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对18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行切开复位胫骨止点及可吸收螺钉固定术。术中使用2枚可吸收螺钉固定骨折块,术后以膝关节支具外固定。结果手术时间40~67 min,平均48 min。12例均随访12~14个月,所有骨折均获愈合,未出现骨折移位。无腘窝部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术后1年Lysholm膝节功能评分(93.6±4.7)分。结论膝关节后内侧切口、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后交叉韧带撕脱性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好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关节镜下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棘止点撕脱骨折的内固定方法.方法 2009年9月~2011年11月,应用关节镜辅助下治疗成人新鲜前交叉韧带撕脱性骨折8例,均采用非吸收缝线固定法进行骨块内固定.结果 手术进行顺利,所有骨折解剖复位,术后随访4~12个月,平均9个月,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关节镜下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棘止点撕脱骨折,采用非吸收缝线固定法进行骨块内固定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行关节镜下诊治,复位丝线内固定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关节镜下治疗A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患者12例用丝线内固定治疗其中Ⅱ度2例,Ⅲ度10例,急性损伤7例,陈旧性5例,手术方法:在关节镜下骨折复位,胫骨打交叉骨隧道.把ACL骨折骨块用丝线套扎固定.术后支具外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手术后1到2年,X线示骨折1个半月愈合,前抽屉试验阴性,患者感觉均良好.结论膝关节镜下诊治A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有微创的特点,应用该手术可同时治疗膝关节合并伤,固定可靠,创伤小,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不用二期手术取内固定,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是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一种类型,是一种特殊的关节内骨折,以往对于有ACL止点,骨折明显移位,需要关节切大切口,复位后用钢丝或螺钉内固定,手术创伤大,且要二期手术治疗,自2003年来我们用关节镜治疗,丝线固定,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下空钉固定治疗膝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7例关节镜辅助下空心钉固定治疗膝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7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块横径均大于10mm,在膝关节镜监视下复位,空心钉内固定。结果 所有患者获3个月~1年随访,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8周,无不愈合及骨坏死发生。术后3—6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97.2±3.8。结论 膝关节镜监视下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是治疗膝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复位并用缝线内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07~2009年对12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于关节镜下应用非可吸收缝线进行骨折复位及固定.根据Meyers-McKeever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分型:Ⅱ型6例,Ⅲ型5例,Ⅳ型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18天,平均11 5天.术后使用支具于伸膝位制动4~6周.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8 2个月.术后3个月X线片复查示髁间嵴骨折均愈合,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均为阴性,伤膝关节活动度与健侧一致,关节稳定.结论:关节镜下应用非可吸收缝线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功能良好,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7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2例采用关节镜治疗,对照组35例进行切开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和住院方面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升高,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其膝关节功能评分也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及费用远远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疗效明显.能够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且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7.
前交叉韧带胫骨棘止点撕脱骨折损伤机制及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前交叉韧带胫骨棘止点撕脱骨折的损伤机制及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对46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棘止点撕脱骨折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12例采用石膏托外固定,34例采用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按Lvsc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评估,判断患肢整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手术组Lysc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92.2±2.4分)明显高于非手术组评分(87.2±3.6分);手术组取得了较好的膝关节稳定性和运动功能.结论 前交叉韧带胫骨棘止点撕脱骨折应明确诊断,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膝关节后内侧切口手术治疗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用膝关节后内侧切口手术治疗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7例,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经6~12个月随访,均获骨性愈合,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膝关节后内侧切口手术治疗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对手术条件要求不高,膝关节功能恢复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钢丝内固定治疗膝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治疗的12例膝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9例,女3例,陈旧性2例,均采用切开复位钢丝内固定.结果 11例获随访,时间0.5~3年,膝关节稳定,功能恢复良好,无膝关节撞击症和膝关节不稳定.结论 膝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应早期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14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病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手术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患肢使用止血带,采用膝后内侧直切口显露骨折用空心螺钉术固定。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术后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骨折骨性愈合。Lysholm膝关节评分:优13例,良1例。结论:后内侧入路复位固定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显露方便,操作简单,有效提高手术效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P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后交叉韧带损伤,撕脱的骨块一旦移位,非手术治疗一般难以复位,且易发生骨不愈合[1]。因此对有移位的P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应尽早手术复位内固定进行修复,以达到交叉韧带重建中的解剖重建和等长重建,达到骨-骨愈合,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2]。为了更好的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儿童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关节镜下利用肩袖过线器、半月板缝合套件钻胫骨隧道、爱惜帮缝线固定治疗儿童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性骨折31例,术后进行康复训练。根据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法评价患膝术后疗效。结果31例患儿经3~10个月随访,患膝Lachman试验和前抽屉试验均为阴性,无肿胀、疼痛、屈伸受限及关节不稳等。按Lysholm评分法,术前平均评分为51.2分,术后97.5分。结论关节镜下微创治疗儿童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性骨折,由于缝合技巧、隧道制作以及固定方法的改进,具有对骨骺发育的影响小、操作简便、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关节镜引导下锚钉缝线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关节镜引导下锚钉缝线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在膝关节镜引导下行骨折复位、锚钉缝线内固定。术后规范功能锻炼,定期随访,了解骨折对位及愈合情况、膝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度,评估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8~10周,骨折均骨性愈合,无移位。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后抽屉试验阴性,均无屈、伸膝受限,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2.21±2.40)分。结论关节镜引导下锚钉缝线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操作简便、安全,内固定效果可靠,结合术后规范功能锻炼,膝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关节镜下在腰穿针引导下利用可吸收螺钉和orthocord线治疗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关节镜下在腰穿针引导下利用可吸收螺钉和orthocord线治疗成人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30例,按Meyers-McKeever分型:Ⅱ型9例,Ⅲ型16例,Ⅳ型5例。手术在关节镜下进行,复位骨折后,先采用可吸收螺钉固定,再采用交叉韧带重建钻导器(Acufex PCL guide)引导,由关节外向关节内骨折块边缘钻孔制成两骨髓道,置入腰穿针后通过腰穿针穿线固定骨折块。术后不需要石膏外固定,鼓励患者主动伸屈关节,进行股四头肌、腘绳肌等长收缩锻炼及髌骨推移锻炼。随访时拍摄X光片并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来评定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膝关节不稳,平均愈合时间(7.0±0.6)周。术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92.3±1.6)分,术后6个月评分(97.6±1.7)分,与术前(74.6±4.3)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复位联合可吸收螺钉和orthocord线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性骨折固定可靠、手术创伤小,术后不需石膏固定,不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术后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5.
李万云  王辉   《中国医学工程》2010,(2):102-103
目的总结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膝关节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效果。方法对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35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19例,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16例,合并侧副韧带损伤者4例。结果随访7~18个月,平均13个月,全部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治疗效果以随访患者伤肢局部功能情况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评价标准,优:30例,良:5例,无差者。所有骨折在愈合过程中无移位现象发生,功能均不少于正常肢体的90%,全部患者术后伤口无感染,亦无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发生。结论可吸收螺钉是治疗膝关节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使患者免除二次手术,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膝关节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效果。方法对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42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25例,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15例,前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2例。结果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全部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根据Lysholm评分标准,优36例,良3例,可2例,差1例。无关节感染、骨折块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可吸收螺钉是治疗膝关节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使患者免除二次手术,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膝关节后内侧小切口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0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行膝后内侧小切口暴露,骨折复位,并以锚钉内固定.术后定期随访6个月,了解骨折对位及愈合、膝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估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9~12周,骨折均骨性愈合,无明显移位.术后6个月,有3例患者后抽屉试验呈弱阳性,1例轻度伸膝受限,1例轻度屈膝受限,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3.53±2.32)分.结论 膝关节后内侧小切口锚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操作简便、安全、内固定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膝后内侧入路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5例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施行膝后内侧入路空心螺钉内固定术,观察疗效。[结果]25例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膝关节功能评分100分9例,99分16分。[结论]采用膝后内侧入路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的效果.方法 23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患者,采用张力带钢丝复位固定,并对关节腔进行修整;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法评价疗效.结果 23例患者随访6个月~2年,22例(95.7%)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1例老年患者术前即有骨性关节炎,关节间隙狭窄,术后仍有慢性疼痛及曲伸功能障碍.结论 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简单、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20.
正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是膝关节中最坚强的韧带,强度是前交叉韧带的两倍,其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是后交叉韧带损伤的常见类型。2012年4月—2016年5月,笔者采用膝后正中小切口行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38例,术后配合康复锻炼及中药熏洗,取得到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