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6,(2):385-386
目的:观察化瘀通便汤合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化瘀通便汤口服,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排便频率、粪便性状、使用泻剂、腹胀和每次排便时间并记录积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自身总积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总积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总积分降低幅度比对照组大,提示两组治疗均有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临床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化瘀通便汤合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6,(3):593-594
目的:观察大黄药线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6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大黄煎液浸泡化学合成可吸收缝合线制成药线进行穴位埋线,对照组采用化学合成可吸收缝合线进行穴位埋线。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排便频率、粪便性状、使用泻剂、腹胀和每次排便时间并记录积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自身总积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总积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总积分降低幅度比对照组大,提示两组治疗均有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7%,两组临床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大黄药线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中药治疗老年阳虚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阳虚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随访粪便性状积分、排便次数及腹围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9%和4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粪便性状积分、排便次数和治疗组治疗后的腹围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穴位埋线配合中药治疗老年阳虚型便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结合耳穴压豆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实验组予穴位埋线结合耳穴压豆治疗,对照组1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2予聚乙二醇4000散治疗,以排便频率、排便时间、粪便性状、排便困难程度为观察指标,对比分析三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患者在治疗前各症状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三组患者治疗后各症状评分的改善情况,实验组优于对照组1、对照组2,其中排便频率、排便时间的改善情况,实验组和对照组1、对照组2有显著差异(P0.05),排便性状、排便困难程度的改善情况,实验组和对照组1、对照组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对照组2各症状评分的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结合耳穴压豆用于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治疗安全有效,简便,无痛苦,能有效降低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症状评分,更好的解除患者的痛苦,减轻其经济负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结肠慢传输型便秘(CST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CSTC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莫沙比利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大便性状评分、每周完全自发性排便次数均较治疗前增加(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CSTC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督脉穴位埋线结合现代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的影响。方法将40例痉挛型脑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采用Bobath疗法与Vojta疗法相结合为主的运动疗法进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施用督脉穴位埋线,对照组单纯接受康复训练,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上肢痉挛程度、临床痉挛量表(CSS)评定下肢痉挛程度、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价粗大运动功能。结果治疗组肌张力和痉挛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粗大运动功能有改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督脉穴位埋线配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痉挛型脑瘫患者的肌张力,减轻痉挛程度,对粗大运动功能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化裁合穴位埋线疗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6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煎剂小柴胡汤化裁口服,配合中药药线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药线穴位埋线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便秘症状,记录排便困难程度、粪便性状、腹胀、排便时间和排便频率的症状评分。结果:组内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便秘各症状的评分,两组症状评分在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且在统计学上有差异(P﹤0.01),提示两组治疗方案均有疗效;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便秘症状评分,治疗组各症状评分降低幅度均大于对照组,两组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1),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统计治疗后症状总积分,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8%,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小柴胡汤化裁合穴位埋线疗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穴位埋线对功能性便秘患者自主排便次数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予针刺治疗,取相同穴位。治疗后观察周完全自主排便次数(CSBMs)≥4次患者所占百分比和治疗后CSBMs较治疗前增加2次及以上的患者所占百分比以及两组患者周平均CSBMs,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CSBMs≥4的百分比和周平均CSBMs增加2次及以上的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周平均CSBMs(4.12±1.07)较对照组(3.36±0.99)明显增多(P0.05)。两组治疗后PAC-QOL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便秘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自主排便次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脑瘫患儿按住院号随机分为治疗组(穴位埋线加综合康复治疗)和对照组(综合康复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估。结果:穴位埋线观察组总有效率95%,明显优于对照组80%(P0.01)。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埋线能促进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发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太极拳运动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予以穴位埋线配合太极拳运动治疗,对照组25例口服莫沙必利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太极拳运动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