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因尿毒症脑病患者行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治疗的病例进行分析,观察治疗前后抽脉血测定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血清钾(K+),血清钠(Na+),血清氯(CL-),血清钙(Ca2+),二氧化碳结合力(C02CP),β2-微球蛋白(β2-MG)等常见的指标,比较治疗前后变化及并发症情况,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48例患者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血清钾和血清钠均有明显下降,8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系统疾病、感染、透析性骨营养不良、贫血等。结论: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能有效清除尿毒症脑病患者毒素,并发症较少,是治疗尿毒症脑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emopelfusion,HP)联合血液透析(hemodialysls,HD)治疗尿毒症脑病的临床效果和护理。方法: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26例尿毒症脑病患者。结果:经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联合治疗后。尿毒症脑病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4.6%。其中显效多发生在HD和HP治疗结束后1~24h。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是尿毒症脑病的必要治疗手段。此2种方法联合应用起到优势互补的治疗作用.能明显改善尿毒症患者的中分子中毒症状,对预防透析相关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尿毒症脑病是急、慢性肾衰竭的常见并发症,严重者可致死亡。以往采用的低通量血液透析纠正尿毒症脑病效果较差,近4a来笔者对27例症状明显的尿毒症脑病患者行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尿毒症脑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尿毒症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血液透析滤过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2组治疗14d后观察疗效、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B2-MG、及电解质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2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生化指标治疗前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各生化指标治疗后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液透析滤过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尿毒症脑病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神经精神症状和情感障碍的发病情况,寻求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58例尿毒症脑病患者进行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及血液透析治疗。结果58例患者34例(58.6%)症状得到缓解,预后较好,未复发;18(31.0%)症状好转;4例(6.9%)死亡;2例(3.4%)自动出院,总有效率达89.6%。结论尿毒症患者血肌酐值越高,其神经精神症状越明显,情感障碍的发生率越高;经过有效合理的综合治疗可改善尿毒症患者的神经精神症状和情感障碍,减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的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本院收集并治疗38例尿毒症患者,将38例患者分为随机两组,每组19例,分别为治疗组、对照组,在整个治疗观察过程中分别记录并且检测血尿素氮、血肌酐、白蛋白、电解质及临床症状等表现及情况.结果 治疗组中应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的治疗方法,病人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改善中分子毒素所致的临床症状(疲倦、注意力不集中、恶心、呕吐)效果明显,其中除了2例发生低血糖的不良反应之外,没有不良现象的发生.结论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是有效的尿毒症的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尿毒症中分子毒素所致的临床症状,是一种长期、安全、有效的维持性血液净化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摘 要目的:研究尿毒症患者实施三种血液净化对外周血清中毒素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 2016 年 6 月至 2017 年 6 月于许昌市中心医院接受尿毒症治疗的 9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低通量血液透析组、高通量 血液透析组、血液透析滤过组,每组均 30 例,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毒素水平及安全性。 结果: 与低通量血液透析组相 比,高通量血液透析组、血液透析滤过组血肌酐、β2 微球蛋白、甲状旁腺激素、血尿素氮较低,高通量血液透析组、血液 透析滤过组皮肤瘙痒、食欲不振、失眠、血压异常等表现发生率与低通量血液透析组相比均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三种血液净化方式中,高通量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形式能够有效清除患者外周血清中毒素 水平,且其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摘 要目的:研究尿毒症患者实施三种血液净化对外周血清中毒素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 2016 年 6 月至 2017 年 6 月于许昌市中心医院接受尿毒症治疗的 9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低通量血液透析组、高通量 血液透析组、血液透析滤过组,每组均 30 例,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毒素水平及安全性。 结果: 与低通量血液透析组相 比,高通量血液透析组、血液透析滤过组血肌酐、β2 微球蛋白、甲状旁腺激素、血尿素氮较低,高通量血液透析组、血液 透析滤过组皮肤瘙痒、食欲不振、失眠、血压异常等表现发生率与低通量血液透析组相比均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三种血液净化方式中,高通量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形式能够有效清除患者外周血清中毒素 水平,且其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3,(8):1552-1554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加中药内服对尿毒症脑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终末期尿毒症脑病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效果及生活质量。方法:入组尿毒症脑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治疗组31例,对照组予常规血透,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化瘀排毒方"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5个月,连续观察3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红细胞压积(HCT)、总蛋白(TP)、β2-微球蛋白(β2-MG)、甲状旁腺激素水平(PTH)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31例中所测得的平均时间尿素氮浓度(TACurea)、蛋白质分解率(PCR)、β2-MG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表明"化瘀排毒方"在治疗尿毒症脑病有一定疗效。结论:"化瘀排毒方"配合血透能有效清除尿毒症毒素,在提高透析充分性及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单纯的血透,是治疗尿毒症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血液淀粉酶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例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按其血液淀粉酶水平分为A组(16例)和B组(14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液淀粉酶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A组血液透析1次后血液淀粉酶水平即降至正常水平(P<0.05);血液透析治疗3次后,两组患者的血液淀粉酶水平均恢复至正常水平(P>0.05)。结论:首次确诊为尿毒症的患者其血淀粉酶升高经血液透析治疗后可降至正常范围,可排除患者合并急性胰腺炎疾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赵淑珍  刘光珍 《中医药研究》2010,(12):1468-1469
目的观察醒脑静联合血液透析灌流治疗尿毒症脑病的疗效。方法将40例尿毒症脑病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醒脑静联合血液透析灌流,对照组单纯血液透析灌流。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肾功能、脑电图变化等。结果治疗组症状疗效总有效率85%,优于对照组的70%(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5%,优于对照组的65%(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病人治疗后肾功能肌酐和尿素氮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脑电图均有明显改善(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可明显改善尿毒症脑病病人的临床症状、中医证候,并能改善脑电图指标,醒脑静与血液透析灌流联合治疗,可清除中分子物质,并有催醒作用,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清除中分子毒素的效果.方法:将60例终末期肾衰患者随机分为3组:血液透析(HD)组:每周3次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滤过(HDF)组:每周2次血液透析及每周1次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HD+HP)组:每周3次血液透析治疗,其中1次联合血液灌流器治疗.结果:HP+HD组和HDF组治疗后血清iPTH、β2MG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均P〈0.05),HP+HD下降更明显(P〈0.05),而HD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HP+HD组对中分子物质的清除率明显优于HDF组和HD组.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疗效显著,能有效清除中分子毒素,血液灌流联合透析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操作简便,在保证有效透析的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诱导期护理在老年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老年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血液透析诱导期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的54.0%(P〈0.05)。结论:对老年尿毒症患者进行血液透析诱导期护理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多项研究表明,尿毒症透析患者中存在营养不良一炎症一动脉粥样硬化综合征(MIAS),其由多因素引起的尿毒症患者长期微炎症状态是其中的关键环节,是引起营养不良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如何减少尿毒症透析患者长期微炎症状态是临床药物治疗的重要课题。C-反应蛋白(CRP)是检测血液透析患者存在的微炎症状态的敏感指标,对微炎症状态的早期发现有明显的意义。为此,我们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CRP和血浆白蛋白(ALB)的变化,旨在为改善尿毒症透析患者远期预后提供一种实际而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血透患者予以HD(血液透析)以及HP(血液灌流),对患者血液中其中大分子的毒素清除所呈现出的差异。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11月至2011年11月以来,于我科治疗的80例尿毒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于1月内予以HD,之后再予以HD+HP。并对HD以及HD+HP治疗前后(单次)的毒素水平分别予以检测,并计算其下降率。结果:患者进行HD以及HD+HP后,均能够将其血清中的血清磷与cr,以夏BUN予以有效清除(P〈0.05),两法不具差异(P〉0.05);患者予以HD+HP进行治疗前后,其PTH与血清瘦素均下降显著(P〈0.05),而予以HD进行治疗前后其PTH与血清瘦素均未见下降呈显著趋势(P〉0.05);HD+HP后患者PTH以及血清瘦素的下降率同HD后相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尿毒症患者予以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进行串联治疗,不仅能清除其小分子毒素,而且能够改善患者其水电解质的平衡以及酸碱紊乱,同时还能够有效的将中大分子的毒素予以清除,效果显著,开辟了对尿毒症患者进行治疗的新途径,应予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压影响.方法:将80例慢性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给予综合护理,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并随访观察2组心脑血管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血压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观察组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对慢性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血压控制具有重要作用,可稳定患者血压,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血液透析(HD)是尿毒症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能延长尿毒症患者生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由于血液透析治疗危险性大、医疗费用高、还要终生透析、不能治愈等因素,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易产生忧郁、焦虑,甚至出现心理行为异常,现将原因及对策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摘 要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 月 阳春市中医院收治的 68 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包括对照组 34 例和观 察组 34 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患者行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 炎症因子水平、血磷(P)水平、β2– 微球蛋白(β2–MG)水平,以及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 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β2–MG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Scr、BUN、 β2–MG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 –6(IL–6)、C 反应蛋白(CRP) 和 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CRP、IL–6、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慢性肾功能 衰竭尿毒症患者进行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其受损的肾功能,纠正炎症因子水平,同时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患者的毒素清除效果和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入院诊治的48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探析组与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探析组则予以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毒素清除情况。结果:探析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探析组β2-MG、PTH、SCr、BUN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疗效可靠,能最大程度清除尿毒症毒素,可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可靠、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滤过对抗生素脑病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57例尿毒症合并感染而使用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的血液透析患者,将单纯行血液透析治疗的2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间断插入行血液透析滤过的3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2组患者均静脉使用头孢类抗生素3~9 d以抗感染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血浆白蛋白、使用抗生素种类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抗生素脑病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抗生素脑病的出现与血浆白蛋白水平关系不大,2组中抗生素脑病中医辨证多属心脾两虚型和痰气郁结型。结论血液透析滤过可以更好地预防尿毒症合并感染的血透患者出现抗生素脑病,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重症感染或中枢性感染的患者要尽量避免使用容易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