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介绍上海市黄浦区瑞金二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合微信互动平台和移动工作平台的服务功能,将线上健康咨询、健康宣教、健康管理、移动签约、移动诊疗与线下服务相结合,构建基于 “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实现了为签约居民提供“互联网+”线上线下结合的便捷、高质量、个性化社区卫生服务,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推进基于“互联网+”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慢病管理中的应用模式进行探讨。方法分析张家港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行过程中的各类特色做法及成效。结果张家港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与慢病管理及信息化紧密结合,策略新颖,成效明显。结论通过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并积极利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可以进一步增强慢病患者接受管理的依从性,提高管理率及规范化管理率,值得在社区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以家庭为单位的"1+1+1"家庭医生双签约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全人群、全生命周期,从健康到康复的全科医疗服务。【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居委会,确定试点家庭,选拔优秀的家庭医生,落实签约服务,细化工作流程,提供优质的签约服务,探索"1+1+1"家庭医生双签约服务工作。【结果】以家庭为单位的"1+1+1"家庭医生双签约服务,可提升家庭医生诊疗和健康管理水平,促进分级诊疗,方便病人就医。同时,也可提高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活动参与率、就医依从性及满意度。【结论】家庭医生双签约服务试点工作,规范了家庭医生团队的医疗服务工作,推进了分级诊疗,加强了健康管理,有利于提升全人群医疗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借助网格化管理的"医生进社区"签约管理模式在实践中的效果。方法:选择上海市某社区1 008名居民作为研究对象,以居委为单位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4人,研究组运用网格化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签约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居民、家庭医生、卫生条线工作人员的知晓率、满意度和签约使用率等。结果:研究组延伸处方使用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预约转诊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家庭医生对签约工作的满意度提升明显。结论:借助网格化管理的"医生进社区"签约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签约居民、家庭医生、居委卫生工作人员的知晓率和满意度,有效利用社区现有的卫生资源。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正在稳步推进,在一些省市开展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也摸索出很多实践经验。笔者认为,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带来医疗领域的三大转变。第一,建立"家庭医生—专科医生—家庭医生"的闭环诊疗模式。居民通过与签约家庭医生建立契约关系,可以获得稳定连续的家庭医生服务。家庭医生充分了解签约居民的身体状况和过往病史,可以在疾病预防、慢病管理与康复护理等方面提出更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如果居民所患疾病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借助网格化管理的"医生进社区"签约管理模式在实践中的效果。方法:选择上海市某社区1008名居民作为研究对象,以居委为单位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4人,研究组运用网格化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签约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居民、家庭医生、卫生条线工作人员的知晓率、满意度和签约使用率等。结果:研究组延伸处方使用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预约转诊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家庭医生对签约工作的满意度提升明显。结论:借助网格化管理的"医生进社区"签约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签约居民、家庭医生、居委卫生工作人员的知晓率和满意度,有效利用社区现有的卫生资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社区护士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后对糖尿病患者个性化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天津市和平区南市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家庭医生签约的3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个性化管理,未签约的3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比较家庭医生签约和未签约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效果("五驾马车":自我监测、饮食、运动、用药、健康教育)。结果接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管理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较非签约糖尿病患者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士实施家庭医生签约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个性化管理服务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建立和提高,有利于患者掌握糖尿病健康知识,预防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与社区居民建立"1+1+1"组合签约服务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3月于上海市闵行区江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1+1+1"组合签约的居民1 044名,提供分级诊疗服务,包括完善健康档案、制定个性化的诊疗计划、提供长处方和延伸处方等特色服务。比较签约前后就诊服务覆盖率、就诊频次、药品支出费用、满意度。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签约后就诊频次、药品支出费用与签约前对比均下降,家庭医生就诊覆盖率和满意度均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家庭医生开展"1+1+1"组合签约工作,提供分级诊疗服务,在提高家庭医生有效利用率、管理健康、控制费用、提高满意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制工作中应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9.
正【背景介绍】近年来,家庭医生制度在我国方兴未艾。北京市2010年起推行"家庭医生式服务",居民可自愿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并免费享受慢病管理等服务。上海自2011年起启动家庭医生制度构建,已覆盖全市所有社区,截至去年底签约常住居民1027.3万人。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力争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形成与居民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典型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状况,为提升家庭医生服务供给能力提出政策建议。方法:采用典型抽样法在青海、甘肃、安徽、浙江共选取7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13名机构负责人、23名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成员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访谈,运用主题框架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地区在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组建、服务模式上存在差异。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健康管理、资源协调、政策宣传等服务是家庭医生的主要工作内容。当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面临职责不清、工作量大、物质激励不足、职业发展受限、居民主动性不强等共性问题。中西部地区在人力资源、技术支撑、服务条件等方面面临更大挑战。结论:建议优先明确家庭医生职责要求和签约服务规范,并优化薪酬待遇、职业发展等方面的保障机制。对于中西部地区,还需进一步加大家庭医生培养力度,提高家庭医生服务能力,强化签约服务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正>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在5月初印发的《关于开展2023年“世界家庭医生日”主题活动的通知》中要求,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新政策、新措施、新内容,引导更多群众利用签约服务;结合实际组织开展现场签约、咨询义诊、健康讲座等现场活动,充分展示家庭医生风采和签约服务内容;家庭医生要主动联系、服务签约居民,引导签约居民利用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健康管理等签约服务,增强群众切身感受,形成签约双方共同赴约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2.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虽然是供方主导,但内核是需方驱动。当前,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需求侧研究,主要集中在签约服务需求意愿与选择偏好、签约服务效用与体验、签约服务供需匹配管理等方面,缺乏从需求管理视角开展签约服务供给优化的研究。本文以消费者购买决策理论为指导,构建需求管理模型,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需求管理提出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分析天津市重点人群家庭医生服务利用度与满意度情况,从而为提升天津市家庭医生团队服务能力,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天津市16个行政区的社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从机构的家庭医生团队签约底册中随机抽取被试样本,采用电话收集数据的方式完成对签约居民的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对居民服务利用情况、家庭医生服务效果等进行分析。结果 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利用度、依从性和配合度较高,对家庭医生服务较认可。影响居民家庭医生服务利用度的主要因素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区域、供需不匹配以及签约服务内容等方面,签约居民对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总体满意度较高。结论 需进一步提高家庭医生服务能力、水平及服务质量,细分居民群体,以更好地满足居民个性化需求,增加居民对签约的知晓度,优化基层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居民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城市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便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方法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评价概念框架为理论基础,采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确定城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评价体系。以广州市为例进行实测模拟检验。结果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结构、投入、过程、产出、结果"绩效评价概念框架基础上拟定城市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评价候选指标库。基于此指标库制定问卷,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对20名专家进行函询。根据专家函询结果,建立了包括了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及34个三级指标的广州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评价体系。其中,一级指标包括组织结构与管理(权重0.21)、资源投入(权重0.24)、签约服务过程(权重0.19)、签约服务效果(权重0.36)。以广州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实测对象对个别指标的数据获取方式或评分标准进行了调整完善。结论指标体系构建具有科学性;评价工具设计以结果产出为重点,综合从供需双方、健康管理服务规律等多角度评价签约服务质量;可为政策评估实施部门评价签约服务改革绩效提供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并评价高血压患者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利用及效果,从而提高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对高血压的管理水平和治疗效果,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方法]农村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3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签约组与未签约组,各150例,比较其血压控制情况、对高血压的知晓情况、自我管理能力及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满意度评价情况。[结果]干预后签约家庭医生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低于非签约家庭医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签约组对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率及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高。[结论]社区需丰富宣传形式,提高签约率;对签约服务内容及收费标准进行改革,提高利用率;增加家庭医生人数,优化团队组建;患者需重视自身健康管理,理性看待慢性病。  相似文献   

16.
正国务院医改办等7部委近日联合下发《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对在基层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出了明确要求。文件不仅明确规定家庭签约服务的主体和内容,同时强调签约服务的费用分担、绩效考评和对全科医生团队的激励,这些正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能否真正推进的关键所在。此文件出台,为党中央和国务院"健康中国"的战略部署提供了有力支撑。"强基层"关键是"强人才"。在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过程中,老百姓只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利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利用现状的影响因素。结果及结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利用率偏低,不同特征人群利用签约服务的水平有差异。年龄、性别、户籍、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卫生服务可及性是影响居民利用签约服务的重要因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利用情况的影响因素存在城乡差异,城市居民的签约服务利用情况更易受到地区因素的影响,而农村居民的签约服务利用情况更易受就业因素的影响。建议各地结合自身情况,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政策设计,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重点关注低收入人群和流动人口的签约服务,提高签约服务利用水平,推行有价值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农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困境,构建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求方与供给方的演化博弈模型;运用Matlab对影响居民签约决策和家庭医生努力程度博弈系统均衡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增强居民签约家庭医生的积极性,提升居民签约个性化服务包的比例,降低因家庭医生"懒散"给签约居民带来的效用损失,缩减家庭医生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所需的"努力"工作成本,加强有效签约的奖励,推动健康管理效果不理想的惩罚机制,均有助于博弈结果向居民签约家庭医生的整合型基层医疗服务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上海市实行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服务工作进展情况,即"家庭医生制度2.0版",找出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方法针对"家庭医生制度1.0版"存在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接受度不高、签约履约率低、居民无序诊疗和医疗费用逐年上涨等突出问题,上海市启动了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工作,通过3家医疗机构组合签约、市级平台优先转诊;提供长处方和延伸处方的便捷用药服务等举措,努力尝试解决1.0版存在的问题。结果上海市24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开展"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工作。截止2018年底,医疗机构组合签约人数已超过666万人,已签约居民中77.09%在签约的3家医疗机构内就诊,在签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率达到了57.77%左右,"家庭医生制度2.0版"对分级诊疗的落实和医疗服务下沉社区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结论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2.0版"实施3年多来,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有序诊疗正在不断改善,分级诊疗制度逐步在实施中;延伸处方优惠政策凸显,医疗服务逐渐下沉社区。但是医疗费用仍然持续增长,后续需要家庭医生加大对签约居民医疗费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20.
加强家庭医生服务能力建设,更好的推进和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目前我国的重要举措。以慢性病管理为突破口,可以为优化相关政策提供更科学的依据。本文针对家庭医生在慢性疾病患者中的发展历程、影响因素、在慢病管理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能有效地改进相关影响因素,更好的推广家庭医生,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