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药房》2015,(17):2381-2383
目的:评价氟哌啶醇联合氯硝西泮治疗食管癌术后精神障碍的有效性。方法:选择34例发生术后精神障碍的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性别、年龄、饮酒、吸烟、病理分期等因素与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的关系,以及氟哌啶醇联合氯硝西泮在治疗食管癌术后精神障碍中的疗效。结果:34例发生术后精神障碍的患者占同期所有食管癌手术患者的5.5%(34/618);男性患者术后精神障碍总体发生率高于女性,但非饮酒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65岁)患者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率高于低龄(<65岁)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饮酒者的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率高于非饮酒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吸烟和病理分期对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术后精神障碍的患者经单用氟哌啶醇或联合氯硝西泮治疗,精神状态均完全恢复正常。结论:高龄、饮酒是食管癌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单用氟哌啶醇或联合氯硝西泮是食管癌术后急性精神障碍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65岁以上老年人腹部手术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65岁以上老年人腹部手术术后并发症的特点及预防措施,提高外科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0月~2009年10月间256例65岁以上老年患者腹部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并发症:术后早期肠梗阻12例,吻合口漏14例,腹腔感染8例,猝死6例,肺部感染6例,心功能不全1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7例,切口感染、裂开16例,死亡10例.结论 65岁以上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常合并心脏病、肺部疾病、糖尿病等疾病,术后并发症较多,加强围手术期处理仍可使老年患者耐受腹部手术,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并发急性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科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593例结肠癌患者行手术治疗(开放或腔镜)的临床资料,对发生术后急性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82例(15.21%)结肠癌患者术后出现急性精神障碍;年龄、血钠浓度、血红蛋白浓度、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急性脑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关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脑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80例患者中共有17例发生术后脑功能障碍,发生率为21.2%;不同性别及骨折手术类型患者,脑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5岁患者较65岁以下患者更易出现脑功能障碍;术前合并其他疾病、手术时间≥2h以及术中出现低血压状态、术后有并发症发生的患者,术后脑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术前身体较好、手术时间较短、术中无低血压以及术后恢复较好的患者,各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2.000,95%CI:1.498~96.149)、手术时间(OR=5.318,95%CI:1.678~16.851)、术中低血压(OR=7.051,95%CI:2.195~22.650)以及术后并发症(OR=5.333,95%CI:1.630~17.449)是老年骨科患者术后发生脑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合理评估患者年龄及身体健康程度,术中多学科协作控制生理指标稳定,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减少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脑功能障碍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脊柱手术后发生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和护理.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3月在本科接受脊柱手术治疗的142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按手术后有无精神症状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其中有症状组18例,年龄64~87岁,平均(75±9)岁;无症状组124例,年龄60~86岁,平均(66±6)岁.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治疗方式及合并症等相关因素.结果 发现有症状组在年龄、麻醉方式及时间、术后低氧血症及水电解质紊乱、术前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及脑血管疾病等因素,与无症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患者脊柱手术后发生精神障碍与年龄、麻醉方式及时间、术后低氧血症及水电解质紊乱、术前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及脑血管疾病等因素有关.术后应分析上述因素,早期诊治,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防治术后精神障碍.  相似文献   

6.
王丹心  韩健美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0):3168-3170
目的 分析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精神障碍的原因以相应的护理干预策略.方法 分析38例心脏手术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的临床资料.结果 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发生术后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包括家庭因素、体外循环作用、个性特征、原发疾病的影响、精神因素和环境等.结论 在积极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针对性采取护理干预能较好的减少心脏术后出现精神障碍的发生率,有利于围手术期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微创食管癌术后患者发生精神障碍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20年12月在某院接受微创食管癌手术治疗的617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出现精神障碍将患者分为障碍组(n=43)和对照组(n=574),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和手术指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微创食管癌术后出现精神障碍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障碍组中年龄70岁、手术时间360min、ICU入住时长2d和VAS评分5分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患者腔隙性脑梗死和低钠血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腔隙性脑梗死、手术时间360min、ICU入住时长2d、低钠血症和VAS评分5分是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精神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出现精神障碍由多个因素协同作用导致,高龄、手术时间360min、ICU入住时长2d、疼痛刺激、腔隙性脑梗死和低钠血症是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精神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普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普外科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所有发生切口感染的病例,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高于65岁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8.17%,低于65岁的患者感染率为3.50%;有糖尿病史的患者感染率为15.74%,无糖尿病史的患者感染率为3.38%;正常体质量指数患者的感染率为2.86%,偏高者感染率为9.26%;急诊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为11.31%,择期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为3.38%;术中所用时间<2h的患者切口感染率为3.78%,≥2 h的感染率为6.73%;Ⅰ类切口感染率为3.84%,Ⅱ类切口感染率为4.29%,Ⅲ类切口感染率为9.62%.结论 年龄、糖尿病史、体质量指数、手术时机、术中所用时间以及切口类型对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有影响,性别、切口长度以及是否引流对术后切口感染率无明显影响.可通过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王鑫 《北方药学》2013,(7):142-143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60岁以上)前列腺电切术后精神障碍的临床相关因素,从而提高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认识,减少精神障碍的发作率。方法:分析我卫生院352例老年患者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的临床情况。根据麻醉方式,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患者有无其他合并基础疾病分组。统计分析患者发生精神障碍与上诉因素是否存在关联性。结果:该组患者发生精神障碍的有34例,其发病几率为9.66%。根据统计学处理显示,精神障碍发生率与患者年龄,麻醉方式,手术时间长短和并发基础疾病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前列腺电切术(TURP)手术后患者并发精神障碍可能与患者的年龄,麻醉方式,手术时间长短和并发基础疾病等有关[1]。意义:手术前应尽可能地治疗患者的合并基础疾病,加强手术前与患者的心理沟通,降低患者的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提高手术操作技能,缩短手术时间,对降低术后精神障碍发病率有着重大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影响肺癌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我院2004年3月至2011年3月肺癌手术患者235例,均完成肺癌切除术,其中术后发生呼吸衰竭患者功能14例.分析14例术后呼吸衰竭患者中年龄、长期吸烟、手术方式、术前肺功能、肺部感染和慢性疾病对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影响.结果 年龄大于60岁、长期吸烟、全肺切除术、术前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 FEV1)小于1.5L、肺部感染、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术后呼吸衰竭发生率显著高于年龄小于60岁、非长期吸烟、非全肺切除术、术前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 FEV1)大于1.5L、没有肺部感染和非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癌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发生率与年龄、长期吸烟、手术方式、术前肺功能、肺部感染和慢性疾病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75岁以上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2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静  王松涛  严研  林運 《中国医药》2012,7(1):38-39
目的 分析75岁以上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自2008年8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286例年龄>75岁的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作为A组.选取同期75岁以下的AMI患者260例为B组.对2组的临床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A组患者中182例(63.6%)无胸痛而有上腹痛、咽痛等其他重要表现,明显高于B组[ 52例(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B组病死率分别为16.3%(45/286)和3.3% (8/260),A组病死率明显高于B组(P<0.01).结论 75岁以上老年人AMI症状不典型,病死率高,临床应重视无胸痛者的其他重要初发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预防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65例施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资料,分析73例并发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疗效及预后。结果本组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为3.9%,死亡3例,余均痊愈出院。结论术前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心功能水平低下等;术中危险因素包括手术类型、体外循环及其时间、手术及转流技术;术后危险因素包括ICU停留时间、过度刺激、药物的不恰当使用以及心肺功能不全、感染等;治疗上强调找出并消除潜在的致病因素,按精神病学疾病治疗,以控制行为障碍及精神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对ICU心脏术后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认识与诊治水平。方法:分析ICU心脏术后患者出现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本组病例并发精神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4.8%,26例患者治愈,3例死亡。结论:术前的危险因素有高龄、心功能水平低下、合并其他疾病、精神心理因素等。术中因素有手术类型、体外循环及其时间、手术及转流技术等。术后因素包括ICU内的环境、ICU内停留的时间、气管插管持续时间、心肺功能不全、感染、药物滥用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DLACF)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33例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患者(DLACF)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疗效的可能影响因素,对患者的年龄、体重、术前B角、术后G角、术前时间以及Sanders分型等情况进行检测与记录,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3例患者共37足的术后疗效,其中优18例,良12例,可5例,差2例,在各因素中,体重、术前B角、术后G角、术前时间等对手术的疗效有一定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对术后等等疗效没有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Sanders分型的患者总优良率为94.1%,Ⅲ型患者的总优良率为73.3%,Ⅳ型患者的总优良率为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年龄、体重、术前B角、术后G角、术前时间、Sanders分型等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术前B角、术后G角、术前时间、Sanders分型等是患者术后疗效的评分的影响因素.结论 对于DLACF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其术后疗效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体重、术前B角、术后G角、术前时间以及Sanders分型等,在手术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不良因素,提高患者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5.
周方  卢喜科  张逊 《天津医药》2018,46(9):992-994
目的 分析肺叶切除术后房颤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7年2月在本院328例行肺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肺叶切除术后是否发生房颤将患者分为房颤组(132例)和对照组(196例),对肺叶切除术后房颤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肺叶切除术后房颤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术前肺部感染、术后氧分压等均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术前FEV1%<70%、术前肺部感染、术后氧分压<100 mmHg是肺叶切除术后发生房颤的危险因素。住院期间房颤组患者短期病死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叶切除术后房颤的危险因素较多,如高龄、术前肺部感染、FEV1%下降、术后氧分压低等,临床上需要加强对这些因素的预防,以降低术后房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食管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方法.方法 对32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资料,对术后心律失常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年龄超过60岁、高血压、糖尿病、术前肺功能减退、术前低血钾、术前心电图异常等是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对于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肺功能减退、低血钾、心电图异常这些容易产生心率失常的等病例做好充分的评估.术后针对各种不同的危险因素,或者合并几种危险因素等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及时正确处理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患者手术后精神障碍的影响。方法将272例食管癌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36例。对照组根据医嘱行常规的围术期护理;实验组除接受常规护理外,针对术后精神障碍的常见病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及症状持续时间。结果实验组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和精神症状平均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食管癌手术患者针对术后精神障碍进行护理干预,可降低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及精神症状的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8.
老年肿瘤患者术后精神障碍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老年肿瘤患者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的原因和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60岁以上的肿瘤患者术后的临床资料。结果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在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有症状组的手术时间(190·65±41·35)min明显长于无症状组(180·35±32·55)min(P<0·05);另外术前有无营养不良和心肺系统疾病,术后有无并发症及术后镇痛泵的使用与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老年肿瘤患者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手术前后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梁惠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0):1449-1452
目的 探讨患者术后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60例腹部外科重大疾病术后患者,监测术后SpO2变化.结果 患者术后SpO2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SpO2在95%以上者23例,低于95%者37例;术后3h时VAS评分为(5.83±1.81)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33%;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合并高血压病、术后疼痛程度较重、术后发生并发症、有吸烟史是引起术后SpO2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合并高血压病、术后疼痛程度较重、术后发生并发症、有吸烟史是引起腹部外科重大疾病患者术后SpO2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可能引起患者术后SpO2下降的危险因素,进行相关预见性的护理措施,有利于降低患者低氧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胆道闭锁患儿肝移植术后 EB 病毒(EBV)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胆道闭锁致肝硬化接受肝脏移植的 65 例患儿的临床资料, 据 EBV 感染情况分成感染组 30 例与非感染组 35 例, 对所有患儿的肝移植术前、术中及术后等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 并将组间比较 P< 0.1 的变量纳入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中, 筛选胆道闭锁患儿肝移植术后 EBV 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 在 65 例肝移植受者中, 共有 30 例(46.15%)出现 EBV 感染, 其中 23 例(76.67%)发生于术后 3 个月内。 单因素分析显示, 2 组间手术时年龄< 1 岁、供者 EBV 血清学阳性而受者 EBV 血清学阴性、术后发生排斥反应、术后联合应用骁悉抗排异的比例以及术后他克莫司药物谷值浓度超过目标浓度的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将上述变量及采用亲体供肝(P=0.060)、术中红细胞输入量 (P=0.063)同时纳入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 供者 EBV 血清学阳性而受者 EBV 血清学阴性、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术后他克莫司药物浓度超过目标浓度次数多是胆道闭锁患儿肝移植术后发生 EBV 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供者 EBV 血清学阳性而受者 EBV 血清学阴性、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及术后他克莫司药物谷值浓度多次超过目标浓度与胆道闭锁患儿肝移植术后发生 EBV 感染密切相关, 对此类患儿应给予适当的抗病毒药物预防 EBV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