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病人疾病不确定感和负性情绪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对110例PCI术后冠心病病人进行测评,并对病人疾病不确定感和负性情绪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PCI术后病人疾病不确定感评分为(96.34±9.90)分,处于中等水平,焦虑评分为(44.50±8.21)分、抑郁评分为(45.00±8.00)分;焦虑、抑郁与疾病不确定感呈正相关(P0.01)。[结论]了解PCI术后病人疾病不确定感各维度评分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有助于减轻病人的负性情绪,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艾滋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负性情绪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1日~2019年2月1日收治的90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记录疾病不确定感[采用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应对方式[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等得分情况,分析疾病不确定感与负性情绪以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结果:艾滋病患者MUIS量表总分为(104.19±10.57)分,处于中等水平,4个维度单条目平均得分由高至低分别为不明确性、不一致性、复杂性、不可预测性;焦虑发生率为71.11%,SAS评分为(54.74±9.12)分,抑郁发生率为65.56%,SDS评分为(53.11±10.27)分;MCMQ各维度单条目平均得分由高至低分别为面对(2.31±0.56)分,回避(2.20±0.43)分,屈服(2.12±0.41)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艾滋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回避、屈服的应对方式与疾病不确定感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面对的应对方式则与疾病不确定感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艾滋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较高,焦虑、抑郁较常见,容易产生回避、屈服心理,临床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降低疾病不确定感,以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泌尿系肿瘤病人术前疾病不确定感和焦虑及抑郁状况,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泌尿外科住院病人50名,采用Mishel的疾病不确定感量表评估病人的疾病不确定感,采用医院焦虑与抑郁量表测量病人的焦虑和抑郁水平。[结果]病人的疾病不确定感总得分为91.94分±9.73分,呈中等水平。焦虑得分为6.76分±3.18分,17例病人存在焦虑情绪;抑郁得分为4.68分±2.99分,10例病人存在抑郁情绪。疾病不确定感中不明确维度得分与焦虑呈正相关(r=0.31,P0.05),与抑郁得分呈正相关(r=0.33,P0.05)。[结论]泌尿系肿瘤病人术前存在中等程度的疾病不确定感,且与病人的焦虑及抑郁相关。通过为病人提供疾病相关信息,降低病人疾病不确定感,可能改善病人焦虑、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4.
杨名洁  熊娜群  黄群  郑仙芬   《护理与康复》2017,16(6):615-618+622
目的了解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焦虑抑郁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通过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和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4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得分(93.75±10.906)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是影响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主要因素。患者可疑焦虑和可疑抑郁发生率分别为18.5%和19.3%,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分别为47.7%和30.0%,年龄和疾病分级是影响患者焦虑的主要因素。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得分与焦虑和抑郁得分呈正相关性(r=0.310、0.299,P0.01)。结论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中等水平,焦虑抑郁情绪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房颤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焦虑水平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40例住院房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房颤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的总分为(114.59±13.48)分;焦虑得分(70.48±16.92)分;其疾病不确定感中的不明确性(r=0.244,P=0.001)、复杂性(r=0.369,P=0.019)、信息缺乏或不一致性(r=0.564,P=0.000)、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与焦虑呈正相关(r=0.393,P=0.008),而不可预测性与焦虑不相关(r=0.166,P=0.306)。结论房颤患者存在较高程度的疾病不确定感和焦虑情绪,且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肺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露  李乐之 《护理学报》2008,15(11):79-81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焦虑、抑郁状况以及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抑郁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长沙市4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和1所肿瘤专科性三级甲等医院的住院肺癌患者280名,应用中文版Mishel的疾病不确定感量表、住院患者焦虑抑郁量表测量。结果(1)疾病不确定感的总得分为(105.15±12.66)分;(2)焦虑得分(7.51±4.00)分,抑郁得分(6.63±4.09)分;焦虑142人(50.7%),抑郁情绪110人(393%),合并焦虑和抑郁情绪94人(33.6%)。(3)肺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不明确、不连贯2个维度得分与焦虑得分呈正相关,不确定感的复杂性、不可预测2个维度得分与焦虑得分分别呈负、正相关;不确定感总分与抑郁呈正相关,不确定感的不明确、不连贯2个维度得分与抑郁得分呈正相关,复杂性、不可预测维度得分与抑郁得分呈负相关。结论肺癌患者存在较高程度的疾病不确定感,不确定感各维度与焦虑、抑郁有相关性,采取有效措施干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可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不良情绪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焦虑、抑郁情绪现状,并分析焦虑、抑郁情绪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及疾病相关信息调查表对西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35例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焦虑得分为6.92分±4.21分,抑郁得分为5.86分±3.91分,41.7%的病人存在焦虑情绪,31.5%的病人存在抑郁情绪;疾病活动指数(DAS28)得分为0.49分~7.82分(3.71分±1.53分),处于缓解期57例(24.3%),轻度活动期35例(14.9%),中度活动期100例(42.6%),重度活动期43例(18.3%)。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焦虑和抑郁得分与疾病活动度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焦虑、抑郁情绪与疾病活动度有相关性,医护人员在关注病情活动的同时应注意缓解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症状性肝海绵状血管瘤(CHL)的疾病不确定感与其焦虑状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38例症状性CHL患者进行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测。结果 138例症状性CHL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平均总得分(84.34±23.84)分,处于中等水平;SAS平均得分(46.97±8.90)分,与全国常模(29.78±0.46)分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11.913,P0.01)。2疾病不确定感总得分与SAS得分呈正相关性(r=0.911,P0.01)。结论症状性CHL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程度呈中等水平,且与患者焦虑情绪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围术期疾病不确定感、焦虑状况以及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9月行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和住院患者焦虑自评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食管癌患者围术期对疾病的不确定感评分处于中等水平,术前、手术日及术后3 d疾病不确定感的总分分别为(108.43±13.51),(106.89±11.97),(98.57±12.48)分;患者的年龄、性别及文化水平对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得分为(70.48±16.92)分;其疾病不确定感中的不明确性(r=0.401,P<0.05)、复杂性(r=0.217,P<0.05)、不连贯性(r=0.634,P<0.05)、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r=0.352,P<0.05)与焦虑呈正相关,而不可预测性与焦虑不相关(r=0.142,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围术期存在较高程度的疾病不确定感和焦虑情绪,且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护理人员采取有效措施干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可改善患者焦虑的情绪状态,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瓣膜性心脏病术前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抑郁情绪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3—12月医院收治的122例瓣膜性心脏病术前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A)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抑郁情绪的相关性。结果 122例瓣膜性心脏病术前患者中有115例(94.26%)患者处于疾病不确定感的中高水平,MUIS-A平均得分为99.15±14.13分;SDS平均得分为41.24±9.22分,66例患者存在抑郁情绪,其中中重度抑郁占43.94%。瓣膜性心脏病术前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抑郁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呈正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瓣膜性心脏病术前患者学历及抑郁程度对疾病不确定感有影响(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除了学历的影响,抑郁程度对疾病不确定感仍然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瓣膜性心脏病术前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抑郁情绪呈正相关。提示医护人员应根据瓣膜性心脏病前患者产生的不同原因制定相应干预对策,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 MUIS-A)、应对方式量表( MCMQ)对180例宫颈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患者MUIS-A总分为(78.91±177;9.34)分,MCMQ面对、回避、屈服得分分别为(19.28±177;2.61),(17.56±177;2.12),(12.90±177;1.43)分。宫颈癌患者MUIS-A总分与屈服呈正相关(P<0.01),与面对、回避呈负相关(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具有相关性,护士应指导患者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以降低疾病不确定感,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洪震  许勤 《护理学报》2008,15(9):8-10
目的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化疗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2007年12月-2008年4月采用Mishel的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化疗不良反应问卷对85例乳腺癌化疗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与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体得分48~97(73.72±13.90)分。18%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处于高水平,63%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中水平。化疗不良反应总分4-23(11.85±4.65)分。疾病不确定感与化疗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839,P〈0.05)。结论乳腺癌化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化疗不良反应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护士应充分重视化疗不良反应对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乳腺癌化疗患者的化疗不良反应,从而降低疾病不确定感,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生活质量状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住院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和生活质量量表进行测评。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103.79±11.37)分;生活质量状况评分:社会功能(39.24±12.27)分,生理职能(41.67±28.35)分,情感职能(43.36±19.23)分,精神健康(47.21±21.52)分,活力(57.36±18.28)分,总体健康(61.23±15.21)分,生理功能(63.32±16.57)分,身体疼痛(66.29±17.26)分;疾病不确定感总体水平与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呈负相关。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存在较高水平的疾病不确定感,与生活质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应加强临床护理及健康教育,开展科学随访,以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乳腺癌知识及化疗相关知识的认知状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M 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乳腺癌知识及化疗相关知识问卷对85例乳腺癌化疗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体得分48~97分,平均(73.72±13.90)分。17.65%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得分处于高水平,63.53%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得分处于中等水平。乳腺癌知识及化疗相关知识问卷得分4~23分,平均(15.34±4.01)分。疾病不确定感与乳腺癌知识及化疗相关知识认知水平呈负相关(r=-0.754,P<0.05)。结论:护士应充分重视疾病相关知识认知不足对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认知,从而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精神科男护士焦虑抑郁情绪与工作压力的相关性,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100名精神科临床男护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精神科临床男护士焦虑、抑郁情绪检出率分别为52.0%、39.0%;有焦虑、抑郁情绪的男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无焦虑、抑郁情绪者(P<0.05);男护士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与工作压力源量表各维度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与工作压力源量表专业及工作、时间及工作量、环境及资源、患者护理4个维度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精神科男护士焦虑抑郁情绪检出率高,其焦虑抑郁情绪与护理工作压力密切相关,应引起管理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前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相关性研究,分别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和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调查60例冠脉介入术前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及社会支持状况,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介入术前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90.72±13.97)分,处于中等水平,不明确性维度平均得分最高(40.27±6.87)分;社会支持总分为(44.35±7.65)分,处于中等以上水平,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0.31,P〈0.05)。结论护理人员应重视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感受,调动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通过提高社会支持水平降低其疾病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骨肉瘤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现状,为制订减轻骨肉瘤患者不确定感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入住上海市2所3级综合性教学医院的骨肉瘤患者101例,采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中文版)(MUI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01例骨肉瘤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平均得分为(73.09±12.09)分;不同人口学和疾病学因素的疾病不确定感得分均处于中等水平。结论骨肉瘤患者普遍存在疾病不确定感,临床医护人员应注重对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程度的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疾病不确定感的相关性。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448例消化系统肿瘤术后化疗患者应用一般资料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癌症应对问卷(CCMQ)和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A)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消化系统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得分(89.86±11.84)分,处于中等水平;社会支持与疾病不确定感呈负相关(r=-0.209,P0.01);面对的应对方式与疾病不确定感呈负相关(r=-0.141,P0.01),回避与压抑、屈服、发泄、幻想的应对方式与疾病不确定感呈正相关(r=0.196,r=0.329,r=0.303,r=0.307,P0.01)。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消化系统肿瘤术后化疗患者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疾病不确定感的评估和管理,通过优化患者应对方式,寻求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降低疾病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