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醒脾养儿冲剂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86例急性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醒脾养儿冲剂。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79.0%和60.5%,总有效率分别为93.0%和86.0%,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醒脾养儿冲剂治疗该病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醒脾养儿颗粒和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选用醒脾养儿颗粒进行治疗,治疗组在醒脾养儿颗粒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酪酸梭菌活菌散药物进行治疗。观察2组总有效率,患儿腹痛、腹胀、腹泻以及大便性状好转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儿腹痛、腹胀、腹泻以及大便性状好转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均0.05)。结论醒脾养儿颗粒联合酪酸活菌活菌散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效果明显,并能加快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好转,具有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醒脾养儿颗粒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中的应用。方法:将12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50例口蒙脱石散联合双歧四联活菌片治疗,治疗组70例口服醒脾养儿颗粒(毛大丁草、山栀茶、一点红、蜘蛛香)联合双歧四联活菌片治疗,观察2组3d内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的恢复时间及实验室检查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与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0%和92.7%,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5)。结论: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加味葛根芩连汤、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应用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对照组予以临床常规治疗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组在对照组临床用药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加味葛根芩连汤。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89%,对照组为72.97%(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加味葛根芩连汤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患儿心肌酶谱检测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小儿厌食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四缝穴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醒脾养儿颗粒治疗。10天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体重、血清Zn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6.4%和82.1%,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体重和血清Zn含量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醒脾养儿颗粒配合推拿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8例。两组均常规治疗,对照组另用蒙脱石散和利巴韦林颗粒,观察组另用醒脾养儿颗粒配合推拿。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5.83%,对照组8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止泻时间、止吐时间、脱水纠正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脾养儿颗粒配合推拿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刘向萍  马玉宏  刘娟 《陕西中医》2011,32(10):1331-1332
目的:观察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6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0例给予口服醒脾养儿颗粒(毛大丁草、山栀茶、一点红、蜘蛛香)治疗,对照组76例给予口服胃蛋白酶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服药后食欲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25%,对照组总有效率6.3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腹泻改善时间、呕吐改善时间、退热时间、治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疗效较好,能迅速缓解患儿症状,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崔微 《新中医》2020,52(2):101-103
目的:观察消旋卡多曲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将82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消旋卡多曲,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醒脾养儿颗粒,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心肌酶水平、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血清心肌酶各项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心肌酶各项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发热持续时间、腹泻持续时间、呕吐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旋卡多曲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患儿,可以促进心肌功能恢复,提升症状改善的程度,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张娟  白辉辉 《新中医》2022,54(3):120-122
目的:观察醒脾养儿颗粒联合中药贴脐治疗小儿盗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盗汗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葡萄糖酸钙口服液和维生素D滴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醒脾养儿颗粒联合中药贴脐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评分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醒脾养儿颗粒辅治小儿原发性夜间遗尿症的效果。方法:8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醒脾养儿颗粒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膀胱容量及遗尿频率指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膀胱容量提升幅度大于对照组、遗尿频率减少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χ2=0.213,P>0.05)。复发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脾养儿颗粒辅治疗小儿原发性夜间遗尿症疗效较好,且复发率低,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d,分别于7d、14d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在治疗7d、14d时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苗药醒脾养儿颗粒配合推拿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6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66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蒙脱石散联合复方乳酸菌胶囊治疗,治疗组给予苗药醒脾养儿颗粒配合推拿治疗。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和92.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采用苗药醒脾养儿颗粒配合推拿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醒脾养儿颗粒配合推拿治疗小儿泄泻脾虚型的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口服醒脾养儿颗粒同时用推拿治疗,对照组口服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两组均根据腹泻情况给予补液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等。结果:观察组大便次数、大便性状、大便的量、饮食、精神、症状、体征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脾养儿颗粒配合推拿治疗小儿泄泻脾虚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醒脾养儿颗粒联合金双歧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治疗组以醒脾养儿颗粒与金双歧联合口服治疗;对照组单用金双歧治疗,观察患儿食欲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3%,对照组分别为82.8%,经χ2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醒脾养儿颗粒联合金双歧可以提高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且安全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醒脾养儿颗粒配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疗效。方法:观察64例小儿厌食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2例。治疗组给予醒脾养儿颗粒加减口服合针刺四缝穴治疗,治疗7天为1疗程,共治疗4疗程。对照组使用复方乳酸菌素片治疗,2组均治疗7天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各项安全性指标。结果:醒脾养儿颗粒配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收集64例,完成治疗61例,其中治疗组剔除1例,对照组剔除2例。治疗组总有效率96.77%;对照组总有效率76.7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尿常规、粪常规、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药物在治疗小儿厌食症过程中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可靠。结论:醒脾养儿颗粒配合针刺四缝穴能有效治疗小儿厌食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醒脾养儿颗粒对支气管肺炎继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6例支气管肺炎继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出现腹泻后均予以调整饮食、补液及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脾养儿颗粒口服。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26%,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脾养儿颗粒能有效治疗支气管肺炎继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魏丽华   《新中医》2015,47(9):165-166
目的:观察醒脾养儿颗粒辅助治疗儿童厌食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厌食症患儿108例进行研究,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3)。对照组患儿按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如给予饮食干预、吗丁啉药物治疗等;而观察组患儿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醒脾养儿颗粒进行治疗。统计2组患儿的平均治疗时间以及其相关临床症状的缓解时间,观察并比较2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率以及复发率等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腹胀、腹痛以及便秘等症状的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4.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3,P<0.05)。观察组仅1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1.8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2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2,P<0.05)。观察组停药6月内的复发率为9.6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3,P<0.05)。结论:醒脾养儿颗粒应用于儿童厌食症的辅助治疗中,可快速有效地缓解患儿症状,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率和复发率,其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把6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指标。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比较,治疗组在总有效率、心电图改善、心肌酶谱改善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能明显提高疗效,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胡辉  陈峰 《新中医》2016,48(2):165-167
目的:观察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将130例厌食症脾胃气虚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5例。2组均予补锌等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组则口服醒脾养儿颗粒,疗程均为8周,疗程结束后判断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检测血清胃泌素(GAS)、血浆胃动素(MOT)及血浆神经肽Y(NPY)水平,并比较2组患儿的体重、血红蛋白(Hb)及总蛋白(TP)增长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85%,高于对照组的6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疗程结束后,2组体重、Hb、TP均有增长,治疗组体重及TP增长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Hb增长幅度虽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胃肠激素水平均较治疗前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上调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补锌基础上加用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胃气虚证,可以有效改善患儿食欲,增加食量,改善营养状况,增加患儿体重,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胃肠激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