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炎症性肠病(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与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为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结肠粘膜和粘膜下炎症疾病。在西方国家相当常见,患病率分别为 100~200/100 000和 50~100/100 000。近年国内报告亦渐增多。据不完全统计,仅从15年3 千余篇文章报告中已超过 14 万例次,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和慢性腹泻的主要病因。而全国20余家大型医院近 14 年回顾性研究发现,住院病例逐年增多。其中重症病例在 30%以上,并发症发生率约60%,说明病例增多、病情复杂,危重病症相应增多…  相似文献   

2.
湖北地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生活习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溃疡性结肠炎 (UC)在欧美发达国家常见 ,亚洲国家发病率远低于欧美国家 ,但近 2 0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1] 。我国临床资料同样显示近 2 0年UC病例增多[2 ] 。UC的病因和危险因素不明。只有家族史、吸烟与UC的关系较肯定。由于东西方国家地理位置以及种族、人群生活习惯及环境均不同 ,我国UC发病的因素可能与国外有些差别。我们对湖北地区UC患者生活习惯及家族史进行病例对照研究 ,以明确湖北地区人群发生UC的某些危险因素 ,为UC高危人群的预防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表 1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生活习惯与家族史调查内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6(LRP-5、LRP-6)在溃疡性结肠炎(UC)相关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以溃疡性结肠炎伴不典型增生(UD)和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癌(UCAC)为病例组,溃疡性结肠炎(UC组)和散发性大肠癌(SCRC组)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各组肠黏膜组织中LRP-5、LRP-6的表...  相似文献   

4.
回顾性分析溃疡性结肠炎2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镜检出率以及相关特点,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按照UC诊断标准,回顾18年中4994次结肠镜检出的232例UC内镜资料,进行分析与统计学处理.结果:共检出232例溃疡性结肠炎,18年平均检出率为4.65%.男134例,女98例,平均年龄44.11岁,患者主要集中于20-69岁之间,可见两个高峰,30-39岁之年龄段患者最多,为66例,占28.45%;其次为50-59岁之年龄段,为51例,占21.98%.城市居住人口(70.26%)较农村居住人口(29.74%)比率高.在UC患者中,13.4%为直肠炎,27.2%为直乙状结肠炎.18.6%为左半结肠炎,全结肠炎为40.8%.结论:本地区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人数逐渐增加;内镜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老年及老年前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UC)在西方国家相当常见,UC患病率最高者可达200人/10^5。国内近年报道逐渐增多,尤其在老年和老年前期患者增多。  相似文献   

6.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病因及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治疗手段非常有限,近年来难治病例逐渐增多。目前认为,UC主要与遗传、环境、免疫等及其他因素有关,其中免疫因素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遗传因素、肠黏膜屏障功能失调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进一步研究UC的发病机制有望为其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原因不太清楚的非特异性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近50年来糖皮质激素(GC)一直是治疗该病,尤其是控制急性发作的最重要药物之一.有报道约30%重症UC患者经激素治疗后症状没有明显改善,而被称为激素抵抗型溃疡性结肠炎(GRUC)[1],已引起临床专家的重视.其治疗棘手且预后较差,故应予及时认识,早期转向治疗.  相似文献   

8.
重症溃疡性结肠炎(severe ulcerative colitis,SUC)为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严重类型,属临床危重病症,处理棘手,预后严重.及时正确的处理可使患者转危为安,一旦判断处理延误,错失治疗良机,则可危及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9.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溃疡性结肠炎(UC)现代治疗目标是尽早控制发作,不用激素的维持缓解、内镜下黏膜愈合,降低住院率与手术率,以提高生活质量。治疗原则是分级、分期、分段用药,采用综合性、个体化治疗措施。药物以氨基水杨酸类药物(5-ASA)、肾上腺皮质激素(GCS)和免疫抑制剂(IS)为主,新型生物制剂英夫利昔(IFX)用于顽固性UC与重症病例。手术指征为大出血、穿孔、中毒性巨结肠、恶变和内科治疗无效的顽固病例。中药用于80%的UC病例,深入研制和应用可起到更好的补充与替代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1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合并神经纤维瘤病1型(neurdfibromatosis type 1,NF1)的病例分析,报道UC、NF1、UC合并NF1的胃肠道息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