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血液透析患者猝死的原因。方法:抽取我院血液透析室60例有完整病历资料的死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猝死患者20例,对猝死患者(观察组)与其他死亡患者(对照组)死亡前三个月的临床及实验室相关资料等进行分析。结果:对于持透析时间、死亡前1个月的平均透析前血压控制情况、透析间期体重及平均每次超滤量,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每周透析时间小于八小时、高钾血症及合并糖尿病在观察组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猝死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维持透析时间、透析前血压增高、每周透析时间小于八小时、透析间期体重增加过多、高钾血症。掌握这些导致血液透析患者猝死的相关性因素,能够为血液透析患者猝死的临床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衰的疗效以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肾内科2006—2010年收治的68例慢性心衰合并肾衰的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2组,常规组进行每周3次的常规血液透析,对照组进行每周2次的血液透析联合每周1次的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2个月后,分别从心功能分级、射血分数、左房大小、室壁厚度及室间隔厚度、心胸比等多项指标进行判定。结果:2个月后,常规组、对照组的射血分数、左房大小、室壁厚度及室间隔厚度、心胸比等均较透析前有明显变化(P<0.05),但对照组较常规透析组改变更加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衰合并肾衰的患者采用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联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血压更容易控制,干体质量更容易达标,更能延缓残肾功能的下降,长期稳定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对慢性肾衰竭患者钙磷代谢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64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3)。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钙磷代谢及生化指标[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水平。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的血清钙水平高于对照组,磷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的BUN、Scr水平低于对照组,Hb、AL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可有效调节慢性肾衰竭患者的钙磷代谢水平,改善其生化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2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压与透析充分性的关系。方法:连续测定10次透析的透析前、中、后的血压,分别计算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的平均植,并计算KT/V值。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前、中、后的平均动脉压与其透析充分性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P<0.01)。透析较充分的患者(KT/V≥1.2)较透析不充分的患者(KT/V<1.2的血压控制较好,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充分透析能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压得到良好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高通量透析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不安腿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高通量透析和低通量透析,每周3次,每次4小时,持续透析6个月。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β2-MG、iPTH以及不安腿综合征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β2-MG、iPTH以及不安腿综合征评分变化都比较明显,证明两种透析方式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证明高通量透析对不安腿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比低通量透析效果更好。结论高通量透析在保证尿毒症小分子毒素充分清除的基础上,加强了对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可明显改善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安腿综合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微信平台健康教育方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高血压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MHD合并高血压患者,根据患者透析时间分为观察组(每周一三五透析,微信平台健康教育方式)与对照组(每周二四六透析,常规健康教育).对比两组降压药服用正确率、干体重达标率、超滤量、血压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结果 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糖尿病肾病患者使用血液透析机透析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42例行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24例患者在血肌酐达到707μmol/L时开始行长期血液透析(正常组),剩余18例患者透析前患者血肌酐在224~675uomL/L间,均因不同病情提前开始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提前组)。结果:正常组中有13例患者死亡,剩余11例患者均已出现程度不一的血管病变情况,且均须通过血液透析机行长期透析。提前组中有2例死亡,4例须每周行2次长期透析,2例须每7~10d内行1次透析,有1例患者在出院1年后每周行1次血液透析,1例患者行肾移植,8例患者未再行透析治疗。结论:提前进行血液透析能够减缓糖尿病肾病进展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速度,并有效延长透析间隔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情况,探讨护理对策.方法 2002年1月~2006年1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HD)的资料完整患者85例,分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组(DN组)39例、对照组46例.观察患者入院时一般临床情况、血管通路情况、血液透析时并发症.结果 (1)DN组透析前合并脑卒中、冠心病、低蛋白血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DN组内瘘重做机会较对照组多,对照组1次内瘘使用率高,两组间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3)DN组期间发生低血糖、低血压、心绞痛、心力衰竭、各种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一般情况差、近期预后差,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冠心病、低蛋白血症、透析时低血压、低血糖及各种感染.通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保持良好的血管通路、控制血糖、控制血压、防治并发症等有望可改善患者预后. .结果 (1)DN组透析前合并脑卒中、冠心病、低蛋白血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DN组内瘘重做机会较对照组多,对照组1次内瘘使用率高,两组间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3)DN组期间发生低血糖、低血压、心绞痛、心力衰竭、各种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 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一般情况差、近期预后差,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冠心病、低蛋白血症、透析时低血压、低血糖及各种感染.通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保持良好的血管通路、控制血糖、控制血压、防治并发症等有望可改善患者顸后. .结果 (1)DN组透析前合并脑卒中、冠心病、低蛋白血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DN组内瘘重做机会较对照组多,对照组1次内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比较糖尿病肾病与非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方法:根据就诊单双号将本院2015年3月-2016年6月诊治的糖尿病肾病与非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11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分别进行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血糖、降压、微量元素支持。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心血管疾病、低血压、脑血管意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生存发生率明显较高(P0.05),因感染死亡、心血管疾病死亡、脑血管疾病死亡、其他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结论:相比非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具有相对较差的疗效,需要糖尿病肾病患者,较早接受血液透析,调整血糖及血压,改善贫血及临床病症,获得较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庄巧瑜  谢扬 《现代医院》2013,(11):77-79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6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按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透析前、透析中及透析后实施细节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应用细节管理,可减少术后高血压、低血压、低血糖、心脑血管等并发症的发生,并且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中血压异常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76例,每位患者随机选取3次血液透析进行研究,共528例次。监测透析前、透析中(1次/h)、透析结束回血前的血压水平;记录透析器通量、透析前体质量、干体质量、治疗时间,计算个体化超滤率。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528例次血液透析中,血压异常213例次(40.34%),其中高血压48例次(9.09%)、低血压165例次(31.25%)。不同性别、年龄、透析时间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高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透析时间、超滤率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透析时间是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发生高血压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年龄、透析时间、超滤率是低血压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中血压异常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应对高龄、透析时间长、超滤率10 ml/(kg·h)的患者采用预防措施,降低血压异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医院》2017,(2):236-238
目的观察定期使用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通畅性及感染率的影响。方法将使用右颈内静脉带涤纶套长期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仅使用纯肝素溶液透析后封管;观察组(30例)使用尿激酶联合肝素溶液每周一次透析后封管,其余透析时间后予以纯肝素溶液封管。均观察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在透析血流量、透析静脉压、栓塞率、导管感染率及凝血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封管处理后其透析血流量、Kt/V水平较封管前和对照组封管后均明显提高(P<0.05),导管静脉压及栓塞率水平较封管前和对照组封管后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感染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封管处理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定期应用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可有效维持血液透析长期中心静脉导管良好的通畅性,并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临床使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可调钠联合线性超滤对于透析症状低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透析中连续2次发生低血压反应的规律血液透析患者20例,以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对照组采用标准透析模式(SD);观察组采用内置的sodium and UFproflie系统,选择Na-3,UF-3方案,比较两种模式的透析间期平均体重增加量及实际超滤量,低血压的发生率及在透析中血压的变化。结果:两种模式的透析间期平均体重增加量及实际超滤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模式透析前及透析1、2h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透析3、4h血压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模式低血压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可调节钠联合线性超滤透析模式减少了低血压的发生。确保了超滤目标的实现.对于透析低血压患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 6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压及透析充分性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根据连续 1 0次透析的透析前、中、后的血压 ,分别计算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的平均值 ,并计算KT/V值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前、中、后的平均动脉压与其透析充分性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 (P <0 .0 1 )。透析较充分的患者 (KT/V≥ 1 .2 )较透析不充分的患者 (KT/V <1 .2 )的血压控制良好 ,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结论 充分透析能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压得到较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护理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影响。方法:2016年12月~2016年10月,筛选到本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定期透析治疗患者80例入组,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强化心理护理干预,持续3个月。结果:3个月后,观察组HAMD、HAMD水平低于干预前,组间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主观支持评分高于干预前,组间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减轻尿毒症透析患者的负面情绪,增强患者的信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健康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血脂的影响探究。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3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在实验组中使用健康管理,在对照组中使用常规护理。结果:在干预前,对照组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与实验组相比,差别较小(P>0.05)。对照组的饭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与实验组相比,差别较小(P>0.05)。实验组的TC,TG,LDL-C,HDL-C与对照组相比,差别较小(P>0.05)。在干预后,实验组的收缩压小于对照组,差别较大(P<0.05)。对照组的舒张压高于实验组,差别较大(P<0.05)。实验组的饭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小于对照组,差别较大(P<0.05)。对照组的糖化血红蛋白高于实验组,差别较大(P<0.05)。对照组的TC,TG高于实验组,差别较大(P<0.05)。实验组的HDL-C高于对照组,差别较大(P<0.05)。实验组的LDL-C小于对照组,差别较大(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中使用健康管理,有利于控制血糖水平,血压水平以及血脂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在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42例进行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进行透析治疗,观察组使用高通量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进行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前、透析6个月后血液中毒素分子清除情况,包括尿酸(UA)、尿素氮(BUN)、肌酐(Cr)质水平、甲状旁腺激素(PTH)、磷(P04^-3)。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UA、BUN、Cr、PTH、P04^-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UA、BUN、Cr、PTH、P04^-3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探讨血液灌流在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可提高血液毒素分子清除情况,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学工程》2015,(1):17-19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疗效。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72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治疗组和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治疗组,各36例。对两组进行前瞻性比较研究,观察指标包括血压、尿量、钙磷、血脂、白蛋白、血红蛋白、24 h尿蛋白量、24 h净超滤量、心脑血管并发症及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等。采用肾小球滤过率(r GFR)评估患者残余肾功能;采用每周总尿素氮清除率(Kt/V)、每周总肌酐清除率(Ccr)评估透析充分性。结果透析6个月后,72例患者中69例获得随访,HD组死亡脱落1例,PD组中脱落2例。两种透析方式均可引起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PD治疗组的下降更明显,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中的白蛋白、血红蛋白等营养状态指标均有所升高,但HD治疗组的升高更明显,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HD治疗可使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稍下降,但PD治疗后患者的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均显著升高,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HD治疗后患者的尿量显著减少,而PD治疗组的则稍减少,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后,两组患者间残余肾功能和透析充分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均是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方法,近期疗效相近,并发症方面各有优缺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定安人民医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按透析通量将其分为高通量组和低通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其中低通量组给予低通量血液透析,高通量组给予高通量血液透析,两组透析频次:4 h/次,3次/周,透析时间:6个月。两组患者透析半年后观察透析效果,包括: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FPG)]及炎症指标[血β2-微球蛋白(β2-M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并对两组患者实施为期3年随访调查,观察1年、3年生存率。结果透析半年后,高通量组BUN、FPG、2hFPG、β2-MG、hs-CRP水平均低于低通量组,Scr水平高于低通量组(P0.05)。透析1年,高通量组和低通量组生存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3年,高通量组生存率72.50%,高于低通量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能提高血液透析效果,改善患者肾功能,同时提高3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系统护理运用于老年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病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5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系统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及对护理的总满意度.结果: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系统护理运用于老年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病人中,可降低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总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