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同安区病毒性肝炎的流行趋势和规律,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厦门市同安区1992~2003年报告的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2~2003年肝炎平均年发病率为76.99/10万;甲肝发病率逐年下降,乙肝1996年始有所上升,乙肝在各型肝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甲肝高发年龄为0~9岁,乙肝为20~29岁,其他型肝炎为50~59岁.[结论]同安区肝炎发病以乙肝为主,乙肝是肝炎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江油市病毒性肝炎发病特征,为制订病毒性肝炎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江油市2004~2008年病毒性肝炎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4~2008年江油市共报告病毒性肝炎9 380例.总发病率213.20/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各年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有差异(x2=1 700.34,P<0.01).型别以乙型肝炎为主(8 838例),占94.22%;季节以6~8月发病较高,占48.30%(4 052/9 380);发病年龄最小10个月,最大83岁,以青壮年(15~59岁)为主(7 833例),占83.51%;职业以农民为主(5 145例),占54.85%;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比为1.86:1.[结论]有计划地在重点人群中开展甲肝、乙肝疫苗的普种等综合防治措施是控制甲肝、乙肝暴发和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1990~2006年济南市长清区病毒性肝炎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济南市长清区病毒性肝炎发病及流行特点,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长清区1990~2006年病毒性肝炎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0~2006年长清区共报告病毒性肝炎8 677例,死亡1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97.37/10万(8 677/8 911 316),病死率为0.13%.以乙肝最多,占52.16%.1990年发病率最高(306.95/10万),1994年最低(51.25/10万),不同年份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乡镇以文昌街道办事处发病率最高(138.95/10万),万德镇发病率最低(55.32/10万),各乡镇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发病率(124.23/10万)高于女性(70.34/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农民、学生、散居儿童为主,分别占50.84%、22.58%、12.46%.[结论]长清区病毒性肝炎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乙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构成.  相似文献   

4.
1995~2006年十堰市病毒性肝炎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光明  黄太武 《预防医学论坛》2008,14(2):157-158,161
[目的]了解十堰市病毒性肝炎流行状况,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5~2006年十堰市病毒性肝炎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5~2006年十堰市报告病毒性肝炎病例49 838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21.86/10万,各年份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县(市、区)平均报告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0年起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主要因乙型肝炎报告发病率上升所致,乙型肝炎构成比上升至91.98%.15岁以下年龄组报告发病率呈缓慢下降趋势.病例主要集中在15~39岁年龄组,男性多于女性,职业以农民居多.[结论]十堰市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率较高.要加强新生儿免费乙肝疫苗接种,规范乙型肝炎的诊疗和疫情监测,加强乙型肝炎传染源的管理,以降低乙型肝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2006年广东省病毒性肝炎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广东省2006年病毒性肝炎监测结果,为评价预防控制效果和制订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肝炎疫情、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乙肝专项检测与肝炎分型等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与2005年对比,病毒性肝炎总报告发病率下降10.1%,甲肝、乙肝和未分型肝炎的报告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下降,丙肝和戊肝上升。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98.3%,首针及时率86.2%。3岁以下HBsAg携带率1.4%,免疫成功率94.7%。病毒性肝炎仍以乙肝为主,HBsAg阳性率98.9%。乙肝病例监测以慢性为主。[结论]广东省病毒性肝炎防制效果较好,监测网络已较完善,但上报及时率、标本采集率及分型诊断能力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宁波市江东区10年间病毒性肝炎发病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  徐丽娟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4):4730-4731
[目的]了解宁波市江东区1996~2005年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肝炎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我区1996~2005年甲、乙类传染病订正年报中的病毒性肝炎发病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10年间我区病毒性肝炎平均年报告发病率为90.66/10万,主要为甲型和乙型肝炎,占78.8%。发病主要集中在20~50岁之间,占全部发病的77.4%。各职业均有病毒性肝炎发病,其中以工人最多占35.3%。10年间肝炎发病率呈显著降低趋势。在各型肝炎中,甲型肝炎降低趋势最为明显;乙型肝炎也有一定降低趋势。[结论]我区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有明显降低趋势,但仍是我区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应继续加强对肝炎,尤其是乙型肝炎的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7.
2004~2006年菏泽市牡丹区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菏泽市牡丹区病毒性肝炎(肝炎)流行规律,为制订科学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6年菏泽市牡丹区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6年牡丹区肝炎发病率为32.67/万~45.25/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37.16/10万;5个城区办事处肝炎发病率为37.81/10万.其他16个乡镇为36.87/10万(P>0.01);男性为51.52/10万,女性为22.39/10万(P<0.01);15~39岁发病率最高为63.59/10万,其次40岁以上为23.83/10万.其他年龄为2.53/10万~22.10/10万(P<0.01);以农民和学生为主,分别占41.12%和18.50%;乙肝占96.88%,其他型占1.15%.[结论]乙肝是肝炎防治的重点,农村、学校等人口聚集地区为肝炎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00—2006年福州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总结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统计2000—2006年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例,数据用Excel整理与分析。[结果]报告急性病毒性肝炎2 887例;病毒分型为甲、乙、戊和病因未明型肝炎,分别占14.8%、25.0%、35.3%和22.2%;甲、戊肝在3~6月份呈高发性;甲、乙、戊型肝炎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甲、戊和病因未明型肝炎发病年龄分别集中在21~39、30~59和20~59岁,乙肝年龄分布较均衡;地域以福州市为首的5区8县沿海地区为主;混合型肝炎主要以乙、戊肝为主。[结论]急性病毒性肝炎是福州地区主要的传染病之一,应根据其流行特征进行综合治理以减少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刘燕  张存全 《药物与人》2014,(8):280-281
目的:探讨新疆昌吉州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新疆昌吉州病毒性肝炎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昌吉州病毒性肝炎报告8105例,发病率为536.48/10万,其中乙肝病例最多,占85.77%,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30.18%。结论:新疆昌吉州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发病序位居同期昌吉州法定报告传染病首位。昌吉州病毒性肝炎防治形势仍然严峻,应继续抓好疫苗的预防接种,加强病毒性肝炎防治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病毒性肝炎监测结果.方法:收集2006-2009年金坛市肝炎发病情况,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病毒性肝炎分型复检,了解疫情报告诊断准确性.结果:金坛市病毒性肝炎2006-2009年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年龄集中在30~55岁间,男性多于女性,职业以农民居多.疫情报告病毒性肝炎与实验室诊断符合率为90.38%.结论:金坛市病毒性肝炎防治效果较好,疫情报告诊断较好,但仍需加强医疗机构对病毒性肝炎诊断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德保县1990~2006年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掌握其流行趋势,为今后病毒性肝炎的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病毒性肝炎发病资料和病例个案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990~2006年共报告病毒性肝炎1 989例,以乙肝发病最多,占75.52%(1 502/1 989),其次是甲肝,占16.39%(326/1 989),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2.44:1),职业发病的高危人群是农民(占51.23%)和学生(占14.93%).结论 针对高危人群要加强甲、乙型肝炎疫苗的推广接种,并加强对全民病毒性肝炎的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锡市锡山区病毒性肝炎的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无锡市锡山区1999-2010年报告的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9-2010年,锡山区共报告病毒性肝炎3 20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0.19/10万。8月为发病高峰,病例以男性青壮年为主。职业分布以农民最多,工人位居第二。分型监测显示乙肝所占比重居首位,甲肝和未分型肝炎所占比重下降,丙肝和戊肝比重上升。结论锡山区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当前控制乙肝及丙肝是降低锡山区病毒性肝炎发病的关键,加强全民健康教育,大力推广甲、乙肝疫苗仍是控制病毒性肝炎发病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某部1992~2005年病毒性肝炎报告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某部1992~2005年病毒性肝炎的报告情况,为部队肝炎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该部疾病监测中心1992~2005年的疫情监测资料,统计分析肝炎发病的时间分布、人群分布等方面的资料。结果1992~2005年共报告肝炎病例1 621例,其中甲型肝炎占25.23%,乙型肝炎占43.80%,戊型肝炎占20.42%,丙型肝炎占0.43%,未分型肝炎占10.12%;肝炎病人中男性占94.76%,女性占5.24%;干部占71.87%,战士占27.51%,其他人员占0.62%。肝炎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结论病毒性肝炎仍然是危害部队官兵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乙肝在各型肝炎中所占比例较大,乙肝疫苗的接种对防治乙肝发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都兰县病毒性肝炎(肝炎)的流行趋势和规律,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都兰县1990-2004年报告的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0-2004年肝炎年均发病率为85.01/10万;甲肝发病率波动较大,乙肝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肝炎病例中,乙肝占56.93%。年均发病率男性为94.73/10万,女性为74.81/10万(P〈0.01);肝炎的高发年龄为10-34岁,其中甲肝为30岁以下,乙肝为20-44岁。[结论]都兰县肝炎发病以乙肝为主。  相似文献   

15.
王世平  张仁俊  吉光辉 《现代预防医学》2014,(17):3097-3098,3111
目的探讨遵义市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Excel2003软件对遵义市2001-2012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结果 12年共报告病毒性肝炎82 70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01.31/10万;男性高于女性;年龄以15~44岁年龄段发病最多,占病例总数的61.27%;职业以农民为主,占病例总数的46.39%,其次是家务、待业和学生。结论遵义市无丁肝报告,丙肝呈上升趋势,通过以甲肝疫苗、乙肝疫苗接种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效果显著,甲肝、乙肝、戊肝和未分型肝炎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乙肝发病率仍然保持较高水平,乙肝、丙肝是今后病毒性肝炎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濮阳市病毒性肝炎(肝炎)的流行趋势,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濮阳市1995~2004年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5-2004年肝炎年均发病率为78.59/10万。甲肝发病逐年下降,近2年有上升趋势;乙肝在各型肝炎中所占比例最大,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甲肝发病有明显的夏秋季高峰,乙肝季节分布不明显;甲肝的年龄分布以0~2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乙肝以20~45岁年龄组为主;甲肝男性年均发病率为16.84/10万,女性为7.98/10万,乙肝年均发病率为112.62/10万,女性为44.76/10万;病毒性肝炎的地区分布呈现市区高于农村。[结论]乙肝是濮阳市肝炎的防治重点,甲肝发病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我国大陆地区各省区2011年不同类型的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的分布特点,为肝炎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1年我国31个省区各型肝炎的报告发病率,对其进行统计描述、线性相关分析和Q型系统聚类分析,Q型聚类分析的距离测量采用组间平均法。结果我国的肝炎发病以乙肝为主,各省间肝炎的总报告发病率、甲肝、乙肝、丙肝报告发病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聚类分析结果为肝炎合计报告发病率,甲型肝炎、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报告发病率均位于各省区前列的甘肃、青海、新疆最早聚为一类,随后未分型肝炎报告发病率明显偏高的福建省也单独归为一类。结论我国肝炎高发区特征明显,肝炎总报告发病率、甲乙丙肝炎报告发病率均居全国前列,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发病水平,应重点加强此类地区的肝炎防制工作。肝炎低发区发病特点不明显,更接近一般发病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烟台市市区病毒性肝炎流行趋势 ,为肝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 2 0 0 1年市区肝炎病例疫情报告、实验室病原学检测、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 2 0 0 1年报告病毒性肝炎 1 369例 ,占报告传染病病人总数的68.0 8% ;甲肝占肝炎总数的 46.97% ,发病高峰在 4~ 6月 ,2 0~ 2 9岁占 46.1 9% ;82 1例住院肝炎病人中 ,甲肝占57.0 0 %。 [结论 ]应以青壮年、流动人口为病毒性肝炎预防工作的重点人群 ,加强以甲肝疫苗与乙肝疫苗接种为重点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进一步降低肝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东胜市1991—2001年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解东胜市病毒性肝炎发病特点及流行趋势 ,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现对 1 991~ 2 0 0 1年病毒性肝炎发病动态及流行特征分析如下。1 资料来源传染病资料来自历年传染病疫情年报表 ,人口数据来自东胜市统计局。2 结果2 .1 发病概况 共报告传染病 4389例 ,其中病毒性肝炎 2 75 3例 ,占 62 .72 %,居第一位。 1 991年、1 994年为肝炎发病高峰 ,主要是甲肝及未分型 ,1 998年后 ,肝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主要是乙肝的发病率升高。2 .2 各型肝炎发病构成 甲肝 1 2 5 7例 ,占45 .66%;乙肝 65 7例 ,占 2 3.86%;非甲非乙型 1 1例 ,占 0 .40…  相似文献   

20.
2004~2009年巴马县病毒性肝炎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巴马县病毒性肝炎的流行情况,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9年巴马县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9年合计报告肝炎病例1 315例,年均发病率为86.77/10万,死亡1例,平均病死率为0.076%。肝炎发病率,2004年为32.75/10万,2005年为56.69/10万,2006年为92.67/10万,2007年为93.54/10万,2008年为101.46/10万,2009年为138.02/10万。年均发病率(/10万),甲肝为2.38,乙肝为75.94,丙肝为7.26,戊肝为0.20,未分型肝炎为0.99;男性为732,女性为583;0~14岁为104,15~34岁为652,35~54岁为388,55~74岁为155,≥75岁为16。年均发病率最高的为巴马镇、甲篆乡、东山乡、凤凰乡、燕洞乡。1 315例肝炎病例中,农民占69.89%,学生占7.22%,流动人口占1.29%。甲肝2、3、9、10月发病较多,乙肝主要在7~12月发病,丙肝高发在2~4月和8~9月,肝炎合计发病高峰在3~4月和7~12月。[结论]巴马县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逐年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