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估武汉市洪涝灾害后血吸虫病传播的潜在风险。方法 2017年4-10月在武汉市采用容量比例概率法(PPS法)选择抽样村,现场进行螺情、人畜活动情况、水体血吸虫感染性、江滩保虫宿主和野粪污染情况调查,评定I~III级风险村。划分血吸虫病防治重点区域,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结果 武汉市90个抽样村共调查170个螺点,捕获钉螺9 811只,解剖后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钉螺;洪涝灾害后钉螺存活率([χ2] = 102.517,P < 0.01)和活螺密度(t = 4.724,P < 0.01)均下降;共收集野粪289份,检测后未查出血吸虫卵;11个哨鼠监测点共投放哨鼠221只,饲养后存活219只,存活率99.10%,解剖后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3个野鼠捕获点共投放捕鼠夹1 720只,共捕获黑线姬鼠66只,解剖后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根据风险评估标准各抽样村均属于Ⅲ级风险。共划分5块血吸虫病防治重点区域,采取综合措施干预后,未发生血吸虫病突发疫情。结论 洪涝灾害后武汉市血吸虫病传播风险水平较低,但潜在传播风险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目的 评估扬州市沿江地区血吸虫病传播的潜在风险, 为江滩地区传播阻断后监测体系的构建提供依据。方 方 法 法 在扬州市沿江的广陵、 邗江、 江都、 仪征和开发区5个区 (市) 开展水体血吸虫感染性、 水上流动传染源、 江滩保虫宿 主和野粪污染情况调查, 评估和分析江滩地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的潜在传播因素与风险特征。结果 结果 2015年, 在扬 州市沿江地区确定15个重点水域, 共投放哨鼠1 500只, 饲养后总存活率为99.33%; 解剖哨鼠1 490只, 未查到阳性哨 鼠。共检查水上流动人员5 576名, 未查到粪检阳性病人; 共检查家畜3 566头 (只), 其中牛171头、 羊1 895只、 猪1 500 头, 未查到病畜。2016年1-3月在8块江滩共投放3 200只鼠夹, 在6块江滩捕获野鼠62只, 野鼠捕获率为1.94%, 未发现 感染血吸虫的野鼠; 在7块江滩检获新鲜野粪35份, 其中牛粪11份、 羊粪17份、 狗粪2份、 其他野粪5份, 分别占31.43%、 48.57%、 5.71%和14.29%, 对检获的野粪进行检测, 未查出阳性野粪。结论 结论 扬州市沿江地区血吸虫病传播风险较低, 但 江滩放养的牛、 羊等家畜粪便所致污染是疫情发生的重大隐患。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长江江苏段水域水体中日本血吸虫尾蚴时间分布与地域分布特点。方法利用哨鼠尾蚴测定法,5-9月长江汛期在沿江200 km江段,设45个预警监测点,每月1次、连续进行5次血吸虫感染性测定;建立江水感染性动态数据库,再利用Google Earth(谷歌地球)和Picasa 3.1图片管理软件,表达分析长江汛期哨鼠预警阳性点的时空分布和环境特点等。结果 2009年5-9月,45个点、5个批次共投放哨鼠4 500只,回收哨鼠4 411只,现场投放哨鼠总回收率为98.33%;共计解剖哨鼠4 370只,检获阳性哨鼠23只,哨鼠血吸虫总感染率为0.53%,逐月哨鼠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23%、0.23%、0、0.45%和1.73%;检获血吸虫成虫55条,阳性哨鼠平均虫负荷为2.39条/只,逐月阳性哨鼠平均虫负荷分别为1.00、2.00、0、1.50条/只和2.87条/只。5个月共计监测到哨鼠阳性点11个(其中1个点出现2次阳性),占监测点数的24.44%;逐月哨鼠阳性点数分别为1、2、0、1个和8个,逐月阳性点出现率分别为2.22%、4.44%、0、2.22%和17.78%,逐月阳性点出现构成比分别为8.33%、16.67%、0、8.33%和66.67%,9月份哨鼠阳性点出现率显著高于6月份(χ2=4.05,P=0.044)。11个哨鼠阳性点中,属码头渡口和渔船民集散地各有3个,修造船厂和新长洲滩各1个;其中涵闸通江河口哨鼠感染率最高,为2.08%~6.45%。结论长江汛期血吸虫感染性呈双峰型分布,9月份水域血吸虫感染性最强,7月份为江滩地区感染性钉螺世代交替时期,8-10月是防控急性血吸虫病发生的关键时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长江江苏段水域水体中日本血吸虫尾蚴时间分布与地域分布特点。方法利用哨鼠尾蚴测定法,5-9月长江汛期在沿江200 km江段,设45个预警监测点,每月1次、连续进行5次血吸虫感染性测定;建立江水感染性动态数据库,再利用Google Earth(谷歌地球)和Picasa 3.1图片管理软件,表达分析长江汛期哨鼠预警阳性点的时空分布和环境特点等。结果 2009年5-9月,45个点、5个批次共投放哨鼠4 500只,回收哨鼠4 411只,现场投放哨鼠总回收率为98.33%;共计解剖哨鼠4 370只,检获阳性哨鼠23只,哨鼠血吸虫总感染率为0.53%,逐月哨鼠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23%、0.23%、0、0.45%和1.73%;检获血吸虫成虫55条,阳性哨鼠平均虫负荷为2.39条/只,逐月阳性哨鼠平均虫负荷分别为1.00、2.00、0、1.50条/只和2.87条/只。5个月共计监测到哨鼠阳性点11个(其中1个点出现2次阳性),占监测点数的24.44%;逐月哨鼠阳性点数分别为1、2、0、1个和8个,逐月阳性点出现率分别为2.22%、4.44%、0、2.22%和17.78%,逐月阳性点出现构成比分别为8.33%、16.67%、0、8.33%和66.67%,9月份哨鼠阳性点出现率显著高于6月份(χ2=4.05,P=0.044)。11个哨鼠阳性点中,属码头渡口和渔船民集散地各有3个,修造船厂和新长洲滩各1个;其中涵闸通江河口哨鼠感染率最高,为2.08%~6.45%。结论长江汛期血吸虫感染性呈双峰型分布,9月份水域血吸虫感染性最强,7月份为江滩地区感染性钉螺世代交替时期,8-10月是防控急性血吸虫病发生的关键时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及时发现武汉市血吸虫病重点水域水体感染性,减少血吸虫病传播风险。 方法 选择血吸虫病易感重点水域长江武汉段、府河-沦河水系、东荆河-通顺河水系和金水河水系,采用哨鼠监测法监测水体血吸虫感染风险。 结果 2017—2019 年共开展哨鼠监测 38 点次,涉及全市 8 个区 21 个行政村。 三年共投放哨鼠 760 只,回收哨鼠 742 只,总回收率为 97. 63%;共解剖哨鼠 742 只,未发现阳性,未检获成虫,哨鼠感染率为 0。 结论 武汉市血吸虫病重点水域的水体感染性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开展江苏省沿江水域血吸虫病监测预警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为及时发现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技术支撑。方法根据江苏省长江流域水系和沿江水域分布等特征,在全省重点区域设立血吸虫病监测预警示范点,开展哨鼠感染监测、人畜活动观察、预警信息发布、风险水域应急处置等技术集成示范,比较示范区内人畜活动方式与哨鼠感染情况,评价示范区血吸虫感染风险信息发布与应急处置流程的可操作性。结果在江苏省沿江5个市23个县(市、区)的渔船民集散地、船闸通江口、码头、农家乐游玩地、渡口、大型工地和南京青年奥运会保障地等环境水域设立50个监测预警示范点。2014年5-9月共进行了5个批次哨鼠监测,哨鼠总回收率为99.06%(4 954/5 001);发现哨鼠感染点1个,查出阳性哨鼠1只,哨鼠总阳性率为0.02%(1/4 933)。现场观察发现接触江水人员2 088人次,其中捕鱼、收种作物和修造船等生产性接触江水占91.95%(1 920/2 088),钓鱼、洗菜、戏水等生活性接触江水占8.05%(168/2 088);以8-9月接触水体人员居多,占49.57%。现场观察到停靠船只859条,船民1 877人,其中渔船占68.22%(586/859)、渔民占69.58%(1 306/1 877)。共在4个点观察到放养羊32只,其中在哨鼠感染点发现有散放羊3只。全省共发布了4次蓝色预警(接触疫水)和1次橙色预警(哨鼠阳性),发布预警地图1幅,其中显示有5个为捕鱼点、1个为羊散放点;启动应急响应机制1次;完成高危环境药物灭螺10 hm2;对120只散放羊实施集中圈养处理;对35名捕鱼人员发放宣传材料并开展查病和预防性治疗等措施。哨鼠阳性区域内未发生血吸虫急性感染。结论哨鼠感染监测、人畜活动观察、预警信息发布和风险水域应急处置等技术的集成示范为开展大流域血吸虫病监测预警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仁寿县血吸虫病传播的风险因素,为制定防控策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钉螺分布环境及重点风险区域,将钉螺、野粪、钉螺输入、漂浮物、哨鼠和野生动物作为监测对象,开展血吸虫病风险监测。结果钉螺监测调查34个环境,调查总面积为176410 m2,其中有螺面积为99340 m2,没有新发和复现面积;共调查2445框,系统抽样2094框,环境抽样351框,有螺框307框,有螺框出现率为12.56%,捕获钉螺537只,活螺494只,活螺密度为0.20只/框;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在调查钉螺的同时,在其周围环境发现5份野粪,经孵化检测5份野粪均未发现血吸虫毛蚴。在无螺乡镇或无螺环境引进有螺区植物的15个环境进行钉螺输入监测,共调查面积717000 m2,调查8101框,有其他螺306框,其他各种螺632只,钉螺0框,未发现钉螺。在全县15个与有螺水系相通和水流较缓的水域进行钉螺漂浮物监测,共打捞漂浮物394.24 kg,发现其他螺691只,未发现钉螺。2017年、2018年在风险监测高危水域中共投放哨鼠80只,回收并解剖57只,未发现阳性哨鼠,2019年未开展哨鼠监测。野生动物监测未捕获野鼠。结论仁寿县血吸虫病疫情处于较低流行态势,但仍然存在血吸虫病传播的风险因素,须继续加强风险监测,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投放哨鼠监测长江南京段水体血吸虫尾蚴情况,对南京市经过3年大规模灭螺后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在长江南京段的上、中、下游各选择4个点,每1个点投放哨鼠30只,在7、8、9三个月的大潮时各投放1次.投放后,次日收回,饲养35d后解剖观察感染血吸虫情况.结果 3次共投放哨鼠1 080只,收回623只,解剖502只,均为阴性.结论 在全程督导下的大规模灭螺效果明显,对血吸虫病的疫情控制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目的 了解长江江滩武汉段鼠类肝毛细线虫感染状况。方法 方法 选择长江江滩武汉江岸段, 通过捕鼠夹捕获江 滩野鼠, 解剖肝脏肉眼观察肝脏病变和肝组织压片显微镜镜检虫卵。结果 结果 调查点依自然条件分6个片区, 每个调查片 区分别放置60个捕鼠夹, 共360个, 回收360个鼠夹, 共捕获31只野鼠, 平均鼠密度为8.61%, 1只鼠检出肝毛细线虫, 感 染率为3.23%。 31只野鼠中黑线姬鼠24只, 褐家鼠3只, 鼩鼱4只, 感染率分别为0、 33.3%和0。结论 结论 长江江滩武汉段 鼠体有肝毛细线虫感染, 为肝毛细线虫病的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长江南岸一山丘型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示范区内血吸虫病传播的高危风险因素。方法收集长江南岸一山丘型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示范区2016、2017年人畜血吸虫病疫情资料及相关数据。另在示范区内选取乌石河滩、水泥沟、田间沟、泄洪沟、干渠、荒地、荒滩等7个调查点,在相应区域内以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样开展钉螺调查,捡获的钉螺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进行血吸虫核酸检测。连续3个月在7个调查点捕捉野鼠,每月投放1次鼠笼或鼠夹,每次持续3 d。捕获的野鼠取肝脏组织,匀浆后显微镜下检查虫卵,应用毛蚴孵化法检测野鼠粪便和在调查区域内检获的所有肉眼观察到的野粪。结果该示范区2016、2017年本地居民共查病12 232人次,血清血吸虫抗体阳性152例,无粪检阳性病例。本地耕牛血检688头次,血清血吸虫抗体阳性1头,无粪检阳性病畜。7个调查点共调查钉螺2 152框,捡获钉螺1 401只,其中活螺为427框1 398只,平均密度为3.27只/框。LAMP检测结果显示,24管钉螺(每管15只钉螺)混合DNA中,5管呈阳性反应,分布在水泥沟、田间沟、干渠等3个调查点。投放鼠笼或鼠夹共825个,捕获野鼠35只,分布在除乌石河滩的其余6个调查点。野鼠粪便孵化均为阴性,肝脏组织镜检发现2只野鼠感染华支睾吸虫。购得的2份野猪肝脏和1只野兔,镜检和粪便孵化均为阴性。捡获野粪137份,较多的2个调查点分别为54份和44份,野粪来自牛、羊、马、猪、犬等5种家畜,其中牛粪最多(66份),猪粪最少(4份)。经毛蚴孵化检查,26份野粪为阳性,阳性率为19.0%,其中牛粪15份阳性,马粪、羊粪、猪粪、犬粪分别为2、3、3、3份阳性。结论示范区内人群调查未见血吸虫感染。示范区的有螺环境内存在多种家畜传染源格局,家畜野粪阳性率为19.0%,是该类地区血吸虫病传播的高危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武汉市血吸虫病重点水域水体感染性, 探讨哨鼠法在血吸虫病监测预警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长江武汉段、 东荆河?通顺河水系、 府河?沦河水系和金水河4个血吸虫感染高危水系设立监测预警点。汛期来临前调查监测点周边钉螺分布和感染情况, 汛期来临时采用哨鼠法检测水体血吸虫感染性。调查监测点周边村组历年病情资料, 同时观察滩面人畜活动情况, 对哨鼠感染率与滩面螺情进行秩相关检验。对出现感染性水体的区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结果 18个监测点15个查到阳性哨鼠, 阳性率为83.33%。共投放哨鼠554只, 回收540只, 回收率为97.47%。回收哨鼠全部解剖, 阳性75只, 总感染率为13.89%, 共检获血吸虫成虫172条, 平均虫荷为2.29±0.71条/鼠。4大水系哨鼠感染率分别为 8.33%、 24.53%、 10.85%、 6.5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19.131, P = 0.000)。虫荷分别为2.33±0.71、 2.28±0.76、 2.22±0.60、 2.75±0.96条/鼠,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 = 0.638, P = 0.593)。哨鼠阳性率与监测点钉螺面积、 活螺平均密度和钉螺阳性率均无相关性。15个哨鼠阳性点中, 8个有渔船民活动, 8个滩面有钓鱼或种植者, 10个滩面有耕牛散放, 4个有病牛。15个哨鼠阳性点启动了应急响应机制, 未出现血吸虫病重大疫情。结论 武汉市血吸虫病重点水域水体感染性较高; 哨鼠法可作为血吸虫病监测预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湖北省汉川市血吸虫病重点水域的水体感染性,探讨哨鼠法在血吸虫病监测预警中的作用。方法于2014年在汉川市汉北河、刁汊湖、庙五渠等3个水系设立哨鼠监测预警点,并收集监测点所属村的疫情资料。分别于6月上旬和9月上旬于各监测点投放哨鼠(雄性昆明小鼠)20只,每次4 h,连续投放2 d。观察小鼠丢失及死亡情况。同时,观察监测现场江滩上的人畜活动情况,并调查其血吸虫感染情况。将哨鼠带回实验室饲养35 d后,解剖观察其肝脏肉芽肿情况,并计数血吸虫成虫。分析哨鼠感染情况和监测预警阳性点的分布,对出现感染性水体的区域启动应急响应。结果 2014年在汉川市汉北河、刁汊湖和庙五渠等3个水系分别设5、5、3个监测点,共13个。各监测点2014年春季均未查到感染性钉螺。汉北河水系有螺框出现率为18.7%(224/1 201),高于刁汊湖水系(12.8%,852/6 644)和庙五渠水系(6.4%,202/3 147)(P0.01)。监测点共投放哨鼠520只,回收514只,丢失6只,饲养过程中死亡4只。共解剖哨鼠510只,检出感染阳性哨鼠4只,检获日本血吸虫成虫27条,哨鼠总感染率为0.8%,阳性鼠平均虫荷为6.8条/只。汉北河、刁汊湖、庙五渠等3个水系的哨鼠感染率分别为1.5%(3/197)、0.5%(1/195)、0(0/118)(P0.05)。13个监测点中,三四村、康家村、陡埠村等3村为血吸虫感染阳性点,且均在9月份检出。汉北河、刁汊湖和庙五渠等3个水系血吸虫检出阳性点分别为2、1和0个。13个监测点现场共发现散放耕牛22头,其中感染血吸虫的牛2头;发现渔船民共62人,其中血吸虫感染者2人。3个哨鼠阳性点均启动了应急响应,未发生血吸虫病重大疫情。结论哨鼠法可显著提高血吸虫病监测预警系统的敏感性,残存的病牛和渔船民中的感染者仍是汉川市血吸虫病传播的主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及时了解重点地区水体的血吸虫感染性,以便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落实综合防控措施,严防急性血吸虫病疫情的发生。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6~2008年镇江市丹徒区血吸虫病疫情资料,在全区沿江乡镇重点水域共设置预警监测点6个,2009年和2010年5~9月采取螺情监测、水体感染性监测、血吸虫毛蚴污染水体监测等方法开展重点水域血吸虫感染性监测,对阳性监测预警点及时发布预警通报,并开展人畜查治、查灭螺及灭蚴、健康教育等应急处置措施。 结果  2009年和2010年5~9月6个监测预警点螺情监测均未查到感染性钉螺。水体感染性监测,共投放哨鼠1 200只,回收1 126只,哨鼠回收率为93.83%;共解剖1 126只,检获阳性哨鼠13只,哨鼠血吸虫总感染率为1.15%;发现哨鼠阳性点3处,其中1处2010年6、7月连续2次监测为阳性。血吸虫毛蚴污染水体监测共投放哨螺6 000只,回收5 500只,回收率为91.67%,共逸蚴钉螺21 348只次,解剖3 311只钉螺,均未发现阳性钉螺。对阳性监测预警点共发布预警4次。应急处置对接触疫水人员等重点人群查病1 482人,查出DDIA阳性82人,阳性率5.53%;查出粪阳7人,感染率为0.47%;检查羊169只次,查出阳性7只次,感染率4.14%。对监测预警阳性点及其周边环境开展查螺15hm2,未查出阳性钉螺;灭螺20hm2;应急灭蚴合计11hm2。2年全区未发生一例急性血吸虫病。 结论  对重点水域血吸虫感染性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可有效地防控血吸虫病疫情的发生,使全区血吸虫病传播控制达标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池州市贵池区野鼠血吸虫感染情况,为制定或调整针对性的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2022年,根据贵池区既往血吸虫病疫情资料,结合流行类别和流行程度,每年抽取不少于10%的有螺流行村开展野鼠调查。采用夹夜法在有螺环境投放鼠夹,采取肝结节压片镜检、肠系膜静脉压片镜检、Kato-Katz法和毛蚴孵化法对捕获的野鼠进行平行检测,统计野鼠密度和血吸虫感染率等相关指标。结果 2020—2022年共调查流行村46个,累计捕获野鼠922只,野鼠密度为6.91%(922/13 346),野鼠血吸虫感染率为13.02%(120/922);不同年份野鼠密度分别为8.22%(245/2 982)、4.29%(217/5 058)和8.67%(460/5 306),野鼠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3.27%(8/245)、14.29%(31/217)和17.61%(81/4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7.426、29.455,P均<0.05)。山丘型地区野鼠密度为7.82%(589/7 534),野鼠血吸虫感染率为16.98%(100/...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长江水体血吸虫毛蚴监测方法,监测水体受血吸虫虫卵污染情况,为追踪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及灭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长江江苏段选择45个监测点,采用浮瓶-尼龙袋哨螺测定法,每个点投放500只阴性钉螺,于2009年5-9月每月投放1次,每次投放28 h,钉螺收回后置于25℃恒温箱内饲养。首次回收2个月后每月采用群体逸蚴法检测1次钉螺感染性,在末次投放3个月后,采用压碎法解剖全部钉螺,观察钉螺血吸虫感染情况,并调查出现感染螺环境的人畜活动情况。建立江苏省长江水域哨螺监测数据库,绘制哨螺阳性点地理分布图,计算江水中钉螺单位时间被血吸虫毛蚴感染的阳性率。结果 45个点5个月共投放哨螺44 717只,回收43 477只,回收率为97.23%;钉螺逸蚴81 410只次,未发现感染性钉螺;解剖钉螺13 033只,发现5只感染血吸虫,钉螺感染率为0.038%,水体中钉螺感染血吸虫的阳性率为4.11/100万。在45个监测点中检出阳性点5个,阳性点出现率为11.11%;其中哨螺阳性点分布在长江南岸3个、北岸1个、江心洲1个,其阳性点出现率分别为21.43%、5.56%和7.69%,南岸哨螺阳性点出现率是北岸的3.8倍。5个阳性点中有3个为渔船民集散地。结论江苏省长江南岸水域受血吸虫虫卵污染程度高于北岸,渔船民集散地是重要的污染地之一。浮瓶-尼龙螺袋哨螺测定法是监测水体受血吸虫虫卵污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四川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体系,为推进全省消除血吸虫病进程提供技术保障。方法 在四川省11个市(州)63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设立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区,开展野粪、发热病人、家畜和野生动物血吸虫感染监测,重点环境疫水和螺情监测,以及钉螺输入扩散、漂浮物携带钉螺、生态湿地钉螺孳生风险监测。结果 2015–2018年,四川省共检测野粪1 636份,发现血吸虫阳性野粪3份,阳性率为0.18%;监测各类家畜3 995头(只)、野鼠59只,未发现血吸虫感染动物。2018年共监测发热病人49 414人,发现血清学检测阳性493人;其中445人进行了粪检,未查出粪检阳性病人。2010–2018年,共设立哨鼠疫水监测点93个,投放哨鼠3 994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哨鼠1只。2015–2018年,共调查重点环境4 156处、1 998.46 hm2,查出有螺环境668处(占16.07%)、有螺面积193.26 hm2;2017–2018年监测有植物引种的钉螺输入可疑环境497处,发现有螺环境65处、钉螺2 673只;2017–2018年设立打捞漂浮物监测点593个,打捞漂浮物共9 191.39 kg,检获携带钉螺186只;2013–2015年对4个湿地环境进行风险监测,发现2个湿地有钉螺孳生。各环境监测查获的钉螺经检测均未发现血吸虫感染。结论 四川省已成功构建敏感有效的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体系,但局部地区仍然存在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今后应继续落实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加强钉螺监测与控制,强化湿地生态区的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与防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汛期湖北省长江流域和汉北河流域血吸虫感染性。 方法 在长江流域湖北段和汉北河流域共设17 个监测点, 开展螺情调查, 并采用哨鼠测定法监测水体血吸虫感染性。 结果 长江流域湖北段和汉北河流域活螺平均密度分别为0.35只/0.1 m2 和0.67只/0.1 m2 , 钉螺平均感染率分别为0.33%和0.05%。在长江流域共开展2次水体感染性监测,第1次哨鼠阳性率为5.5%, 有4处阳性环境; 第2次哨鼠阳性率为5.5%, 有7处阳性环境。在汉北河流域开展1次水体感染性监测, 哨鼠阳性率为11.9%, 有4处阳性环境。 结论 汛期湖北省长江流域和汉北河流域水体血吸虫感染性较高。采用哨鼠测定法监测重点水域血吸虫感染性可及时提供预警信息, 防止急性血吸虫病疫情发生和蔓延, 同时还可间接了解查灭螺工作质量和药物灭螺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构建武汉市汉口江滩血吸虫病疫源地监测和风险评估体系,为及时掌握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2013年对武汉市汉口江滩进行人群社会行为学和风险源监测,调查血吸虫感染风险因素,采用三维风险矩阵和三维可视化方法对其进行风险等级评价。结果 2013年武汉市汉口江滩节假日和工作日人流总量分别为59 582(人·次)/d和36 382(人·次)/d;垂钓和游泳为最常见接触江水方式;接触江水人群性别以男性为主(73.9%),职业以离退休为主(36.1%),居住地以本地为主(69.7%),人群收入以1 000~3 000元/月为主(52.1%),并且防护意识偏低。春季活螺平均密度为0.993只/0.1 m2,鼠密度为7.72%,野粪密度为0.78份/hm2;秋季活螺平均密度为0.596只/0.1 m2,鼠密度为5.22%,野粪密度为0.32份/hm2;秋季活螺平均密度、鼠密度和野粪密度较春季分别降低39.9%、32.4%和59.0%。三维风险矩阵评估结果显示,江滩一期和二期血吸虫感染风险为中等,三期为高等风险,四期为极高风险。三维可视化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江滩血吸虫感染风险等级从一期到四期依次增大,与风险矩阵评估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2013年武汉市汉口江滩存在较大血吸虫感染风险,构建的血吸虫病疫源地监测和风险评估体系科学可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2020年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对下游沿江地区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的影响,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镇江市丹徒区沿江4个乡镇的8个重点环境作为评估区域,于2021年对螺情、人畜病情、环境野粪、放牧及野鼠感染等开展调查,综合分析评估洪灾后血吸虫病传播的风险程度。结果 在8个环境中,共查出有螺面积60.60hm2,活螺密度在0.51~2.07只/0.1m2之间,无感染性钉螺;共发现野粪155份,未查到阳性野粪;共捕获野鼠8只,无阳性。4个村居民血清学检查阳性率为3.71%,船民阳性率23.68%,未查出粪检阳性病人;共检查家畜177头(只),无阳性家畜。8个环境中,属中等传播风险的为5个,低传播风险的为3个。结论 2020年长江流域洪灾后,长江下游血吸虫病传播风险有所上升,建议加强江滩环境的螺情监测与控制,并加强江滩禁牧及人群健康教育等综合性防控措施,降低血吸虫病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下游地区感染性钉螺滩地血吸虫病传染源现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长江下游地区感染性钉螺滩地血吸虫病主要传染源,为加大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的实施力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7-2009年江苏省扬中市血吸虫病防治资料,并选择沿江3个易感区域为研究观察区,分别于2009年5-11月在观察区内开展血吸虫病流行因素现况调查。采用系统抽样法调查螺情;采用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和Kato-Katz法调查观察区内当地常住居民和渔船民血吸虫感染情况;采用顶管孵化法检查观察区内散养家畜血吸虫感染情况;调查观察区内野鼠等野生动物血吸虫感染情况;采用哨鼠法测定观察区内水体血吸虫感染性。结果 2007-2009年扬中市分别检查当地居民45300、17400人和16800人,人群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37%、0.48%和0.44%,未发现粪检阳性者。2009年共检查易感地带居民2124人,血检阳性率为0.66%,未发现粪检阳性者;检查当地渔船民220人,血检阳性率为3.18%,未发现粪检阳性者。对观察区内散养的798只羊进行检查,未发现粪检阳性。观察区内易感滩地每年均能发现感染性钉螺,钉螺感染率曾高达1.49%。共捕获7只野鼠,均未发现血吸虫感染。共投放300只哨鼠测定水体感染性,哨鼠总感染率为0.33%。结论本次调查未发现当地人畜及野生动物血吸虫病传染源,当地感染性钉螺的来源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