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2175例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急性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舒芳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1):1639-1640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延长生命的治疗技术,作为。肾衰的最终解救方法,得到越来越多的’肾衰患者的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有多种并发症,影响血液透析的正常进行,有些并发症是严重、致死的,若血液透析过程及时发现、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可降低死亡率。现将我院2175例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急性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透析疗法目前越来越广泛地用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治疗中,大大降低了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死率,但因操作复杂、时间长等原因,增加了患者的感染机会,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血液透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非生理过程,患者往往存在体液和细胞免疫方面的缺陷;加之血液透析系统长期处在温湿环境下,为微生物生长繁殖创造了适宜条件,使血液透析系统和透析液污染病原微生物几率增多,导致患者对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性增高。这是目前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交叉感染和产生并发症的直接和间接因素,因此,对血液透析系统的消毒一直是医院感染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血液透析是治疗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手段,静脉穿刺则是血液透析操作中的关键环节,颈内静脉穿刺留置双腔导管是常用的穿刺方法之一,肾功能衰竭病人因组织间水肿,外周静脉穿刺困难,采用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较为有效地建立起长期的血液透析通路,有血流充分、操作方便、留置时间长、可重复置管、并发症较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维持生命的一种替代疗法。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提高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危重患者生命得以挽救,生存期延长。认真做好透析前、中、后的护理,对减少血液透析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笔者总结我院2000年1月-2004年6月45例患者4500例次进行血液透析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龚志红 《光明中医》2008,23(7):1036-1037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维持生命的一种替代疗法。随着血液透析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危重患者生命得以挽救,生存期延长。透析前、中、后的护理对减少血液透析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5月36例患者4029例次血液透析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翠英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7):1019-1020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的首要替代治疗措施,随着近年来血液透析技术的普及与推广,越来越多的尿毒症患者通过血液透析来维持和挽救生命,而长期的血液透析使患者在透析中常常出现种种心理障碍,且与躯体症状密切相关。本文对如何科学客观的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以使血液透析患者延长生命,回归社会并提高生活质量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血液透析治疗小儿肾功能衰竭的30例临床治疗进行分析,探讨儿科中治疗肾功能衰竭的特点及血液透析独特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2岁至13岁,确诊为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小儿进行183次血液透析,对结果进行仔细的分析。结果:在进行血液透析的30例小儿中,大部分患病小儿的肾功能衰竭症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减轻了尿毒症的症状。其中14例小儿已经痊愈,10例小儿的情况明显好转,出院的有3例,死亡只有2例,没有1例死亡原因是由血液透析引起的。主要的并发症包括呕吐、高血压、低血压、失衡综合征等。结论:小儿在血液透析疗法中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包括能否建立血管通路、血容量是否稳定及能否采取有效的方法预防并发症。在治疗时应该依据患病小儿具体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宜的个性化血液透析治疗方案。在小儿进行血液透析的过程中没有发现其他严重的并发症状,血液透析的方法在治疗小儿肾功能袁中有着非常高的临床价值,这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安全、迅速及可靠。  相似文献   

8.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重要治疗方法之一,血液透析本身对心功能也有影响。笔者对比研究了20例军队中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血透前后心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压的变化,探讨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一般状况和心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延缓生命的一种主要治疗方法。长期血液透析会带来许多心理问题,其中抑郁是常见的不良心理状态,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的产生与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摘 要目的:研究尿毒症患者实施三种血液净化对外周血清中毒素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 2016 年 6 月至 2017 年 6 月于许昌市中心医院接受尿毒症治疗的 9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低通量血液透析组、高通量 血液透析组、血液透析滤过组,每组均 30 例,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毒素水平及安全性。 结果: 与低通量血液透析组相 比,高通量血液透析组、血液透析滤过组血肌酐、β2 微球蛋白、甲状旁腺激素、血尿素氮较低,高通量血液透析组、血液 透析滤过组皮肤瘙痒、食欲不振、失眠、血压异常等表现发生率与低通量血液透析组相比均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三种血液净化方式中,高通量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形式能够有效清除患者外周血清中毒素 水平,且其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尿毒症脑病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尿毒症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许多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中,由于常规血液透析对中分子毒素清除有限,毒素在体内蓄积,累积到一定程度,经常出现尿毒症脑病。为了积极有效地治疗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此类严重并发症,我院用血液透析滤过(HDF)的方法治疗这些病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摘 要目的:研究尿毒症患者实施三种血液净化对外周血清中毒素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 2016 年 6 月至 2017 年 6 月于许昌市中心医院接受尿毒症治疗的 9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低通量血液透析组、高通量 血液透析组、血液透析滤过组,每组均 30 例,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毒素水平及安全性。 结果: 与低通量血液透析组相 比,高通量血液透析组、血液透析滤过组血肌酐、β2 微球蛋白、甲状旁腺激素、血尿素氮较低,高通量血液透析组、血液 透析滤过组皮肤瘙痒、食欲不振、失眠、血压异常等表现发生率与低通量血液透析组相比均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三种血液净化方式中,高通量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形式能够有效清除患者外周血清中毒素 水平,且其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各种因素,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保持患者健康身心状态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采用健康状况问卷调查的方法对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定。对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生理、心理因素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法确定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睡眠、血红蛋白水平进入回归方程。结论:年龄、睡眠、血红蛋白水平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应充分重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针对性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尿毒症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肾功能衰竭的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此病的主要替代疗法之一。我科现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6人,最小年龄13岁,最大80岁。男性36人,女性20人。其中19—40岁37人。现血液透析人群年龄分布以中青年为主。这些中青年患者心理压力非常大,烦躁及各种不良心态要比老年人多得多,在为他们做好治疗的同时,为他们做好心理护理非常必要。下面是对血液透析的中青年患者的几点心理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5.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赖以生存的重要替代治疗之一。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的前提,血管通路的功能状态直接影响着血液透析的质量。动静脉内瘘是通过手术将动脉与相邻的皮下静脉吻合,使该静脉动脉化而得到足够的血流量,成为永久性血管通路。由于内瘘安全、有效、感染机会少、使用期长、血栓发生率低等优点,使得动静脉内瘘成为长期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首选。  相似文献   

16.
摘要:血液透析疗法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肾功替代疗法,自20世纪60年代在我国开展以来,越来越多的尿毒症患者生命得以延续,血液透析人群亦呈逐年递增之[1],但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首次接受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反应,对透析的耐受影响很大。护士要及时发现这些改变,给予有效的关怀和帮助急性和慢性肾衰患者,在被告知须行血液透析治疗后,在首次透析前,存在大量的心理问题。通过运用护理程序认真进行护理诊断和分析,我们发现这些心理问题包括了焦虑、愤怒、绝望、恐惧、否认、抗治、怀疑等。通常的做法是由责任护士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文主要是通过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因素以及死亡原因的分析,能够更好地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率,从而为临床提供可防治的措施;方法:分析了在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基本情况以及死亡原因;结论:通过对患者的相关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心血管并发症、感染以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维持性的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主要替代疗法。血液透析病人长期面临着疾病的折磨,加上经济压力巨大、家庭成员的变故等原因,使患者产生抑郁、焦虑、内疚、绝望等情绪反应,以致产生放弃治疗的想法,甚至绝望自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特点。方法:对22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病房、透析过程、饮食情况进行细致护理。结果:2例最终由于心血管并发症导致死亡,另外3例在住院初期由于衰竭导致死亡,其余17例患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转为维持性血透。结论: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临床护理涉及的范围及内容都是比较广的,医护人员应该全面掌握其生理、心理需求,努力提供最佳的治疗护理服务,帮助患者保持轻松的心态,主动配合血液透析的治疗,促进临床症状的改善,减少并发症出现的机率,尽早获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根据高龄血液透析患者的病情及心血管状况,进行血液透析的护理。方法:对我院43例高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除2例高龄患者通过4次透析后死亡外,其余41例患者顺利完成透析治疗。结论:高龄患者对血液透析治疗的耐受性较一般患者为差,因此提高护理质量是高龄患者透析效果和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