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评价应用掌背动脉皮支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26指皮肤缺损患者,分别采用第2、3、4掌背动脉皮支筋膜蒂皮瓣给予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2.0cm×4.0cm~3.0cm×5.5cm。结果:术后18例26指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时间为3个月~1年,皮瓣外形良好,不臃肿,感觉可。供区创面均Ⅰ期愈合,创口呈线性瘢痕,皮瓣少许色素沉着。结论:掌背动脉皮支筋膜蒂皮瓣切取方便、损伤小,是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扩大的足底内侧带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应用扩大的足底内侧带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设计皮瓣面积8cm×6cm~12cm×9cm.结果 8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大部分成活,部分坏死经换药创面愈合,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8.6个月,皮瓣外形满意,感觉良好,弹性好且耐磨,均未出现皮瓣坏死.结论 应用扩大的足底内侧带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具有外形美观、功能良好和感觉良好等优点,是修复足跟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报告不同类型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 根据皮肤缺损的部位,应用不同类型的外科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61例,其中带蒂逆行岛状皮瓣37例,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24例。结果 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创面Ⅰ期愈合58例,Ⅱ期愈合3例。随访6个月至2年,足部功能及外形恢复良好。结论 应用不同类型外科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其质地外形良好,根据皮肤缺损的部位及创面大小,正确选择皮瓣,防止和处理血管危象的发生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额部扩张皮瓣修复鼻缺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额部扩张皮瓣修复鼻缺损术的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6例行额部扩张皮瓣修复鼻缺损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重点做好术前准备,术后作好术区护理、扩张器植入后、注水期、皮瓣转移及断蒂术后的各期护理。结果:本组16例患者术后跟踪随访3-12月,无并发症发生,外形恢复良好,手术效果满意。结论:额部皮瓣扩张法修复鼻缺损是一种历时较长、难度较大的手术,手术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手术者高超的技术还取决于患者良好的心态以及术前术后精心护理,重点观察皮瓣血运,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尤为重要,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侵犯鼻翼软骨的鼻翼基底细胞癌手术Ⅰ期修复的合适方式。方法根据鼻翼缺损的范围、浸润深度对19例鼻翼基底细胞癌采用游离耳廓复合组织瓣和耳廓复合组织瓣联合鼻唇沟皮瓣两种方法进行Ⅰ期修复,并进行随访,分析两种修复方法在鼻翼缺损修复中的优缺点。结果全部病例均手术成功,无皮瓣整体坏死出现。联合修复的12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移植物皮肤颜色改变和水疱形成的情况。有1例术后6个月时出现鼻孔边缘粘连导致狭窄,经再次手术恢复正常;1例鼻孔稍外翻。单纯游离耳廓复合组织瓣修复的7例患者中有1例部分组织瓣皮肤有缺血。结论对缺损面积较大(1×1.5cm2~2.0×2.5cm2)、侵犯鼻前庭皮肤的病例可以采用耳廓复合组织瓣联合邻近转移皮瓣进行鼻翼全层修复,而对缺损面积小于1×1.5cm2的病例可以单纯采用耳廓复合组织瓣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以邻指动脉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效果。方法:根据患指缺损面积大小,在邻近手指尺侧上设计以指动脉为蒂的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患指,供区创面植皮修复。结果:50例皮瓣全部存活。随访2—24个月手指外形良好。感觉、功能正常。结论:应用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创面,具有设计合理、切取转移方便、供受区邻近组织结构合理、修复后指外形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许超 《中国保健营养》2012,(20):4317-4318
目的本院主要针对鼻部整形手术后感染导致组织缺损的早期皮瓣修复的临床治疗做相关分析。方法主要针对2009年到2011年在本院进行鼻部整形手术的鼻部整形者进行的鼻整形术后感染导致局部组织缺损的早期皮瓣修复手术的11例患者做相关临床分析,在进行鼻部整形手术之后,针对局部组织的感染,会进行早期皮瓣的修复,主要缺损的局部组织有鼻背、鼻尖以及鼻尖瘘空,具体的缺损面积为1.5cm×1.2cm到2.0cm×2.5cm,相关的瘘空直径大致为0.6cm×0.9cm,在进行皮瓣修复的时候,主要的类型为鼻背瓣,鼻小柱鼻尖瓣以及局部菱形瓣。在对这些部分进行修复的同时,来观察这11例患者的修复情况以及通过手术来维持的效果情况。结果在进行鼻瓣修复的时候,11例患者中,均在修复一期就已经愈合,但是仍有3例患者出现鼻尖部的结构不对称,在修复手术之后,本院还对修复的患者进行了随机访问,在访问的过程中,11例患者的鼻部整体视觉效果良好,并且术前所出现的局部组织缺损已经愈合,恢复效果良好。结论根据鼻部整形的特点,进行早期的鼻部皮瓣修复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同时对鼻部功能有着更好的恢复,所以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耳廓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单侧外伤性鼻翼缺损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8例单侧鼻翼缺损畸形的患者,根据鼻翼缺损范围,切取合适耳廓复合组织瓣,修整后植入缺损的鼻翼区,重建鼻翼,以期恢复鼻翼外形。结果 17例植入组织瓣均成活,鼻翼外形恢复良好,供区无明显并发症,效果满意。1例植入组织瓣坏死,手术失败。结论耳廓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单侧外伤性鼻翼缺损畸形可以取得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修复鼻翼部分缺损畸形。方法:采用耳廓复合组织瓣全层嵌入游离移植的方法修复鼻翼部分缺损畸形12例,移植物面积最小7mm×7mm,最大16mm×15mm。结果:手术均获成功,12例复合组织瓣全部成活。色淡红,外形佳,随访1年,组织瓣色泽正常,瘢痕不明显,供区耳廓较健侧略小,但外形正常。结论在各种鼻翼缺损修复方法中,该方法手术简单,术后鼻翼和鼻孔的外形较好,移植物色泽和形态都非常接近鼻翼皮肤。影响移植物成活的因素和移植物的宽度、手术操作、手术时机、术后处理措施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
张涛 《药物与人》2014,(7):144-144
目的:探讨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手指皮肤及软组织缺损患者32例,根据患者的症状,应用指背筋膜蒂皮瓣进行修复,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32例皮瓣均成活,3例术后肿胀,皮瓣远端出现暗紫色水泡,边缘少许硬痂,及时行拆线减张,经换药后硬痂褪去后好转。术后随访,皮瓣血运良好,皮瓣饱满,外形美观,修复神经皮瓣感觉部分恢复,患者满意。结论: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创伤小,手术操作简单,手术风险低,是一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好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拇指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时皮瓣的修复方法及手术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1年11月于本院治疗的50例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将其分为三组,分别为游离皮瓣修复组、局部皮瓣修复组、带蒂皮瓣修复组,并对比治疗效果。结果:12例游离皮瓣修复患者中有7例患者达到优,2例良,3例差,优良率为75.00%;11例带蒂皮瓣修复患者中有5例患者达到优,3例良,3例差,优良率为72.72%;27例局部皮瓣修复患者中有16例患者达到优,8例良,3例差,优良率为88.89%。三组患者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皮瓣修复手术应根据拇指缺损的程度及医疗水平进行选择,最大限度地恢复拇指的功能及外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旋转鼻底带蒂黏膜瓣复合阔筋膜修补鼻中隔穿孔的效果.方法 在鼻内窥镜下准备移植床及鼻底带蒂黏膜瓣,利用大腿阔筋膜作为移植材料,复合瓣法修补鼻中隔穿孔6例.结果 随访0.5~1年,6例鼻中隔穿孔均愈合,未发生再穿孔.结论 鼻内窥镜下旋转鼻底带蒂黏膜瓣复合阔筋膜修补鼻中隔大穿孔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苗卫华 《现代保健》2013,(23):26-28
目的:对小腿外侧皮瓣的切取进行改进并总结其在足踝部创面修复中的经验和技巧。方法:2004年7月-2012年7月,应用小腿外侧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踝部创面19例,游离移植修复足踝部创面6例。其中8例将皮瓣内感觉神经与创面内感觉神经进行吻合。皮瓣面积最大27cm×12cm,最小9cm×5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出现动脉危象,经拆除蒂部缝线,局部注射利多卡因后危象解除。1例出现静脉回流障碍,经拆除蒂部缝线、抗凝、换药处理后成活良好。本组病例随访时间6个月~2年,皮瓣外形满意,质地耐磨,足踝部功能恢复好。吻合神经的皮瓣恢复部分保护性感觉。结论:小腿外侧皮瓣血管解剖恒定,厚薄适中,供区隐蔽,是修复足踝部创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并比较跗外侧动脉皮瓣与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为两者的临床选择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10月~2013年10月,选取23例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跗外侧动脉皮瓣修复手指部软组织缺损10例;采用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部软组织缺损10例、手背部软组织缺损3例。结果本组23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个月-1年,跗外侧动脉皮瓣与手部肤色、纹理接近,质地柔软、弹性良好、耐磨,外观较佳,对手指屈伸功能无影响,皮瓣两点辨别觉达5~8mm;术后3例供区植皮部分坏死,换药治疗7—21d后,2例愈合,1例行二次游离植皮,足部活动良好。腓动脉穿支皮瓣质地柔软、弹性好、耐磨、皮瓣两点辨别觉达8—10mm,但较周围肤色稍深、纹理较疏松:术后4例因皮瓣臃肿行削薄手术;小腿供区9例仅留线状瘢痕,4例植皮成活良好对供区外观影响小,功能无影响。结论手部较小面积的软组织缺损采用跗外侧皮瓣修复外观及功能较佳,但足部供区植皮容易坏死应注意防范;腓动脉穿支皮瓣对供区损伤小,适宜修复手部中等面积的软组织缺损;根据手部软组织缺损部位及程度,选择适宜皮瓣修复,可以达到更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Skin cancer of the face is the most prevalent type of cancer. The large increase of the incidence of this type of cancer in recent years has resulted in an increase of skin cancer resections in the face. --Nasal defects are the most challenging of these facial defects. Nasal reconstruction requires reconstruction of three tissue layers: the inner mucosal lining, supporting structures (cartilage or bone) and the outer cutaneous lining. --The new inner lining should consist of well-vascularized thin tissue to prevent rejection of cartilage or bone in the supporting layer. For example, septal mucosa or skin can be used in various ways to reconstruct the inner lining. --The new supporting structures, consisting of transplanted cartilage or bone, should be strong enough to prevent contraction of the soft tissues--inner and outer lining--during wound healing. --The outer lining is reconstructed per subunit of the nose, e.g. nostril, ala nasi or ridge of the nose. Usually a paramedian forehead flap is used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outer lining.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对内踝皮肤缺损的治疗效果,为以后的治疗提供更科学的指导与参考.方法 筛选从2004年2月至2011年3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内踝皮肤缺损患者36例,将其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对照组患者行邻近皮瓣修复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皮瓣成活情况.结果 观察组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坏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平均下床所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较观察组长,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内踝皮肤缺损的患者实施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可以取得良好效果,术后出现坏死情况通过及时的对症处理能有效治愈,是内踝皮肤缺损患者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杨波  金超 《现代保健》2013,(10):120-121
目的:探求手外伤带蒂皮瓣修复的临床疗效和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本院手外科2011年1月-2012年1月采用带蒂皮瓣修复手皮肤破损6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根据不同的皮肤损坏部位进行手术涉及的皮瓣的切取,观察术后手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手功能优良率为63.3%,有效率为91.3%。结论:手外伤带蒂皮瓣修复加上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恢复患者的手部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带蒂阔筋膜张肌皮瓣与髂腹股沟皮瓣联合移植治疗手部及前臂复杂创面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7例手、腕及前臂部广泛皮肤套脱伤的患者,4例手部洞穿伤患者,2例全手逆行撕脱伤患者,急诊一期采用带蒂阔筋膜张肌皮瓣与髂腹股沟皮瓣联合移植修复皮肤缺损。髂腹股沟部供区创面直接闭合,大腿部供区创面取全厚层皮片植皮覆盖。术后半个月拆线,并进行皮瓣夹蒂训练,术后3周根据皮瓣夹蒂训练情况酌情断蒂,断蒂时将皮瓣内的腹壁浅神经、股前外侧皮神经分别于受区皮神经吻合。断蒂术后1~2个月分期皮瓣修整。结果:13例皮瓣全部存活,受区、供区伤口I期愈合。术后随访2~6个月,皮瓣柔软,质地良好,皮瓣温痛感觉良好,外形无臃肿,无坏死及破溃;总优良率为84.6%。结论:带蒂阔筋膜张肌皮瓣与髂腹股沟皮瓣联合移植治疗手部及前臂复杂创面,相对其他带蒂联合皮瓣移植患者手部体位较舒适,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9.
叶碧武 《现代保健》2013,(20):40-41
目的:进一步研究和比较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方法与游离皮瓣修复方法在手背软组织缺损及功能重建过程中的疗效差异,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切实可靠依据。方法:本文从本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入院治疗手背软组织缺损的患者中选取了84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皮瓣修复方法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手部关节总活动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患者的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手背软组织缺损及功能重建的过程中,与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方法相比较,采用游离皮瓣修复方法的临床效果显著,是临床治疗手背软组织缺损的安全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20.
黄伟琪  吴晓勇  徐丽红 《职业与健康》2009,25(19):2113-2114
目的探讨胸脐皮瓣修复前臂及手部电击伤创面的疗效。方法对8例手和前臂电击伤热压伤创面行带蒂胸脐皮瓣修复,皮瓣面积从14cm×8cm~25cm×12cm,观察皮瓣的成活情况、色泽、弹性,有无座痕挛缩导致的功能障碍及供瓣区愈合情况。结果8例皮瓣完全成活,术后18d断蒂,术后随访12—26个月,所有患者均对前臂、手部功能和外形表示满意,但供区瘢痕较明显。结论带蒂胸脐皮瓣修复前臂及手部电击伤及热压伤创面具有操作简单、供区隐蔽、风险小、疗效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