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乙双吗啉治疗银屑病诱发急性白血病12例报告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内科(116023)于健,富丽大连水产养殖公司职工医院秦秀芝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264400)张文贵,于全军本文综合三家医院因在外院或在家自服乙双吗啉治疗银屑病中诱发急性白血病12例,现综...  相似文献   

2.
一些医院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室近年来不时会接到来自血液科的报告,反映一些患白血病患者服用过或者长期服用一种叫做乙双吗啉的药物。患者多来自边远地区,多数到专治“牛皮癣”(医学名:银屑病)的私人诊所接受过乙双吗啉治疗。因该药有诱发白血病的不良反应,早在2002年国家已经明令禁止该药的生产与使用。  相似文献   

3.
菅向东  张华  阚宝甜  隋宏  张玲  楚中华 《职业与健康》2006,22(19):1521-1524
目的研究DNA-蛋白交联物与化学因素相关性白血病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由整体动物实验及体外实验两部分组成。整体动物实验包括:①乙双吗啉相关姓白血病动物模型的制备,参照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血液病室建立的方法进行。纯系615小鼠随机分为1、2及4mg剂量染毒组及对照组,染毒组连续灌胃染毒2个月;对照组同时给予等量蒸馏水,观察染毒不同时间小鼠外周血象及骨髓象的变化;②外周血白细胞及骨髓细胞DNA的提取及定量参照有关生物化学方法进行;③DNA-蛋白交联物的测定采用酪氨酸^125Ⅰ后标记法进行。体外实验:①体外染毒体系的建立;②DNA-蛋白交联物的测定。结果乙双吗啉染毒小鼠白血病发病率明显增高,其发病率分别为:1mg培组15%,2mg组25%,3mg培组2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整体动物实验和体外实验均表明,乙双吗啉染毒可使小鼠DNA-蛋白交联物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在化学因素相关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DNA-蛋白交联物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序号药品类别品种名称停止理由1非抗生素类抗感染药牛皮癣药膏毒性大2非抗生素类抗感染药乙双吗啉不安全(已发现有些患者服用后出现白血病)3非抗生素类抗感染药乙双吗啉胶囊不安全(已发现有些患者服用后出现白血病)4非抗生素类抗感染药乙双吗啉片不安全(已发现有些患者服用后出现白血病)5皮科用药双醋嗪(乙亚胺)易造成药物依赖,不安全。6皮科用药双醋嗪片(乙亚胺片)易造成药物依赖,不安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第一批停止使用药品地标品种的名单  相似文献   

5.
复发难治性白血病的化疗四川省重庆市第二人民医院(632160)谢波综述高丹审校近20年来,急性白血病的治疗取得了巨大成就。不论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或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边不论是儿童或成人患者,经过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性治疗或骨髓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成人急性白血病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 收集1994年1月-2004年10月收治的178例成人急性白血病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成人急性白血病院内感染发生率为53.4%,早期病死率为11.8%,常规治疗完全缓解率(CR)为43.8%,5年生存率为15.7%,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肌)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两种类型间患者的缓解情况及5年生存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的治疗效果最好。结论 成人急性白血病临床表现不典型,感染发生率较高,常规化疗后总体预后不理想,提倡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乙双吗啉处理小鼠白细胞DNA-加合物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整体动物实验:①整体动物实验方法:纯系615小鼠80只随机分为乙双吗啉1、2和4mg剂量处理组及对照组,处理组给予相应剂量乙双吗啉灌胃,每日1次,连续2个月,对照组同时给予等量蒸馏水,观察处理不同时间小鼠外周血象及骨髓象的变化;②外周血白细胞DNA的提取及定量;③DNA-加合物的测定;④外周血白细胞微核率的测定和骨髓染色体畸变率测定。离体实验方法:①离体实验体系的建立;②外周血白细胞DNA的提取及定量;③DNA-加合物测定。结果①整体动物实验:乙双吗啉处理小鼠白血病发病率明显增高,其发病率分别为:1mg组15%,2mg组25%,4mg组2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处理组白血病小鼠总体发病率为21.7%;乙双吗啉处理小鼠外周血白细胞DNA-加合物较对照组升高(P<0.01);乙双吗啉处理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微核率和骨髓染色体畸变率较对照组升高(P<0.01);②离体实验:乙双吗啉可使小鼠白细胞DNA-加合物升高,与对照组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乙双吗啉可诱发小鼠白细胞DNA-加合物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增生性白血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0例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CR 10例(33.33%),其中ALL 2例,M36例,M22例,PR 4例(13.33%),NR 10例(33.33%),恶化死亡6例(20.00%),平均生存期为13.5个月。结论低增生性白血病在治疗上应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支持治疗为主,尽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病研究室(050000)姚尔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promyelocyticleukemia,APL)是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一亚型,以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按FAB及我国分型为M3。...  相似文献   

10.
乙双吗啉是我国合成的一种新型抗肿瘤药,动物试验,本药对多种肿瘤有明显抑制作用。国内报道用本药治疗银屑病有一定疗效。作者遇到一例乙双吗啉诱发白血病报道如下: 患者,男,61岁,因发热,皮肤瘀斑5天,于1984年8月2日入院。患者有银屑病,服乙双吗啉有显效,因停药后即复发,而经常服用已二年余。5天来,发热、头昏、乏力、咽痛、齿龈参血。体温38.1~38.8℃之间,全身皮肤可见点滴状银屑病皮损与散在性瘀点,表浅淋巴结不大。齿龈肿胀、渗血,心肺正常,肝可及2.0cm,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混合骨髓移植(MBMT)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化疗加全身照射方案预处理后,回输自体骨髓及1/6HLA半相合的同胞兄妹骨髓。重建造血及免疫功能,诱导移植物抗白血病(GVL)作用,治疗1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结果 除2例移植早期死亡外,所有病例均获得造血功能重建及出现皮肤型慢性-过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4例长期无病存活。占36.4%。结论 MBMT治疗急性白血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乙双吗啉致急性白血病M_3的7例报告并附文献复习@孙秀丽$大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辽宁大连116011 @方美云$大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辽宁大连116011~~  相似文献   

13.
任波 《中国医师杂志》2007,9(3):395-39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恶性肿瘤相关物质(TSGF)在白血病病人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VEGF和TSGF的表达,并设对照组比较。结果白血病患者的血清VEGF和TS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VEGF与TSGF水平与白血病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4.
急性白血病医院内感染临床分析江苏省人民医院儿科刘晓红由于白血病患儿的免疫功能显著减退,容易并存外源性感染(医院交叉感染)和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严重影响治疗的成败。本文对1985年1月~1994年12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7例急性白血病病人医院内感...  相似文献   

15.
倪卫红 《现代养生》2023,(16):1207-1210
目的 调查分析急性白血病住院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相关影响因素,并讨论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3年2月到院治疗的6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白血病生活质量量表(FACE-Leu)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并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60例患者生活质量FACE-Leu评分为94.53±12.08分,评分<90分患者为24例(40.00%),≥90分患者为36例(60.00%);各维度中功能状况、白血病特异性模板评分最低,社会/家庭评分最高。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月收入<1000元,Karnofsky身体功能状态量表(KPS)评分<60分,初次治疗,入院治疗次数1~5次,最近1周发生感染、发热、出血、昏迷,未继续工作或学习及处于诱导缓解治疗阶段,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P<0.05)。结论 月收入、身体功能评分、治疗次数、治疗并发症等均会影响急性白血病住院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可根据相关影响因素,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进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全反式维甲酸的不良反应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266003)刘竹珍,刘金兰,鲁道远全反式维甲酸(ATRA)是一种具有维生素A活性的代谢产物,其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中能够使白血病细胞诱导分化并有很高的缓解率。近年来,随着ATRA的广泛...  相似文献   

17.
氟达拉滨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氟达拉滨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收集氟达拉滨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单药使用氟达拉滨治疗;评价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10例(66.7%)达完全缓解,4例(26.7%)达部分缓解,总有效率为93.3%。不良反应:中性粒细胞减少5例,血小板减少9例。结论.氟达拉滨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以骨髓抑制为主。  相似文献   

18.
既使经过最安全的现代治疗,仍有约1/4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复发,复发主要发生在停止治疗初期,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故完全缓解(CR)10年后可被认为治愈,但此后仍有复发病例的报道。该文对英国医学会儿童白血病研究中心的ALL长期随访病例资料进行研究,试图估价晚期复发的发生率,易复发的白血病类型以及哪种病人有复发危险。材料与方法对1970~1984年间治疗的所有ALL患儿的长期随访资料进行研究,选择首次缓解(CR)后生存10年以上复发病例的临床资料,收集晚期复发病例的病历资料及治疗结果。重新搜集确诊时及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双次自体造血千细胞移植(DA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造血重建及生存情况。方法 对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其中急性白血病3例,多发性骨髓瘤(MM)3例,第一次预处理方案白血病组为CY+TBI,MM组为HDM(马法兰200mg/m^2);第二次预处理方案白血病组为MEC(马法兰140mg/m^2,VP-16,CY120mg/kg),MM组仍为HDM。结果 6/6例患者均获造血重建(9~20d),5例至今仍无进展存活(PFS)14—26m,1例MM除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以外,其他病人病情稳定。结论 DAHSCT意者相关死亡率低,无病生存率较高,以此方案行双次自体千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MA方案治疗老年难治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采用为托恩醌(mitoxantrone)和阿糖胞苷(cytarabine)联合化疗。结果:10例患者中4例取得完全缓解,1例取得部分缓解,缓解率达50%。结论:在强力支持治疗的基础上,MA方案治疗老年难治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有较好的疗效,其毒副作用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