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在糖尿病肾病 (DN)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1 ]。本研究旨在探讨 TFGβ1在 DN患者中血浆浓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一、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 :本院住院 2型糖尿病患者 84例 ,男 4 9例 ,女 35例 ,年龄 2 7~ 77岁 ,诊断依据 1999年 WHO标准。均排除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非糖尿病肾脏疾患、泌尿系感染、肝脏疾患和肺间质纤维化等疾病。根据 2 4 h尿白蛋白排泄量(UAE)将糖尿病患者分为三组 :正常白蛋白尿期 (U AE<30mg/ 2 4 h)患者 31例 (A组 ) ,微量白蛋白尿期 (U AE为 30~30 0 …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量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及其在视网膜病变不同阶段的应用价值.方法 测定133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量,并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FFA),根据尿白蛋白排泄量和视网膜病变程度进行分组,分析尿白蛋白排泄量与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患者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和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1).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尿白蛋白排泄量均显著高于无视网膜病变组(P<0.01),且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尿白蛋白排泄量高于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P<0.05).结论 尿白蛋白排泄量与视网膜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视网膜病变的预报和监测指标,糖尿病患者自确诊起即应定期监测尿白蛋白排泄量.  相似文献   

3.
55例2型糖尿病并心衰患者,按其尿白蛋白排泄量将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25例(24小时尿白蛋白<30mg)、微量白蛋白尿组30例(24小时尿白蛋白30~300mg),分析比较两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变化.结果微量白蛋白尿组较正常白蛋白组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明显升高,EF值显著下降,以LVEF<50%计算,微量白蛋白尿组发生率明显升高.结论2型糖尿病并心衰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提示了左室功能的显著减退,同时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显著增加,临床预后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尿白蛋白排泄量不同时尿电解质的变化。方法:收集T2DM患者80例,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量(24h urine albumin excretion,UAE)分为正常蛋白尿组(NA组,UAE<30mg/24h)、微量蛋白尿组(MA组,UAE30~300mg/24h)及大量蛋白尿组(PR组,UAE>300mg/24h),观察24h尿电解质(尿钠、钾、钙、磷、镁)排泄量,血电解质及反映肾功能的各生化指标水平。结果:PR组24h尿钠、钙、磷高于MA组和NA组,MA组高于NA组(均P<0.05)。PR组24h尿钾低于MA组和NA组,MA组低于NA组(均P<0.05)。PR组血浆钙、镁低于MA组和NA组(均P<0.05)。24h尿钠与24h尿钾、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Ccr)负相关,与尿β2-MG、血肌酐(SCr)正相关;血25-(OH)D3与24h尿钙、磷、镁、SCr负相关,与血钙、血镁、Ccr正相关;24h尿钙与尿磷正相关,与血钙负相关;血钙与血磷、血镁正相关(均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尿电解质排泄量随尿白蛋白排泄量不同而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不同尿白蛋白水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肾小管功能及其与尿白蛋白的相关性.方法 438例T2DM患者按Mongensen分期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112例)、微量白蛋白尿组(106例)、大量白蛋白尿组(114例)、肾功能不全组(106例),另设正常对照组(87例),比较各组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β2-微球蛋白(β2-MG)、N-乙酰-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肌酐(Ucr)比值和24h尿Tamm-Horsrall蛋白(T-HP)水平.结果 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肾功能不全组尿NAG/Ucr(分别为9.48,9.68,9.99,10.12 μ/gcr)、RBP(中位数分别为0.09,0.62,3.02,2.96 mg/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NAG 9.01 μ/gcr,RBP 0.00 mg/L,P均<0.01);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和肾功能不全组尿β2-MG(中位数分别为0.11,0.12,1.4 mg/L)高于正常对照组(0.09 mg/L,P均<0.01)及正常白蛋白尿组(0.10 mg/L,P<0.01或0.05);各组间24 h尿T-HP无显著差异.分别联合检测尿RBP+NAG、RBP+β2-MG、NAG+β2-MG以预测正常白蛋白尿组肾小管损伤,敏感性分别为14.3%,16.1%,26.8%.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正常白蛋白尿组近端肾小管功能异常与糖化血红蛋白( Hb)A1c、舒张压、收缩压、糖尿病病程[优势比(OR)分别为2.38,1.25,1.10,1.20]显著相关(P均<0.05).结论 近端肾小管功能受损可能出现于微量白蛋白尿之前,联合测定尿NAG和β2-MG可敏感反映早期近端肾小管功能损伤,血糖控制差、血压升高、糖尿病病程长是正常白蛋白尿期肾小管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患者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水平及其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生物学方法和放免法分别测定30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30例2型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患者、28例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患者血浆PAF和UAER水平.结果 (1)正常对照组与正常白蛋白尿组相比UAER、血浆PAF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在排除代谢因素影响后,2型糖尿病组中微量白蛋白尿组与正常白蛋白尿组相比血浆PAF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3)UAER与PAF正相关,相关系数0.68,尤其在微量白蛋白尿组,相关系数达0.74.结论血浆PAF增高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发展过程,它的检测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观察的一个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一氧化氮 (NO)、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MDA)在糖尿病 (DM)患者中变化及其与糖尿病肾病 (DN)的发生、发展的关系 ,我们对 5 3例 DM患者血清中 NO、SOD、MDA的水平进行了检测。一、材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 :2型糖尿病患者 5 3例均按 WHO诊断标准 ,其中男 2 5例 ,年龄 6 8~ 78岁 ;女 2 8例 ,年龄 5 7~ 79岁。分为单纯 DM组 (SDM组 ,尿白蛋白 <30 mg/ 2 4 h) ,隐性糖尿病肾病组 (IDN组 ,尿白蛋白 30~ 30 0 mg/ 2 4 h)和显性糖尿病肾病组(ODN组 ,尿白蛋白 >30 0 mg/ 2 4 h)。采血时均无泌尿系感染或其它肾病、心力…  相似文献   

8.
30%~40%的Ⅰ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临床糖尿病肾病。白蛋白尿是肾功能损害的一个重要标志。 作者对48例Ⅰ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研究。将尿白蛋白排泄量、肌酐廓清率与血压均正常的26例为Ⅰ组;血压与肌酐廓清率正常,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量增多的10例为Ⅱ组;血压、肌酐廓清率与24小  相似文献   

9.
散色比浊法测定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的24h尿白蛋白排泄量,按血清甘油三脂、总胆固醇水平对糖尿病患者分组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甘油三脂血症组、高总胆固醇血症组较血脂正常的2型糖尿病24h尿白蛋白排泄量高(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的高脂血症可增加24h尿白蛋白排泄量。  相似文献   

10.
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临床特点的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老年糖尿病肾病的特点和危险因素 ,有效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方法 以临床资料完整的 2 1 9例老年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照 2 4 h尿蛋白水平 ,将其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 ,比较 3组患者年龄、病程、体重指数 (BMI)、血压、糖化血红蛋白 (Hb Alc)、血脂、肾功能、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并发双下肢动脉闭塞症等方面的差别。结果 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的病程分别为 1 3.0± 8.2年和 1 3.5± 6.7年 ,与正常蛋白尿组的 9.3± 7.8年相比显著延长 (P<0 .0 1 )。收缩压由正常尿蛋白患者的 1 39.0± 2 1 .1mm Hg,升高为微量白蛋白尿组的 1 4 8.2± 2 5.1 mm Hg(P<0 .0 5)和大量蛋白尿组的 1 63.8± 2 6.9mm Hg(P<0 .0 1 )。大量蛋白尿患者的尿素氮(BUN)、肌酐 (s Cr)和尿酸 (UA)分别为 1 1 .6± 6.4 mmol/ L,1 52 .2± 1 39.5μmol/ L和 366.6± 1 1 0 .5 mmol/ L ,与正常蛋白尿患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 .0 1 )。 3组患者在年龄、BMI、舒张压、空腹血糖、Hb Alc、血脂水平上无显著性差异。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即使尿蛋白正常仍然有 1 / 4患者存在双下肢动脉闭塞性硬化症 ,有 51 .7%的患者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随病程延长  相似文献   

11.
散色比浊法测定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的24h尿白蛋白排泄量,按血清甘油三脂、总胆固醇水平对糖尿病患者分组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甘油三脂血症组、高总胆固醇血症组较血脂正常的2型糖尿病24h尿白蛋白排泄量高(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的高脂血症可增加24h尿白蛋白排泄量.  相似文献   

12.
55例2型糖尿病并心衰患者,按其尿白蛋白排泄量将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25例(24小时尿白蛋白〈30mg)、微量白蛋白尿组30例(24小时尿白蛋白30-300mg),分析比较两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变化。结果:微量白蛋白尿组较正常白蛋白组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明显升高,EF值显著下降,以LVEF〈50%计算,微量白蛋白尿组发生率明显升高。结论:2型糖尿病并心衰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提示了左室功能的显著减退,同时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显著增加,临床预后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不同肾病分期患者尿足细胞标志蛋白(PCX)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3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尿PCX、尿白蛋白(UALB)、血清肌酐(CREA)、尿素(UREA)水平,按UALB水平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尿蛋白正常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临床白蛋白尿组,将各组间检测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尿蛋白正常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临床白蛋白尿组尿PCX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各个组间PCX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CX水平随着蛋白尿程度的增加而升高(r=0.58,P0.01)。结论检测尿PCX有利于DM患者肾损害的早期诊断和病变程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糖尿病肾损伤患者诊疗中随机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该院糖尿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肾损伤程度分为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30 mg/24 h组(正常白蛋白尿组)、UAER 30~300 mg/24 h组(微量白蛋白尿组)、UAER>300 mg...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缺血性心脏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缺血性心脏病 (IHD)的关系。方法 :6 1例 2型糖尿病患者 ,依有无并发 IHD分为糖尿病并 IHD组 (17例 )和糖尿病不并 IHD组 (44例 ) ,分析比较两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再依微量白蛋白尿含量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 (2 2例 )和非白蛋白尿组 (39例 ) ,比较两组 IHD的发生率。结果 :糖尿病并 IHD微量白蛋白尿含量明显高于不并 IHD组〔(98.5 1± 48.97) m g/L∶ (9.87± 5 .84) mg/L ,P <0 .0 1〕;微量白蛋白尿组并发 IHD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白蛋白尿组 (45 .45 %∶ 17.95 % ,P<0 .0 5 )。结论 :检测微量白蛋白尿是预测 2型糖尿病患者 IHD发病率的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尿白蛋白分期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为糖尿病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将15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分为正常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和大量白蛋白尿3组,分别测定体质指数、血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尿酸、24小时尿白蛋白定量等,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结果与正常白蛋白尿组比较,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的年龄、高血压合并率、HOMA-IR均明显升高,而eGFR明显下降(P<0.05);大量白蛋白尿组患者的高血压合并率、血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HOMA-IR亦均明显升高,而eGFR明显下降(P<0.05)。与微量白蛋白尿组比较,大量白蛋白尿组患者舒张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均明显增高(P<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OMA-IR是影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增多与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在不同尿白蛋白排泄量时铁代谢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根据尿白蛋白/肌酐( Alb/Cr)比值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尿Alb/Cr< 30 μg/mg Cr),微量蛋白尿组(尿Alb/Cr 30 ~300 μg/m gCr)及大量蛋白尿组(尿Alb/Cr>300 μg/mg Cr),比较铁蛋白(SF)、血清铁(SI)和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等铁代谢指标的变化,及其与体重指数( BMI)、血压、腹围、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尿酸(SUA)、血脂的关系.结果 大量蛋白尿组SF水平高于正常蛋白尿组及微量蛋白尿组,SI低于正常蛋白尿组及微量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SF水平高于正常蛋白尿组,SI低于正常蛋白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F与SUA、血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HbA1c、FBG相关,SI与SUA相关,sTfR与HbA1c、BMI、腹围、INS相关.结论 铁代谢指标随尿白蛋白排泄量增加而改变,在糖尿病肾病发病过程中有一定作用,可作为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预测因子之一,但其确切调控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肽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肽水平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44例,分别测定血清C肽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及尿白蛋白排泄率,并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临床白蛋白尿组。结果临床白蛋白尿组血清C肽水平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清C肽水平与尿白蛋白排泄率呈负相关(r=-0629,P<001)。结论血清C肽水平的下降可能参与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05例,分为糖尿病微量蛋白尿组及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设对照组30例,检测血清游离T3(FT3)、游离T4(FT4)、促甲状腺素(TSH)、甲状腺素(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血清甲状腺激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三组之间FT3、T3、尿微量白蛋、HbA1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DM微量白蛋白尿组的FT3、T3显著低于DM正常蛋白尿组及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HbA1c显著高于DM正常蛋白尿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微量白蛋白、FT3与病程有关,随病程的延长,尿微量白蛋白逐渐升高,FT3则逐渐降低,尿微量白蛋白与FT3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96(P<0.05)。结论糖尿病伴有微量白蛋白尿患者会出现FT3、T3降低,尿微量白蛋白与FT3呈负相关,检测这两项指标对诊断、治疗及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 50例无明显临床大血管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24 h尿白蛋白排出量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及大量白蛋白尿组。检测血清脂联素、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生物化学指标、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ID)、心脏结构参数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结果大量白蛋白尿组脂联素水平是正常白蛋白尿组的4倍,是微量白蛋白尿组的2倍(P<0.01和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脂联素水平比正常白蛋白尿组升高(P<0.05)。脂联素/血肌酐在三组中有同样的变化(均P<0.05)。大量白蛋白尿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均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1和P<0.05)。大量白蛋白尿组FMD、NID随脂联素水平的增加而下降(P<0.05)。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在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脂联素与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24 h尿白蛋白排出量、血肌酐、左心室后壁厚度、内膜-中膜厚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38、0.704、0.470、0.331、0.324,P<0.05),与FMD、NID呈显著负相关(r值为-0.397、-0.413,P<0.01)。结论糖尿病肾病伴随高脂联素血症,且与血管内皮功能损害密切相关。脂联素可作为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