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后血清TNF-α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评分)的关系及依达拉奉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 mg,2次/d),连用14 d.分别检测两组脑梗死后1、5、14 d血清TNF-α水平,并在相应时间点行NIHSS评分.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组,检测其清晨空腹血清TNF-α水平.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血清TNF-α水平、NIHSS评分在梗死后1d开始升高,5d时达高峰,14 d时明显降低,两组急性梗死后14 d血清TNF-α水平、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两组各时间点血清TNF-α水平、NIHSS评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水平与NIHSS评分呈线性正相关(r =0.662,P<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后血清TNF-α水平明显增高,且与NIHSS评分密切相关;依达拉奉可能通过抑制血清TNF-α水平而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
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1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30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6例和对照组152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静脉滴注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对照组静脉滴注胞磷胆碱注射液,均治疗14d;治疗前及治疗后测定TNF-α、IL-6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计算Barthel指数(BI)。结果两组治疗后TNF-α、IL-6及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I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法舒地尔治疗脑梗死患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微创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血清TNF-α和IL-6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脑出血病人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动态变化及微创血肿清除术对两者的影响。方法73例急性脑出血病人分为微创术组和内科组,测定入院时及治疗后2d、7d、14d血清TNF-α和IL-6含量,并测定两组治疗前、发病后第14天中国中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结果治疗前两组TNF-α、IL-6含量及CSS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d时微创术组的TNF-α、IL-6水平和CSS分值明显低于内科组(P〈0.05)。结论脑出血病人急性期血清TNF-α及IL-6明显升高,微创术治疗可抑制或减轻急性脑出血病人TNF-α和IL-6的急剧增加,对改善脑损伤程度,减少炎症及免疫反应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长武 《山东医药》2011,51(3):60-61
目的 观察TNF-α、IL-6及IL-8在急性胰腺炎(A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60例AP患者(AP组)分别于入院时及治疗7d后抽取空腹肘静脉血,采用放射性免疫法检测血清及TNF-α、IL-6及IL-8水平,同时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AP组入院时血清TNF-α、IL-6及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重症(SAP)者显著高于轻症(MAP)者(P均〈0.05);治疗7d后AP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入院时,其中SAP患者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TNF-α、IL-6及IL-8均与AP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其血清水平有助于AP早期诊断、病情判断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5.
白爱国 《山东医药》2011,51(27):37-38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d,2次/d,治疗14d。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醇(NSE)、IL-6、TNF-α,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NSE、IL-6、TNF-α水平及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有脑保护作用,其可能机制为降低NSE、IL-6、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预后价值。方法选择MODS患者34例,常规治疗后行CRRT。根据随访患者28 d结局分为存活组19例、死亡组15例。分别在CRRT治疗前,治疗后6、12、18、24、48、72 h检测两组IL-1β、IL-1Rα、IL-6、TNF-α、IL-10、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sTNFR1),同时各时点进行动态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结果①与治疗前比较,存活组CRRT治疗后不同时间血清IL-1β、IL-6、TNF-α、sTNFR1、IL-10水平显著下降(P〈0.05或〈0.01),血清sTNFR1/TNF-α明显升高(P〈0.01);死亡组IL-1Rα在12 h明显升高(P〈0.01),TNF-α在6 h明显下降(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TNF-α水平在7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存活组中APACHEⅡ评分在48、72 h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5或〈0.01)。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能明显降低APACHEⅡ评分,在48、72 h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③血清IL-6、TNF-α、IL-10水平以及sTNFR1/TNF-α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893、0.747、0.864、0.752,P〈0.05或〈0.01)。结论 MODS患者应用CRRT后血清IL-1β、IL-6、TNF-α、sTNFR1、IL-10水平降低,血清sTNFR1/TNF-α升高,这些细胞因子可预测MODS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华梅  胡仁琳  李鸣 《山东医药》2014,(42):67-69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脑梗死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及S100β蛋白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80例。两组均给予包括脱水降颅内压、控制血压、抗血小板聚集、调脂、补液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2次/d,连续使用2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患者入院后第1、3、7及14天抽静脉血,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HMGB1、S100β蛋白水平,评价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天血清HMGB1水平、S100β水平、NIHSS评分及血清HMGB1与S100β蛋白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病后第3天,两组患者血清HMGB1、S100β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均〈0.01)。发病后第7、14天治疗组血清HMGB1、S100β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后第3天,两组患者NIHSS评分高于治疗前(P均〈0.01)。治疗后2、3周,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1)。血清HMGB1、S100β蛋白水平均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947、0.871,P均〈0.01)。血清HMGB1与S100β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965,P〈0.01)。结论依达拉奉静滴可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HMGB1和S100β蛋白水平,其机制可能为通过减轻脑梗死后的继发炎症反应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脑心通对脑梗死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脑心通治疗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发病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血清TNF-α和sICAM-1水平的变化。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天进行欧洲卒中评分(ES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治疗第14天的ESS和ADL评分增分率判断疗效。结果治疗后7d和14d,治疗组血清TNF-α和sICAM-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ADL增分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SS增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均与ESS和ADL评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36、-0.438,P<0.001);血清sICAM-1水平均与ESS和ADL评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53、-0.461,P<0.001)。结论脑心通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和sICAM-1水平,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不同时间段出现发热及入院后即刻测得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发病时间〈8h),于入院时和入院后8、24、48、72h及7d内出现发热时再次进行NIHSS评分,对发热前后的评分进行比较。根据入院时的血清CRP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组和高水平组,比较两组的NIHSS评分。结果患者发热后NIHSS评分较发热前有所升高,24、48、72h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RP高水平组NIHSS评分较正常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发热与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发病后24~72h发热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更加严重;CRP水平升高是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严重性的重要预测因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积极防治早期发热及降低血清CRP水平可明显改善其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塞通(三七总皂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6浓度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24h内入院的患者共113人,随机分为血塞通治疗组58例和尼莫同治疗组55例,于发病后第1、3天和第12、、4周抽取血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TNF-αI、L-1β和IL-6浓度,并与35例健康体检人员作对照。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I、L-1β和IL-6浓度在第1天即升至最高值,第3天至第1周TNF-αI、L-1β和IL-6血清浓度仍高于对照组,至第2周血清IL-6浓度仍高于对照组。和尼莫同组比较,血塞通组患者在第3天、第1周TNF-α血清浓度显著降低,IL-1β和IL-6的浓度在第3天即显著降低。结论血塞通在急性脑梗死早期即能降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浓度,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保护急性脑梗死后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奥扎雷钠联合纤溶酶治疗老年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 12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纤溶酶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谷氨酸(Glu)、5-羟色胺(HT)神经递质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降低,ADL评分显著升高,TNF-α、IL-6、IL-1β炎性因子水平显著降低,Glu、5-HT神经递质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奥扎雷钠联合纤溶酶治疗老年脑梗死临床疗效良好,能够有效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提高ADL,并且能够减轻炎性反应和降低相关神经递质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8(IL-8)和C反应蛋白(CRP)在急性脑出血患者病情恶化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20例。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型组(n=41)、中型组(n=39)及重型组(n=40),另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各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1β、IL-8及CRP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TNF-α、IL-1β、IL-8、CRP及联合检测对急性脑出血病情恶化的预测效能。结果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TNF-α、IL-1β、IL-8及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 <0. 05);血清TNF-α、IL-8、IL-1β及CRP与病情严重程度(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r=0. 68~0. 79,P <0. 05)。单因素分析显示,急性脑出血病情恶化患者NIHSS评分、TNF-α、IL-8、IL-1β及CRP水平均高于病情未恶化患者(均P <0. 05)。多因素分析显示,TNF-α、IL-8、IL-1β及CRP为急性脑出血患者病情恶化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TNF-α、IL-8、IL-1β及CRP对急性脑出血病情恶化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联合检测诊断效能高于任一指标单独检测。结论血清TNF-α、IL-1β、IL-8及CRP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呈明显升高,可作为判定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且联合检测在预测急性脑出血病情恶化中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ACH)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氧化应激产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7月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收治的88例AC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降颅压、降血压、脱水、改善脑组织代谢等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内皮素(ET)、白介素8(IL-8)、白介素1β(IL-1β)〕及氧化应激产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214,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CRP、ET、IL-8、IL-1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TNF-α、IL-6、CRP、ET、IL-8、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SOD、M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SOD、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有效减轻ACH患者炎性反应与氧化应激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4.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血清TNF-α、IL-10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 32只SD大鼠制作ANP模型(P组),32只(C组)于胰腺被膜下注射生理盐水。模型制作后3、6、12、24h分别处死8只大鼠,由肠系膜上静脉取血,检测血清TNF-α和IL-10,同时取胰腺头部组织用于胰腺组织病理评分。结果 P组各时间点的胰腺病理评分均高于C组,P组在制模后12h、24h血清IL-10水平较C组显著增高(P〈0.01),P组TNF-α/IL-10在3h开始升高,6h达峰值,12h接近C组水平。结论 ANP时大鼠血清TNF-α、IL-10均升高,但TNF-α/IL-10失调;ANP时辅助T淋巴细胞(Th)1向Th2漂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苦碟子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检测血清CRP、IL-6及TNF-α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清CRP、IL-6、TNF-α水平均逐渐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苦碟子注射液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下调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IL-6及TNF-α水平,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动态变化,探讨IL-6对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β-七叶皂甙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3例,对照组予以脑梗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β-七叶皂甙钠,在脑梗死后1、5、14d进行血清IL-6测定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为正常组,清晨测定血清IL-6。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脑梗死后1、5、14dIL-6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脑梗死后14d血清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3.33±2.82ng/L)vs(15.25±4.65)ng/L,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脑梗死后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1、5d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脑梗死后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9.03±2.28)分vs(10.38±2.30)分,P<0.05];脑梗死患者血清IL-6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r=0.888,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后血清IL-6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密切相关,β-七叶皂甙钠可能通过抑制血清IL-6的增高而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7.
袭祥印 《山东医药》2011,51(3):83-84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6、IL-8和TN-α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ACI患者90例(ACI组)及健康查体者30例,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结果 ACI组血清hs-CRP、IL-6、IL-8和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梗死体积增大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增高而逐渐升高(P均〈0.05)。结论 ACI患者血清hs-CRP、IL-6、IL-8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并与脑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临床可据此指导治疗并判断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血清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58例老年健康人群(对照组),62例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AECO-PD组)和54例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COPD稳定期组)血清CRP、IL-1β、TNF-α水平。结果对照组CRP、IL-1β、TNF-α的血清浓度值明显低于AECOPD组及COPD稳定期组,COPD稳定期组CRP、IL-1β、TNF-α的血清浓度值明显低于AECOPD组,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RP、TNF-α、IL-1β等细胞因子在COPD的发病及急性加重中起重要作用,而且与机体的系统性炎症反应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β-七叶皂甙钠对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将67例脑出血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入院后按常规治疗;实验组入院后即开始应用β-七叶皂甙钠(每天0.5 mg/kg),其余治疗同对照组。所有病例均在发病初和发病后第3天抽血应用ELISA法查TNF-α和IL-1β,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6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治疗前三组间TNF-α和IL-1β的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发病后第3天实验组较健康组和治疗前轻度升高(P〈0.05),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较健康组和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β-七叶皂甙钠能抑制TNF-α和IL-1β的表达和释放,从而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脑水肿和继发的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20.
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成本-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成本-效果。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124例,按随机数分配法分为早期康复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2例),于入院48 h及治疗3个月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分;并详细记录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费、药费、康复费、化验费、床位费、检查费、其他费用和总费用,对两组患者进行成本-效果评价。结果早期康复组的护理费、药费、床位费及总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NIHSS和ADL改善百分比做标准的成本效果比,早期康复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虽然有康复费用,但成本效果比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