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江西省2005-2012年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乙肝提供参考。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江西省2005-2012年急性乙肝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江西省2005-2012年乙肝报告发病率波动在71.79/10万-81.33/10万。报告的乙肝病例中,急性乙肝占5.71%-12.46%,发病率从2005年的8.00/10万降至2012年的4.50/10万。〈15岁儿童急性乙肝年平均发病率低(1.73/10万),2010-2012年均〈1/10万。不同性别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16.90,P〈0.05)。急性乙肝病例农民最多(占52.25%)。萍乡市8年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10/10万,年最高报告发病率达31.72/10万。结论江西省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15岁儿童下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12-2017年湖北省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乙肝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急性乙肝个案信息,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2-2017年湖北省急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2-2017年湖北省共报告11522例急性乙肝病例,6年中发病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年均发病率为3.30/10万,男女发病比为1.66〖DK〗∶1,25~29岁发病率最高,为5.43/10万,20~64岁占82.98%,农民占65.77%,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发病地区年发病率居前3位的是:随州市(5.65/10万)、十堰市(5.13/10万)、荆门市(4.63/10万)。结论 发病地区主要为鄂西北地区,加强高发地区乙肝防控工作;20~64岁是主要发病人群,需优化免疫程序,加大成年人(>20岁)乙肝疫苗接种的宣传力度,提高成人乙肝接种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04 - 2018年江西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评价流脑防控效果及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江西省2004 - 2018年流脑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4 - 2018年江西省共报告流脑病例26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040/10万;各设区市均报告流脑病例,年平均发病率最高为景德镇市(0.100/10万);12月 - 次年4月病例占82.77%,15岁病例占74.91%,学生占52.81%,男性占64.42%。结论 2004 - 2018年江西省流脑发病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病例以15岁人群、学生、男性居多;流脑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季节性、年龄构成、职业构成有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江西省2010—2019年水痘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江西省2010—2019年报告的水痘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9年江西省共报告水痘病例141756例,年均发病率为31.24/10万;赣州市累计报告病例数最多(27228例,19.21%),景德镇市报告发病率最高(59.59/10万);病例呈明显季节性分布,高峰期出现在每年5-7月(40569例, 28.62%)和11月至次年1月(56899例, 40.14%); 15岁以下发病居多(82.42%),以学生、托幼机构和散居儿童为主,5~9岁组发病率最高(151.60/10万),男性年均发病率(34.58/10万)高于女性(27.70/10万);共报告暴发疫情27起,全部发生在托幼机构和学校。结论 2010—2019年江西省水痘发病整体呈上升趋势,具有明显的季节和人群分布;托幼机构和学校是水痘疫情暴发的主要场所,要加强监测和管理;建议将2剂次水痘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并持续保证第2剂次高水平接种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江西省2004 - 2018年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江西省2004 - 2018年报告的腮腺炎病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4 - 2018年江西省累计报告腮腺炎病例120 40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8.05/10万,其中2011年和2012年为高发年份,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2.17/10万和32.03/10万。报告暴发疫情33起且均为学校内暴发。4 - 7月(65 646例,占54.52%)、11月 - 次年1月(23 841例,占19.80%)为发病高峰。90.58%病例集中在<15岁人群,6岁儿童发病率最高(231.68/10万);男性发病率(23.12/10万)高于女性发病率(12.65/10万)。景德镇市、萍乡市、鹰潭市的年均发病率较高,分别为34.00/10万、28.99/10万、24.48/10万。结论 2004 - 2018年江西省腮腺炎病例以学生为主,应重点做好学校腮腺炎防控。建议为学龄前儿童实施第2剂次含腮腺炎成分疫苗接种,并持续保证高接种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2010-2018年西安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特征和病原学分布特征,以更好的指导其防治工作。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8年西安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数据和病原学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72131例,年均发病率92.49/10万,年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年均实验室诊断率47.45%,也呈逐渐上升趋势。冬季(11-12月及次年1月)是其发病高峰,报告病例数占39.82%(28724/72131)。城区年均发病率(132.26/10万)高于郊县(50.57/10万)。病例职业构成以散居儿童(57128例,占79.20%)为主,其占比逐渐上升。0~1岁人群发病率最高(4523.33/10万),其次是1~2岁人群(2553.92/10万)。有明确病原报告的病例占23.84%(17197/72131),其中病毒感染病例占98.32%(16908/17197)。轮状病毒感染病例占93.88%(15874/16908),0~1岁组占92.04%(14611/15874),散居儿童占97.90%(15540/15874),发病高峰在冬季。细菌感染病例占1.61%(277/17197),0~1岁组占65.70%(182/277),散居儿童占88.09%(244/277),发病高峰在夏秋季。重症病例331例,经病原学诊断的有13例,均为轮状病毒感染;死亡10例,均未经病原学诊断,其中8例为散居儿童。结论 西安市其他感染性腹泻冬季高发,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病原谱分析显示轮状病毒是其主要病原。目前疫情防控形势仍很严峻,应在高发地区对重点人群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以有效降低其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05—2017年杭州市萧山区≥15岁人群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成人乙肝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05—2017年萧山区≥15岁人群急性乙肝病例资料,对病例的发病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7年萧山区共报告≥15岁人群急性乙肝病例979例,年均发病率为5.56/10万,各年份发病率在2.10/10万~9.01/10万之间,总体呈下降趋势(P0.05)。急性乙肝发病无明显季节性特征,发病地区主要集中在主城区,年均发病率5/10万和≥5/10万的镇(街道)分别为9个和14个。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39岁,发病率为8.37/10万。男性年均发病率为8.14/10万,高于女性的4.17/10万(P0.05)。急性乙肝病例以农民最多,475例占48.52%。结论萧山区≥15岁人群急性乙肝年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男性青壮年为高发人群,应加强重点地区20~39岁人群的乙肝疫苗免疫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15-2019年云南省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5-2019年云南省报告乙肝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5-2019年云南省共报告乙肝79 17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3.19/10万;其中急性、慢性、未分类乙肝分别占14.98%、76.64%、8.38%,年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4.97/10万、25.44/10万、2.78/10万。在所有病例中,0-14岁、15-29岁、30-44岁、45-59岁、≥60岁分别占1.55%、19.90%、30.77%、31.45%、16.33%。在急性、慢性乙肝病例中农民分别占80.94%、73.54%。结论云南省有效控制了儿童乙肝,但45-59岁人群和农民发病风险较高;建议加强成人乙肝免疫预防。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江西省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5-2022年江西省急性乙肝病例报告数据,描述性分析急性乙肝发病率和流行特征。结果 2005-2022年江西省共报告急性乙肝35 96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10万,下同)为4.45,报告发病率在2022年的1.58(712例)至2007年的9.22(3 999例)之间;2005-2012年、2013-2022年年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7.00(24 565例)、2.49(11 396例)。0-14岁、15-29岁、30-44岁、45-59岁、≥60岁人群年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0.94(1 588例)、6.59(12 186例)、6.30(12 516例)、4.31(6 545例)、3.05(3 126例)。结论 2005-2022年江西省急性乙肝发病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儿童急性乙肝得到有效控制,建议加强成人特别是青壮年人群乙肝免疫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南京市猩红热流行特征,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疾病监测信息系统”中病例报告系统收集的南京市2006-2018年猩红热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采用SPSS22.0软件建立南京市猩红热月发病率ARIMA模型,并对2019年的月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 2006-2018年共报告猩红热病例1463例,无死亡病例,无聚集性暴发疫情;年均发病率为1.50/10万。2006-2018 年猩红热发病率呈总体上升趋势(r=0.37,P<0. 001); 近年南京市猩红热发病时间曲线呈现双峰分布,集中于 4~6 月和11月~次年1 月。城区、近郊和远郊的发病率分别为0.52/10 万、4.19/10 万、0.85/10 万。病例主要集中在 4~8岁年龄段,占总病例数的72.11%。以幼托儿童和小学生为多,分别占发病总数的37.59%(559/1463)和50.99%(746/1463);男女性别比为1.48:1;预测2019年南京市猩红热年发病数为343,在4~6月和11~12 月各有一个发病高峰。结论 南京市猩红热发病有逐年增高趋势,预测显示2019年猩红热发病率略高于2018年,应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来降低猩红热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黄琦敏  洪镭 《现代预防医学》2019,(13):2340-2342
目的 对2006-2017年南京市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进行流行特征分析,为制定更加有效地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2006-2017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现住址为南京的急性乙肝个案。人口数来自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基本信息系统。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结果 南京市2006-2017年合计报告急性乙肝病例1016例。平均发病率为1.14/10万。其中,男性平均发病率为1.5922/10万,女性平均发病率为0.6601/10万。15岁以下急性肝炎合计为5例。发病率为0.0490/10万。25~29岁发病率最高,为2.2274/10万。家务待业占15.75%,农民占12.20%,工人占9.84%,位列职业分布前3。发病无明显季节性。结论 对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采取多种手段,鼓励成年人接种乙肝疫苗。提高病例分类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09-2018年贵州省疟疾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确保2020年贵州省消疟任务完成及消疟后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及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系统收集2009-2018年贵州省疟疾疫情数据及个案调查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疟疾流行概况、疟疾分型、三间分布等进行分析。结果 (1)流行概况:2009-2018年贵州省共报告疟疾病例1581例,年平均发病率0.4237/10万,死亡1例,为实验室确诊本地病例(未分型),自2012年起无本地感染病例报告,报告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2)疟疾分型:2009-2011年共报告疟疾病例1417例,其中间日疟837例(59.07%)、恶性疟21例(1.48%)、疟疾(未分型)559例(39.45%);自2012年起所有疟疾病例均能得到实验室确诊,2012-2018年共报告疟疾病例164例,其中间日疟44例(26.83%)、恶性疟99例(60.37%)、卵形疟14例(8.54%)、三日疟4例(2.44%)、混合感染3例(1.83%),疟疾病例报告种类呈现多样性。(3)三间分布:①时间分布:2009-2018年各年均有病例报告,其中2009-2011年病例报告呈急剧下降趋势,以7-12月为主,8-9月达最高峰;2012-2018年病例报告保持较低水平(发病率均低于1/10万),并呈水平波动趋势,各月均有病例报告,无明显季节性。②地区分布:2009-2018年全省10个市(自治州)中除贵安新区外,均有病例报告,2009-2011年病例报告数前三位为黔南、黔东南、黔西南,2012-2018年病例报告数前三位为贵阳、遵义、毕节。③人群分布:2009-2011年疟疾发病男女性别比2.20:1,各年龄组均有,年龄集中在15~44岁组,其次45~65岁组,职业以农民、学生、民工为主;2012-2018年疟疾发病男女性别比12.67〖DK〗∶1,年龄仅15~44岁和45~65岁组,职业以工人、农民、民工为主。结论 贵州省已进入消除疟疾巩固阶段,疟疾的流行特征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要加强输入性病例的传播风险监测,及时调整疟疾防控工作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山东省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发病趋势和特征,为评价控制效果,制定乙肝综合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国家法定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2005~2012年山东省急性乙肝病例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急性乙肝发病趋势和病例分布特征。结果2005~2010年山东省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05年的6.02/10万下降至2010年的2.11/10万;2010年后稳定在2/10万左右。病例季节分布不明显。各地区间发病率差异较大,威海市最高,为18.35/10万;泰安、聊城、菏泽三市2010~2012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病例以25~59岁为主,占全年病例的54.99%(2006年)~62.34%(2011年);O~14、15~24和40~49岁人群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2010年后25~39岁和60岁以上人群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农民发病率较高且其所占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山东省急性乙肝发病逐年下降,应关注泰安、聊城、菏泽等发病率上升地区和25~39岁发病率上升人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06-2018年泰州市水痘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水痘报告病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布特征。结果 2006-2018年泰州市共报告水痘病例29990例,平均发病率为48.67/10万,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主城区年均发病率130.49/10万,高于非主城区年均发病率40.61/10万。月发病高峰为4-6月(占比22.89%)、11月-次年1月(占比46.37%);发病年龄以15岁以下人群为主,占总病例73.57%;发病人群以学生(占比53.77%)、托幼儿童(占比20.54%)和散居儿童(占比10.62%)为主;共报告水痘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93起,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57.77%,均发生在学校;2016年水痘疫苗接种率最低(18.85%),之后呈现上升趋势。结论 泰州市水痘发病率较高,儿童是发生水痘的主要人群,学校应加强水痘的疫情监测和管理,建议将2剂次水痘疫苗纳入免疫规划。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12-2017年武汉市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流行病学特征,并预测武汉市丙肝短期发病趋势。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武汉市丙肝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并利用指数平滑法预测2018年武汉市丙肝发病趋势。结果 2012-2017年累计报告丙肝病例数9175例,年均发病率15.03/10万,年平均增长率3.15%;季节效应明显,春季发病率最高;男女性别比1.33〖DK〗∶1;年龄呈单峰分布,50~55岁为发病高峰;在职业构成中,家务及待业人群所占比例最高,为33.26%;地区分布上,报告前四位的地区均为中心城区;使用Winters加法模型预测2018年武汉市丙肝发病率为14.76/10万,较2017年略有下降。结论 2012-2017年武汉市丙肝发病呈上升趋势,Winters加法模型能较好的预测短期丙肝发病趋势,可结合预测结果与实际流行病学特征制定科学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2006-2017年江西省恙虫病流行特点,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2017年江西省恙虫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运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恙虫病东方体56 kD外膜蛋白基因。结果 2006-2017年江西省共报告恙虫病病例425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79/10万,发病呈上升趋势。流行期为6-11月,占总发病数的90.22% ;地区主要以赣州市和抚州市为主,占总发病数的96.59%,发病排前八位的南丰县、寻乌县、安远县、龙南县、信丰县、南康区、崇义县和宜黄县,发病率均超过3.00/10万;35~岁至75~岁年龄组病例占总发病数的90.88%,男性发病率为0.54/10万,女性为1.06/10万,农民占92.73%。检测107例病例血清标本,恙虫病东方体56 kD外膜蛋白基因阳性72例,阳性率为67.29%。从发病至诊断为恙虫病所需时间中位数为8天,以综合性医院占绝大多数(92.69%)。结论 江西省恙虫病呈上升趋势,赣州市和抚州市为高发地区,夏秋季流行,以35~岁以上年龄组农民高发,发病至诊断为恙虫病时间略长,建议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健康宣传教育,强化恙虫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