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对一”全程陪产整体护理在产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整体护理的不断深入,“导乐”式分娩应运而生,我院分娩室在“导乐”的基础上,由专责助产士从产妇产程开始,到产后送回爱婴区,实施“一对一”全程陪产,给产妇心理、生理及感情上的支持,在全身放松的情况下与医护人员配合,顺利分娩。我院开展“一对一”全程陪产以来使我院产科质量和产妇满意度不断提高。现将管理方法总结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选择2004年7月至2005年6月我院分娩室实施“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200例产妇为观察组,同期传统方式分娩200例产妇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均为单胎、头位、初产,无妊娠合并症及头盆不称,观察组年…  相似文献   

2.
竺雪红  胡坚红 《河北医学》2002,8(3):262-263
全程陪产可以缩短产妇产程 ,减少产妇痛苦 ,减少产后出血 ,使产妇顺利渡过分娩关。我院分娩室推出全程陪产护理已两年多 ,试行了两种护理模式 ,即普通全程陪产护理和专人负责的全程陪产护理。后者同时试行了弹性工作制并开展社区护理。试行以来的实践证明 :后一种护理模式是分娩室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方法。不仅使护理质量上升 ,病人满意度提高 ,还可节约护理劳动时间 ,提高了科室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我院分娩室于 1999年 10月开始试行普通全程陪产护理 ,2 0 0 1年 1月在此基础上推行了专人负责的全程陪产护理 ,同…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对健康及母婴保健的需求日益增加,产时服务模式也从以干预为手段的模式向以母婴安全、健康为主体的模式转变。为了顺应医学模式的转变,提高产科质量,减少产时并发症和难产率,本院从2006年开始采取一对一责任制全程陪产,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与总结“一对一”全程责任制助产对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责任制组 6 6 6例 ,传统组 6 5 4例。责任制助产士与产妇实行“一对一”服务模式。对产妇实行全程的陪产 ,自宫口开大 3cm至产后 2h。给予持续的生理上的支持帮助和精神上的安慰鼓励。结果 :责任制组的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均较传统组低。结论 :“一对一”全程责任制助产可保证产程观察和分娩的连续性 ,增强医务人员责任感与医疗职责透明度。促进自然分娩 ,从而降低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率。因此 ,责任制助产能提高产科质量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5.
陈赛花 《吉林医学》2005,26(5):473-474
临产及分娩作为一种严重的心理刺激,对孕妇影响显著。临产期产妇生理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带来了一系列的心理反应。在“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过程中如果能够正确地实施心理护理,使产妇保持最佳心理状态,可使产程进展顺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产程,减少滞产、产后出血和手术产,新生儿窒息率也大大降低。我院分娩室推出全程陪产护理已1年多,通过注重加强临产妇心理护理,提高了住院病人的满意度,使社会效益也得到了提高,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随着整体护理的不断深入 ,“导乐”式分娩在各地分娩室应运而生 ,我院分娩室在“导乐”分娩基础上选择助产士在产程潜伏期开始实行一对一全程陪产 ,并结合弹性工作排班 ,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取我院 2 0 0 1年 5月份实施一对一全程陪产的产妇 15 0例为观察组 ,同年 4月份常规分工合作分娩的产妇 15 0例为对照组 ,两组产妇在孕周、孕产次、年龄、新生儿出生体重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1 2 方法 :观察组产妇从出现规律宫缩、宫口开大 1cm开始 ,即由一名助产士及产妇信任的亲人…  相似文献   

7.
全程陪产对产科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全程陪产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无产科合并症和并发症的适龄足月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产程观察、处理和传统排班制,陪产组实施全程陪产和弹性工作制;观察2组产妇产程、产后出血、剖宫产率及产妇满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陪产组第1产程、第2产程和总产程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P<0.05),但2组第3产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陪产组剖宫产率和产后2h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陪产组新生儿1minApgar评分和产妇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陪产可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降低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全程陪产对母儿的影响,以提供全程陪产作为新的产时保健模式的依据。方法:选择无产科合并症适龄足月初产妇50例为观察组;设上1年同期同等条件产妇50例为对照组。观察全程陪产分娩方式对产科质量的影响。结果: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孕产次、骨盆外测量,新生儿体重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产程、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方式和产时并发症比较,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程陪伴分娩方式可明显提高产科质量,提高产妇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全程陪产对母儿的影响,以提供全程陪产作为新的产时保健模式的依据。方法:选择无产科合并症适龄足月初产妇50例为观察组;设上1年同期同等条件产妇50例为对照组。观察全程陪产分娩方式对产科质量的影响。结果: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孕产次、骨盆外测量,新生儿体重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产程、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方式和产时并发症比较,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程陪伴分娩方式可明显提高产科质量,提高产妇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一对一全程陪产整体护理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的10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用常规护理,研究组行一对一全程陪产整体护理,比较两组产程时间、不良心理状态评分、妊娠结局、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剖宫产率(4.00%)、产后出血率(2.00%)、新生儿窒息率(4.00%)低于对照组(16.00%、16.00%、18.00%),且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分娩室中实施一对一全程陪产整体护理,不仅可以缩短产程时间、改善不良心理状态,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产房实施封闭式管理和家属陪产相结合的实施效果。方法:以我院2007年8-12月分娩的200例产妇实施封闭式管理并允许一个家属陪产作为观察组;以2006年同期分娩的200例产妇实施全封闭管理,只有助产士全程护理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发生继发性宫缩乏力、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产妇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继发性宫缩乏力、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产妇满意度也比对照组有明显提高。结论:产房在实施封闭式管理的基础上允许一个家属陪伴分娩,进一步提高了产科质量和病人满意度,减少了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2.
白宝敏  叶云  林雪霞 《广东医学》2002,23(10):1079-1080
目的 探讨产时“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对提高产科质量所起的作用。方法  113 7例“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与 14 0 9例无人陪伴分娩产妇 ,从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程中干预性处理率、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陪伴分娩剖宫产率 11 3 % ,阴道助产率 0 9% ,显著低于无陪伴分娩组 2 0 9%和 6 1% (P <0 0 0 1) ,总产程主要是第一产程缩短超过 1h ,产程中干预性处理率由无陪伴组的 60 4%下降到 45 .6% (P <0 0 0 1) ,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产时“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 ,改变了产时服务模式 ,责任到人 ,因而降低了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 ,缩短了产程 ,减少了产程中的干预性处理、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是提高产科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分娩是一个特殊的生理过程.为了突出“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我院产科自2002年3月起开展了“一对一“助产士全程陪伴分娩的护理新模式,旨在更进一步提高产科的医疗及护理质量.现将已实施该模式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罗海英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0):73-73,75
目的观察一对一全程护理陪伴分娩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1~12月间在我院分娩的正常足月产妇6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0例,对照组在产妇宫口开大2cm后送入产房,由轮班助产士在产房中处理,无家属陪伴;观察组实行一名助产士专门为一名产妇提供全程服务,包括给予多方面的指导,直至分娩后2h转休养室。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AS低、产时VAS评分少、剖宫产率低、产后出血少、产程短、新生儿Apgar评分高、窒息发生少、满意度高(P0.05)。结论产科实施一对一全程陪产分娩的服务模式,有助于母婴健康及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陪产服务”是近年来国际产科学界极力推崇的一种全新的服务理念,这种分娩护理模式,也称为“导乐陪产”。  相似文献   

16.
胡冰  杨芳  黄宝良 《当代医学》2010,16(13):31-32
目的落实一对一全程助产,有效开展产程健康教育,提高全程助产与产科护理质量。方法抽查300名住院产妇对健康教育内容及施教方式的需求;抽查2004年~2009年分娩产妇及婴儿情况与一对一全程助产达标率进行对照。结果一对一全程助产是满足产妇产程健康教育需求的最佳方法,落实全程助产,新生儿窒息率与产后出血率下降。结论一对一全程助产模式有利于提高产程健康教育质量,能有效提高产科护理质量,保证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7.
为了顺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产时保健质量,我科开展了“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的责任制助产服务模式,每一位孕妇进入产房后即由助产士专门为她提供全过程(宫口开大2cm至产后2h)、全方位(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服务,这项工作的开展使产科的服务水平和产科质量进一步提高。我科于2007年开展了“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共141例,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全程助产责任制服务模式在产科工作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我院2003年3月~2004年12月在产科实行“一对一”全程助产分娩的头位初产妇3159例为观察组,以2002年1月~2003年2月在产科实行传统的常规助产工作模式下分娩的头位初产妇1647例为对照组。分别对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剖宫产、阴道器械助产等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可使产程时间明显缩短,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率明显减少,顺产率明显提高,剖宫产及阴道器械助产率显著降低。结论 “一对一”全程助产服务有利于产妇顺利分娩,有利于母婴安全,同时使她们更好地完成分娩任务。“一对一”全程助产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资源,是值得推广的一种产时新型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9.
分娩疼痛超过一定强度和持续时间且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恐惧、紧张 ,对母婴会产生有害影响[1] 。在为产妇提供镇痛的研究方面 ,近来国内外做了大量的工作。我院产房从 2 0 0 1年1月开始 ,将全程陪产和水针注射的综合方法用于分娩镇痛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将临床观察的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 0 0 1年 1月~ 5月 ,我院产科孕产妇分娩总数 12 95人 ,随机抽取全程陪产加水针注射的产妇 12 0例为观察组 ,同时随机抽取非全程陪产和不加水针注射的产妇 11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孕妇均为初产妇 ,单胎头位 ,胎儿的预测体重在 2 5 0 …  相似文献   

20.
自2005年5月开始,我院对600例孕3742周的初产妇实施了硬膜外镇痛与“一对一”陪产分娩,与每位实施镇痛分娩的产妇建立了“一对一”的对应关系,负责观察其产程进展和产后2h宫缩及阴道流血情况并做好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