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肝癌的介入方法治疗在临床上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得到充分的肯定,但其并发症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并发症中,穿刺切口出血是主要并发症之一.我院自开展介入治疗以来,仅1996年1~6月,共做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73例,116人次,患者均为肝癌病人.其中有3例发生穿刺切口不同程度出血,占4.1%.现将预防及处理穿刺切口出血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2004年6月~2007年3月我们对126例乳腺癌保乳术患者施行整体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26例女性,左乳53例,右乳73例。年龄21~65岁,中位年龄41岁。89例术前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乳腺癌,37例术中肿瘤切除活检,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确诊。乳房切口位于肿瘤表面平行乳晕的弧形切口,或外侧象限放射状切口。腋窝平行于腋折线的斜切口。术后常规放疗,根据病理情况行化疗、内分泌治疗等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手术的切口并发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切口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8年来该院2485例腹腔镜的切口并发症,并复习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分析切口并发症与手术的关系。结果 腹腔镜手术切口并发症的发生与穿刺、手术操作技巧、标本取出方法及切口封闭方法有密切关系。结论 选择合适的穿刺点、标本取出切口及方法、仔细缝合切口有利于预防切口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唐小宇 《中原医刊》2011,(13):67-68
目的研究经皮穿刺气管造口术与传统气管切开术两种方法的不同特点。方法将42例气管切开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B两组,A组(20例)行经皮穿刺气管造口术,B组(22例)行传统气管切开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切口愈合等情况。结果与传统气管切开术相比,经皮穿刺气管造口术操作时间短,切口小,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切口愈合快,感染率低。结论经皮穿刺气管造口术优于传统气管切开术。  相似文献   

5.
输精管结扎术是计划生育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此类手术方法有多种,但其共同之处是都要作阴囊切口或裂口,将输精管从切口或裂口中提出阴囊外,解剖分离、切除一段(或不切断)后再行结扎。 重庆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陈在贤医师等在吸取了穿刺、固定、压榨等输精管节育手术方法的基础上,设计研究了一种阴囊无裂口,输精管不切断的经皮穿刺阴囊内输精管结扎术,即用14号缝纫机针及改制的8号注射针头配合,经皮穿刺套线,用特制的皮外输精管压榨钳皮外压榨,于阴囊内结扎输精管。 经20只狗一年半的动物实验结果,显示术后组织反应轻微,输精管闭合率为97.37% 经临床试用500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脓肿穿刺联合切开引流术治疗糖尿病合并深部脓肿与单一方式治疗的疗效差别。方法:将 48 例经B超或CT检查确诊为深部脓肿的患者分为超声引导穿刺引流组(穿刺组)、手术切开引流组( 切开组)以及穿刺联合切开引流组(联合组),比较3组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脓肿愈合情况及复发情况等。结果:采用穿刺引流联合切开引流患者术后较另外两组患者术后脓腔愈合时间更短,术后1年复发率较穿刺组低,住院时间及切口长度较切开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深部脓肿,将脓肿穿刺引流后再行切开引流效果优于两种中任何一种单一治疗方法,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可用于更好的治疗深部脓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经改良Pfannenstiel切口取肾的经腹途径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肾肿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分析12例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由同一术者应用经腹腔途径行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患者资料,其中男9例,女3例;左侧9例,右侧3例;年龄44~72岁.患侧卧位,腰部垫高,向背侧倾斜,于脐旁作一约2 cm的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直至腹膜,直视下置入11 mm穿刺器(trocar)建立气腹.放入30°腹腔镜,监视下于右侧腹直肌旁肋缘下3 cm处、髂棘内侧、肋缘下腋前线处穿刺分别置入穿刺器,左侧于前2点置入2枚穿刺器.用Hem-o-lok处理肾蒂,切除标本后置入取物袋,在患侧耻骨上2 cm沿皮肤横纹切口(改良Pfannenstiel切口)取出.结果:手术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及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106~ 234 min,出血量20 ~ 500 mL.病理结果:肾透明细胞癌10例,Ⅱ型乳头状肾癌1例,透明细胞癌与乳头状肾癌并存1例,1例术后5个月因远处转移死亡,余病例术后随访9~ 20个月至今无复发.结论:经腹途径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后通过耻骨上改良Pfannenstiel切口取出标本安全可行,美观效果好,术后疼痛更轻.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手术由于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在妇科的应用日益普及,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广泛开展,手术适应证不断拓宽,腹腔镜手术并发症亦越来越常见并逐渐为人们所重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亦不少见。腹壁穿刺孔出血是并发症之一,现将我院2009年11月~2013年3月发生腹壁穿刺孔出血22例,在腹腔镜下应用特制穿刺针行腹壁全层缝合止血,止血彻底,不增加穿刺孔,不扩大穿刺孔切口,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赵全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4,(26):3473-347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穿刺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乳腺脓肿患者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超声引导穿刺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手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75.00%;观察组的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平均瘢痕长度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脓肿患者采用超声引导穿刺治疗,较之传统手术疗效更为显著,有利于术后恢复以及美观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安尔舒在微插管鞘技术扩皮切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1月于本院肿瘤科治疗的80例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掷硬币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参照组使用藻酸钙敷料,试验组使用安尔舒。比较两组患者穿刺点渗血、局部感染、切口愈合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渗血率为7.5%,明显低于参照组的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切口局部感染发生率为12.5%,明显低于参照组的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切口总愈合率为90.0%,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满意度为80.0%,明显高于参照组的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尔舒在微插管鞘技术扩皮切口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切口愈合率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减少穿刺点渗血以及局部感染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经大隐静脉途径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延祥  张强  娄尧强  孟路阳  王晓栋 《浙江医学》2006,28(4):264-266,320
目的探讨经大隐静脉途径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的优越性。方法2003年9月至2005年1月对46例单侧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大隐静脉途径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并与2002年9月至2003年10月32例行经皮股静脉穿刺途径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经大隐静脉途径组切口长度(1.4±0.2)cm,无一例术后发生局部皮下血肿,仅1例术后发生术侧股静脉血栓形成;经皮股静脉穿刺途径组切口长度(0.4±0.1)cm,术后发生局部皮下血肿9例,股静脉穿刺处血栓形成7例。经大隐静脉途径组局部皮下血肿和股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较经皮股静脉穿刺组明显为低(P<0.05或0.01)。结论经大隐静脉途径是一种可选择的全新的下腔静脉滤器置入途径,与经皮股静脉穿刺途径相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1993年9月至1994年3月用隧道法保留硬膜外导管21例,现介绍如下。常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置管。将穿刺针退出黄韧带,这时用尖刀片从穿刺针入皮肤处刺入。切口与脊柱垂直,切开皮肤0.6cm。退出硬膜外穿刺针。以切口为起点,沿隧道方向皮下注局麻药,隧道长10cm。在隧道出口处插入硬膜外穿刺针至切口处穿出。将硬膜外导管逆行插入穿刺针少许,在退出穿刺针时把导管从隧道引出,用镊子轻轻夹住导管,  相似文献   

13.
田和平  王耿焕  沈和平  周海航 《浙江医学》2024,46(5):501-505,511
目的探讨改良Paine点穿刺在高血压性脑出血经翼点开颅术中治疗脑室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5月至2022年8月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行经翼点开颅血肿清除联合脑室穿刺引流术的7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脑室穿刺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观察组行手术切口内改良Paine点脑室穿刺引流,对照组行对侧切口经Kocher点脑室钻孔引流。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疗效指标(穿刺通道出血率、带管时间、脑室出血清除率、颅内感染率)、预后指标[术后1个月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穿刺通道出血率、带管时间、颅内感染率均小于对照组(均P<0.05),且其术后第5天脑室出血清除率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存活的患者中,两组GCS、NIHS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的对侧切口经Kocher点脑室钻孔引流术,高血压性脑出血翼点开颅术中应用同侧切口内改良Paine点穿刺治疗脑室出血可提高脑室出血清除率,缩短手术用时及带管时间,降低术后穿刺通道出血率及颅内感染率,且并不加重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4.
我院于1993年5月至1993年10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eicCholecystectomyLC)3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性11例,女性29例,年龄19-48岁。术前经B超,泛影葡胺静脉胆系造影,诊断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23例,其中充满型结石7例,胆囊息肉7例,有上腰部手术史2例。2.手术方法:手术均在全麻下进行,先在脐下缘施一长1cm的横切口,在此切口上用气腹针穿刺行CO2气腹,然后用套管外将直径1cm的套管置入腹腔,放入腹腔镜,在电视监视下分别在剑突下2cm,右锁中线肋缘下2cm,腋腔前线平脐下穿刺,分别将一个直径1…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35岁。因右输尿管中上段结石合并轻度肾积水于1985年7月在外院行输尿管切开,取出0.8×2厘米结石一块。术后20天突然高烧,切口处明显隆起,穿刺抽出大量尿液,立即行膀胱镜右逆行插管进行引流。以后造影发现导管顶端穿出到输尿管取石切口以外,遂于当年8月再次行输尿管修补术,并置输尿管支架管。术后第12天支架管不通而拔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重症医学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黄河三门峡医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92例行气管切开治疗的重症监护室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气管切开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术后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术后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需行气管切开治疗的重症医学科患者行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治疗可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促进切口愈合,且该手术方式还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小、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我院1990年以来,对24例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阑尾周围脓肿,行经皮置管甲硝唑溶液冲洗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4例,男10例,女14例,年龄13~72岁,平均41.2岁。本组病例均有下腹痛、发热,7例有畏寒。右下腹均有明显的触痛及包块,包块表面光滑,边界不清,不活动,触及张力高或有波动感。本组均经B超检查,脓腔最大13.2cm×11.5cm,最小4.0cm×4.2cm。1.2 操作方法 本组24例均经B超检查定位,取脓腔和体表最短距离处为穿刺点,然后常规消毒皮肤,铺无菌孔巾,带无菌手套,于穿刺点处用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先以20ml针管接9号针头,于麻醉点试穿抽出脓液后,持手术刀于穿刺点斜行切开皮肤至腹外斜肌腱膜,切口长约1~1.5cm,此时术者持套管针于切口垂直刺入,当有落空感时助手立即将带有侧孔的导尿管于套管针侧臂插入,术者同时退套管针针芯,此时继续插入导尿管直到有阻力为止,并用针管吸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食管空肠π吻合术与反穿刺吻合治疗对胃癌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1年6月在本院接受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的68例胃癌患者,根据术中食管空肠吻合方法将其分为π吻合组30例和反穿刺吻合组38例。π吻合组患者术中采用π吻合,反穿刺吻合组术中采用反穿刺法吻合。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π吻合组患者主切口长度、食管空肠吻合时间短于反穿刺吻合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反穿刺吻合组(P<0.05);π吻合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反穿刺吻合组(P<0.05);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及引流管拔出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食管空肠π吻合和反穿刺吻合均可以用于胃癌患者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治疗,但π吻合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9.
<正> 诊断性腹腔穿刺是临床常用的一种诊断方法,对于外科急腹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它不仅为诊断提供依据,也为手术时选择正确的切口提供了参考。现将1990年2月至1996年2月收治的急腹症病人进行诊断性腹腔穿刺术的结果。进行分析,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共143例,男83例,女60例,发病至穿刺时  相似文献   

20.
患者 ,女 ,5 3岁 ,因右膝肿痛 3月于 1998年 4月13日入院。患者于 3个月前发现右膝前方有一约 3cm×3cm包块 ,伴局部红肿疼痛 ,但无发热。在外院行切开引流术 ,引流出黄色粘稠浓液 ,应用抗生素、换药治疗1个月 ,切口不愈合。行病灶清除并缝合切口 ,10天后切口愈合拆线 ,但局部仍继续出现囊性包块 ,经反复局部穿刺抽液并注射庆大霉素、强的松龙等无改善 ,4月 2日拍片示髌骨有“虫蚀样”破坏 ,穿刺抽液行细菌培养及涂片阴性 ,结核PCR阴性 ,血沉 2 8mm/h。查体 :右膝前方有约 8cm× 8cm× 2cm囊性包块 ,有压痛 ,边界清楚 ,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