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性同凝血与纤溶障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61例SLE活动期和非活动期患者的凝血与纤溶障碍指标和临床表现、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补体、抗ds-DNA、抗核抗体(ANA)、肝肾功能及尿常规的变化情况。结果活动期患者410例,发生凝血与纤溶障碍342例(83.42%);非活动期患251例,发生凝血与纤溶障碍56例(22.31%)。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治疗前凝血与纤溶指标均有不同程度障碍,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重度狼疮活动组凝血与纤溶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度活动组,中度活动组明显高于轻度活动组,三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 SLE患者活动期发生凝血与纤溶障碍率高于非活动期,其活动性程度同凝血与纤溶障碍严重程度呈正相关。SLE活动可引起凝血与纤溶障碍,凝血与纤溶障碍又可加重SLE活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SFI)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期间肾组织内血红素加氧酶(HO-1)表达的影响及探讨其肾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钳闭大鼠肠系膜上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健康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生理盐水组(IR+NS)、SFI预处理组(IR+SFI)和假手术对照组(C)。IR+SFI组:缺血前30min恒速泵入SFI10ml/kg,阻断SMA造成肠缺血1h后再开放;IR+NS组:在缺血前30min泵持续注入等量NS。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系统检测肾组织中HO-1表达和分布,观察各组血清肌酐、尿素氮,同时光镜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与C组比较,IR+NS组HO-1表达显著增强(P〈0.01),血清肌酐、尿素氮明显增加(P〈0.01);与IR+NS组比较,IR+SFI组HO-1表达明显升高(P〈0.05),血清肌酐、尿素氮明显降低。病理学检查显示SFI能明显减轻肠I/R导致的肾组织的病理损害。结论SFI明显减轻肠I/R所致的肾组织的损伤,其机制与其诱导肠IRI后肾组织中HO-1的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一纤溶系统、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均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疏血通注射液。观察两组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国际正常化比值(INR)、纤雏蛋白原(F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抑制剂(PAI-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临床疗效。1个月后评价患者的Barthel指数(BI)。结果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降低,APTT、PT、INR均较治疗前延长,血浆Fg、PAI-1水平降低,血浆t—PA含量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对照组为6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1个月时两组BI指数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而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具有明显抗凝、促纤溶作用,有显著的神经元保护作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致残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及并发症患者凝血、纤溶相关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已确诊的T2DM并发症组、单纯T2DM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抗凝血酶活性(AT-Ⅲ)、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等凝血、纤溶相关指标,并比较组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T2DM并发症组血浆PT、APTT、AT-Ⅲ、t—PA均低于单纯T2DM组及正常对照组,FIB、D—D、PAI-1均高于单纯T2DM组及正常对照组;单纯T2DM组PT、APTT、AT—Ⅲ、FIB、D—D、PAI-1、t—P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T2DM并发症患者存在凝血纤溶功能异常,检测凝血、纤溶相关指标有助于判断其病情及血管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5.
参附注射液对肠缺血再灌注时大鼠肾组织iNOS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SFI)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RI)肾组织内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肾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钳闭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复制缺血再灌注模型。健康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生理盐水组(IRL+SFI组)、SFI预处理组(IRI+NS组)和假手术组(C组)。IRI+SFI组缺血前30min恒速泵入SFI 10ml/kg,阻断SMA造成肠缺血1h后再开放;IRI+NS组在缺血前30min泵持续注入等量NS。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系统检测肾组织中INOS的表达和分布,比较各组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同时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与C组比较,IRI+NS组INOS表达明显增强(均P〈0.01),血清Cr、BUN明显增加(P〈0.01);与IRI+NS组比较,IRI+SFI组iNOS表达明显降低(均P〈0.05),血清Cr、BUN明显降低。病理学检查显示SFI能明显减轻肠I/R导致的肾组织的病理损害。结论SFI明显减轻肠I/R所致的肾组织的损伤,其机制与抑制iNOS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低分子肝素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凝血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方法。根据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及Evens分型将8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病例按照分层随机化的方法以1:1比例分成试验组、对照组。根据《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两组均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同时试验组予补阳还五汤每日1剂,连续7d。分别观察两组受试对象试验前、试验后凝血一纤溶系统指标及伤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试验前凝血一纤溶系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试验后伤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低分子肝素能够改善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血液高凝状态,激活纤溶系统,预防伤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全蝎纯化液对静脉血栓形成大鼠纤溶和凝血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全蝎纯化液对静脉血栓形成大鼠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影响,探讨全蝎抗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全蝎纯化液大、中、小剂量组,全蝎纯化液各剂量组由颈外静脉分别注入全蝎纯化液,空白组和模型组注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采用结扎大鼠腹腔主静脉造成静脉血栓模型,观察其对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等凝血和纤溶指标的影响。结果全蝎纯化液大、中、小剂量能明显减轻血栓重量,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栓形成的抑制率分别为75.23%、61.50%、51.05%;能明显延长APTT、PT、TT时间,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模型组tPA明显降低、PAI-1明显升高,而全蝎纯化液各剂量组能明显抑制PAI-1活性升高、增加tPA活性,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全蝎纯化液具有明显的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凝血及促纤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患者单核细胞凝血/纤溶活性改变与中医证型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单核细胞凝血/纤溶活性改变与中医辩证分型的关系。方法:8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血瘀证组30例,痰浊证组27例,气滞证组23例,另设健康对照组20例;采用发色底物法分别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促凝活性(PC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1)活性。结果:冠心病各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BMC PCA、PAI-I表达均显著升,而t-PA表达显著下降(P<0.01);血瘀证与非血阏证组(痰浊与气滞组)之间PBMC t-PA、PCA表达有显著差异(P<0.01),而PAI-I表达无差异(P>0.05);痰浊证组与气滞证组之间各项指标未见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单核细胞凝血/纤溶活性改变与中医辩证分型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PBMC PCA增高和t-PA降低的程度对区别血瘀证和非血瘀证具有意义,血瘀证患者处于明显的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三联疗法对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中药三联疗法组(治疗组)70例,西药组(对照组)50例。治疗组用中药内服和直肠滴注加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注射液、胞二磷胆碱加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静滴。结果治疗后两组PAI-1、GMP-140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治疗组下降明显,且接近正常值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t—P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但治疗组明显上升,且接近正常值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三联疗法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功能,起到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家兔肢体缺血再灌注时凝血和纤溶系统活性的变化及葛根素对其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健康寥兔加只,随机分为四组:Ⅰ组为假手术对照组,Ⅱ组为缺血再灌注组,Ⅲ组为葛根素低剂量治疗组,Ⅳ组为葛根素高剂量治疗组。检测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的动态变化。结果:与缺血前和缺血4h比较,Ⅱ组在再灌注后tPA活性明显降低、APTT缩短,再灌注4h,PAI活性明显升高,TT缩短;Ⅱ组在再灌注后2h和4h时tPA活性明显降低,Ⅲ组和Ⅳ组各时间点之间PAI、APTT、PT及Ⅳ组各时间点之间tPA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SOD活性与tPA活性正相关,MDA含量与tPA活性负相关。结论:肢体缺血再灌注使机体凝血功能增强,纤溶功能抑制,葛根素对凝血和纤溶功能异常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与抗氧自由基,保护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疗效并探讨其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凝血纤溶系统指标DD,t-PA,PAI-1的影响。方法6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7~10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及尿蛋白变化、D二聚体(D-dimer,D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血中DD,t-PA,PAI-1较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均〈0.05);但治疗后母体平均动脉压变化及尿蛋白无显著下降(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可降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D-dimer和PAI-1,升高t-PA。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患者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及参麦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其的影响。方法将60例MOD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予病因治疗,并予改善机体氧供需之间的平衡、抗感染、纠正电解质平衡、重要脏器复苏及营养支持等;治疗组加用参麦注射液及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比较两组死亡率、不良反应及凝血纤溶功能变化。结果加用参麦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后,患者死亡率明显降低,患者凝血纤溶功能明显改善,D-二聚体(D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bg)含量治疗第3、5日后显著降低。结论参麦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MODS患者的凝血纤溶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性同凝血与纤溶障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61例SLE活动期和非活动期患者的凝血与纤溶障碍指标和临床表现、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补体、抗ds-DNA、抗核抗体(ANA)、肝肾功能及尿常规的变化情况。结果活动期患者410例,发生凝血与纤溶障碍342例(83.42%);非活动期患251例,发生凝血与纤溶障碍56例(22.31%)。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治疗前凝血与纤溶指标均有不同程度障碍,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重度狼疮活动组凝血与纤溶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度活动组,中度活动组明显高于轻度活动组,三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 SLE患者活动期发生凝血与纤溶障碍率高于非活动期,其活动性程度同凝血与纤溶障碍严重程度呈正相关。SLE活动可引起凝血与纤溶障碍,凝血与纤溶障碍又可加重SLE活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纤溶酶治疗组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照组。经治疗14d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NDS)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NDS评分明显降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纤溶酶早期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苦碟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 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依达拉奉注射液+苦碟子注射液)和对照组(苦碟子注射液),治疗前及治疗后测定血浆中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g)、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的PT、APTT、Fig、D-D在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述4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除PT外的其余3项指标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APTT为35.44 s±2.37 s,Fig为3.25 g/L±0.37 g/L,D-D为583.1 ng/mL±103.5 ng/mL。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应用苦碟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系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药益气活血方对血瘀证大鼠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探讨其防治心脑血管栓塞性疾病作用机理。方法:用益气活血方混悬液给予大鼠灌胃1周,第7日同时对大鼠皮下注射2次0.1%肾上腺素0.08ml/kg,其间进行一次冷刺激(冰水,0℃)5min,于第8日晨复制成血瘀实验模型,并采用测定血凝血-纤溶各指标。结果:益气活血方能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延长凝血酶原时间(PT)及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提高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PL)活性,降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活性、纤溶酶原(PLg)活性,且大剂量组优于小剂量组及对照组。结论:益气活血方具有调节凝血-纤溶系统功能活性作用,这可能是临床上使用其防治缺血性心脑血管栓塞性疾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介入治疗后纤溶活性水平的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105例随机分为3组,观察Ⅰ组35例采用肠溶阿司匹林治疗,观察Ⅱ组35例采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观察Ⅲ组35例采用脑血管球囊成形支架置入术治疗,并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人员3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疗效并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水平。蛄果治疗前观察Ⅰ、Ⅱ、Ⅲ组vWF、tPA、PAI-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Ⅰ组和观察Ⅱ组vWF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观察Ⅲ组vWF水平和tPA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PAI-1水平明显降低(P〈0.05)。观察Ⅱ组vWF水平和PAI-1水平均明显低于观察I组(P均〈0.05)。观察Ⅲ组vWF水平和tPA水平明显高于观察I组和观察Ⅱ组(P均〈0.05),PAI-1水平明显低于观察I组和观察Ⅱ组(P均〈0.05)。结论采用脑血管球囊成形支架置入术联合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患者体内的纤溶活性水平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高卒中风险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70例ABCD2评分6分~7分TI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的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疏血通注射液。所有患者诊断后24h内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浓度测定,在入院后3d、5d、7d、10d重复测定上述指标。随访时间为3个月。主要转归指标为急性脑梗死和死亡。结果两组患者基线均存在t-PA下降及Fg、PAI水平增高。治疗组患者Fg水平于第5天下降,PAI浓度于第7天下降;对照组观察期内Fg、PAI浓度无显著差异。治疗组短期转归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能有效降低Fg和PAI水平,改善高卒中风险的TIA患者近期转归。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SFI)预处理对犬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21只犬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参附注射液(SFI)预处理组(SFI纽)。观察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钙蛋白(cTn-I)含量,测定心肌梗死范围、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指标。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和SFI组LDH、CK-MB和cTn-I值均明显升高,心肌组织SOD活性显著下降,MDA含量显著升高,心肌梗死范围明显增大(P〈0.01)。与I/R组比较,SFI纽能显著降低血清LDH、CK-MB、cTn-I值和心肌组织MDA含量(P〈0.01),显著缩小心肌梗死范围(P〈0.05),升高心肌SOD活性(P〈0.05)。结论SFI预处理对心肌缺血/4g灌注损伤心肌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脂、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抑制剂(PAI-1)及纤维蛋白原(Fg)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10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均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疏血通注射液。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TG、TC、LDL-C、HDL-C及Fg、PAI-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G、TC、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Fg、PAI-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00%,对照组为6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具有明显降纤及促纤溶作用,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致残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