例主要集中在20~59岁的青壮年(93.7%,104/111),且男性发病高于女性(χ2=52.9,P < 0.001);发病以干部职员为主(33.3%,37/111);海淀区26个街道和乡镇都有疟疾病例报道。国外输入性病例81例,占总病例的71.4%,其中74例(91.36%)感染来源于非洲。  结论  疟疾发病呈散发性,以输入性病例为主,应加强出入境对疟疾的监控,防止二代病例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徐州市境外输入性恶性疟疫情,提出现阶段可行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对徐州市网络直报的恶性疟疫情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徐州市2010-2012年发生输入性恶性疟共40例,分别为12、11、17例。病例均为男性,全年均有发病,发病分布在出国务工人员较多的县区,病例主要是出国劳务人员。40例恶性疟均为境外感染,临床表现为高热,发热时间不规则,部分患者有胃肠道症状;37例患者血片镜检疟原虫阳性。结论徐州市输入性恶性疟有增多趋势,应加强重点地区劳务输出归国人员的疟疾防治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4.
王波  陆群  仰凤桃 《现代预防医学》2019,(22):4037-4039
目的 分析合肥市2013 - 2018年境外输入性疟疾流行趋势,为制定境外输入性疟疾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合肥市2013 - 2018年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的相关资料,对时间、地区、人群分布,感染的虫种,就诊情况,感染来源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 - 2018年合肥市共计报告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46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98/10万,其中恶性疟368例,占80.0%。6月份报告的病例数最多,占15.7%;肥东县是发病数最多的地区,占55.4%;发病人群以31~50岁年龄组(75.9%)和男性为主(99.1%);非洲国家(99.6%)是最主要的感染来源地。283例(61.5%)病例在境外有疟疾患病史;346例(75.2%)病例在初诊单位就得到了明确诊断。病例从发病到确诊的时间中位数为2 d。结论 虽然境外输入性疟疾发生数呈现下降趋势,合肥市疟疾防控形势仍然严峻。既要保持消除本地感染疟疾的成果,同时做好输入性性疟疾防控,应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04-2016年龙岩市疟疾监测资料,为消除疟疾后防控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并分析2004-2016年疟疾病例、“三热”病人血检、媒介和人群知晓率调查资料。结果 2004-2016年报告疟疾病例40例,均为输入性病例,东南亚及非洲国家感染34例占85.00%(34/40),间日疟24例占60.00%(24/40),恶性疟6例占15.00%(6/40),间日疟恶性疟复合感染8例占20.00%(8/40),“三热病人”血检阳性者均为主动求诊疑似疟疾病例,中华按蚊种群构成1.52%,未发现嗜人按蚊和微小按蚊,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为35.47%。结论 龙岩市2004年以来疟疾病例均为输入性,东南亚及非洲国家归国人员是病例侦查发现传染源主要对象,提高医疗机构“三热病人”血检效率及时发现治疗病例和加强大众人群的健康宣教,是巩固消除疟疾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百色市报告的1例输入性重症恶性疟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巩固消除疟疾成果并防止输入性病例出现死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患者的流行病学史、诊疗经过等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结果 该例患者有明确的外出非洲史,驻地为疟疾流行区,回国后发病,血检、PCR证实恶性疟原虫感染阳性。百色市2009年至2017年未发现本地感染疟疾病例,推断病例为境外感染本地发病,回国后多次就诊未能及时诊断是导致患者发展成为重症疟疾的主要原因。结论 百色市辖区内需加强临床医生对疟疾知识的培训以及境外返乡人员的监测力度,尽早发现输入性疟疾病例并及时治疗,以防止输入性继发病例以及重症甚至死亡病例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评价基本消灭恶性疟后的疟疾监测效果,为消除恶性疟提供依据。方法开展疟疾病例侦查,治疗病人,疫点处理;加强临床医生疟疾诊疗知识培训,提高疟疾诊治能力;开展健康教育,增强农民工防治疟疾意识。结果2005—2011年,常住人口监测检出疟疾占疟疾病例总数2.40%(15/624)。血检常住人口疟原虫阳性率为0.001%(15/2454711),间日疟15例,未检出本地感染恶性疟和输入恶性疟二代病例;流动人口监测检出疟疾占疟疾病例总数97.60%(609/624),输入性疟疾病例数增加,致使2009-2011年疟疾发病率比上一年发病率分别上升11.11%、30.00%和69.23%。结论广西消除恶性疟后,控制输入性疟疾传播是巩固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In 2000, 24 malaria cases were registered in Poland. All of them were imported, mainly from Africa (15 cases). Plasmodium falciparum infection was confirmed in 15 cases, P. vivax--in seven. Among 24 malaria cases 22 were men and 20 in 20-49 years old group. Eleven persons travelled abroad in the connection with their job, six--as tourists, three--came from malaria endemic or epidemic countries. In 2000, 25-year old man with malaria falciparum died.  相似文献   

19.
姜从兵 《中国校医》2023,37(1):14-17
目的 分析2006—2020年睢宁县疟疾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睢宁县制定疟疾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导出睢宁县2006—2020年疟疾病例的信息,采用回顾性的调查方法分析疟疾病例的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情况。结果 2006—2020年睢宁县共报告疟疾病例230例,其中间日疟214例(93.04%)、恶性疟15例(6.52%)、三日疟1例(0.44%)。本地病例212例(92.17%),输入性病例18例(7.83%),输入病例主要来源于非洲(17例)和南亚(1例)。发病均为散在分布,除2011年和2017年外各年均有病例发现,以4 —10月为主,7— 9月为高峰期;人群感染以男性为主(男∶女=1.74∶1);年龄集中在30~40岁(44例)和60岁以上(46例)两个年龄段,占39.13%;职业以农民为主,有162例(70.43%);除古邳和刘圩外均有疟疾病例报告,官山镇、李集镇、朱集乡为睢宁县报告前三的乡(镇)。结论 2010年后无本地病例出现,本地疟疾病例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时有发生,需加大监测和宣传力度,防止出现输入性病例引起的本地感染。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he authors had for aim to study epidemiological, clinical, and parasit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regimen received, of imported malaria cases hospitalised at the North University Hospital, in Marseilles, France. DESIGN: The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imported malaria included in this study were hospitalised in the infectious and tropical diseases unit and in the pediatrics unit at the North University Hospital, from January 1, 2001 to December 31, 2003. Variables were prospectively collected and recorded. RESULTS: 352 patients including 240 adults and 112 children were included. Most of them (67% of the adults and 92% of the children) were contaminated during a trip to the Comoros Islands. Plasmodium falciparum was the most common species identified. 97.5% of adult and 98% of child patients back from Comoros did not take any chemoprophylaxis against malaria or took inadequate regimens. Halofantrin wa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drug for children to treat uncomplicated P. falciparum malaria. In adults, atovaquone-proguanil was used as a first line drug in the absence of vomiting, and a 3-day intravenous regimen of quinine-clindamycin in case of vomiting. CONCLUSION: The specificity of imported malaria in Marseilles is the high proportion of Comorian patients who go back home periodically to visit friends and relatives. A better education of the Comorian population in Marseilles, regarding malaria risks and prophylaxis, needs to be implemen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