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 将3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150例,对照组15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新生儿胎便初排时间、每次排便次数、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指数值、高胆红素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胎便初排时间、胎便转黄时间提前、每天排便次数增多(P<0.05),黄疸指数、高胆红素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新生儿黄疸的程度,减少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王英  雷凤英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9):181-182
目的:探讨通过腹部抚触等临床手段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抽取180例足月正常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92例,对照组88例。两组新生儿每天记录胎便初排时间、经皮测黄疸指数。胎便转黄时间。结果:两组新生儿胎便初排时间7.00±2.19小时,胎便转黄时间分别为39.30±11.72小时、49.52±13.05小时,黄疸指数分别为19.61±1.02、20.45±1.21。三项指标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果:临床干预可降低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减轻新生儿黄疸的程度。缩短持续时间,减轻高疸红素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游泳联合抚触护理降低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游泳联合抚触降低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将21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游泳组和联合组,每组70例,对照组仅给予单纯沐浴,游泳组在出生24 h内即给予游泳,联合组给予游泳及抚触,比较3组胎便初排时间、胎便转黄时间、生后3~5天联合组黄疸指数及病理性黄疸发生率。结果联合组胎便初排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较对照组和游泳组明显提前(P<0.05),生后3~5天黄疸指数及病理性黄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游泳组(P<0.05)。结论游泳联合抚触能加速胎便排出,使胎便转黄时间提前,减少胆红素重吸收,降低新生儿黄疸程度,减少病理性黄疸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游泳与抚触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足月分娩的正常新生儿 2 6 0例 ,其中 110例在新生儿娩出 2 4h内开始给予游泳与抚触作为研究组 ,另外 15 0例作为对照组不予游泳与抚触。观察 2组第 1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的差别。结果 :研究组第 1次排便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较对照组提前 (P <0 .0 5 ) ,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新生儿游泳与抚触能加速胎便排出 ,使胎便转黄时间提前 ,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 ,降低黄疸发生率 ,促进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联合抚触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黄疸及睡眠的影响。方法将经阴道顺产分娩的正常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水疗联合抚触组)50例,对照组(单纯沫浴组)50例。①测定两组10日、28日的体重、身长、上臂围;②观察记录胎便转黄时间,测定皿清胆红素;③记录24h睡眠时间。结果两组新生儿10日、28日体重、身长、上臂同增长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5日时,胎便转黄时间及黄疸指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睡眠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水疗联合抚触可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能加速胎粪的早排出,减轻生理性黄疸程度,有效地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6.
游泳与抚触结合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早产儿80例,实验组柏例进行抚触与游泳相结合的护理。对照组柏例进行抚触护理。记录初排胎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生后1—5d黄疸指数。实验组初排胎便时间和胎便转黄时间明显提前(P〈0.05)。2—5d黄疸指数明显降低(P〈0.05)。接受游泳训练的早产儿可以在抚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和改善各项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游泳+抚触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益芝  肖永辉 《中华医护杂志》2007,4(5):467-467,466
目的 探讨新生儿游泳+抚触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 将188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游泳组)和对照组(沐浴组),其中100例在出生后24h内给予游泳+抚触,88例给予单纯沐浴,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的消退情况,高胆红素发生率的差别。结果 两组新生儿在胎便初排时间、胎便转黄时间、新生儿生理黄疸消退时间方面有明显的差异p〈0.01。结论 新生儿游泳+抚触能减少胆红素重吸收,促进新生儿黄疸的消退,有利于新生儿身心的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泳疗与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关系,分析其促进新生儿部分代谢指标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新生儿泳疗资料,随机分为两组,正常新生儿单纯沐浴组(对照组)700例,其中,顺产550例,剖宫产150例;正常新生儿游泳组(研究组)1100例,其中,顺产850例、剖宫产250例。记录新生儿体重变化、胎便初排时间、低出生体重儿的体重及NBNA评分;测定新生儿胆红素及胃肠功能紊乱值。结果:两组新生儿出生5d时体重、胎便初排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及黄疸指数(TCB)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变化、胃肠功能代谢(便秘、溢奶、腹胀)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游泳并发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游泳(泳疗)可促进新生儿的生长与发育,降低黄疸。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游泳对新生儿吃奶量及胎便转黄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足月正常分娩后6h的新生儿随机分为游泳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将60例游泳组新生儿放入游泳池中,做10min的自主游泳和10min的被动操,每天1次,每次20min,与对照组的新生儿吃奶量和胎便转黄时间的观察。结果 游泳组新生儿吃奶量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胎便转黄时间提前(P〈0.05),两组均没有发现脐部感染及红臀现象。结论 新生儿游泳对增进食欲、缩短新生儿黄疸时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游泳和抚触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游泳和抚触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产科足月分娩的正常儿和剖宫产儿且住院5d以上的3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各150例,对照组(沐浴和抚触),观察组(沐浴游泳 抚触)。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胎便初排时间和胎便转黄时间均显著提前,生理性黄疸程度较轻,持续时间缩短。新生儿安静,睡眠时间平均延长2h,出生后第5天黄疸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通过新生儿游泳和抚触,加快了新生儿肠蠕动,促进胎便排泄,有助于减少肝肠循环,减少胆红素的重吸收,对降低新生儿黄疸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游泳结合抚触对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影响。方法 搜集220例足月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观察组于出生后第一天开始进行游泳和抚触,对照组仅淋浴。观察两组新生儿胎粪初排时间、转黄时间、黄疸出现消退时间以及经皮胆红素值。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新生儿胎粪初排时间、转黄时间,黄疸出现时间、消退时间比较都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的效果。方法:选择130例剖宫产正常足月新生儿,按出生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两组新生儿均进行母乳喂养、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母乳充足前按需添加配方奶及2.5%葡萄糖水,结合抚触、游泳护理,直至出院。每日经皮测黄疸指数值,并观察记录新生儿第1次排胎便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结果:干预组新生儿黄疸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第1次排胎便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提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减轻生理性黄疸的程度,减少病理性黄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对新生儿黄疸早期预测及综合干预对降低病理性黄疸发生率的效果评价.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12年1月武汉市汉南区人民医院产科新生儿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实施早期干预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不给予早期干预措施.比较两组出生后1、7、14、28 d的黄疸指数、总胆红素、甲胎蛋白(AFP)、谷丙转氨酶(ALT)值,以及第一次排胎便时间及转黄时间.结果 ①随孕龄的增加,总胆红素、AFP、ALT逐渐降低.不同孕龄新生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脐血AFP成正相关关系,(r=0.562,P< 0.01).②观察组干预1d黄疸指数(6.83±1.09)与对照组(6.97±1.0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7、14、28 d黄疸指数[(7.19±1.16)、(9.26±2.26)、(9.03±1.90)]均低于对照组[(7.82±1.69)、(13.56±1.84)、(13.88±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第一次排胎便时间[(5.30±1.74)h]与胎便转黄时间[(28.66±1.31)h]均早于对照组[(18.69±3.20)、(60.23±2.18)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预测及综合干预,方法简单易行,能有效地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病率,在产科应该普遍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探讨早期水中有氧运动结合抚触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自愿接受早期水中有氧运动结合抚触护理的新生儿250例设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未实施早期水中有氧运动结合抚触护理的新生儿250例设为对照组。研究组在出生当天就进行水中有氧运动结合抚触,对照组只进行传统的洗浴。比较两组新生儿身体发育情况。结果两组新生儿在出生时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的第5天,研究组的新生儿平均体重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新生儿排第1次胎便以及胎便转黄的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平均吃奶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新生儿早期水中有氧运动结合抚触能够促进消化,加快胎便的排出,同时增加摄入奶量,促进新生儿体重的增加,有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及脑部发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后抚触对新生儿体重、进奶量、睡眠与胎便变黄时间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剖宫产出生的足月正常新生儿分二组,其中游泳加抚触组100例,单纯游泳组100例,将出院体重、睡眠质量、进奶量、胎便变黄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应用游泳加抚触的新生儿出院体重、睡眠质量、进奶量、胎便变黄时间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游泳加抚触体重复升快、睡眠质量高、进奶多,并更能促进胎便排出与胎便变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喂养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120例足月健康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取混合喂养的方式达到早期足量喂养,对照组单纯母乳喂养,比较两组新生儿胎粪排出时间、大便转黄时间、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以及胆红素水平,并观察产妇首次泌乳时间。结果观察组在胎粪排出时间、大便转黄时间上均较对照组短,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产妇泌乳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喂养尽早达到足量喂养能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并不影响产妇泌乳。  相似文献   

17.
黎冬梅 《中国现代医生》2014,(13):96-97,100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住院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80例,随机均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实行母婴同室、母乳喂养和按需哺乳,均早接触和早吸吮及给予常规护理。其中干预组着重实施以下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抚触和游泳、排便护理、蓝光照射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首次排胎便时间、每日排黄便次数、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患儿的首次排便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干预组每日排便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P〈0.05)。结论在治疗新生儿黄疸过程中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罗海娟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3):1557-1558,1582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消化道干预措施对降低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将192例正常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直接消化道干预组、间接消化道干预组、综合组。间接消化道干预组应用游泳并抚触措施、直接消化道干预组应用早期通便措施、综合组联合应用游泳并抚触及早期通便两种措施,比较3组胎粪初排时间、胎粪转黄时间、每日排便次数、生后1~6d黄疸指数及病理性黄疸发生率。结果:综合组胎粪初排时间及胎粪转黄时间较直接消化道干预组和间接消化道干预组提前(P<0.01),每日排便次数较其他两组增多(P<0.01),生后3~6d黄疸指数及病理性黄疸发生率比两组降低(P<0.01)。结论:联合应用消化道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新生儿黄疸,减少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退黄洗液对实验性溶血性黄疸大鼠和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1)动物实验:5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10只,其中1组为正常组,另4组采用腹腔内注射乙酰苯肼的方法制成大鼠溶血性黄疸模型,再分为模型组和高、中、低浓度洗液组。高、中、低浓度洗液组采用新生儿退黄洗液(由茵陈、大黄、栀子、柴胡、郁金、金钱草、车前子、白术、党参、茯苓、甘草、鸡内金、枳壳、麦芽、丹参等中药组成,原液稀释5倍、10倍、50倍)对黄疸大鼠模型进行泡浴,正常组、模型组采用温水泡浴。测定各组大鼠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汁酸含量。(2)临床研究:90例病理性黄疸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口服药相同,治疗组增加低浓度新生儿退黄洗液(原液稀释50倍)泡浴,两组治疗期间若黄疸加重则转蓝光治疗。比较两组的转光疗率及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含量。结果(1)实验研究:乙酰苯肼成功制造大鼠溶血性黄疸模型;高、中、低浓度洗液组大鼠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汁酸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但仍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高、中、低浓度洗液组大鼠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汁酸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研究:治疗组转光疗率为11.11%(5/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89%(13/45)(P〈0.05);剔除转光疗的患儿后,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含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下降程度比对照组大(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直接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下降程度比对照组大(P〈0.05)。结论新生儿退黄洗液对实验性溶血性黄疸大鼠有效,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