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危重病人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46例危重病人和30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清TNF-α与IL-6含量.结果:危重病人血清TNF-α与IL-6含量(256.43±52.26ng/L,363.75±71.17ng/L),明显高于对照组(23.37±7.96ng/L,30.26±3.61ng/L,p<0.001);死亡组TNF-α及IL-6与非死亡组TNF-α及IL-6水平比较有显著差异(P均<0.01).结论:TNF-α与IL-6参与了危重病人的病理生理过程,监测危重病人血清TNF-α与IL-6水平可作为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和评估预后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醒脑静的治疗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测定2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醒脑静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1β、IL-6含量的变化,并与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且与梗死灶面积相关;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2周后,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较用药前下降,仍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F—α、IL-1β和IL-6参与脑缺血后的炎性及再灌注损伤,醒脑静可能通过减轻细胞因子介导的炎性反应对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慢性肝病与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一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肝病发展过程中的含量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105例慢性肝病患者和32例正常对照组血清IL-6、IL-8、IL-10、TNF-α的水平。结果 各组慢性肝病患者血清IL-6、IL-8、TNF-α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低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项指标以肝硬化患者最为显著;肝病患者各组间细胞因子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6、IL-8、IL-10、TNF-α水平的变化与肝病病变程度密切相关。结论 细胞因子IL-6、IL-8、IL-10和TNF-α在肝病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联合检测其水平的变化对探讨慢性肝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肝病发展过程中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105例慢性肝病患者和32例正常对照组血清IL-6、IL-8、IL-10、TNF-α的水平.结果:各组慢性肝病患者血清IL-6、IL-8、TNF-α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血清IL-10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病患者各组间细胞因子水平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细胞因子IL-6、IL-8、IL-10和TNF-α在肝病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联合检测其水平的变化对探讨慢性肝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血清中IL-6、TNF-α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血清中IL-6、TNF-α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检测血清中IL-6、TNF-α含量可作为判断HIE患儿预后,恢复程度及指导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有机磷中毒病人治疗过程中多项血清细胞因子变化规律及护理要点.[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58例有机磷中毒病人(OPP组)与5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入院当天、第3天、第5天的IL-6、IL-10、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58例病人中18例出现呼吸衰竭,其中呼吸衰竭病人血浆IL-6、IL-10、TNF-α水平均高于非呼吸衰竭病人(P<0.05);所有病人均采取针对性护理,无死亡病例出现.[结论]有机磷中毒可导致体内细胞因子失调,细胞因子参与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做好有机磷中毒病人的护理是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IL-6、IL-8、TNF-α含量与肝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及50例肝硬化患者,检测血清IL-6、IL-8、TNF-α水平。结果:血清中IL-6、IL-8、TNF-α水平,随肝损程度加重,血清的IL-6、IL-8、TNF-α含量随之增加。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与肝脏损伤程度密切相关,是判定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与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机理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发病第1、3、7天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血清中3种细胞因子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于第3天时达高峰,第7天时随病情的好转而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病与IL-1 β,IL-6和TNF-α等3种细胞因子的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9.
慢性肝炎、肝硬化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为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与疾病程度和病情变化的相关性,本文测定了75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IL-6、IL-8、TNF-α、TGF-β的含量,并分析其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有机磷中毒病人治疗过程中多项血清细胞因子变化规律及护理要点。[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58例有机磷中毒病人(OPP组)与5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入院当天、第3天、第5天的IL-6、IL-10、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58例病人中18例出现呼吸衰竭,其中呼吸衰竭病人血浆IL-6、IL-10、TNF-α水平均高于非呼吸衰竭病人(P<0.05);所有病人均采取针对性护理,无死亡病例出现。[结论]有机磷中毒可导致体内细胞因子失调,细胞因子参与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做好有机磷中毒病人的护理是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血清中的TNF-α、IL-6、IL-10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28例乙型肝炎患者为病例组,其中包括急性乙型肝炎患者14例,轻度慢性乙性肝炎患者29例,中度慢性乙性肝炎患者34例,重度慢性乙性肝炎患者24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27例,同时选择进行体检的4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将两组人的血清TNF-α、IL-6、及IL-10含量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病例组血清TNF-α和IL-6含量高于对照,随着病程的进展血清TNF-α及IL-6的含量上升,病例组血清IL-10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乙肝患者血清TNF-α、IL-6均呈现升高的状态,而IL-10呈降低的状态,其含量变化可预测病情进展及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一氧化氮(NO)、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高血压性脑出血(HIH) 病人头痛条件下的变化.方法:分为四组进行观察,其中HIH合并头痛者(头痛组)31例,HIH无头痛者(对照组)30例,健康人(正常组)30例,单纯偏头痛者(偏头痛组)30例.测定血清中NO含量用硝酸酶还原法,测定IL-6采用ELISA法,测定TNF-α用放射免疫法.结果:血清NO、IL-6、TNF-α含量比较,头痛组、对照组、偏头痛组较正常组均明显升高,但头痛组较对照组及偏头痛组升高更显著.出血量的多少与血清NO、IL-6、TNF-α含量无明显关系.结论:HIH病人早期血清中NO、IL-6、TNF-α显著升高,合并头痛者升高更显著,但与出血量的多少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中自介素-6(IL-6)、白介素-2(IL-2)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30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中IL-6、IL-2及TNF-α的含量,并与32例正常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中IL-6、IL-2及TNF-α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期含量明显高于恢复期含量(P<0.05).结论IL-6、IL-2、TNF-α在脑梗死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测定三者的含量有利于脑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以及恢复期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急性中毒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6例急性中毒患者血清TNF-α及IL-6含量。结果:36例急性中毒患者血清TNF-α及IL-6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并随病情加重而增高。结论:TNF-α及IL-6参与了急性中毒的发病过程,测定其含量有助于急性中毒患者的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5.
老年MODS患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在老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中的病理生理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80例老年MODS患者的血清TNF-α、IL-1β、IL-6、IL-10的动态变化.结果老年MODS组的血清TNF-α、IL-1β、IL-6、IL-10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TNF-α、IL-1β、IL-6升高的峰值较IL-10早,死亡组血清IL-10浓度较存活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IL-10的异常释放参与了老年MODS的病理生理过程,选择不同时机以纠正细胞因子的失衡可能是今后的救治方向.  相似文献   

16.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是肝硬化常见并发症之一,已有许多研究显示SBP患者血清及腹水的促炎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等增高,但对SBP患者腹水IL-6水平在治疗前后变化研究极少,本研究旨在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长期酗酒青壮年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8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方法采集门诊体检的酗酒青壮年血样30例,无酗酒嗜好的健康青壮年血样20例,用ELISA方法定量检测血清IL-6、IL-8以及TNF-α的水平,观察两组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 30例酗酒青壮年血清IL-6、IL-8以及TNF-α的水平分别为((?)±s)(0.307±0.144)mg/L、(3.207±1.477)mg/L、(0.321±0.105)mg/L;20例非酗酒青壮年血清IL-6、IL-8以及TNF-α的水平分别为(0.205±0.121)mg/L、(2.323±0.756)mg/L、(0.246±0.099)mg/L。两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酗酒青壮年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无酗酒嗜好的健康青壮年血清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前列腺按摩液(EPS)、血清、精浆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男性不育的作用.方法 用ELISA法检测60例慢性前列腺炎(CP)的不育患者EPS、血清、精浆中IL-2、IL-6、TNF-α的水平,20例正常生育男性做对照,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伴有前列腺炎不育患者的EPS及精浆中细胞因子IL-2、TNF-α、IL-6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男性,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不育组血清中IL-6及TNF-α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与不育组血清中的IL-2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EPS中IL-2、IL-6及TNF-α各指标与血清及精浆存在正相关,EPS中TNF-α与精浆中TNF-α相关系数r=0.726,P<0.001.结论 在慢性前列腺炎症产生的细胞因子是精浆里的主要来源,说明精浆内表达不同的细胞因子可能参与影响精子功能,在不育的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2(IL-2)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30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中IL-6、IL-2及TNF-α的含量,并与32例正常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清中IL-6、IL-2及TNF-α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期含量明显高于恢复期含量(P<0.05)。结论 IL-6、IL-2、TNF-α在脑梗死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测定三者的含量有利于脑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以及恢复期的判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构建大鼠的心力衰竭模型,检测心肌梗死后不同时期血清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探讨在心力衰竭的发生过程中细胞因子的演变.方法 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构建大鼠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在术前及术后4、16周分别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及血流动力学监测,对心功能进行评定,并检测相应血清中TNF-α、IL-6的浓度.结果 ①假手术组应用ELISA法未检测到血清中存在上述两种细胞因子,心力衰竭代偿期TNF-α、IL-6的血清浓度均升高,在心力衰竭失代偿期,尽管仍能检测到TNF-α,但血清水平成明显下降趋势;此时IL-6的血清浓度进一步升高;②在16周时,大鼠的心脏超声与血流动力学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大鼠心脏超声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检测手段,可以用于评定大鼠的心脏功能状态.结论 ①细胞因子的持续升高与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的恶化有关,不同的细胞因子浓度变化存在不同的时相,TNF-α的升高早于IL-6,呈一过性增高趋势,后者在体内尤其是血清中增高的持续时间较长,表达在心力衰竭的代偿及失代偿期都升高,但失代偿期增高更明显,IL-6的血清细胞因子浓度与心功能损害的关系更大.②在大鼠的心力衰竭模型构建过程中,心脏超声可以替代血流动力学标准用于心力衰竭模型构建过程中的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