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9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联合高压氧治疗兔桡骨骨折骨不连的效果及作用原理。方法选用新西兰雄性健康标准实验大白兔48只(月龄及体重相当),无菌条件下制作兔双侧桡骨骨不连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四组,每组12只。其中A组为体外冲击波联合高压氧治疗组;B组为单纯高压氧治疗组;C组为单纯体外冲击波治疗组;D组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12周摄X线片并处死部分实验动物取活组织进行大体观察、骨折间隙变化、骨痂钙含量测定、光镜检查骨痂成骨细胞计数,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X线观察,A组与B、C、D组骨不连间隙4、8、1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骨痂钙元素含量2、4、8、1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痂成骨细胞计数2、4、8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高压氧对骨不连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体外冲击波治疗,单纯高压氧治疗对骨不连无明显帮助,高压氧可作为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连的一种良好的协同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观察单侧与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7例,随机分为A组17例与B组20例.A组采用外侧解剖锁定加压(LCP)钢板内固定术治疗,B组采用内外侧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活动范围及膝关节功能.结果 两组术后8个月内骨折均愈合,无骨不连病例.B组胫内侧皮肤坏死、骨外露2例,经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后创面瘢痕愈合,A组无骨外露病例,两组相比,P <0.05.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活动范围、膝关节功能优良率相比,P均>0.05.结论 单侧与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效果均较好,且前者手术创伤小,术后皮肤坏死、骨外露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骨皮质剥脱术联合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长骨骨不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骨皮质剥脱术联合锁定接骨板固定术治疗32例四肢长骨骨不连患者,其中21例营养不良型和萎缩型骨不连者同时取自体髂骨植骨;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肢体长度、关节功能。结果32例术后5—8个月(平均6.2个月)均达到骨折愈合标准;均无切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接骨板松动断裂、骨折复位丢失等并发症,肢体长度、相邻关节功能正常。结论骨皮质剥脱术联合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长骨骨不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联合中草药仙桃草治疗兔桡骨骨折骨不连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标准实验新西兰大白兔64只,无菌条件下截骨制作兔桡骨骨不连模型,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16只。A组为体外冲击波联合接骨仙桃草治疗组,B组为单纯接骨仙桃草治疗组,C组为单纯体外冲击波治疗组,D组为空白对照组,于治疗前后观察和比较各组骨痂生成量,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结果表明,骨痂生成量组间比较在治疗后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冲击波治疗后在2、4、6、8周段A组骨不连区骨痂生成量多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骨痂生成量多于D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骨痂生成量与D组比较在各时间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草药仙桃草可以在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连后的早期就能起到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为非手术治疗骨不连提供了一种良好的协同方法。  相似文献   

5.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骨不连及骨缺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140例肱骨、胫骨骨折后骨不连及骨缺损患者随机应用自体髂骨移植治疗(A组)及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B组),并行简单有效内、外固定术。结果:A组术后1个月无骨痂形成,3个月无连续骨痂形成;B组术后1个月有骨痂形成,并行功能锻炼,3个月有连续骨痂形成,患处无压痛;平均愈合时间A组为(7.0±2.0)个月,B组为(5.0±1.5)个月(P<0.05);优良率A组为75.71%,B组为82.85%(P<0.05);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认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较传统植骨治疗骨不连及骨缺损有明显优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两种融合方案联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老年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按融合方案分为两组,A组行腰椎后路椎板减压椎间盘切除腰椎椎体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B组行腰椎后路椎板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和内固定术。比较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滑脱复位率及丢失率、并发症、植骨融合率、椎间隙高度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B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且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术后2 w的滑脱复位率高于B组,而术后1年的复位丢失率低于B组,术中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1.11%)明显高于B组(8.89%),术后1年A组患者的植骨融合率和椎间隙高度明显高于B组(P0.05)。术后1年A组患者的JOA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腰椎后路椎板减压后外侧植骨融联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可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有效复位椎体恢复腰椎曲度及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1993~ 1999年 ,我们采用单臂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长骨骨折后骨不连患者 2 6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男 17例 ,女 9例 ;年龄 19~ 5 6岁 ,平均39岁 ;病程 8~ 17个月 ,平均 10个月。骨折内固定术后 2 4例 ,骨折部位为肱骨 4例、尺骨 5例、胫骨 11例、股骨 4例 ;单纯石膏外固定术后 2例 ,骨折部位为肱骨 1例、股骨 1例。萎缩性骨不连 2 2例 ,肥大性骨不连 4例。采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研制的单臂外固定架 ,首先手术去除松动的内固定 ,清除骨不连部位纤维填充组织 ,去除部分硬化骨 ,凿通髓腔。对 2 2例萎缩性骨不连常规取髂骨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机理和疗效。方法对21例有切开复位+内固定或外固定支架固定手术史患者(其中带锁髓内钉内固定6例,钢板内固定8例,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4例,外固定支架固定3例;尺骨骨折2例,肱骨骨折4例,股骨骨折6例,胫骨骨折9例)。均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2~3次。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经2次体外冲击波治疗后21例中16例获得骨折愈合,治疗3个月无明显骨痂生长5例,再行第三次体外冲击波治疗,2例获得骨折愈合,最终成功18例,治愈率为85.7%。2例患者出现局部表浅皮肤破损,治疗中未观察到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连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无需住院、疗效确切等优点,对促进骨不连愈合有较好的作用,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骨肽静滴联合高压氧吸入治疗骨折延迟愈合或骨不连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111例骨折延迟愈合或骨不连患者,随机分为A、B、C、D组。A组予常规治疗,B组予骨肽静滴,C组予高压氧吸入,D组予骨肽静滴联合高压氧吸入。治疗后25周观察各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和治疗后?周对各组患者进行骨痂评分;治疗前和治疗后10、20周收集各组患者外周血检测内皮素(ET)和NO水平。结果治疗后25周骨痂评分A组(2.40±0.85)分、B组(2.61±0.74)分、C组(2.53±0.78)分、D组(2.81±0.86)分,D组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均〈0.05;治疗后25周D组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A组(70%)、B组(85%)、C组(80%),P均〈0.05。治疗后20周D组患者血NO水平明显高于其余各组患者,ET水平明显低于其余各组患者,P均〈0.05。结论骨肽静滴联合高压氧吸入治疗骨折延迟愈合或骨不连具效果满意。其机制可能与其升高外周血NO水平,降低ET水平,舒张局部血管,增加血流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通路对体外冲击波联合仙桃草治疗兔桡骨骨不连骨痂中成骨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制作100只兔桡骨骨不连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四组:A组为体外冲击波联合仙桃草治疗组,B组为单纯仙桃草治疗组,C组为单纯体外冲击波治疗组,D组为完全对照组。于治疗后不同时相点(第1、2、4、8、12周)分别取材,H-E染色观察成骨细胞计数,免疫组织化学观察VEGF表达情况。结果体外冲击波联合仙桃草治疗组能够加速成骨细胞增殖并上调VEGF表达,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成骨细胞增殖与VEGF表达的变化曲线大致相同,于第2周后明显增多,第8周到达峰值,第12周时较前稍降低,但数量仍较多。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仙桃草治疗骨不连效果安全可靠,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对骨痂中VEGF细胞因子的影响,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来达到治疗骨不连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术内固定对钝性胸外伤导致连枷胸合并呼吸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2例胸外伤致连枷胸合并呼吸困难患者,分为观察组17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采用骨折肋骨处进行包扎、牵引等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行手术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ARDS、肺部感染、住院时间、治愈率以及6个月后复查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治愈16例,治愈率94.1%;对照组治愈13例,治愈率86.7%,其中有1例死于重症呼吸衰竭。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6个月后复查结果发现,观察组肺功能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内固定可以减少胸外伤致连枷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并发症,具有满意的短期和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与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以指导选择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案.方法 选择12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回顾性对比分析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A组,n=64)及内固定术(B组,n=62)两种不同治疗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扶双拐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及术后关节功能的变化.结果 A组平均手术时间比B组明显延长[(72.8±10.1)min vs(55.7±7.8)min,P<0.05];A组平均术中出血量显著多于B组[(365.5±51.2)mL vs (180.8±25.3) mL,P<0.01];A组平均扶双拐下地时间显著少于B组[(7.5±1.2)d vs(48.7±6.8)d,P<0.01];A组平均住院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5±2.5) d vs (15.2±2.1)d,P>0.05].A组并发症出现率明显低于B组(3.13% vs 19.35%,P<0.01).A组Harris功能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92.19% vs 75.81%,P<0.01);A组无移位组Harris功能评分优良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91% vs 88.89%,P>0.05);A组移位组Harris功能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B组(92.85% vs 60.00%,P<0.01).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适合于髋关节本身有骨关节炎、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症或有其他老年病不宜长期卧床的股骨颈骨折患者;而内固定术可作为受伤前髋关节活动能力好、骨质量好的或有严重内科合并症不能耐受关节置换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静脉泵及注射棓丙酯在降低骨盆骨折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DVT)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96例骨盆骨折需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39例术后使用动静脉泵治疗,B组27例给予180 mg棓丙酯注射,C组30例手术后未行任何预防DVT措施。术后第1、3、7、14天分别使用双重超声波测定下肢远、近端的静脉血栓,同时测量大腿、小腿的周长。结果A组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速度加快,静脉血栓发生率降低,术后大腿、小腿水肿明显减轻,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B组与C组比较预防DVT形成的效果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骨盆骨折围手术期,动静脉泵及注射棓丙酯治疗均能有效的降低血栓发生率,同时动静脉泵可有效促进局部及远端肢体软组织水肿的消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在多节段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不同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 方法 搜集解放军第三○九医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9月间收治的50例多节段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根据各处病灶不同病变特点、部位及椎体破坏程度选择不同的手术术式,按术式不同分为4个组:A组: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前路内固定术10例;B组:胸椎或胸腰段侧前方病灶清除植骨、经椎弓根固定术6例;C组:腰椎后路病灶清除植骨、经椎弓根内固定术22例;D组: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后路椎弓根固定术12例。对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分组整理分析,50例患者治疗前18例合并脊髓功能障碍,Frankel分级D级12例,C级4例,B级2例,E级32例。34例患者伴后凸畸形,Cobb角度10°~20°者16例,>20°者18例;对随访的患者Frankel分级、Cobb角度等进行治疗前后对比研究。 结果 A组手术平均时间(3.6±0.6)h,术中平均出血量(455±54)ml;B组手术平均时间(4.7±0.8)h,术中平均出血量(670±58)ml;C组手术平均时间(4.8±0.9)h,术中平均出血量(630±62)ml;D组手术平均时间(4.1±0.7)h,术中平均出血量(420±46)ml。术后1~3周患者症状均明显减轻。5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18例合并脊髓功能障碍的患者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改善1级者14例,改善2级者4例。50例患者术后后凸畸形矫正率为45.6%±12.3%,末次随访矫正角度丢失率为23.7%±20.4%。 结论 根据患者病变椎体的破坏范围及程度、脓肿的部位及大小,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式,进行彻底的病灶清除和植骨融合术,可对多节段脊柱结核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常压氧(NBO)联合高压氧(HBO)对急性脑梗死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4年3月在青岛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且发病24h内来院就诊的1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急性脑梗死组,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治疗、HBO治疗及NBO联合HBO治疗3个亚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0d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亚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sES)及MMP-9水平,分析各亚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变化。另以50名正常人组成正常对照组。结果3个亚组治疗10d后,血清sICAM-1、sES和MMP-9水平分别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8.754-11.351,P<0.01);HBO亚组、NBO+HBO亚组患者显著低于常规亚组(t=2.237-4.162,P<0.05或0.01);与HBO亚组比较,NBO+HBO亚组患者血清sICAM-1、sES和MMP-9水平均显著下降(t=2.141-2.366,P<0.01);HBO亚组、NBO+HBO亚组治疗10d后,NIHSS评分较常规亚组显著下降(t=5.367,P<0.01;t=9.943,P<0.01),而NBO+HBO亚组较HBO亚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27,P<0.01)。结论 NBO联合HBO治疗抑制血清sICAM-1、sES和MMP-9水平优于HBO亚组,且更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小剂量紫杉醇配合同步放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88例Ⅲ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小剂量紫杉醇配合同步放疗)45例,同步放化疗中放疗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DT60~66Gy/30~33f/6~7w。化疗使用小剂量紫杉醇方案,紫杉醇45mg/m^2qw(放疗期间);B组43例,放疗方式同A组,化疗使用EP方案,依托泊苷50mg/m^2d1-5,d29-33;顺铂50mg/m^2d1、8、29、36。治疗完成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A组总有效率(CR+PR)75.6%;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8.9%,31.1%,22.2%;中位生存时间18.8个月。B组总有效率76.7%;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1.7%,30.2%,21%,中位生存时间19.2个月。两组间总有效率和生存率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毒副反应主要是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和骨髓抑制,两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紫杉醇同步放化疗与EP方案同步放化疗疗效相当,并有降低毒副作用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益生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益生元(乳果糖口服溶液)治疗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 CF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16例老年CFC患者半随机分为两组,A组110例给予益生菌联合益生元治疗,B组106例单用益生元治疗,疗程均为4周。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A组显效83例,有效25例,无效2例。 B组显效69例,有效21例,无效16例。 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 P<0.05)。A、B两组12周复发率分别为7.4%和21.1%,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2%和14.2%。结论益生菌联合益生元治疗老年CFC疗效优于单用益生元,并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应用可调节探钩治疗高血压患者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63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A组32例,采用鼻内镜下中鼻道径路结合术中应用可调节探钩径路治疗;B组31例,采用鼻内镜下经中、下鼻道联合径路治疗.术后随访半年,比较两组疗效,同时观察患者术后舒适程度及血压波动情况.结果 A组治愈31例,治愈率96.9%;B组治愈29例,治愈率93.5%.A组术后反应轻,不适程度小,血压波动小;B组术后反应重,疼痛显著,血压波动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较经鼻内镜下中、下鼻道联合径路,鼻内镜下中鼻道径路结合术中应用可调节探钩治疗高血压患者真菌性上颌窦炎具有血压波动小、疼痛轻、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符合微创理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02~2012-04分别采用交锁髓内钉(A组)与锁定加压钢板(B组)内固定治疗的68例胫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优良率为97.1%,B组优良率为97.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均是治疗胫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初治活动性肺结核两种化疗方案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234例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按服药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隔日服药)和B组(每日服药),对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总的痊愈率和有效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7、18.73,均P〈0.01),但B组65岁以上年龄段痊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6、5.15,P〈0.01和P〈0.05);A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07,P〈0.01)。结论初治活动性肺结核隔日服药方案总体疗效优于每日服药方案,但对高龄患者的疗效不如后者,而且不良反应也较多较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