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贫血是青少年时期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会严重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及生活学习,妨碍其正常生长发育。为了解我区目前中小学生贫血状况,为儿童贫血的防治提供依据,我们于2005年3月对我区2597名中小学生进行了贫血的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贫血是儿童少年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为了解我市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状况,为了给贫血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儿童少年的健康水平,我们于1993年4—5月,对我市1313名7—18岁儿童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3.
营养性贫血是儿童青少年常见病之一,其可使发育受阻、体力下降及智能降低.为了解滨州市青少年的贫血状况,我们于1999年3月~7月对市内中小学生进行了贫血状况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分析青岛市中小学生营养不良和贫血的状况,为贫血和肥胖的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2014年青岛市部分中小学生入学体检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一般描述性分析来探究中小学生营养不良和贫血的状况。结果本次调查抽取1 115名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和血常规检测,其中男生571人、女生544人;发现中小学生营养不良68人,检出率为6.10%,超重193人,检出率为17.31%,肥胖160人,检出率为14.35%;贫血51人,检出率为4.57%。男生肥胖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2,P<0.01);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贫血检出率逐渐降低,各年龄组之间贫血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61,P<0.01),女生贫血率明显高于男生,营养状况的好坏和贫血率的高低呈正相关。结论青岛市中小学生贫血的状况仍然存在,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合并存在,尤其应注意超重和肥胖问题,加强健康干预,控制体重,提高学生身体健康和智力发育水平。  相似文献   

5.
韶山市中小学生贫血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2002年韶山市中小学生贫血状况进行调查.了解韶山市中小学生贫血状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年级分层,以教学班为单位,随机抽样.结果中小学生的贫血患病率为17.97%,12岁组的患病率最高27.35%,女生贫血患病率明显高于男生(P<0.01).城乡学生的贫血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但9~12~17岁组城市学生贫血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学生组(P<0.05,P<0.05,P<0.01).结论中小学生贫血的防治工作应从小开始,以青春发育早期为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会宁地区部分儿童智力与贫血状况,探讨贫血与智力关系。方法:整群抽取幼儿园儿童,检测其血红蛋白水平,评价贫血状况;采用学龄前儿童50项智力筛查量表进行智力测验,同时以体检通知单形式调查儿童及家庭基本信息。结果:两年儿童智力低下检出率为0.2%,智力超常儿童检出率为1.8%;2006及2008年贫血患病率分别为36.3%、24.3%,儿童贫血患病率存在明显年龄差异;不同智力等级儿童血红蛋白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贫血与非贫血儿童智力等级构成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调查对象贫血状况严重,智力发育良好,贫血与智力发育存在一定相关性;建议加强儿童营养及智力监测,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儿童贫血及智力发育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玉林市城区幼儿园儿童贫血状况,为儿童贫血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手指末梢血,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儿童血红蛋白含量,以血红蛋白&lt;110g/L为贫血标准,按性别、年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6岁幼儿园儿童贫血患病率为6.01%,均为轻度贫血,呈小细胞低色素性。其中男童贫血患病率为5.11%,女童贫血患病率为6.74%,差异无显著性;3岁儿童贫血患病率为7.17%,4岁儿童贫血患病率为6.38%,5岁儿童贫血患病率为5.95%,6岁儿童贫血患病率为5.05%,贫血的年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儿童保健工作仍要重视和早期干预儿童贫血,深入社区幼儿园进行检查是发现儿童贫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安康市中小学生贫血状况,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安康市中小学生体检资料共9 372人,作血红蛋白含量分析。结果:中小学生贫血率为8.62%,女生贫血率高于男生,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χ2=52.63,P<0.005);农村与城区贫血率,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χ2=1.59,P>0.10);且中小学生贫血率随年龄增长呈现出先升后降的的趋势,各年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安康市城区中小学生贫血防治工作取的了较大成效,但贫血防治工作仍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及贫血状况。方法:采用2006年WHO的身高标准体重参考值作为评价标准计算Z评分,采用WHO推荐的标准对贫血状况进行判断,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学龄前儿童生长迟缓率为11.26%,低体重率为17.56%,消瘦率为6.19%,贫血率为35.66%。结论: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及贫血状况不容乐观,儿童的营养状况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10.
刘芳  沈雷  周秀芳  潘东杰  任伟明 《实用全科医学》2010,8(8):1032-1032,1035
目的了解上海市青浦区华新镇民工子弟学校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和贫血程度,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工作手册》和《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工作技术规范(试行)》要求,对本镇所属5所民工子弟学校全体在校中小学生进行血红蛋白检测。结果检测2789名在校学生,6~11岁学生贫血患病率较高(12.14%),随着年龄增长,贫血检出率持续下降,14岁学生贫血患病率为6.78%。女生贫血检出率(12.44%)高于男生(10.78%)。结论民工子弟学校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状况不容忽视,仍需加强健康教育与防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4岁-6岁集居儿童贫血状况,为儿童保健提供依据。方法采集静脉血,采用BC-3000plus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儿童血红蛋白水平,以血红蛋白〈110 g/L为贫血标准,按年龄、性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岁-6岁集居儿童总贫血患病率为6%,无1例重度贫血,都为轻、中度患病。其中男性儿童贫血患病率为5.38%,女性儿童贫血患病率为6.72%,贫血患病的性别分布差异无显著性;4岁儿童贫血患病率为6.5%,5岁儿童贫血患病率为6.33%,6岁儿童贫血患病率为5.21%,贫血的年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儿童贫血危害我区儿童的身体健康不可轻视,定期体检尤为重要,应及时发现、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12.
贫血是中小学生常见病之一,是一些感染性疾病的诱发因素.它严重影响中小学生的生长发育和学习生活.为了掌握我区中小学生贫血状况,以便采取具体的防治措施.我们对东川区6所中小学生进行了贫血状况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3.
张廷耀 《当代医学》2009,15(3):137-138
目的了解掌握我县中小学生贫血状况,以便采取相应改善措施;方法选择县城小学、初中、高中各1所为监测点校,抽取点校部分学生为监测对象,按《中国学校卫生监督报表年报技术规范》要求,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用Hb-1002型血红蛋白仪测定,诊断采用WHO推荐的贫血诊断标准;结果女学生贫血患病率显著高于男学生,这与女生饮食习惯、生理特点有关;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递增趋势;高中学生贫血患病率显著高于小学生,与住宿营养不足、课业负担重、睡眠不足有关;12—17岁各年龄组贫血患病率均高于小学生,与多数学生进入青春突增期营养需求增加有关;结论鉴于上述监测结果分析,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应重视与支持中小学生贫血的监测与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广西5岁以下客家儿童血红蛋白检测结果,了解贫血分布状况,为儿童贫血干预措施提供资料。方法对2014年广西客家人居集地博白县和陆川县5岁以下客家儿童血红蛋白检测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5岁以下客家儿童血红蛋白量检测分布状况,血红蛋白≥110 g/L检出率为89.78%,血红蛋白90~110 g/L检出率为8.43%,血红蛋白<90 g/L检出率为1.79%。检出贫血儿童合计19192例,检出率为10.21%,陆川县贫血儿童检出率15.82%(13376/8454)高于博白县5.63%(5816/103338)。结论发现贫血的简易方法是定期对5岁以下儿童进行常规血红蛋白检测,为贫血儿童的及时确诊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儿童营养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文献普遍认为是缺铁。本文通过食用铁强化奶粉和非强化的全脂奶粉进行了8个月的人群试验研究,发现全脂奶粉亦可明显改善儿童的贫血状况,使贫血率由28%降至8%。认为全脂奶粉改善儿童贫血状况,主要在于增加了蛋白质摄入量,提示蛋白质摄入不足可能是我国儿童贫血率长期居高不下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南通地区农村儿童贫血状况的调查,分析贫血原因,为防治儿童贫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南通地区通州区、启东市、如皋市3个乡的984例0~12岁儿童血红蛋白值和血铁含量进行测定。结果:984例儿童中患有贫血285例,贫血患病率为29.0%,轻度贫血279例(97.9%),中度贫血6例(2.1%),无重度贫血;其中<3岁贫血患病率为36.1%,3~6岁为24.8%,>6岁为21.5%。儿童年龄、血中铁含量与儿童贫血患病率呈显著相关。结论:减少儿童缺铁和重视婴幼儿营养状况应该成为预防贫血关注的一个重点。利用健康宣传教育,普及科学喂养知识,培养儿童合理的饮食行为,提高膳食铁摄入,是改善儿童贫血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原平市中小学生贫血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中小学生2 859人进行血红蛋白测量,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贫血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2000~2001年原平市中小学生的贫血率平均为9.8%,小学生的贫血率高于中学生.贫血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学校性质、户籍所在地、母亲的文化程度、饮食习惯等.结论合理均衡的膳食是预防及改善学生贫血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吴钟琪  王菊清  张宇红 《中国热带医学》2007,7(7):1252-1252,1272
目的 了解临海市城乡中小学生贫血状况,为推进健康教育、制订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调查样本.用WHO推荐的氰化高铁法测定血红蛋白.结果 中小学生总贫血患病率为9.29%;小学生贫血患病率高于中学生(χ^2=8.25,P<0.05);乡村学生贫血患病率明显高于城市学生(χ^2=6.35,P<0.05);男女性别间小学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P>0.05);而中学生组女生贫血患病率显著高于男生(χ^2=10.16,P<0.05).结论 临海市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已明显降低,但中小学生贫血仍应引起教育、卫生工作者和学生家长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了解中学生贫血患病发生及有关因素 ,寻求有效的预防和干预依据。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 (WHO)推荐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 ,对中小学生进行测定 ,依据测定结果把贫血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类。结果 :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为 1 1 .0 0 % .以轻度贫血为主 ,占 99.31 % ;中学生贫血率明显高于小学生 (P <0 .0 1 ) ,此阶段女生贫血率亦明显高于男生 (P <0 .0 1 ) ,贫血主要发生在 1 2~ 1 7岁年龄组内 ,占 76 .1 9 % ;在年龄分布上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 ;城镇与乡村分布上差异亦非常显著 (P <0 .0 1 )。结论 :对贫血现状进行分析讨论 ,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家长健康知识、营养知识的欠缺造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贫血状况及贫血发生的有关因素.方法:对滁州市区2 730名学龄前儿童抽样进行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结果:在所调查的2 730名4~6岁学龄前儿童Hb为116.32±14.83 g/L,查出Hb<110 g/L者553名,贫血患病率20.26%,检出贫血人数中女童高于男童,多数有偏食习惯(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贫血,应针对引起贫血发生的主要因素进行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