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3 毫秒
1.
目的 获得纯化并具有生物学活性的人红细胞膜衰变加速因子。方法 经胰蛋白酶消化、正丁醇抽提及DE32和Sepharose 6B色谱分离等步骤从人红细胞膜影中分离纯化人红细胞膜衰变加速因子 (DAF)。以SDS PAGE及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纯度及抗原特异性 ,以C3转化酶体外组装实验及促衰变活性实验检测其补体抑制活性。结果  4 0 0mL人全血最终可得纯化DAF约 370 μg ,回收率达 10 .4 % ;比活性为每毫克 2 .2 4× 10 5units;纯化产物在SDS PAGE表现为 70 0 0 0u的单一蛋白条带 ,在免疫印迹实验中可与抗人DAF单抗特异性结合。在生物学活性实验中 ,纯化产物既可促进C3转化酶衰变 ,也可抑制C3转化酶形成。结论 采用本方法可获得纯化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人衰变加速因子  相似文献   

2.
补体经典激活途径C3转化酶的体外组装及活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体外组装包含人C4分子的补体经典激活途径C3转化酶,并对其转化酶活性及衰变特性进行观察。方法:利用豚鼠血清功能纯C1、C2及溶血中间体EAC4^hu体外组装经典途径C3转化酶,观察不同C1、C2用量及孵育温度对C3转化酶形成和自发性衰变的影响,以及人红细胞膜抽提蛋白对C3转化酶衰变化的影响。结果:高剂量和低剂量的C1均会影响C3转化酶的形成,增加C2用量可增加C3转化酶的形成数量,C3转化酶的自发性衰变随孵育温度的升高而加速,人红细胞膜抽提蛋白可抑制C3转化酶的自发性衰变过程,结论:C1、C2用量及孵育温度是影响C3转化酶形成和自发性衰变的主要因素,体外组装的补体经典激活途径C3转化酶可应用于相关补体调控蛋白的活性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酿酒酵母细胞表面展示的人衰变加速因子 (hDAF) ,是否具有天然衰变加速因子的补体抑制活性。方法 :先用正常人血清处理酵母细胞EBY10 0 ,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酵母细胞表面C5b 9复合物的沉积和hDAF在酵母细胞表面的表达。结果 :酵母细胞EBY10 0可直接活化人血清中的补体成分 ,导致酵母细胞表面C5b 9的沉积 ;而表达DAF的酵母细胞表面C5b 9的沉积明显减少。结论 :酵母细胞表面展示的DAF可正确折叠 ,并表现出DAF分子的补体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4.
在建立C3转化酶衰变加速活性检测方法的基础上,成功分离纯化人红细胞膜衰变加速因子(De-cay-acceleratingfactor,DAF,CD55)。以此作为免疫原,制备成功3株抗人DAF单抗DG3、DG9和DA11,分别作用于SCR3、SCR1和SCR4,其中DG3可完全阻断DAF对经典途径C3转化酶的促衰变加速活性。较系统观察了单独或联合使用抗人DAF抗体与抗人CD3单抗对T细胞的活化作用,并证明:①针对SCR3的不同单抗对T细胞活化有不同的作用;②抗人DAF单抗与抗人CD3单抗可协同刺…  相似文献   

5.
衰变加速因子在Jurkat细胞增殖及分泌IL—2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衰变加速因子对CD3阳性与阴性Jurkat细胞的增殖效应及对IL-2分泌的影响。方法 应用MTT比色实验观察交联DAF单抗DG3与固相化抗CD3联合作用对CD3阳性与CD3阴性Jurkat细胞增殖效应;IL-2依赖CTLL^3H-TdR掺入实验检测CD3阳性与CD3阴性Jurkat细胞IL-2的分泌;细胞ELISA检测CD3阳性与CD3阴性Jurkar细胞IL-2R的表达。结果 交联DG3可协助促进固相化抗CD3对CD3阳性Jurkat细胞的增殖效应和IL-2分泌,并可引起IL-2Rα链表达增加,此作用可被Src家族酪酸激酶抑制剂PP2所抑制,而对CD3阴性Jurkat细胞无此作用。结论 衰变加速因子可协同促进固相化抗CD3对CD3阳性Jurkat细胞的刺激增殖效应、IL-2分泌及IL-2R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6.
程晓刚  白云  姜曼  黎万玲 《现代免疫学》2002,22(2):96-98,112
为研究衰变加速因子 (DAF )介导Jurkat细胞信号传递的机制 ,本文应用免疫印迹及化学发光技术 (ECL)发现交联DAF单抗可使CD3+ 与CD3 Jurkat细胞总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增加 ,但磷酸化水平不同。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到DAF与Src家族酪氨酸激酶 (SrcPTK )可发生共沉淀反应。去污剂不溶膜复合物 (DIG )抽提与鉴定检测到DIG内有SrcPTK与DAF的特异性聚集。说明DAF对Jurkat细胞的信号传递有辅助激活效应 ,此效应可能是通过其以与膜微区相关的所联系的SrcPTK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外功外气是否能影响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我们分别用γ-谱仪和固体核径迹探测器测量放射性同位素^241Am衰变过程中发射的γ射线和α粒子。严新先后在近距离,远距离和超远距离上发功。在排除放射源强度的稳定性,探测系统的稳定性,放射源位置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可以及可能发生的放射源极化等因素的影响后,实验确认^241Am的放射性衰变半衰在气功外气作用下发生了变化,变化的幅度最高可达10%左右。  相似文献   

8.
衰变加速因子(decay accelerating factor,DAF,CD55)是一个75kD的糖蛋白,以GPI锚(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 anchor)固定在血细胞、内皮细胞及上皮细胞上,是保护机体细胞免受补体伤害的膜成分之一,通过抑制C3转化酶(C4b2a及C3bBb)的组装及促进其衰变而发挥作用。DAF的  相似文献   

9.
衰变加速因子(DAF)是补体激活的重要调节蛋白,它通过磷脂锚系统与细胞膜共价结合,其分子中存在4个短的一致重复结构,近年已获得两种不同的DAF cDNA克隆。DAF基因定位于人类1号染色体长臂3区2带,与其他几种补体调节蛋白(MCP,CR1,CR2、C4bp)的基因相邻。  相似文献   

10.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技术(TrFlATime-Resolved Fluoroimmunoassay),是一种新型非放射配基结合的超微量免疫测定技术。采用稀土元素铕(Eu~(3+))标记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或抗体,与被检物生成免疫复合物,在专用时间分辨荧光比色计上进行测定。完全排除了短衰变时间的非特异荧光物质的干扰,又加之使用增强液,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标记物制备简便,稳定性好,无放射性污染,便于组装试剂盒。1983年Siitari H等首次报告此项技术用于检测HBsAg。结合国内条件,本文采用传染病  相似文献   

11.
人衰变加速因子在酵母细胞表达的呈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郭波  谢佩蓉  邹强  郑萍 《免疫学杂志》2001,17(2):141-143
  相似文献   

12.
补体受体的结构和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认为,细胞膜补体受体(CR)是补体系统重要的细胞结合成分,并且,研究补体受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目前补体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1979年,Fearon首先分离出人红细胞的CR1,新近,CR2、CR3、H因子受体、DAF(衰变加速因子)、Clq-受体以及qp~(45-70)都已分离出来,并在蛋白质水平上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13.
低温抽提Jurkat细胞膜去污剂抗性的膜成分(DIG),检测Src家族酪氨酸激酶(PTK)及衰变加速因子(DAF)的分布情况。共聚焦扫描显微技术检测Jurkat细胞静息与交联状态下DAF分子对去污剂Triton-X100的抗溶性,以探讨其在Jur-kat细胞免疫识别中的作用,结果显示静息状态CD3对去污剂无抗溶性,而DAF与Lck有抗溶性。单抗交联后CD3对去污剂抗性有所增加。静息状态DAF与Src家族PTK特异分布于膜微区中,交联CD3可诱导CD3与膜微区特异性聚集,DAF所在的膜微区可能促进T细胞的免疫识别和信号传递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RNA表观转录组学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作为真核细胞中最丰富的表观转录组修饰,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修饰是一种动态且可逆的过程[1].研究表明,m6A可以通过调节RNA剪接、稳定性、定位、翻译和衰变,参与神经发育、免疫调节和细胞分化等各种生理行为.m6A修饰的失调...  相似文献   

15.
1908年7月10日,荷兰科学家卡麦林·奥尼斯首次把氦气液化成功,液氦的温度为-269℃(即绝对温度4.2k)。由于氦和液氦的资源稀少,成本极高,一直未能在现代医学中获得大量的应用。近十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氦和超低温技术在现代医学中已经有了许多新的应用。氦气在大气中的含量甚微,按体积计算只占百万分之五。地壳中的氦是由于放射性衰变形成的。40多亿年以来,由于放射性衰变在地  相似文献   

16.
衰变加速因子DAF是补体激活调节剂(RCA)家族中重要成员之一,在体内的存在形式有3种:分泌型DAF、跨膜型DAF和GPI锚链型DAF。DAF的分子结构、基因结构、合成及基因表达调控等方面的进展近年颇为迅速。DAF分子的研究,使人们了解了在细胞表面控制补体活性的分子基础。DAF基因克隆表达及转基因动物研制成功,为DAF的研究和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阅读障碍的“成分模型”理论基础及操作原理(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阅读障碍研究领域,"智商-成绩差异模型"(IQ-Achievement Discrepancy Model,简称"差异模型")自产生之日起备受研究者喜爱且已成为许多国家阅读障碍研究中广为采用的检测模型,几种可能的解释是:"差异模型"检测可操作性强,且检测出的阅读障碍者属于特殊阅读障碍(specific developmental dyslexia),从而保证了该缺陷不会扩展到其他领域;  相似文献   

18.
澳大利亚发现癌症检测新技术堪培拉专电澳大利亚的科技工作者在试验一种新的无痛检测法,可以在几h之内明确判明一个癌症嫌疑患者是否患癌症。负责领导这项研究的昆士兰科技大学的特里·沃尔什说,他们的研究小组发现了一种检测DNA中某种缺陷(DEFECTS)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几种伪随机序列应用于诱发电位检测的性能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伪随机序列技术作为一种快速检测诱发电位的技术已得到重视。本文主要对几种常用序列M序列、巴克序列和格雷互补序列等应用于诱发电位检测时的性能进行研究,分别给出了它们的解卷积算法及用于诱发电位检测时相对于平均法的信噪比改善倍数。理论及实验表明,M序列在检测信噪比改善方面较另两种序列好。  相似文献   

20.
低氧(hypoxia)损伤是临床许多疾病中常见的病理过程,也是导致机体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细胞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细胞低氧损伤及其适应机制的研究日益深入.低氧作为细胞生长潜在的环境致死因素,影响着细胞周期、形态结构、代谢、信号通路、增殖、分化及凋亡等多个方面.另一方面,低氧又还是癌细胞转移及产生耐药的原因之一.机体细胞为适应低氧环境以减少损伤,诱导产生的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是低氧应答时基因表达和恢复细胞内环境稳定的中心调控因子;此外,nonsense mediated RNA的衰变、microRNA的诱导、染色质的核型改变和翻译调节等也是细胞对低氧的适应途径.阐明细胞低氧损伤及其适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以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