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了解甲状腺术后重建正常饮食的正确步骤和重要性。方法对106例甲状腺术后患者,指导并给予术后前三天温凉饮食。结果106例患者均无胃肠道反应,并且无1例甲状腺术后出血发生。结论给予甲状腺术后患者正确重建正常饮食的指导,可明显预防术后切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促进患者术后良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术后护理方法。方法通过术前、术后心理护理,术后病情观察、饮食指导,回顾性总结57例鼻内窥镜下儿童鼾症术后护理方法。结果57例患儿手术后症状改善明显,鼾声减小或消失;经科学规范的护理,无一例发生窒息、出血等并发症,均康复出院。结论科学规范的护理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术后窒息、出血等并发症,是整个医疗过程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是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约占50%~80%[1]。我们对2000-01~10收治的79例消化性溃疡出血诱因分析并针对不同诱因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对策,通过对60例病人实施后,临床效果证明可降低或预防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再次发生。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经胃镜检查证实的79例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患者中,男54例,年龄20~71岁;女25例,年龄20~56岁。1.2 出血与诱因的关系:通过对79例消化性溃疡出血诱因分析,发现饮食不当致出血35例占44.3%,药物因素17例占21.5%,精神心理因素14例占17.7%,吸烟和过量饮酒13例占16.5%。2 健康教…  相似文献   

4.
回顾性总结32例重型颅脑损伤并消化道出血病人的临床护理经验,认为对颅脑损伤并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早期胃肠减压,早期肠内营养,早期药物治疗及合理饮食,有助于维持胃肠道结构和功能,减少出血发生,保证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回顾性总结32例重型颅脑损伤并消化道出血病人的临床护理经验,认为对颅脑损伤并消化道出血患实施早期胃肠浅压,早期肠内营养,早期药物治疗及合理饮食,有功于维持胃肠道结构和功能,减少出血发生,保证患预后。  相似文献   

6.
以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吻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的发病率较低,但在肝功差年龄大者仍有发生。近3年来我们遇到2例,经施行结肠完全旷置术,获得显著效果。 例1 男,44岁,因结节性肝硬化反复呕血5月余,于1979年11月行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吻合口直径1cm)及脾动脉结扎。术后恢复顺利,未再出血。1年后出现神经症状,劳累及高蛋白饮食可  相似文献   

7.
我科于2002年12月至2003年4月曾收治四例因饮食不当而导致上消化道再次出血的病人。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外科术后出血的DSA诊断及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DSA诊断及介入治疗在外科术后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8月-2008年1月经DSA诊断及介入治疗的14例外科术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疗效,其中胃大部切除术后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3例,削宫产术后2例,肾结石取石术后3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术后1例,内痔术后1例.结果 共发现17处动脉出血,其中胃十二指肠动脉出血2例,胃左动脉出血4例,膈动脉出血1例,胃短动脉出血1例,肠系膜上动脉出血2例,肾动脉出血4例,子宫动脉出血2例,阴部内动脉的肛动脉出血1例.全部病例经DSA明确诊断,其中13例进行栓塞治疗,均一次性栓塞止血成功,1例超选插管失败而再次外科手术止血,止血有效率达92.3%.所有病例均无器官坏死、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DSA在外科术后出血的诊断及介入治疗上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操作时间短、安全、疗效可靠等优点,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扁桃体术后严重出血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扁桃体术后出血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 2 1例扁桃体术后严重出血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 2 6 5例扁桃体手术中 ,术后出血约在 10 0ml以上者 2 1例 ,占 7 9%。其中 18例为原发性出血。出血时间多发生于术后 2h内。出血以血管性出血为主。多可寻见明确出血点。止血方法微波局部烧灼止血 12例 ,局部压迫止血 1例 ,结扎止血 1例 ,缝合止血 5例 ,扁桃体窝内置纱球后缝合舌咽腭弓残缘 2例。结论 扁桃体术后出血为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 ,治疗上有一定难度 ,临床医师应视情况采取相应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重度烧伤52例早期口服胃肠营养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度烧伤患者早期口服胃肠营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重度烧伤患者采用“零禁食”,伤后24h以流汁为主,第2天选用牛奶、混合奶、匀浆饮食,尔后逐渐增加热量。结果本组52例重度烧伤患者全部治愈,无1例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住院天数明显缩短。结论重度烧伤患者早期实施口服胃肠营养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症动脉性出血行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提高介入放射学在急症医学中的地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5年4月急症动脉性出血患者30例,其中上消化道出血12例,肝癌破裂出血4例,脾破裂出血3例,肝脏假性动脉瘤出血3例,肾脏穿刺术后出血2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破裂出血1例,盆腔动脉出血5例。术后随访观察栓塞疗效、并发症、住院时间、患者恢复情况等。结果技术成功率96.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首次栓塞后仍有出血,2天或3天后再次行介入栓塞治疗后不再出血,1例肝脏假性动脉瘤行两次栓塞后仍有出血,其余27例均一次栓塞良好。结论临床确诊为动脉性出血或怀疑有动脉性出血,内科药物治疗无效或急症出血药物治疗不佳时均可行血管内介入动脉造影,明确出血动脉后随即行介入栓塞治疗以挽救患者生命,或为临床下一步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李平  麻明歌 《人民军医》2001,44(3):176-177
拔牙后出血是拔牙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为减少或避免拔牙后出血 ,我们对本院近 10年急诊716例拔牙后出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预防措施。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716例中 ,男 4 2 3例 ,女 2 93例 ;年龄 15岁~ 73岁。全身因素致拔牙后出血 53例 ;局部因素致拔牙后出血 663例 ;其中上颌牙位 2 90例 ,下颌牙位 373例 ,磨牙明显高于前磨牙与前牙 ,依次为第 3磨牙 2 2 3例 ,第 2磨牙 195例 ,第 1磨牙 136例 ,前磨牙 86例 ,前牙 2 3例 ;拔牙后出血并发牙龈组织撕裂、牙槽骨折裂损伤等 198例。1 2 拔牙后出血原因分析1 2 1 出血与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医源性上消化道出血选择性动脉造影及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4年10月采用选择性动脉造影及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的45例医源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治疗经验.结果 45例医源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40例为外科手术后出血,5例为介入手术后出血,其中1例因胰腺癌伴肠梗阻接受十二指肠支架植入后引起出血,4例因胆管癌伴阻塞性黄疸接受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后引起出血.选择性血管造影及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后41例完全止血,4例复发出血,其中1例胰腺癌伴肠梗阻患者于栓塞术后5d大出血死亡,3例接受再次栓塞治疗完全止血.所有患者术后未发生胃肠道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8年,未再发出血.结论 选择性血管造影对于医源性上消化道出血有较好的诊断效果,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闭合性肝损伤术后出血的原因并探讨其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2016年9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收治的63例闭合性肝损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尤其是腹腔引流管的引流情况。按肝损伤的严重程度及术后引流管是否引流出脓液,分为轻度和严重肝损伤组,引流出脓液和未引流出组,均比较两组出血率的差异。根据肝损伤术后是否出血,分为出血与未出血组,比较两组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的差异。结果 63例闭合性肝损伤患者,23例(36.50%)发生不同程度的出血,其中20例为肝切除术后。依据肝脏手术国际研究小组(ISGLS)肝切除术后出血(PHH)标准:A级4例,B级7例,C级9例。术后发生出血的中位时间为24h,发生出血至二次手术或介入止血的中位时间为3h。非手术治疗成功12例,二次手术治疗11例,其中9例为肝切除术后出现的大出血,术后48h内腹腔引流管引流出大量鲜红色或暗红色血液。术后出血患者死亡3例,病死率13.04%(3/23);其中2例为二次手术死亡,二次手术病死率18.2%(2/11)。严重肝损伤组的出血率明显高于轻度肝损伤组(P=0.047);肝损伤术后出血组的术前PT延长时间明显长于肝损伤术后未出血组(P=0.000);肝损伤术后引流出脓液组的出血率明显高于肝损伤术后未引流出组(P=0.01);提示肝损伤术后出血主要与血管隐匿性出血、肝损伤的严重程度、凝血功能障碍、创面感染有关。结论出血是肝损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主要为PHH。肝损伤术后出血主要与血管隐匿性出血、肝损伤的严重程度、凝血功能障碍、创面感染有关。肝损伤术后早期出血,首选非手术治疗;生命体征不稳或血红蛋白持续下降者需二次手术。术后根据不同的出血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术后出血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硬化上鞘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在10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加强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和知识的宣教,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合理安排止血药物的应用。结果:明显提高了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对于及时止血及防止再出血,减轻患者痛苦挽救生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的处理原则及方法.方法 总结我院 2006~2009年期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5例的诊治经验,就其发生的时间、临床表现、出血原因、出血部位、处理方法与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体腔引流管道内或周围出血是所有病例的共同临床表现,4例合并术后胰瘘.所有病例均行血管造影检查,4例发现明确出血血管并行选择性动脉栓塞,未再出血;1例未发现明确出血部位,后并发MODS死亡.结论 急诊选择性动脉造影检查及栓塞是明确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原因、部位及止血的良好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胆囊切除术后腹腔出血选择性动脉造影的诊断价值及介入治疗的方法和意义。方法经选择性动脉DSA后明确胆囊切除术后出血部位共9例。对明确出血部位的5例行出血动脉栓塞术。造影阴性4例转行外科手术。结果9例中5例有血管异常改变,均为动脉性出血,表现为对比剂外溢,行靶血管栓塞术后出血停止,无复发。4例造影阴性,行外科剖腹探查术明确为静脉性出血后止血治愈。结论胆囊切除术后动脉性腹腔出血的患者DSA检查对诊断出血部位指导介入栓塞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介入栓塞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急性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的价值及介入治疗的方法和意义。方法:26例急性消化道出血,经选择性血管DSA检查,并对其中14例,经导管动脉灌注垂体后叶素或栓塞治疗。结果:阳性19例,阴性7例。14例经介入治疗后,11例得到完全止血,2例止血不彻底,1例48h后再出血。结论:选择性血管造影对急性消化道出血,特别是小肠部位的出血定位、定性诊断有肯定的价值;合理选择造影时机,可以提高对出血检出的阳性率;并经导管动脉灌注垂体后叶素或栓塞治疗后,止血迅速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后鼻孔出血之临床特点及鼻内镜下治疗后鼻孔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分析后鼻孔出血鼻内镜下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后鼻孔出血患者,下鼻道穹窿部出血22例(36.6%),嗅裂区18例(30%),中鼻甲后端附着处15例(25%),鼻中隔突起处的后方出血3例(0.05%)。40岁以上后鼻出血发生频率依次易发生于下鼻道穹窿部、嗅裂区、中鼻甲后端附着处;40岁以下后鼻出血发生频率依次易发生于中鼻甲后端附着处、下鼻道穹窿部、嗅裂区;经统计学分析后鼻孔出血部位在40岁以上及以下年龄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治愈,随访6个月,有2例再次出血,行方法再次治疗后治愈,其余均未在出血。结论对于不同年龄组的后鼻孔出血患者,窥察寻找出血点时应分别有所侧重。鼻内镜下治疗后鼻孔出血经济、实用、疗效确切,可作为治疗后鼻孔出血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赵洁  李军谦 《人民军医》1999,42(12):729-730
1997年以来,我们采用果糖二磷酸钠辅助治疗肝性脑病,并与精氨酸进行疗效对比,前者效果较好。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慢性肝病并发肝性脑病71例,男54例,女17例;年龄23~77岁。其中肝硬化失代偿期57例,原发性肝癌12例,柏-查综合征2例。29例血氨>58.7μmol/L。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其中肝性脑病一期1例,二期19例,三期14例,四期2例,发病诱因为高蛋白饮食4例,上消化道出血16例,感染7例,电解质紊乱3例,放腹水2例,原因不明4例;对照组35例,其中肝性脑病一期3例,二期18例,三期13例,四期1例,发病诱因为高蛋白饮食4例,上消化道出血15例,感染8例,电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