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术前不同时间备皮对切口感染有无差异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探讨外科手术前备皮的时间对切口感染有无差异,经对227例手术病人分别采用术前1d和术前2h内备皮的前瞻性研究,发现2组不同时期备皮对切口感染有显著意义。术前2h内备皮老切口感染率远低于术前1d备皮者。  相似文献   

2.
探讨外科手术前备皮的时间对切口感染有无差异,经对227例手术病人分别采用术前1d和术前2h内备皮的前瞻性研究,发现2组不同时期备皮对切口感染有显著意义。术前2h内备皮者切口感染率远低于术前1d备皮者。  相似文献   

3.
手术区备皮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术前备皮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切口感染,到目前为止,国内外采用的备皮方法有剃刀或保险刀备皮、轧刀及电轧刀备皮、化学脱毛剂备皮、电针拔毛、蜡拔毛等方法.一些学者的研究资料证实剃毛备皮可造成皮肤损伤,不但不能降低感染率,反而使感染率增加;而采用清洁手术野皮肤、轧刀备皮、化学脱毛剂等不剃毛备皮法可以避免或减少皮肤损伤,保持皮肤完整性,减少切口感染的机会,减少病人的不适和痛苦,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传统术前备皮与改良备皮对比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常规备皮方法与改良备皮方法对胸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择营养状态良好 ,皮肤完整无瘢痕 ,无糖尿病及皮肤病行肺叶或全肺切除手术的病人 (后外侧切口 ) 60例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3 0例 ,对照组采用传统备皮方法 ;实验组采用改良备皮方法 ,用肥皂水清洗手术区域 (范围同对照组 ) 3遍 ,然后用清水清洗干净 ,至水面无漂浮物、更换清洁衣服。备皮后对术野皮肤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两组备皮后细茵培养结果无明显差异P >0 . 0 5。结论 :改良备皮方法可有效降低皮肤菌落数 ,与传统备皮比较具有操作简便 ,损伤小 ,患者容易接受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手术前皮肤准备(术前备皮)是外科护理的常规之一,目的是去除手术区域皮肤和毛发的污垢,减少细菌的污染,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和促进术后创口愈合,它关系到患者术后切口恢复的快慢,直接影响手术后效果。早在1850年[1],人们就意识到体表毛发作为一种创面感染源的细菌来源具有潜在的危险性,20世纪20年代开始[2],医护工作者将术前1~3天剃除手术野毛发列为常规。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许多些学者对传统的剃毛备皮方法提出了质疑,并且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了术前备皮方法、时机及范围对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备皮方法对整形美容外科头面部除皱手术效果的影响,寻找一种安全、舒适、省时、省力的头部备皮方法,以减轻女性病人的心理压力,增加其舒适度。方法选择整形外科额颞部除皱手术女性病人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除皱手术的备皮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备皮方法。比较两组备皮时手术野皮肤的无菌准备和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头皮损伤程度和病人满意度。结果两种备皮法对手术野皮肤的无菌准备质量和术后切口愈合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头皮的损伤从肉眼观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病人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头部备皮法在除皱手术中的应用是安全的,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术前应用小区域条带状备皮的可行性,以减轻女性病人的心理压力.[方法]选择神经外科手术女性病人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手术的备皮方法,实验组采用条带状备皮方法.比较两组备皮时病人的疼痛不适感、头皮损伤、手术野皮肤的无菌准备和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备皮时病人的疼痛不适感和头皮损伤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种备皮法对手术野皮肤的无菌准备质量和术后切口愈合并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小区域条带状备皮在开颅手术中的应用是安全的,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妇产科手术前进行术野清洁和备皮被列为妇产科手术前护理常规之一 ,为了对术前采用备皮法和不备皮法进行一些实验性研究 ,结果显示两种备皮法对皮肤无菌准备质量及切口愈合无显著影响 ,且不备皮法能减少病人不必要的不适和痛苦 ,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探讨备皮与不备皮对剖宫产患者切口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备皮与不备皮对剖宫产患者切口愈合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安全便捷的备皮方式。方法:选择具有剖宫产指征的产妇190例,分为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90例,实验组患者不备皮,于手术当日洗头洗澡;对照组术前1 d按教科书要求的手术备皮范围用剃须刀常规剃除术野所有汗毛(包括会阴部)。结果:两组患者消毒前皮肤细菌培养结果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消毒后皮肤细菌培养结果比较和切口愈合情况结果比较都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备皮有利于术后切口愈合,与备皮相比具有操作方便、患者容易接受、安全可行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术前备皮法的改良发展趋势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外科手术前1 ̄3d将剃除术野所有毛发作为术前常规的皮肤准备工作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国内]。外学者在备皮用具时间范围以及不同手术部位的、、备皮方式不同备皮法的切口感染率和愈合之间的相,关因素等多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综述如下,。1备皮方法的改进1.1备皮工具的改进1.1.1一次性刀具的使用剃除术野毛发常规使用经过消毒的简易剃须刀但实际上部分医院并未对,备皮刀具进行彻底消毒倪翠兰[2等人进行的该院]。备皮刀污染调查显示28份样本中15份中间型葡,萄球菌检出为阳性即使使用已消毒的刀具张春。,盛[3等人的调查报告同样表明由于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患者采用肤净备皮的效果.方法采用类实验性研究设计,便利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骨科病房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260例,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0例.对照组患者术前采用一次性备皮刀按操作常规进行备皮,观察组术前采用肤净备皮抑菌剂按产品使用说明进行备皮.比较患者切口感染率、切口愈合情况、备皮质量、操作时间、耗材成本等.结果两组患者出院当天及术后30 d切口感染发生率及切口愈合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备皮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士操作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在疼痛感、痒感、发红、是否有切口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备皮成本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肤净脱毛剂备皮法属于成本较高,效果较好的备皮方法.  相似文献   

12.
内眼手术前备皮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体表毛发作为一种创面感染源的细菌来源具有潜在的危险性。所以一直以来,手术前去除手术区毛发被认为可以防止手术后切口感染。在眼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剪眼睫毛作为内眼手术前的备皮常规也被一直沿用,目的是为了方便手术时医生的操作,减少感染的发生率。但剪除眼睫毛的同时也给病人带来很多不适感,一直无法解决。  相似文献   

13.
术前备皮是否必须剃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探讨外科手术前剃除体毛是否必要,经过319例择期手术病人分别采用剃除体毛和不剃除体毛备皮方法的前瞻性研究,发现术前剃除体毛备皮组与不剃除体毛备皮组术后切口感染的切口愈合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前不剃毛的备皮方法并不影响切口愈合,产增加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前两种备皮方法对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护理操作平均消耗时间及护士、患者倾向备皮方式的影响。方法:将妇科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只清洁皮肤(包括脐孔)不去除毛发,对照组按腹部手术方式备皮,剪除手术野(包括会阴部)所有毛发,将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试验组患者平均消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护士和患者均倾向于试验组备皮方式。结论:腹腔镜手术前不去除毛发,只彻底清洁皮肤(含脐孔),操作简便、易行,护患依从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2种备皮方法细菌培养结果进行比较,探讨改良备皮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对73例住院择期手术患者按住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术前晚2组患者术野皮肤均进行常规剃毛,肥皂液清洗,更换清洁病员服;术晨实验组用肥皂液清洗术野皮肤至水清,更换手术衣;对照组用5%碘伏消毒,灭菌棉垫包扎再更换手术衣.2组患者进入手术室进行术野皮肤常规消毒前后由专人在术野中心皮肤采样、送检培养.术后观察2组创口感染情况.结果 2组患者在术野皮肤常规消毒前的细菌培养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常规消毒后的细菌培养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2组患者创口均甲级愈合.结论 改良后的备皮方法与传统备皮方法相比会增加手术消毒前细菌数,但不增加术后切口感染的风险,改良后的备皮方法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16.
赵琦  董菊  曲亚明 《护理学报》2014,(15):51-52
目的探讨不同备皮方法对耳科手术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美观的耳周备皮法满足患者需求。方法选择耳科行手术女性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患侧耳周剃除头发备皮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备皮方法,即患侧耳周不剃除头发,按切口设计编发辫,消毒头发及头皮。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皮肤细菌培养结果;备皮时头皮损伤程度;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切口感染及术腔感染发生率;患者自我形象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皮肤细菌培养均为无菌生长;两组头皮损伤、切口愈合情况、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自我形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术腔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耳科术前备皮方法,对耳科手术患者应用是安全有效的,不影响术前皮肤准备的质量,可降低切口感染率,切口愈合好,无头皮损伤且不剃除头发能满足患者的爱美需求,提高患者自我形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开颅手术两种备皮方法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开颅手术术前应用小区域条带状备皮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开颅手术女性病人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手术的备皮方法,观察组术前1天清洗头发,术日剃除切口两侧各1.5cm范围的头发,进行小区域条带状备皮。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野皮肤的无菌准备和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采用小区域条带状备皮法和传统的备皮法对手术野皮肤的无菌准备质量和术后切口愈合并无显著影响(均P〉0.05)。结论 小区域条带状备皮在开颅手术中的应用是安全的,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开颅手术应用条带状备皮的效果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葛美叶  侯晓群  张倩 《护理研究》2005,19(10):869-870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术前应用小区域条带状备皮的可行性,以减轻女性病人的心理压力。[方法]选择神经外科手术女性病人12 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手术的备皮方法,实验组采用条带状备皮方法。比较两组备皮时病人的疼痛不适感、头皮损伤、手术野皮肤的无菌准备和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备皮时病人的疼痛不适感和头皮损伤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 1) ,两种备皮法对手术野皮肤的无菌准备质量和术后切口愈合并无显著影响(P >0 .0 5 )。[结论]小区域条带状备皮在开颅手术中的应用是安全的,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用碘伏纱布代替肥皂棉球备皮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拟剖宫产的产妇20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分别采用碘伏纱布与肥皂棉球备皮,对其备皮后细菌培养阳性率、切口感染率、耗时、对皮肤刺激性进行观察。结果:用碘伏纱布备皮比用肥皂棉球备皮效果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碘伏纱布备皮操作简便、易行、高效,切口感染少,对皮肤黏膜无刺激,患者乐意接受。  相似文献   

20.
改进骨科术前传统备皮方法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减少骨科术前常规备皮的天数与次数的可行性.方法:选择60例四肢骨折且局部皮肤无破损拟行开放复位术的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1组、2组、3组作为观察对象,依次采取术前连续3d备皮3次,术前连续2d备皮2次及手术当日备皮1次法,并分别在备皮前及术前在术野皮肤采样行细菌培养,比较各种备皮方法皮肤的带菌情况,以及跟踪观察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结果3种备皮方法备皮前皮肤带菌数量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备皮后术前术野皮肤组间比较,1组与2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3组与1组及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3种备皮方法的切口愈合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骨科手术减少备皮的天数和次数,改为手术当日术前2~4h备皮是骨科术前备皮的可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