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蛛网膜下腔出血系指由于脑实质表面的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而言。现将我院收治20例病人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20例病人中,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16─68岁,临床特征:神志清伴剧烈头痛14例,神志恍惚5例.昏迷1例;治愈15例,好转4例,死亡1例。二、临床观察及护理:1.清醒病人观察及护理:剧烈头痛是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常致病人烦躁不安,血压升高.使出血不易控制,发生更严重后果.应立即采取护理措施。(1)绝对卧床休息,头部稍抬高15—20度.并放置冰袋。(2)适当给予镇静剂.如安定、苯巴比妥类等.禁用吗…  相似文献   

2.
我科自1992年至1994年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7例,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一、蛛网膜下胜出血急性期时,应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到早期发现,及时给予对症处理。1.意识现实:当患者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或出现昏迷——清醒——再昏迷时应首先考虑为:a.颅内继续出血;b脑血管痉挛;C.脑疲形成;若持续昏迷并呈进行性加重伴有呼吸不规则,四肢强直抽搐或出现过高热则提示为脑子受损的表现,病人可很快进入呼吸衰竭及心衰,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抢救。2.瞳孔观察:注意观察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及对光反射的…  相似文献   

3.
邱秀芬 《河北医学》2010,16(7):881-882
目的:探讨高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要点,降低病人再出血及死亡率。方法:对32例高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给予对症治疗后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高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并发症多,误诊率高,死亡率高。结论:对高龄患者应高度重视,尽快实施病因的诊断及治疗,积极采取防治措施,加强基础护理,防治并发症是高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后,也是临床上较为复杂的护理问题,加护理不当,易造成该病的复发。因此,如何预防该病的复发,护理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消除复发因素1.1心理护理;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由于剧烈头痛,肢体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再加上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很容易产生急躁,忧虑和恐惧绝望的心理。因此,护士必须以高度责任感和同情心,给予患者热情关怀,安慰和鼓励,并向其详细介绍该病复发的危险因素和预防办法,稳定患者情绪,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1.2绝对卧床休息: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必须绝对卧床…  相似文献   

5.
蛛网膜下腔出血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病人往往起病突然,病情危重,抢救的成败与医护间密切配合、护理人员精心护理(包括良好的心理护理)有重要关系。我院1996年~1997年2月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40例。现将该病的临床特点及相应的护理对策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40例患者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为3~71岁,其中24~55岁有21例。入院时已有神志不清或昏迷者7例,病程中伴有发热、肺部感染者6例,伴有脑M者4例。经过全力抢救及精心护理,除4例因出血量大或病程中出现了再出血死亡外,其余36例均痊愈出院。2临床特点2.l!院床表现:多数患者…  相似文献   

6.
杨帆 《中外医疗》2009,28(33):3-4
目的讨论护理工作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重要意义。方法对7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入院后给予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身心护理及并发症的防治等。结果70例患者,再出血3例,死亡1例,未出现一例肺部感染、褥疮等并发症。结论经过精心细致的护理,大大减少了并发症。减少死亡率,降低了致残率,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徐有俊  秦子琈  赵悦   《中国医学工程》2012,(10):45-45,47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07-2011年间收治的7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其中,男性38例,年龄在22-65岁之间,女40例,年龄在25-75岁之间,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对照组36例,首先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然后给予患者护理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全方位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经过一系列的护理,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观察组42例患者中,显效24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2.9%,对照组36例患者中,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77.8%。结论在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全方位护理的效果较为显著,对于改善患者的病情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介绍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观察护理体会。方法 采用常规护理和并发症护理。结果 65例病人治愈59例,死亡6例,护理效果好。结论 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给予良好的观察护理,是预防和减轻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脑脊液置换术是目前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佳方法之一。本科采用脑脊液置换术对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良好临床效果。其护理关键是:术前做好病人心理护理及环境准备;;术中协助患者取好体位及作好病情观察;;术后为患者做好生活护理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垂体腺瘤经蝶术后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总结5例垂体腺瘤经蝶术后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经验,归纳出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多数垂体腺瘤经蝶术后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多数是老年、巨大的垂体腺瘤患者,术后应垂体腺瘤经蝶术后护理常规结合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同时注意老年患者的心脑血管等疾病.结论:垂体腺瘤经蝶术后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垂体瘤经蝶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但是只要按照其特有的治疗及护理方法,患者依然可以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情重,变化快,死亡率高,如治疗不及时,护理不妥当,会直接影响疗效,我院自1990-03,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行脑脊液置换治疗效果显著。本文就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体会做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自1990-03至今用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14例,均顺利治愈,无1例死亡。2护理体会2.1心理护理仪表、语言、态度和情感交流。仪表端庄大方,语言温和,态度和蔼,耐心解释病人疑问,让病人及家属对脑脊液置换这个治疗方法有一个充分认识及理解,说明其治疗优点,消除病人及家属的恐惧心理和疑虑,对于治疗充满信心。2.…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研究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给予精细化护理干预的预后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本院脑病科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7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观察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研组,每组患者3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给予观研组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再施以精细化护理干预。观察研究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研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精细化护理干预,可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对促进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康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再出血预防及护理谢浩芬,胡翠云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下腔)出血再次出血患者病死率高,仅动脉瘤破裂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的病死率高达66.7%左右。故加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复发,在临床上有极大意义。现就本院1...  相似文献   

14.
李向红 《基层医学论坛》2014,(21):2786-278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方法对我院神经内科2011年12月—2013年6月2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早期采用必要的护理干预如:严密观察病情、极早期监测、基础护理(皮肤护理、大小便的护理等)、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护理等。结果 2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9例在住院期间症状消失,治愈出院;并发肺部感染1例,癫痫1例,应激性溃疡1例。结论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可有效降低再出血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以及脑出血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6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4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患病类型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结果针对两种不同患病类型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为4例(6.25%),脑出血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为5例(7.81%)。结论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以及脑出血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40余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发病年龄均在40-50岁之间、经过我们积极的抢救与治疗,均恢复了健康。下面我就抢救和护理谈一下体会。一、紧急救护措施1、病人入院后立即给予绝对卧床,将头偏向一侧,头部给冰枕,以减少头部再出血。2、立即给予氧气吸入。根据病情变化采用持续低流量吸氧或间断吸氧,是保护脑细胞的重要措施。3、立即建立静脉通道,按医嘱给予脱水药物和止血药物。二、严密观察病情变化1、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通过观察可以判断有无脑疲或及早发现脑疲现象,以便尽快抢救。如患者由意识清…  相似文献   

17.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e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以10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0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治愈62例,好转18例,恶化4例,死亡22例,临床治疗、护理效果满意。结论: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患者,使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和护理,防治并发症,提高治愈率,保障患者的生存质量,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护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8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成2组,即对照组(n=44)、观察组(n=45)。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对2组患者护理效果予以观察对比。结果在便秘、再出血、腹部胀痛、焦虑方面,观察组患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降低便秘、再出血、腹部胀痛及焦虑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多器官衰竭是指严重创伤或感染后同时或相继发生多个器官功能的衰竭。近年来,我们通过对36例病人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认识到,病人虽然生命垂危,但给予精心的观察和护理,对延长病人生命是起着积极重要的意义。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护理要点1、成立特护小组:制定周密的护理计划,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病情,熟悉治疗方案。2、严格执行医嘱及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详细记录。并在心电监护仪下观察心率、心律变化.有心力衰竭时及时处理。注意观察病人尿量、颜色、比重、PH值,留置尿管.注意尿管通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44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及满意率均比常规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减轻SAH患者的不适感,提高患者的满意率,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