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对比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腹腔镜经腹膜前修补术(TAPP)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樟树市人民医院2021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70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n=35)、观察组(n=35)。对照组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TAPP。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持续疼痛时间、术后恢复正常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持续疼痛时间、术后恢复正常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观察组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6%,低于对照组的22.86%(P<0.05)。结论:腹腔镜TAPP治疗腹股沟疝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持续疼痛时间、术后恢复正常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炎症因子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优于疝环充填...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兴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48例腹股沟疝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开放手术组,每组174例。腹腔镜手术组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开放手术组行充填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舒适指数评分(bruggrmann comfort scale,BCS)、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与开放手术组相比,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BCS评分较高、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快,但住院费用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相比,腹腔镜完全腹膜外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具有并发症发生少、舒适程度高、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 laparoscopic hemioplasty,TEP)与Lichtenstein疝修补术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20例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对照组行Lichtenstein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麻木持续时间,术后并发症,手术费用,术后复发率。随访时间6—24个月。结果与Lichtenstein组相比,TEP组手术费用高,但术后开始活动早,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麻木持续时间短(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比Lichtenstein疝修补术更具有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刘桂法 《当代医学》2014,(16):94-95
目的观察应用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探讨腹股沟疝手术的理想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中心卫生院腹股沟疝患者100例,随机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n=50),实验组给予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观察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为(36±12)min、住院治疗时间为(3.5±17)d、术后下床平均时间为(2.1±1.6)h,对照组分别为(4.6±6)min、(5.2±2.3)d、(4.2±1.8)h;术后并发症出现人数,实验组为5例,对照组为17例;实验组术后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较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临床效果更好,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的术后下床和住院治疗时间,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概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行腹腔镜疝修补术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更长,但其患者术后疼痛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创伤小、并发症少,有利于促进患者恢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谭亚   《中国医学工程》2013,(11):108-109
目的比较TAPP、TEP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以应用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补片植入术(TAPP)治疗的67例腹股沟疝患者为A组,以应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TEP)治疗的67例患者为B组,以应用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67例患者为c组,对比三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总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和B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C组,总住院时间显著短于C组,并发症发生率亦显著低于C组,均有P〈0.05。结论应用TAPP和TEP术式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症状改善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5):51-53
目的 分析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4 年1 月~2017 年8 月期间收治的94 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 例接受传统疝修补术治疗,研究组49 例接受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4.08%低于对照组17.78%(P<0.05)。研究组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时间、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复发率0%低于对照组6.67%(P<0.05)。两组患者SDS、SAS 评分比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治疗腹股沟疝建议采用TEP 手术,虽此方式和传统疝修补术比较,其治疗费用较高,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疾病恢复速度快,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经腹腔镜全腹膜外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50例腹股沟疝患者按不同手术方案随机均分为观察组(经腹腔镜全腹膜外无张力疝修补术,n=75)和对照组(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n=75),对患者的术后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63.1±11.7)min、(17.1±3.6)mL、(1.21±0.38)d、(4.3±3.2)d,对照组为(57.9±10.4)min、(18.4±2.8)mL、(2.86±0.71)d、(6.0±3.1)d,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33%)明显低于对照组(21.33%)(P<0.05)。结论经腹腹腔镜全腹膜外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效果确切,安全性高,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腹股沟疝同期手术74例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腹股沟疝患者共7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结合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联合疝修补术。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78%vs 86.49%,P〉0.05);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IPSS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41%vs 27.03%,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结合疝无张力修补术同期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并发腹股沟疝,其疗效肯定,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孟晓林 《基层医学论坛》2016,(32):4520-4521
目的:分析腹股沟疝患者采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84例腹股沟疝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患者采用开放无张力腹股沟修补术治疗,试验组患者接受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VAS 评分、住院时间等指标方面,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确切,具有疼痛轻、并发症少、恢复快、腹部美观等优势,可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压力,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经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与传统手术疝囊高位结扎相比是否存在明显优点。方法分析小儿腔镜腹股沟斜疝手术甲组150例、乙组150例的传统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甲组与乙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兼顾美容、痛苦轻、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等明显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张强 《吉林医学》2014,(19):58-59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修补、无张力疝修补及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410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三组,术后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时间,并对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进行评价。结果:与传统疝修补术比较,腹腔镜疝修补术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和术后疼痛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更低,更为安全可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和无张力疝修补术均是目前腹股沟疝患者的良好选择,具有手术时间短、疼痛轻、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腹股沟疝患者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和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Lichtenstein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行TAPP术患者(TAPP组)及同期70例行Lichtenstein术患者(Lichtenstein组)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Lichtenstein组比较,TAPP组患者手术时间长,术后进食时间和术后下床时间早,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PP组患者切口感染和局部疼痛不适感的发生率低于Lichtenste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P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腹股沟疝修补术式。  相似文献   

14.
陈渝  叶美廷 《吉林医学》2014,(9):1807-1808
目的:研究两种疝修补术的临床方法,同时比较两种方法对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选择126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对两组分别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总结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结果:在住院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上,试验组较对照组平均显著少3.42 d、0.88 d(P<0.05),而在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上,较对照组分别平均显著多19.29 min、2 541元(P<0.05);在并发症与复发率方面,试验组较对照组低22.23%、7.94%(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式疗效均显著,但是腹腔镜疝修补术在术后并发症与复发率方面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古仲相  ;陈晓英 《吉林医学》2014,(24):5327-5328
目的:对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直疝的临床进行疗效观察。方法:选择腹股沟直疝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进行术中及术后24 h疼痛评分(VAS)、疼痛持续时间、手术用时住院时间,并根据治疗效果、临床表现统计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试验组患者在VAS评分、疼痛持续时间、手术用时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具有显著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直疝能够缩短手术用时及疼痛时间,肌组织无张力修复使患者疼痛降低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可吸收补片修补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巨大性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腹股沟巨大性斜疝患儿随机分成腹腔镜下可吸收补片修补术组(补片组)50例,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组(结扎组)50例,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补片组复发率为2.00%,明显低于结扎组的14.00%(P〈0.05)。结论腹腔镜下可吸收补片修补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巨大斜疝在不增加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张力修补术与传统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可行性、优越性及护理特点。方法我院自2008年1月~2010年5月对124例腹股沟疝随机分为无张力修补组(A组)和传统外组(B组),A组63例,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B组61例,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围手术期护理资料。结果A组病例的手术时间(40±6 min)、术后住院时间(5±2d)短于B组(75±8min,8±2d),镇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B组。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安全、有效,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对降低和预防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腹腔腹股沟管内口行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和观察组(经腹腔腹股沟管内口修补术),各49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均经手术治愈.观察组患儿满意度为98.0%,高于对照组的83.7%(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低于对照组的22.4%(P <0.01).结论 经腹腔腹股沟管内口修补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是一种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损伤小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周春峰   《中国医学工程》2013,(12):30-31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科进行不同疝气修补手术的10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LIHR组)50例、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CHR组)50例,观察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伤口情况、并发症、复发率及住院时间指标,比较两组患者观察前后各指标变化,以及术后一年对患者的随访资料。结果两组术后第疼痛分数、术后住院时间和恢复正常活动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HR组优于CHR组,两组组间单侧和双侧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是治疗腹股沟疝较为安全、简便、有效、成熟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