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产妇口服米索前列醇对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11年2月我院住院分娩的98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将本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58例在胎儿娩出后立即口服米索前列醇400μg,对照组40例在胎儿娩出后立即肌注催产素20IU。观察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及米索组使用药物前后的血压变化。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3.45%(2/58);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20%(8/40)。两组比较,观察组在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产后口服米索前列醇400μg能产生强有力的子宫收缩,缩短第三产程,减少产后出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产后大出血的原因,探讨预防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009年我院分娩的212例产妇;将胎儿娩出24h内出血量≥500ml定义为产后出血,对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初产妇发生产后出血3例,发生率为(3/101)2.97%;经产妇发生产后出血3例,发生率为(2/111)1.8%。顺产发生产后出血2例,发生率为(2/126)1.6%;剖宫产发生产后出血2例,发生率为(2/86)3.48%。结论:产后早期哺乳也可刺激子宫收缩,减少出血;降低剖宫产率可能是减少产后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本院2009年08月-2012年08月所发生的产后出血原因进行系统的回顾性分析。结果:孕产妇2400例中出现产后出血48例,其发生率2%。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中,宫缩乏力34例居首位(70.83%),胎盘因素9例(18.75%),软产道裂伤4例(8.33%),凝血功能障碍1例(2.09%)。分娩方式与胎次亦与产后出血关系密切。结论:做好产前保健,正确处理产程和加强产后观察,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并加以预防,积极处理产后出血,对降低产后出血及孕产妇死亡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导乐陪伴分娩对产时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住院行导乐陪伴分娩的62例孕妇为研究组,以同期非导乐陪伴分娩的65例孕妇为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将两组的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率进行比较。结果:导乐陪伴分娩组的自然分娩总产程时间(8.83±0.42)h明显缩短,自然分娩率(88.7%)显著提高,剖宫产率(11.3%)、新生儿窒息率(3.2%)、产后出血量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5)。结论:导乐陪伴分娩可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后出血率,提高产时质量。  相似文献   

5.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是造成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收集我院1993年1月~1995年6月的产后出血共208例,对产后出血的原因和有关因素及预防措施加以探讨。亚临床资料1.至一般资料:我院自1993年1月~1995年6月共分娩1237O例,按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达到或越过SOOmL作为产后出血"',共2O8例,其发生率为1.68%;其中14例在家中或外院分娩因产后出血而转入本院,更正产后出血率为1.57%,2O8例中年龄最小的22岁,最大42岁;初产妇137例,经产妇71例。1.2产后出血时间与出血量:①产后出血时间见表1;②产后出血量见…  相似文献   

6.
目的:进一步探讨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原因.方法:对我院4年来(2006年5月~2010年5月)分娩的4240例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的10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57%,产后出血发生在2h内95例(87%),>2h 14例(13%).出血原因主要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等.其中剖宫产分娩比阴道分娩发生产后出血要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认为做好产前、产时、产后监测,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可以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的76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有子宫收缩乏力48例,占63.2%;胎盘因素17例,占22.4%;软产道损伤9例,占11.8%;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产后出血2例,占2.63%。结论:做好产妇的产前检查,产后严密观察,及时处理产科并发症可有效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探讨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16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导致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我院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54%,产后出血的原因依次为:子宫收缩乏力76例(65、52%),胎盘因素33例(28.45%),软产道损伤6例(5.17),凝血功能障碍1例(O.86%)。其中治愈115例(99.14%),死亡1例(O.86%)。结论:积极处理第三产程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一旦发生产后出血,应针对原因迅速止血,扩容、输血等维持重要器官功能,预防休克;对各种措施处理无效者果断切险子宫,挽救生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10月在我院分娩的孕妇2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0例,观察组口服米索前列醇,对照组使用缩宫素,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8例孕妇发生产后出血,产后出血率7.3%,产后2小时平均出血量为142.5ml,对照组19例发生产后出血,产后出血率17.3%,产后2小时平均出血量为238.6ml,两组在产后出血率和出血量上的差异经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率10%,对照组不良反应率5%,两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米索前列醇可以明显减少产后出血的频率和出血量,而且不良反应较轻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预防产后出血的药物,值得在临床更多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产妇子宫切除术的相关风险因素。方法:选择产妇子宫切除病例80例。随机以56例剖宫产产后出血但末行子宫切除术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样本加以统计分析。结果:剖宫产产后出血率(4.61%)高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3.28%),剖宫产子宫切除率(0.18%)高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0.03%),且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P〈0.05)。结论:提高接生技术及住院分娩率,是有效降低阴道分娩死亡率和子宫切除率的必然选择,围分娩期充分准备、适时切除子宫,是治疗产后出血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罗敏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4):132-133
产后出血是指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称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仍然是目前产科的主要并发症及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和降低产妇死亡率的关键是预防和制定正确的治疗、护理方案。现将我科在产后出血方面的护理经验分析报道如下。2010年1月一2013年1月我院产科共收治产妇产后出血179例。产后出血的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148例(占产后出血的82.68%),软产道损伤14例(7.82%),胎盘残留16例(8.937%);凝血功能障碍1例(2.90%);产后出血高危因素2例(2.90%);心理紧张、焦虑、恐惧因素1例(0.06%)。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进一步探讨产后出血发生原因与相关因素,积极落实母婴安全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我进修科室近5年来收治30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临床总结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2%,出血原因中宫缩乏力73%;胎盘因素占13%;软组织损伤占10%;手术产发生产后出血明显高于自然分娩(P〈0.01),经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稍高于初产妇。结论:产后出血主要因素是孕产妇身体状况、胎位、高危妊娠、分娩方式等。  相似文献   

13.
宫颈裂伤是阴道分娩中较常见的软组织损伤之一,如不及时发现,正确地处理、能引起产妇急性或慢性失血导致产后贫血、感染、休克、垂体功能减退等并发症。分析产生的原因,进一步做好防治工作。现就我科1993年1月~1996年12月阴道分娩中发生的宫颈裂伤27例及院外因产后出血就诊我院,检查后发现存在宫颈裂伤11例资料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资料来源:38例中27例发生在我科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中(23例是产后软产道检查中发现的,1例产后2小时发现的.3例产后2小时后发现的)。11例因产后出血,无输血条件转入我院后检查发现的(6例在家分娩.5…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PT)的病因及分娩期处理。方法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间86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病因及临床处理方法。结果86例患者中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AD64例(74.42%),子痫前期13例(15.1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TP)9例(10.47%)。阴道分娩45例(52.32%),阴道助产2例(2.32%),剖宫产37例(43.02%),产后出血8例(9.30%),新生儿血小板减少2例(2.33%)。结论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是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最常见类型,产后恢复快,预后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方法选择2008至2011年期间来我院分娩的产妇总共2103例,其中40例产后出血患者,年龄跨度为22至36岁,平均年龄为26.8岁。其中28例发生于剖宫产,12例发生于经阴道分娩。结果产后原因主要是子宫乏力、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粘连/残留、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等。此外,进行剖宫产方式进行分娩的产妇总共780例,28例出现产后出血,占3.58%。而进行阴道分娩方式的产妇总共有1323例,12例出现产后出血,占0.91%。结论及早诊断出产后出血的原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本院妇产科2005年1月-2010年1月的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占同期分娩数的2.3%,出血原因分别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产道撕裂、凝血功能障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结论:正确掌握时机,正确判断和处理产后出血对挽救产妇的生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危险因素与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6年来收治的18例产后出血患者的分娩方式、出血原因及抢救措施。结果:出血原因中宫缩乏力占56.28%,胎盘因素占25.68%,软产道损伤占16.94%。影响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分娩中的损伤、妊娠并发症和人流引产史。结论:产后出血是多种原因和多种危险因素所致,应针对具体病因综合应用药物,进行各种保守性手术是治疗产后出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1990年1月-2004年12月本院共收治晚期产后出血患者85例,现回顾性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年龄最小20岁,最大38岁;初产妇41例(48%),经产妇44例(52%);阴道分娩62例,剖宫产23例;出血发生在产后1周内19例,产后1-2周24例,〉2-3周17例,〉3-4周15例,〉4周10例;出血量500mL 27例(32%),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I晦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56例产后出血的患者资料,其宫颈或宫体注射缩宫素20U,同时以20U加入5%葡萄糖中静脉滴注,予以按摩子宫来刺激宫缩,或以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欣母沛宫肌注射等途径迅速加强子宫收缩。结果:子宫收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首要原因,56例产后出血中宫缩乏力42例(75%),胎盘因素6例(10.71%),软产道损伤4例(7.14%),子宫不完全破裂2例(3.57%),子宫内翻1例(1.78%),凝血功能障碍1例(1.78%),其中胎儿娩出2h内发生出血者50例,2h后发生出血者6例。结论:要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病,要早处理,适当地干预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产程延长的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的产程延长的产妇为研究对象,总结该组产妇出现产程延长的原因和采取的处理措施,分析该组很产妇的母婴结局。结果:该组产妇出现的产程延长的主要原因有:继发性宫缩乏力、轻度头盆不称、胎膜早破等。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会阴侧切、胎头吸引、臀位分娩等。该组孕妇的剖宫产率为8.6%(6/70),主要并发症为产后出血率为8.6%(6/70)、胎儿宫内窘迫14.3%(10/70)、新生儿窒息10.0%(7/70)。结论:正确处理产程延长有利于降低围生儿病残率,预防并发症,保证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