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沈迪  郜妙 《上海医药》2024,(3):28-32
目的 :探讨益气化瘀解毒法联合化疗对晚期胃癌和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53例晚期胃癌和12例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3)和观察组(n=32),对照组给以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联合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的结果应用益气化瘀解毒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生命质量核心量表评分、肿瘤坏死因子-a水平、肿瘤标志物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白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益气化瘀解毒法联合化疗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复合空间模式下踝背屈训练与功能性电刺激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7月—2018年4月在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56例,采取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训练组(A组)、功能性电刺激组(B组)、踝背屈训练与功能性电刺激组(C组)三组;三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B组加予功能性电刺激训练,C组加予复合空间模式下踝背屈训练与功能性电刺激,三组疗程均为8周.采用Holden步行能力分级(FAC)、下肢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FMA)、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定患者的步行能力、下肢运动水平、平衡功能和生活活动水平.结果:①三组各有2例无法坚持训练,退出研究,每组有50例完成研究.A组、B组和C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90.0%,98.0%;差异显著(P<0.05);②经治疗三组Holden步行能力分级均比之前改良(P<0.01),B组和C组改良程度优于A组(P<0.05);③治疗后3组的FMA评分、BBS评分和MBI评分有不同水平升高(P<0.01),C组升高幅度最大,B组次之.结论:采取复合空间模式下踝背屈训练与功能性电刺激能有效地改良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踝背屈功能和步行时的异常模式,有利于促使患者的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ADL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对老年性慢性心力衰竭(气阴两虚证)患者的中医证候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3月淮北市中医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老年性慢性心力衰竭(气阴两虚证)住院患者11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8)和试验组(n=59)。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抗心衰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每次取5.2g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d、治疗14d中医心衰主证候积分、证候总积分、6min步行试验距离(6MWD)、明尼苏达生活质量(MLHFQ)评分、脑钠肽(BNP)等指标。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和心功能疗效,同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14d的中医主证候积分、证候总积分、6MWD、MLHFQ均显著改善(P<0.05、0.01),试验组治疗7d的中医主证候积分、证候总积分、6MWD、MLHFQ均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7d的主证候积分、证候总积分、6MWD、MLHFQ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7d比较,试验组治疗14d中医主证候积分、证候总积分、6MWD、MLHFQ、BNP均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试验组治疗7d的中医主证候积分、证候总积分、6MWD、MLHFQ均显著改善(P<0.05),试验组治疗14d的中医主证候积分、证候总积分、6MWD、MLHFQ、BNP均显著改善(P<0.05)。试验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9%(P<0.05);试验组心功能疗效总有效率为8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1%(P<0.05)。结论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能更早、更快、更明显地改善老年性心力衰竭(气阴两虚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且中医证候、6MWD、MLHFQ的改善优先于BNP,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针灸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虚寒型慢性胃炎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某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76例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患者采纳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38例患者采纳针灸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对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76.32%),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26%)明显低于对照组(26.32%),组间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黄芪建中汤可有效减轻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机体康复,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功能锻炼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入选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16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8例。康复训练1个月后,两组患者分别采用Ful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巴氏指数评分(MBI)、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进行评定,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1个月康复训练后,两组患者FMA、MBI 及BBS 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一定提高,观察组患者FMA、MBI及BB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联合功能锻炼可增加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对改善其生活质量及心理重建有重要意义,结论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BIODEX平衡功能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5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药物及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采用BIODEX平衡功能训练;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平衡功能训练.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进行以下评定:①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量表);②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③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 scale.FAC);④Biodex平衡功能评分进行评定,分析患者平衡能力、步行能力改善情况.两组患者入组后开始为期4周的康复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BBS、FAC、BIODEX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得到改善,治疗前、后各量表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在各量表评分提高幅度更大(P<0.05)结论 BIODEX训练能更好地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平衡及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收治的82例脑卒中伴一侧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均予常规康复疗法,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丹红注射液肌肉注射(2~4mL/次,2次/d),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再予镜像疗法。治疗4周后,专人采用盲法评定运动功能、平衡功能以及步行功能。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简式Fugl-Meyer评分法(FMA)、Berg平衡量表(BBS)、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显著升高(P<0.01),股四头肌、腘绳肌手法测试(MMT)分级标准Kendall百分比法评分显著升高(P<0.01),步长、步频、步速显著升高(P<0.01),Holden功能性步行分级法(FAC)步行能力分级显著升高(P<0.01);与治疗后比较,观察组FMA、BBS、MBI评分显著较高(P<0.01),股四头肌、腘绳肌MMT分级标准Kendall百分比法评分显著较高(P<0.01),步长、步频、步速显著较高(P<0.01),FAC步行能力分级显著较高(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镜像疗有助于脑卒中偏瘫伴下肢功能运动障碍患者的下肢功能恢复,提高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8.
方小养  苏丽丽  陈传帮  郑跃  李海燕 《江苏医药》2021,47(5):471-474,478
目的 探讨踝足弹力绷带结合Bobath技术对早期脑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 住院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在对照组基础上,踝足弹力绷带组加用踝足弹力绷带缠绕后进行常规步行训练,联合治疗组加用踝足弹力绷带缠绕后再进行Bobath训练,包括Bobath床边步行及自动化步态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LE)、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和10-m最大步行速度(10-mMWS)评估疗效.结果 治疗4周后,三组患者BBS、FMA-LE、10-m MWS评分及FAC评级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联合治疗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和踝足弹力绷带组(P<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和踝足弹力绷带基础上再结合Bobath技术训练,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及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功能性电刺激(FES)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阳江市人民医院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100)与观察组(n=100)。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联合FES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rTMS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前患侧膝关节伸屈肌的峰力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侧膝关节伸屈肌的峰力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综合痉挛量表(C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10 m最大步行速度(10 m MW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C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BBS评分、10 m MWS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FES联合rTMS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可提升患者患侧下肢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平衡能力,提升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0.
高晓平  冯小军  陈冲  鲍文 《安徽医药》2015,(6):1115-1118
目的:探讨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分析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的相关性。方法将48例病程为1~3个月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智能训练系统治疗,每天2次,每次20 min。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评定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采用FMA-L评分量表)和步行功能(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结果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治疗后均有改善(P<0.05),但治疗组患者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前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或P<0.05)。结论智能训练系统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改善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且效果优于单纯应用常规康复治疗;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躯干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男32例,女20例,年龄(60.28±12.4...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综合治疗早期中风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中风偏瘫患者144例,随机分为药物组、康复组、针刺结合康复组,给予相应的治疗3个疗程,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和Brunnstrom功能评价疗效。结果 Barthel指数评分显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患者ADL提高较其他两组显著,疗程越长效果越好(P<0.01);肢体Brunnstrom运动功能疗效显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第2、3疗程后上、下肢运动能力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1),而手功能从第1疗程即开始恢复,且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效果最好。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综合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疗效优于单纯康复和药物治疗,且手功能恢复最早,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灸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神经内科和康复医学科住院的60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病房常规对症治疗与营养支持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刺运动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MAS评分、SS-QOL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3个疗程后的MAS评分及SS-QO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1、3个疗程后的MAS评分及S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刺运动疗法可以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减重支持系统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6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疗法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减重支持系统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末使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及步行速度、步长等指标进行步行功能评价,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进行运动功能评价,改良Barther指数(MBI)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价。比较训练不同时间后偏瘫患者步行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程度的差异性。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训练4周后治疗组FAC评分、平均步行速度、平均步长及FMA分值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MBI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8周后治疗组FAC评分、平均步行速度、平均步长及FMA分值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治疗组MBI较对照组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缺血性卒中后使用减重支持系统训练可显著改善偏瘫患者步行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针刺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中风偏瘫患者29例作对照组,仅给予针刺治疗;另选取29例作研究组,给予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案治疗该疾病的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QOL评分为(53.7±4.2)、Fugl-Meyer评分为(62.46±5.18);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QOL评分为(41.9±5.2)、Fugl-Meyer评分为(54.21±3.09);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后QOL评分、Fugl-Meyer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用于中风偏瘫治疗中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肢体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金建平  吴秀清  游毅  张丽瑾  陈燕 《上海医药》2014,(4):62-62,I0001,I0002
目的:观察偏瘫患者减重训练最佳开始时间。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90例据不同减重训练开始时间分成3组。Barthel指数量表、改良Ashworth分级法、Berg平衡量表、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FMA)指标评定效果。结果:12周后,各组四项指标均有提高,但观察组效果更明显,且C组〉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康复治疗1周后配合减重训练,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肌张力、平衡能力和下肢运动功能恢复和改善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针药结合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0月就诊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针药组和常规药物组,每组30例,常规药物组按指南进行规范化治疗,针药组在常规药物组基础上给予益气复脉针法和中药汤剂,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代谢当量及左室射血分数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针药组各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常规药物组(P<0.05).针药组治疗后代谢当量及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针药组显著高于常规药物组(P<0.01).结论 针药结合能有效改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提高活动耐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对于患者肌力、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与基础护理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神经内科治疗及护理,早期康复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措施。采用简式Fud—Meyer评分(FM评分)评价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康复6个月的肌力、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早期康复组康复后的肌力等级、FM评分、BI评分显著高于基础护理组(P〈O.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措施能够帮助患者恢复肌力,锻炼患者肢体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仇君 《中国基层医药》2014,(23):3589-3591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化瘀方药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的疗效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益气活血化瘀方药,治疗时间为3个月。应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和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比例两组临床疗效、SF-36评分以及SAQ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84.4%)显著高于对照组(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82,P=0.029);研究组治疗后SF-36评分、SAQ评分分别为(73.2±1.1)分、(69.3±0.4)分,显著高于治疗前( t=10.192、11.028,P=0.032、0.023),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11.092、11.053,P =0.022、0.019)。结论益气活血化瘀方药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