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综合整复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理想的修复方法.方法 碟形切口显露鼻翼软骨,切开鼻底,松解并复位错位的口轮匝肌,松解并收拢患侧鼻翼外侧脚,提高并固定患侧鼻翼内侧脚,复位偏离的鼻中隔.结果 本组共43例患者,2例术后假体移位.35例获随访6个月,患侧鼻翼塌陷、鼻孔不对称、鼻尖不对称和鼻中隔偏斜等畸形得到明显改善,鼻底部洞状缺损及上唇瘢痕亦得到较大改善.结论 对鼻翼软骨、鼻中隔畸形的修复能使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种矫正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的有效、可靠方法。方法对61例单侧唇裂鼻畸形患者,采用患侧鼻翼外侧脚基底部颌骨骨膜下皮质骨片贴敷移植,鼻翼软骨内侧脚间植入髂骨皮质骨片,依健侧鼻孔形态,选择鼻翼软骨截断部位和悬吊方式,重建鼻翼软骨肌肉环,术后保持3个月。结果本组61例患者随访3~24个月,56例效果稳定,5例术后出现轻度复发。结论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成因复杂,通过颌骨、鼻翼软骨、鼻唇肌肉组织的综合矫治,可有效地改善畸形;稳定牢固地悬吊可增强疗效稳定性、减少畸形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鼻翼软骨埋没悬吊法在儿童唇裂鼻畸形矫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鼻翼软骨埋没悬吊矫正儿童单侧唇裂鼻畸形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本组共25例唇裂鼻畸形患儿,采取患侧鼻翼缘偏上方弧形切口,彻底分离鼻翼软骨,利用7号注射针头埋没导入可吸收缝线以悬吊患侧大翼软骨,固定矫正鼻翼塌陷畸形.结果 术后鼻翼塌陷及鼻小柱歪斜得到有效矫正,鼻孔圆滑对称,切口瘢痕不明显,效果满意.结论 软骨埋没悬吊是矫正儿童单侧唇裂鼻畸形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Millard法修复单侧唇裂并同期矫正鼻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传统Millard术式旋转推进法修复唇裂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将鼻小柱的皮肤定点由传统的健侧位移至近患侧鼻小柱根部,移动幅度根据患侧鼻孑L大小及鼻小柱畸形程度适当调整;不再设计患侧鼻底及鼻翼基部水平切口,改为充分分离错位的患侧口轮匝肌,使其与健侧复位后的口轮匝肌对位缝合;同时通过鼻小柱、鼻翼基部切口分离患侧鼻翼软骨,将其与对侧上鼻翼软骨及皮肤悬吊固定,矫正鼻翼塌陷.自2005年10月至2009年5月,采用本法矫正单侧唇裂及鼻畸形患者46例.结果 本组46例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经1~24个月随访,上唇、人中嵴解剖形态自然,动态和静态效果良好,鼻畸形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应用改良Millard方法修复单侧唇裂(完全性及不完全性)并同时矫正鼻畸形,是一种综合修复单侧唇裂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术后继发严重鼻畸形的序列手术矫治方法。方法:对23例单侧唇裂术后继发严重鼻畸形的患者采用六步序列修复法:(1)患侧鼻翼基底肋软骨移植,恢复双侧鼻翼基底对称高度;(2)重建鼻嵴矫正鼻中隔偏曲,恢复鼻头中心支撑结构;(3)鼻唇肌复位,重建患侧鼻孔基底及人中,矫正鼻小柱偏斜;(4)患侧鼻翼软骨黏膜瓣V-Y延长,松解黏膜对鼻翼软骨的牵拉;(5)鼻翼软骨支架重建,恢复鼻翼软骨双侧对称性;(6)患侧鼻头软三角皮肤部分切除及健侧鼻翼缩小,进一步恢复鼻孔对称性。结果:术后23例患者随访3~12个月,患侧鼻头、鼻翼、鼻孔基底塌陷矫正,鼻小柱居中,双侧鼻孔接近对称,患者满意。结论:矫正单侧唇裂继发严重鼻畸形要按照由鼻底到鼻尖,先恢复骨性支撑平衡,再调整软组织张力平衡的顺序进行,六步序列修复法可以获得良好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一种单侧完全性唇裂继发严重鼻畸形的修复方法.方法 根据健侧鼻翼饱满度,于患侧鼻翼凹陷区做Z成形术设计,形成上下两鼻翼黏软骨瓣,通过交错换位,整体延长了短缩的患侧鼻翼软骨瓣的长度,再将重组的患侧鼻翼与健侧悬吊,恢复患侧鼻翼正常的解剖形态,以达到鼻畸形修复的目的.结果 12例单侧唇裂继发严重鼻畸形的患者术后两侧鼻翼饱满、对称,两侧鼻孔形态接近,外形满意.结论 患侧鼻翼黏膜软骨瓣Z成形术,对于修复严重的单侧完全性唇裂继发鼻畸形是一种良好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 矫正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方法 基于对单侧唇裂鼻畸形的病理解剖学研究和对其畸形特征的认识,我们设计一种新的手术修复方法。手术经鼻端和患侧前庭联合切口,解剖、显露双侧鼻翼软骨,同时形成患侧前庭粘膜软骨瓣;在纠正鼻中隔软骨偏曲,松解患侧鼻肌复合体起点,使鼻翼脚无张力抬高后,再通过悬吊技术和粘膜软骨瓣的 V Y 推进,将患侧鼻翼软骨进行整体旋转复位;最后,应用口轮匝肌上部纤维内收抬高鼻翼脚,用鼻肌复合体起点复位调整鼻孔形态,完成鼻畸形的矫正。结果 自1993 年至今,经92 例实践,效果满意。结论 本手术方法具有切口暴露好、可直视操作、安全可靠等特点;患侧鼻翼软骨整体复位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矫正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方法基于对单侧唇裂鼻畸形的病理解剖学研究和对其畸形特征的认识,我们设计一种新的手术修复方法。手术经鼻端和患侧前庭联合切口,解剖、显露双侧鼻翼软骨,同时形成患侧前庭粘膜软骨瓣;在纠正鼻中隔软骨偏曲,松解患侧鼻肌复合体起点,使鼻翼脚无张力抬高后,再通过悬吊技术和粘膜软骨瓣的 V-Y 推进,将患侧鼻翼软骨进行整体旋转复位;最后,应用口轮匝肌上部纤维内收抬高鼻翼脚,用鼻肌复合体起点复位调整鼻孔形态,完成鼻畸形的矫正。结果自1993年至今,经92例实践,效果满意。结论本手术方法具有切口暴露好、可直视操作、安全可靠等特点;患侧鼻翼软骨整体复位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的矫正技术。方法:用自体肋软骨重建强有力的鼻小柱支撑及合适的鼻尖高度,用自体真皮抬高患侧塌陷的鼻基底部,在此基础上将患侧鼻翼软骨悬吊到合适的位置,调整患侧鼻翼外侧脚的位置,最终形成良好的鼻部形态。结果:矫治16例,术后两侧鼻翼、鼻孔、鼻孔基底基本对称,鼻小柱位置中正,矫正效果满意。结论:在自体肋软骨形成强有力的鼻小柱支撑、自体真皮组织充填鼻基底部的基础上进行鼻翼软骨的悬吊及鼻尖、鼻孔塑形是矫正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的修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分析单侧唇裂鼻畸形成因、病理解剖改变,探索修复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有效可靠的方法.方法 57例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患者,采用颌骨裂隙植骨,鼻翼软骨两内侧脚间植入髂骨皮质骨片,依健侧鼻孔形态,选择鼻翼软骨截断部位和悬吊方式,重建鼻翼软骨肌肉环,术后用管状支撑物插入鼻孔保持3个月.结果 术后将鼻翼塌陷、鼻尖、鼻孔、鼻小柱与术前对比评价,满意率为93%(53例).术后随访3~24个月,52例疗效稳定,5例出现轻度复发.结论 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成因复杂,通过颌骨、鼻翼软骨、鼻唇肌肉组织的综合矫治,可有效地改善畸形.并通过稳定牢固的悬吊和恢复肌力的平衡,增强疗效的稳定性,可有效地改善畸形.  相似文献   

11.
成人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的整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为单侧唇裂术后常见的继发鼻畸形改善外形,解除其心理负担,方法 纠正鼻小柱和鼻中隔的偏斜,游离塌陷的鼻翼软骨并悬吊在对称位置,用Millard术式C瓣,鼻槛组织瓣或上唇瘢痕组织瓣延长患侧鼻小柱,必要时用假体或自体组织抬高鼻背,鼻尖和丰满鼻底,1999-2000年,共修复成人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50例。结果 所治疗50例术后随访1-12个月效果均较满意。结论 纠正鼻小柱,鼻中隔歪斜,延长患侧鼻小柱软组织极为重要。广泛游离患侧鼻翼软骨并复位到正常位置固定,才能获得一个对称的鼻尖,如视需要,作鼻背鼻尖部和鼻底的充填,则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黄鹯 《中国美容医学》2023,(5):44-46+95
目的:探讨一种有效的从骨-软骨-软组织-皮肤整体出发综合治疗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3月-2021年1月,对11例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患者采用软骨-皮肤整体推进的方法进行骨骼畸形的矫正与重建,并对皮肤软组织进行修复复位,评估手术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该术式有效调整了鼻尖偏斜,恢复了鼻翼穹窿正确解剖位置,改变了鼻翼软骨内外侧脚之间的角度,改变了鼻翼向内侧扭曲,恢复了鼻翼-面沟角度,重建了鼻翼缺乏的软骨支撑,也使得鼻翼基底外侧移位得到恢复,恢复了患侧鼻孔周长,矫正了鼻背偏斜与移位,延长了患侧鼻小柱,矫正了患侧内侧脚向背侧移位与鼻小柱的倾斜。本组11例患者,术后随访6~34个月,唇裂鼻畸形在外形与功能上均取得了明显改善效果,且并发症少,远期效果肯定。结论:骨-软骨-软组织-皮肤整体出发综合治疗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在兼顾外形改善的同时还具有较其他方式所不具备的改善鼻部功能的优势,近期、远期手术效果均很好。  相似文献   

13.
开放式唇裂继发鼻畸形整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应用跨鼻小柱的鼻翼软骨下缘切口开放式鼻整形进行唇裂继发鼻畸形矫正,鼻小柱侧缘切口继续向下延伸至鼻小柱基底,将鼻小柱基部皮肤向下翻开,充分松解和暴露鼻翼软骨,矫正中隔畸形,将鼻翼软骨向前上内侧复位,与健侧鼻翼软骨、鼻背侧软骨缝合固定,必要时进行切取鼻中隔软骨移植以抬高鼻尖以及加强鼻穹窿。结果:应用本方法治疗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47例,单纯进行鼻畸形矫正者11例,同时行唇畸形整形者36例,效果满意,其中有32例进行了6~24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1个月,鼻外形良好。结论:应用开放式鼻整形技术进行唇裂继发鼻畸形矫正,可在直视下充分松解并显露鼻翼软骨,准确复位及缝合固定,术后效果稳定,切口无明显瘢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50例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患者实施鼻翼软骨离断术的手术前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寻求成熟且效果肯定的手术方式.方法:以50例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男21例,女29例,年龄12-50岁.针对不同的畸形程度,采用鼻翼软骨离断术,通过手术矫正不对称畸形,并使用肌肉组织充填鼻翼基底,弥补患侧上颌骨发育不足;复住鼻唇肌,以保持两侧肌张力的均衡.术后放置塑料鼻塞,保持2个月.结果:术后50例患者的鼻畸形均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结论: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的病因复杂,可通过对鼻翼软骨离断术的矫正,有效地改善畸形.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耳软骨在唇裂继发畸形整形中的应用,寻找一种合适的鼻翼软骨支架的替代材料.方法 切取一侧约1.5cm×1.5cm~2.0cm×1.5cm耳甲腔软骨,将耳软骨的一侧插入到鼻翼内侧脚之间,并与内侧脚固定,另一侧固定在鼻翼软骨上,使之成拱形的支架.结果 本组18例患者,均为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全部采用耳软骨支撑患侧鼻翼,术后患侧鼻翼形状良好,接近正常鼻翼形状,患者满意度高.结论 耳软骨的弹性及韧性与鼻翼软骨接近,能形成较好的鼻翼支架,鼻翼塌陷基本得到矫正,是较为理想的鼻翼软骨的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的整复方法。方法充分游离口轮匝肌;行鼻小柱皮瓣切口,充分游离两侧鼻翼软骨,将患侧鼻翼软骨内脚切断上提与健侧等高后悬吊固定;菱形去除患侧鼻底部分皮肤表皮,沿创缘向下垂直切开达骨膜面,形成菱形组织瓣,衬垫于鼻底深部组织充分松解后腔隙,结合鼻翼脚处V-Y或Y-V成形矫正鼻底过宽和鼻翼脚外展。结果术后外形改善明显,效果稳定。结论口轮匝肌的完全复位与功能重建在畸形修复中有着重要作用。传统方法整复加自体或人工材料充填能有效改善畸形,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应用耳甲软骨"拱桥式"移植修复单侧唇裂鼻畸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及分析耳甲软骨“拱桥式”移植修复在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矫正术中的作用。方法对17例单侧唇裂鼻畸形患者采用耳甲软骨“拱桥式”移植,结合患侧鼻翼周边软组织修复,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单侧唇裂鼻畸形患者,采用该术式修复后,患侧鼻翼外形获得显著的改善,临床疗效满意。结论应用耳甲软骨“拱桥式”移植修复后,使患侧鼻翼抬高,塌陷纠正,两侧鼻孔基本对称,是修复唇裂术后鼻畸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并改进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的修复方法,根据 Cronin 的鼻畸形修复原则,采用鼻前庭 V-Y 推进瓣,充分游离鼻翼软骨,重置悬吊,并通过鼻翼外脚沟弧形切口,松解梨状孔外侧和上唇的牵拉,使鼻尖偏移、鼻翼扁平塌陷、鼻孔横置、鼻翼外展下垂、鼻孔基底塌陷等得以充分矫正。6年间,共修复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106例,通过近远期随访观察,效果满意,证明此术式是修复唇裂术后鼻畸形的良好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去表皮瘢痕组织瓣重建患侧人中嵴修复单侧唇裂继发畸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李新庆  夏元 《中国美容医学》2008,17(7):1000-1002
目的:采用仿MillardⅡ术式矫正单侧唇裂继发畸形的同时利用上唇去表皮瘢痕组织瓣重建惠侧人中嵴。方法:2005年2月~2008年4月,对10例单侧唇裂继发畸形患者应用仿MillardⅡ术式矫正唇鼻畸形,同时利用C瓣携带的上唇去表皮瘢痕组织瓣重建惠侧人中嵴。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愈合良好,C瓣全部存活,未出现瘢痕组织瓣坏死。随访3-12个月,惠侧鼻小柱得到明显延长,两侧鼻孔基本对称。再造的人中嵴稍隆起、两侧对称、人中显现。唇弓形态改善,唇峰基本对称,红唇厚薄一致,术区瘢痕不明显。畸形矫治效果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应用仿MillardⅡ术式矫正单侧唇裂继发畸形的同时利用以C瓣供血的去表皮瘢痕组织瓣重建患侧人中嵴,使得以前需切除遗弃的组织得到充分利用,重建的人中嵴可使整复的上唇外形更为逼真、生动。临床实践证明此方法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自体鼻中隔软骨在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矫治术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对31例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患者,将错位畸形的鼻软骨松解复位后,用自体鼻中隔软骨移植,抬高塌陷鼻翼,重塑鼻尖软骨结构以矫正单侧唇裂鼻继发畸形.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供软骨区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切口瘢痕隐蔽,经6个月至2年随访,无软骨吸收变形,鼻整形效果稳定.结论 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采用自体鼻中隔软骨移植矫治,既解决了软骨的取材来源,又对鼻中隔歪斜进行矫正,同时外鼻畸形矫正效果也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