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尤其好发于青年妇女[1]。ITP合并妊娠的处理过程尤须谨慎,现将我科5年来收治ITP合并妊娠经验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5年1月-2010年4月我科共收治ITP合并妊娠患者68例,孕前均已明确诊断ITP。产妇年龄介于21~35岁,平均27岁。临床表现为皮肤紫癜、牙龈出血、鼻衄25例,镜下血尿2例,2例查血发现极低血小板,1例血尿及呕血,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其余39例无症状。其中,血小板计数为0.1×109/L 1例,0.8×109/L 1例,(10~30)×109/L 13例,(30~70)×109/L 21例,(70~95)×109/L 32例。治疗:血小板大于50×109/L者给予V it B、V itC、叶酸及铁剂;血小板小于50×109/L者,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输注,必要时输新鲜血浆或血小板。分娩方式以阴道分娩为主,辅以产钳助产。密切观察产程进展,防止急产或滞产。对血小板小于30×109/L者应及时选择剖宫产,术前宜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输注新鲜血液和血小板,术后给予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2结果68例产妇中,产后出血超过500 mL者9例,其...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联合环孢霉素A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患者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皮下注射rhTPO 300 U/(kg·d),疗程14 d,加用环孢霉素A6mg/(kg·d),连用30 d.对照组环孢霉素A6 mg/(kg·d),连用30 d,并输注血小板1 U/次(血小板<10×109·L-1时),比较两组间的有效率.结果 治疗10 d后观察组血小板数量为(28.25±16.824)×109·L-1,对照组是(16.44±10.019) ×109·L-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8,P<0.05).14 d后观察组血小板数量上升至(84.50 ±45.255)×109·L-1,对照组为(20.11±11.757) ×109·L-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37,P <0.01).停用rhTPO 16 d后观察组的血小板数维持在(70.55 ±34.075) ×109·L-1,对照组为(40.11 ±32.689)×109·L-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3,P<0.01).结论 rhTPO联合环孢霉素A治疗慢性ITP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围生期防治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分析了15例妊娠合并IT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血小板计数将患者分为4组:A组2例(〈10×109/L),B组5例(10×109/L~30×109/L),C组4例(30×109/L~50×109/L),D组4例(〉50×109/L)。采用不同方法给予治疗。结果 A、B组7例中4例血小板〉30×109/L;6例经阴道分娩,产后大出血2例;9例剖宫产,产后大出血3例。结论妊娠合并ITP,如血小板〈30×109/L,给予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能使大多数患者的血小板〉30×109/L.分娩方式与出血无关。  相似文献   

4.
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症可导致产后出血、胎死宫内及新生儿颅内出血等,对母婴存在潜在的危险[1].目前对血小板计数50×109/L的孕妇的处理尚有争议.对我院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16例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的原因及临床处理,使临床医师能恰当地评估该病的风险,实施针对性治疗,减少不必要的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有关原因及其相关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36例妊娠期血小板减少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主要表现为牙龈出血、鼻出血、皮肤淤斑.处理的重点是治疗合并症和并发症,预防重度血小板减少所致的出血倾向,严格产前监护.血小板≥50×109/L而无临床出血表现的患者经阴道分娩是安全的.血小板<50×109/L时应在血源准备充分的情况下进行剖宫产手术.结论 任何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在妊娠期间都可能严重威胁母婴健康,应积极查明病因,并针对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最佳处理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01~2008年收治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42例,对其处理方法及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处理经验.结果:有剖宫产指征的27例行剖宫产术结束妊娠,余15例阴道分娩.产后出血9例,产后出血率21.43%;产褥感染3例,产褥感染率7.14%.新生儿中血小板减少4例,发生率11%.新生儿头皮血肿1例.结论:血小板不低于50×109/L时,不需治疗;血小板低于50×109/L但无症状的孕妇,可行常规产科检查,补充铁剂、叶酸、维生素;若伴有黏膜出血或出血高危因素时应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如无产科指征,分娩方式应以阴道分娩为宜,血小板低于30×109/L应输注血小板后行剖宫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性血小板减少(gestational thrombocytopenia,GT)对母儿的影响及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0年1月至2004年10月收治的61例G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血小板计数10~20×109/L 2例,占3.3%;21~50×109/L 12例,占19.7%;51~99×109/L 47例,占77%.阴道分娩38例,剖宫产23例(血小板计数<50×109/L 8例,产科因素剖宫产15例.无1例出现凝血功能异常.新生儿未发现异常情况,脐血血小板计数均正常.结论:GT患者母儿预后好,GT在妊娠及分娩期不需要特殊治疗,除非血小板计数<20×109/L或血小板计数<50×109/L伴出血症状.  相似文献   

8.
罗兆芹  杨宁 《华夏医学》2012,25(5):689-691
目的:探讨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治疗、分娩方式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02例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血小板计数<50×109/L(Ⅰ组)的孕妇早产、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头颅出血、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发生率比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Ⅱ组)的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早产、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头颅出血、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程度的加重,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及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可能增加,母婴结局与孕妇血小板减少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少见的妊娠合并症,是因血小板的质和量发生异常而引起的,以出血、贫血和感染为特点的疾病,对妊娠和分娩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导致产妇和新生儿出血倾向,重症者可危及母婴的健康和生命。现将2005年1月—2007年12月在本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52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孕产妇进行临床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2例均为本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PLT<100×109/L)患者,初产妇39例,经产妇13例,平均年龄(23.0±2.6)岁;分娩时平均孕38+2周;产前检查发现45例,临产时发现7例。孕前均无血小板减少症病史,并排除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结缔组织病。1.2临床表现伴有贫血29例,牙龈出血9例,鼻出血2例,双下肢有针尖样出血1例,无明显临床表现11例;52例患者均无呕血、便血、肝脾肿大等不适。1.3实验室检查PLT>(80~100)×109/L22例,(50~80)×109/L15例,<50×109/L5例。其中29例伴有不同程度贫血(Hb56~100g/L)。1.4治疗方法PLT>(80~100)×109/L的患者在孕期及分娩期仅定期测定血小板,无需特殊治疗,产后...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血小板自身抗体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也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我们报道蓉生静丙(IVIG)静滴治疗13例中,重度ITP13例结果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13例ITP患者为本院住院病例,均符合1986年10月全国小儿血液病专题会议制定诊断标准[1]。其中女8例,男5例,年龄2月~12月3例,1岁~3岁2例,3岁~7岁5例,7岁~14岁3例。病程≤6月11例,病程>6月2例,病程最长5年。所有病例均有皮肤、粘膜出血点、血小板计数(BPC)25×109/L~50×109/L11例,BPC10×109/L~25×109/L2例。1例病人多部位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特比澳)联合重组人白介素-11(巨和粒)治疗肿瘤患者放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随机信封法对60例化疗或放化疗后血小板减少<50×109/L的肿瘤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治疗组30例,应用特比澳300U/(kg·d)+巨和粒50μg/(kg·d)皮下注射,直至血小板数量达到≥80×109/L;对照组30例,应用巨和粒50μg/(kg·d)皮下注射,直至血小板数量达到≥80×109/L,观察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恢复时间。结果:给药第7,11,15天治疗组血小板平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血小板计数升至80×109/L以上所需时间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特比澳联合巨和粒可有效治疗肿瘤患者放化疗后所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围产期处理及产后出血情况。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1年8月茂名市人民医院及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218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根据分娩前血小板计数51×109~99×109/L、21×109~50×109/L、≤20×109/L分为A、B、C三组,每例患者针对原发病治疗,产前根据病情适当给予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输入血小板治疗,分析各组的产后出血情况。结果 A、B、C三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67%、7.46%、28.20%;平均出血量分别为(600±80)、(600±120)、(900±200)ml,产后24h平均阴道流血量分别为(250±30)、(250±80)、(500±100)ml,C组平均出血量及24h平均阴道流血量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给予对应治疗,适时终止妊娠可有效改善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3.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3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围生期处理及母婴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至2008年收治的39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妊娠合并血小板的主要原因有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再生障碍性疾病(AA).对血小板计数<50×109/L或有明显出血倾向者给予糖皮质激素或(和)免疫球蛋白治疗;对血小板计数<50×109/L.且有明显出血倾向者或紧急手术前输注浓缩血小板.分娩方式视血小板多少及有无产科指征而定.结论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各种病因中以PAT为多见.糖皮质激素、输注血小板制剂及适时终止妊娠是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亦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约占出血性疾病总数的1/3,女性多于男性,60岁以上老年人是此病的高发群体[1]。目前,患者血小板计数若大于20×109L-1但无出血症状则不需治疗,但手术时,血小板计数低于30×109L-1者,术中和术后出血风险明显增加[2]。通常会在术前选择激素、丙种球蛋白、血小板输注等方法使血小板升至安全水平再行手术。但激素不良反应大,术后伤口感染较常见且难以愈合;丙种球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成人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efractory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Puroum,RITP)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22例成人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组)与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好的29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比较,性别及发病季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血小板(PLT)≤10×109·L-1和PLT>10×109·L-1的人数、骨髓巨核细胞增多的人数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ITP组男性病人相对多见,且多于秋冬季节发病,其他临床特征与实验室检查未见与ITP组患者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30岁.因发现血小板减少半年,活动后胸闷气促1个月于2010年8月4日入院.患者于半年前妊娠40 d时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门诊查血小板73×109·L-1,ENA谱示:ANA(+),ds-DNA(+),SSA(+),抗心磷脂抗体IgG升高(55.0 U/mL,正常值0.00~20.0 U/mL).拟系统性红斑狼疮收入我科.入院后复查血小板54×109·L-1,完善其他相关检查,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因胚亡而人工流产术后.追问病史,患者曾有4次流产史.给予糖皮质激素(甲强龙80 mg,1次/d静脉滴注,连续3 d,后改为强的松50 mg晨起顿服,1次/d)联合环磷酰胺冲击(第1天,环磷酰胺0.4 g;第2天,环磷酰胺0.6 g)治疗,患者症状好转,但血小板降低(57×109·L-1),患者于2010年8月15日自动出院.院外口服强的松、环孢素A,2周随访1次.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注射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各类急性白血病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2016年确诊的经化疗初次缓解后巩固化疗的各类急性白血病86例次,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化疗结束后72 h开始皮下注射rhTPO 300 U/kg.d。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措施处理血小板减少。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化疗后的血小板最低值无明显差异。如血小板检测≤20×10~9/L,可选择输注单采血小板。动态监测血小板恢复情况,分析比较两组病例血小板恢复时间、血小板30×10~9/L及≤50×109/L的持续天数及血小板输注次数。结果治疗组化疗后血小板计数≥50×10~9/L早于对照组;减轻了化疗后血小板的下降程度;缩短血小板50×10~9/L的持续时间;减少血小板输注次数。结论 rhTPO是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和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68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病因分为4组: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AT)组、妊娠高血压疾病(PIH)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及其他组(包括巨幼红细胞贫血、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有出血倾向或血小板计数<50×109/L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或免疫球蛋白或输血小板治疗。结果 68例患者中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AT)41例(60.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16例(23.5%),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6例(8.8%),其他病因5例(7.4%)。剖宫产50例,阴道分娩18例,产后出血4例,新生儿颅内出血2例。PAT和PIH组患者产后42d血小板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TP及其他原因患者产后42d血小板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不同病因中,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最多见。对血小板计数<50×109/L或有明显出血倾向者,根据孕周不同给予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和(或)输血小板治疗。血小板计数≥50×109/L如无产科指征,可经阴道分娩,如手术终止妊娠应在术前输注血小板后行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19.
刘燕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3):1224-1224
1 血小板输血的适应证 1.1 血小板生成障碍引起的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数与临床上出血程度是决定是否要输注血小板的重要因素之一.血小板数在60×109/L以上时常无明显出血;在20×109/L~60×109/L时,自发性出血也少见,不需要做预防性血小板输血;如血小板数在20×109/L以下,出血才常见.如在5×109/L以下,出血的危险性明显增加,也有颅内出血的可能性.因而,一般以20×109/L以下为阈.同时伴有龈血,尿血,便血等严重出血时,是血小板输血的适应证.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也是血小板输血适应证的重要因素.若血小板减少是由于血小板生成障碍性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肿瘤、感染、药物或不明原因的骨髓造血受抑制,血小板输血是有益的.据报道,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小板少于30×109/L,分两组对比:一组输浓缩血小板,一组输血浆,前者12例中仅3例严重出血;后者9例中有6例严重出血,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20.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13岁,头晕、乏力、面色苍白6个月,于2000年10月8日入本院.查体:重度贫血貌,胸骨压痛阳性.血常规:WBC 22.7×109·L-1、RBC 1.90×1012·L-1、血红蛋白59 g·L-1、血小板38.0×109·L-1,骨髓穿刺: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早幼粒细胞0.85,胞浆中可见细小的嗜天青颗粒,并可见Auer小体,其他系统受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