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患者女,66岁。2004年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胸闷、胸痛,每次发作2~3分钟缓解,未重视。2005年12月10日患者自觉胸痛频率、程度加重,每次持续20分钟,当地医院行心电图检查提示正常,给以消心痛及活血化淤药物治疗后,胸闷明显好转。12月16日患者在上厕所后突发胸痛剧烈,放射到背部,伴有四肢发冷,大汗、恶心、呕吐,胸痛持续不缓解,家人急送当地人民医院,行心电图检查提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予以住院治疗。治疗期间患者自觉胸痛稍缓解,但出现活动后呼吸困难,不能左侧卧入睡,心电图检测提示心肌梗死范围扩大,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为进一步治疗,于…  相似文献   

2.
《新医学》2002,33(7):432-432
1病历摘要患者,男,47岁。因发作性胸痛6日,呼吸困难、咯血、发热1日于2000年8月12日入院。6日前患者喝酒后出现前胸闷痛,伴颈部、左上肢疼痛不适,持续30分钟左右自行缓解,未予治疗。8月9日又发作2次,舌下含速效救心丸(含川芎、丹参、冰片等中药),15分钟后缓解,到当地医院查肌酸激酶为452U/L,肌红蛋白阳性,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应用尿激酶125万单位静脉溶栓治疗,仍反复发作前胸闷痛。8月11日突然呼吸困难,呈端坐呼吸,伴咳嗽,咯鲜红色的血痰,冒冷汗,发热,体温38.5℃,当地医…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心电图及心肌酶(CK、CK—MB)的变化,从而提高溶栓使用率。方法:对68例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间在12小时以内的患者给予尿激酶(UK)150万U溶栓治疗,每30分钟行心电图检查,每2小时查心肌酶,并严密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45例患者于溶栓治疗后2小时出现胸痛明显缓解和各种心律失常,CK—MB峰值出现于8小时;5例患者在4小时出现胸痛缓解和各种心律失常,CK—MB峰值出现于12小时;18例患者则于6小时后仍无任何改变,为溶栓治疗无效者。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显著,方法安全可靠,操作简便,应大力推广,提高其使用率。  相似文献   

4.
对心跳骤停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70岁。因气促2d入院,既往无心前区疼痛史。2d前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于当地医院行喉镜检查发现喉部声带区有一隆起约3cm×3cm大小肿物,为缓解呼吸困难准备予以气管切开时突然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立即予胸外按压,肾上腺素静推等心肺复苏处理后,患者心跳、呼吸逐渐恢复。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前壁心肌梗死。急查心肌酶升高,肌钙蛋白(+),遂转入我院。入我院时仍有气促,主要为吸气性呼吸困难。无诉胸闷、胸痛及其他部位疼痛。无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相似文献   

5.
赵洁  张英  丁振江  李金萍 《临床荟萃》2009,24(19):1660-1660
患者,男,65岁。15年前开始出现发作性胸痛,8年前因胸痛加重持续30分钟不缓解住院治疗。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前降支近段100%闭塞,左回旋支中段90%节段性狭窄。行左回旋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于左回旋支植入Biodw Ysio裸金属支架1枚。3个月前因胸痛加重持续不缓解,于2008年7月14日再次住院治疗。诊断:冠心病急性下壁、右室壁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6.
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并发急性心肌梗死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63岁。因胸痛20h入院,胸痛持续不缓解,伴喘气、呼吸困难,起病后4h在外院行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律、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I,AVL,V1~V6导联水平上抬约0.4~0.9mV),给予尿激酶150万U静脉溶栓等治疗,胸痛、喘气缓解不明显,转入我院。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无吸烟等病史,偶尔饮酒。家族史无特殊。入院体检:T36.5℃,P90次/min,R22次/min,BP90/60mmHg,神志清楚,颈静脉充盈,双肺呼吸音粗,双中下肺可闻及湿性哕音。心界向左扩大,HR90次/min,心律齐,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76岁,工人,因间断胸闷、憋气及双下肢水肿3年加重2天入院。3年前无诱因出现心前区闷痛、喘憋,于我院诊断为“急性下壁、前壁、高侧壁心肌梗死”,给予溶栓及对症治疗好转出院。此后无胸痛发作,间断出现胸闷、憋气、颜面及双下肢水肿,于2年前再次收入我科行核素扫描,除外肺梗死及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诊断为“右室型扩张性心肌病,右心衰竭”,经强心、利尿等对症治疗好转出院。2天前上述症状加重,伴腹胀、少尿、不能平卧。  相似文献   

8.
1病例要 患男性,65岁,慢性肾衰竭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1个月,反复发作透析中低血压转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行腹膜透析治疗。30余年前发现血压升高,2年前体检发现血肌酐300μmol/L,半年前出现眼睑及双下肢水肿,2个月前出现尿量减少、水肿加重。1个月前出现胸闷、憋气,伴咳嗽、咳少量白色粘痰,查血肌酐877.00μmol/L,Hb67.70g/L,开始行每周3次血液透析(HD)治疗。因在外院行血透过程中反复出现低血压,欲行腹膜透析转我院。既往史:心房纤颤10余年,因“冠心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行PTCA+支架置入术后4年余。[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 ,6 0岁 ,因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后 16小时 ,呕血 14小时 ,于2 0 0 2年 4月 18日入院。患者 17小时前因“胸痛 2 .5小时”就诊于当地医院。心电图检查显示前壁心肌梗死 ,给予尿激酶 5 0× 10 4 U静推 ,10 0× 10 4 U入液静滴1小时溶栓治疗。溶栓后 2小时患者出现呕鲜  相似文献   

10.
王艳  崔炜  杨晓红  谷国强  张光明 《临床荟萃》2009,24(22):2009-2010
患者,男,38岁,主因间断胸骨后闷痛2年,腹胀、腹痛4天,于2008年9月24日入院。患者2年前出现活动后胸骨后闷痛,不伴有恶心、呕吐、放射痛、黑朦及晕厥,经休息约6分钟后症状缓解,未给予特殊处理。之后,上述症状时有出现,多出现于活动后,每次持续6分钟左右。半月前无明显诱因胸闷突然加重,急就诊于当地县医院,诊断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急予“尿激酶”溶栓治疗,3小时后症状有所缓解,并出现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给予“胺碘酮”静脉滴注后室性期前收缩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近6年收治该病例共1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将其中9例符合溶栓条件进行溶栓治疗。结果:12例急性心肌梗死中广泛前壁5例。下壁3例.前问壁2例。前壁1例。AMI发病后出现房颤5例。心功能不全4例.心源性休克3例.室壁瘤形成2例。从中可见.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房颤.室壁瘤等易产生心脏附壁血栓形成而脱落致急性脑梗死。急性心肌梗塞后心源性休克也是并发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原因。9例病例符合溶栓条件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其中完全恢复及基本恢复4例占44%,有效3例,无效2例。结论:早期血管再通,防治室壁瘤,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及抗凝治疗是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措施。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关键词心肌梗死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  相似文献   

12.
1临床资料 患者,男,60岁,以“间断恶心、出汗、心前区不适19d”为主诉入住本院心内科。患者19d前曾因突发恶心、大汗,心前区不适,继而出现意识丧失,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而入院,经溶栓、升压等抢救治疗后病情渐稳定,为进一步诊治转入本院。入院诊断为冠心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心电图提示Ⅱ,Ⅲ,AVF导联异常Q波。心脏彩色超声提示心脏大小正常,左心室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0.55,  相似文献   

13.
王斌  宋达  李拥军  张辉  杨蓉  王梅 《临床荟萃》2009,24(10):875-875
患者,男,58岁,主因发作性胸痛15天于2008年5月7日入院。缘于1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伴烧灼感及汗出,无放射痛,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持续1小时不缓解,就诊于当地医院;查心电图示:V1~V4T波高尖,心肌酶示:肌酸激酶(CK)2734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377U/L,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给予吸氧、镇静、尿激酶溶栓、抗凝、扩冠、改善心肌代谢等治疗,患者胸痛持续2小时后明显缓解,住院治疗5天,症状好转,为进一步诊治而来我院。  相似文献   

14.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19岁,因"发作性胸痛1年,再发3个月余"于2018年6月17日入院,缘患者1年前劳累后出现心前区闷痛,阵发性,每次持续数分钟,可自行缓解,未予以重视。3个月前胸闷痛再发,性质程度较前加重,遂就诊于省人民医院,查心电图提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脏彩超提示:EF 28%,冠脉造影提示:LAD自发性夹层,未予以支架植入,以抗血小板、逆转心肌重构及改善心肌能量代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0岁,以"间断恶心、出汗、心前区不适19 d"为主诉入住本院心内科.患者19 d前曾因突发恶心、大汗,心前区不适,继而出现意识丧失,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而入院,经溶栓、升压等抢救治疗后病情渐稳定,为进一步诊治转入本院.入院诊断为冠心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心电图提示Ⅱ,Ⅲ,AVF导联异常Q波.心脏彩色超声提示心脏大小正常,左心室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0.55,血液生化检查: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4.5mmol/L,血清肌酐(serum treat inine,Scr):55μmol/L.尿常规、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生化全项及血脂化验未见异常.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3支病变,未给予支架植入治疗.  相似文献   

16.
对我院心肌梗死合并大面积脑梗死误诊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75岁。既往高血压病、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颈椎病史。因反复胸闷不适2a,加重3d入院,心电图提示下壁、前壁ST段弓背抬高,异常Q波,心肌酶、肌红肌钙蛋白升高,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广泛前壁、下壁心肌梗死收入院。因患者胸痛发作到入院已超过12h,故未行介入、溶栓治疗,予阿司匹林、波立维抗血小板聚集,低分子肝素抗凝等内科治疗。  相似文献   

17.
右下腹痛误诊为急性阑尾炎4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例1:男。56岁。于午饭后不久出现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1次,并有出汗,以急性胃炎给予阿托品治疗无效;同日16:00左右腹痛转移至右下腹.查体示下腹有轻度压痛和肌紧张,请外科会诊.拟诊为急性阑尾炎待手术治疗,术前常规做心电图发现急性前壁心肌梗塞,测心肌酶AST156U/L,CPK285U/L,随即以急性心肌梗塞处理.3h后腹痛缓解.腹肌紧张消失,确诊为急性前壁心肌梗塞。  相似文献   

18.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将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49岁。因乏力、嗜睡、大便秘结、体重增加3个月入院。有时伴有面部水肿,无胸闷、心悸,无咳嗽、气促,无精神异常。入院前20d余在外院就诊,查心肌酶明显增高,CK1647U/L,CK—MB45U/L,考虑冠心病、心肌梗死,收入心内科,给予扩冠、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但上述情况无缓解。于2008-06-26行冠状动脉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提示右冠动脉中远段异常纤细,考虑先天发育所致。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47岁,因"心前区疼痛2h"就诊。查体:血压130/100 mm-Hg,心浊音界正常,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行溶栓治疗后,症状无明显缓解。心电图示广泛前壁、下壁急性心肌梗死,遂予以维持血压治疗。住院第7日患者症状明显加重,第9日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全心增大,以左心房、左心室增大明显,心尖四腔切面显示左心室中部横径5.3cm,心尖段横径  相似文献   

20.
例1男,27岁。因恶心、呕吐1日入院。患者于1日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呕吐,即到本院门诊就诊。查血常规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均正常。行腹部B超检查提示胆囊壁增厚。患者要求住院治疗故收入院。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5℃,血压110/70mmHg(10mmHg=1.33kPa)。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扪及,墨菲征(-)。诊断为慢性胆囊炎。入院后给予低脂流质饮食,予以消炎、利胆及对症治疗后患者的恶心、呕吐等症状缓解,但出现多汗,乏力。次日检查ALT22U/L。AST116U/L。第5I:1出现发作性胸骨后疼痛,每次持续时间1~2小时,心电图示V1-V4导联ST段水平型抬高0.3—0.4mV,乳酸脱氢酶327U/L,肌酸激酶243U/L,CKMB114U/L。UCG检查示心室壁运动减弱。B组1型柯萨奇病毒抗体滴度恢复期血清较第1份血清升高4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