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外周血与病变部位自身反应性T细胞亚群的差异性。方法分析了35例RA患者滑膜液中与外周血T细胞的免疫表型、表面活化标志、Ⅱ型胶原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反应频率与V茁的限制性取用。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滑膜液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和活化标志;采用标准3H-TdR掺入法分析了关节滑膜液中浸润的淋巴细胞对Ⅱ型胶原(CⅡ)和HSP70的反应频率,用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了RA患者的V茁的限制性取用。结果滑膜液中CD4+T细胞与外周血中CD4+T细胞百分比相同,分别为40.0%和41.0%,滑膜液中CD8+T细胞比例升高,CD4/CD8细胞比值显著低于外周血。同时滑膜液中表达CD3和CD25的活化T细胞占(16±6)%,比外周血高。这群CD3/CD25双阳性T细胞对CⅡ和HSP70的反应频率增高。虽然外周血和滑膜液中T细胞受体均以琢茁TCR为主(70±16)%。但是进一步用流式细胞术分型检测其BV亚家族的取用特征,发现滑膜液中T细胞受体表现出限制性取用V茁14、16和17。结论在RA滑膜液中T细胞亚群明显不同于外周血;表现为活化细胞增多,对自身抗原的反应频率增高及T细胞受体的限制性取用。  相似文献   

2.
Shen R  Xu CG  Li LZ  Zhang T  Qin XM  Li J 《中华内科杂志》2003,42(12):857-860
目的 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外周血CD+ 4 、CD+ 8T细胞早期激活标志CD69的表达及血清、骨髓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1、2 (sTNF R1、2 )的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在植物血凝素 (PHA) 2 0mg/L条件下进行全血细胞培养 ,于 0h和 4h分别用流式细胞仪对CD+ 4 、CD+ 8T细胞CD69的表达进行分析。用ELISA法检测血清和骨髓sTNF R1、2的水平。结果 PHA刺激前难治性贫血 (RA)与难治性贫血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 (RAS)CD+ 4 、CD+ 8细胞CD69的表达率分别为 8 32 %、9 88% ,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 (RAEB)与转变中的RAEB(RAEB T)CD+ 8细胞CD69的表达率为7 92 %。PHA刺激后MDS患者CD+ 4 、CD+ 8细胞表达CD69明显增强 ,RA +RAS为 5 3 4 6 %、5 1 6 3% ;RAEB +RAEB T为 4 2 93%、4 1 96 % ,CD+ 4 与CD+ 8细胞CD69的表达率相似。MDS两种sTNF R1水平均明显升高 ,RA +RAS组sTNF R1血清为 (1 5 8± 0 6 8) μg/L ,骨髓为 (2 10± 0 2 6 ) μg/L ;sTNF R2血清为 (1 4 1± 0 5 0 ) μg/L ,骨髓为 (1 95± 0 6 4 ) μg/L ;RAEB +RAEB T组sTNF R1血清为 (2 6 2± 2 5 5 ) μg/L ,骨髓为 (3 12± 0 6 7) μg/L ;sTNF R2血清为 (1 96± 0 5 6 ) μg/L ,骨髓为(3 0 9± 0 6 2 ) μg/L。血清sTNF R2水平与PHA刺激  相似文献   

3.
白细胞介素-18在类风湿关节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 (RA)外周血白细胞介素 18(IL 18)的表达及其与Th1/Th2平衡和疾病活动的关系。方法 以 β actin为内参照 ,用半定量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法测定 16例RA患者及 15名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IL 18、IL 4、IFN γmRNA水平 ,观察IL 18与IL 4、IFN γ及疾病活动指标红细胞沉降率 (ESR)、C反应蛋白 (CRP)的相关性。结果 ①RA患者PBMC中IL 18mRNA表达与正常组相比增高非常显著 (1 82± 0 39比 0 45± 0 30 ,P <0 0 0 1)。②RA组IFN γ、IL 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但IL 4/IFN γ显著低于对照组。③相关分析显示 :RA组IL 18mRNA与IFN γ、ESR显著正相关 (16例 ,r分别为 0 836 ,0 75 3,P均 <0 0 5 )。结论 RA患者外周血IL 18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且与RA患者外周血IFN γ的产生及疾病活动性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活化抗原CD3+ /CD2 5 + 、CD3+ /HLA DR+ 和CD3+ /CD6 9+ 的表达。 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双色免疫荧光标记术对 4 5例老年肺癌患者上述 3种外周血T淋巴细胞活化抗原表达进行检测 ,并与非老年肺癌组、健康老年对照组和老年良性病变组对比。 结果  4 5例老年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CD3+ /CD2 5 + 、CD3+ /HLA DR+ 和CD3+ /CD6 9+ 表达 (分别为 7 2 4± 1 85、2 8 4 6± 5 39和 7 78± 2 6 3)低于健康老年对照组(分别为 10 35± 2 5 4、37 16± 5 5 1、11 0 2± 2 18)和良性病变组 (分别为 9 5 3± 3 0 2、35 33± 5 2 3、10 6 7± 2 4 5 ) ,P <0 0 1。老年组与非老年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或P <0 0 1)。对照组和老年良性病变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Ⅲ、Ⅳ期 (分别为 7 15± 1 13、2 5 32±5 2 3、7 14± 2 81)和Ⅰ、Ⅱ期 (分别为 8 0 6± 1 2 1、30 2 7± 6 0 5、8 4 3± 2 6 7)表达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中、高分化程度的肺癌患者其表达 (分别为 8 2 3± 1 2 3、34 0 5± 6 6 1、11 2 5± 3 2 2 )明显高于低分化程度的肺癌 (分别为 7 0 2± 1 35、2 5 31± 5 87、5 31± 3 5 7) ,P <0 0  相似文献   

5.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患者初治时和完全缓解 (CR)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方法 :采集B淋巴细胞系ALL儿童初治时、CR后的外周血 ,分离出其中的单个核细胞 (MNC)。用单克隆抗体在流式细胞仪上测定CD3、CD4、CD8以及IL 2受体CD2 5的含量 ;通过T淋巴细胞内细胞因子IFN γ和TNF α的测定 ,在单个细胞水平上分析T淋巴细胞功能的变化。结果 :①初治时 ,患者的CD4 /CD8为 (1.10± 0 .79) ,较健康儿童 (2 .74± 1.2 1)明显降低 (P <0 .0 1) ,CD4、CD8产生细胞因子IFN γ和TNF α的能力均低于正常对照 (P <0 .0 5 )。②CR后 ,CD4 /CD8为 2 .5 4± 1.39,比初治时明显提高 (P <0 .0 5 ) ,CD4、CD8产生细胞因子的能力增强 ,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各项数值仍低。③初治患者的CD4 + CD2 5 + T淋巴细胞为 (0 .76± 0 .5 6 ) ,明显低于CR组 (2 0 .4± 5 .1) (P <0 .0 1)和对照组 (16 .3± 6 .3) (P <0 .0 1)。这表明 ,免疫损害在白血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的产生和CD2 5都趋于正常。结论 :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与儿童白血病的预后关系密切 ,促进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对本病的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DFU)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分化情况及其功能。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DFU患者外周血中CD4~+、CD8~+T细胞亚群分布情况,包括初始T细胞、活化T细胞及效应T细胞;分析DFU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迁移分子CC趋化因子受体(CCR)5、CCR4、CXC趋化因子受体(CXCR)3的表达情况;分析DFU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分泌炎症因子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2,肿瘤坏死因子(TNF)-α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FU患者外周血初始CD4~+、CD8~+T细胞比例显著降低,活化与效应T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迁移分子受体CCR4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CCR5与CXCR3表达在DFU患者中显著降低(P<0.05);DFU患者中,炎症因子IFNγ在活化T细胞中高表达,在效应T细胞中几乎不表达,而IFNγ与TNF-α在效应T细胞中高表达,在初始T细胞中几乎不表达。结论DFU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发生变化,其分泌的炎症因子影响了T细胞的免疫功能发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转导反义内皮素转换酶 (ECE)核酸的气道上皮细胞对尘螨过敏性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释放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尘螨过敏患者 2 1例 ,分离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根据实验要求分为 :未刺激组 (A组 )、反义ECE上皮细胞 +PBMCs组 (A1组 )、对照组上皮细胞 +PBMCs组 (A2 组 )及螨刺激组 (B组 )、反义ECE上皮细胞 +PBMCs+尘螨提取液组 (B1组 )、对照组上皮细胞 +PBMCs+尘螨提取液组 (B2 组 ) ,共培养 72h ,螨刺激组同时加入尘螨提取液 2 0 μg/ml。培养上清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 5 (IL 5 )、γ干扰素 (IFN γ)。结果2 1例患者中有 12例患者经尘螨刺激后IL 5释放明显增加。将 12例患者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 ,未经尘螨刺激时 ,A1组IL 5和IFN γ水平分别为 [(6 0± 1 3)× 10 -9g/L]和 [(6 3± 2 6 )× 10 -9g/L],A2 组为 [(7 5± 1 1)× 10 -9g/L]、[(70± 5 2 )× 10 -9g/L],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尘螨刺激后 ,B1组的IL 5水平和IFN γ分别为 [(8 2± 1 6 )× 10 -9g/L]、[(10 0± 4 1)× 10 -9g/L],B2 组分别为[(12 0± 1 8)× 10 -9g/L]、[(15 3± 71)× 10 -9g/L],两组IL 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4 7) ,而IFN γ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  相似文献   

8.
霉酚酸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活化抗原表达和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eng W  Huang H  Xu C 《中华内科杂志》2002,41(5):329-332
目的 探讨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的活性代谢产物霉酚酸 (MPA)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的影响。方法 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以植物血凝素 (PHA)作为刺激剂 ,加或不加免疫抑制剂MPA和环孢素A(CSA) ,分组体外培养。以流式细胞仪检测 :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CD3 ;T细胞活化抗原CD69/CD3 、CD2 5/CD3 、溴尿嘧啶脱氧核糖核苷 (BrdU)掺入率及细胞周期。结果  (1)MPA、CSA均能显著抑制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抗原CD3 的表达 ,96h时 ,MPA浓度 1组、CSA浓度 1组分别为(37 6 0± 7 89) %、(5 5 85± 13 6 4 ) % ,与对照组 (74 2 0± 7 5 1) %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值分别为0 0 0 0、0 0 0 4 ) ;(2 )对预先活化 72h的T淋巴细胞 ,MPA能显著抑制CD3 的表达 ,继续培养 96h时 ,MPA组、CSA组分别为 (5 2 90± 7 35 ) %、(6 5 0 5± 10 82 ) % ,与对照组 (78 80± 5 0 9) %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 0 0 4 9、0 188) ;(3)MPA、CSA均不影响 2 4h时T淋巴细胞CD69的表达 ,MPA组、CSA组分别为 (5 5 0 3± 13 98) %、(38 30± 17 38) % ,与对照组 (5 0 11± 19 2 8) %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0 5 ) ;(4)MPA、CSA均能抑制T细胞表面CD2 5的表达 ,72h时 ,MPA浓度 1组、CSA浓度 1组分别为(37 15± 7 15 ) %、(6 2  相似文献   

9.
CD137和CD28分子对衰老T细胞活化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两种共刺激分子CD137及CD28对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模型小鼠及自然衰老小鼠T细胞活化后的细胞增殖、白介素2(IL-2)分泌及细胞存活的影响。方法7周龄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模型组(衰老模型组)、对照组和青年组,衰老模型组小鼠每日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溶液(120 mg/kg,溶于0.1 ml蒸馏水中),连续注射5个月,建立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对照组小鼠每日背部皮下注射0.1 ml蒸馏水,连续注射5个月;青年组小鼠未行处理。自然衰老组为16月龄BALB/c雄性小鼠。分离各组小鼠的脾脏T细胞,分别用ConA+ IgG、ConA+CD137单抗、ConA+CD28单抗体外活化,测定T细胞的增殖水平、培养上清液中IL-2的浓度及细胞凋亡率。结果(1)衰老模型组T细胞经ConA+IgG活化后,细胞增殖、IL-2的分泌水平(A值)及细胞存活率分别为0.422±0.057、0.632±0.066及68.0%±2.4%,与自然衰老组T细胞经ConA+IgG活化后的相应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衰老T细胞的活化指标均显著低于ConA+IgG活化的青年组及对照组;(2)衰老模型组T细胞应用ConA+CD137单抗活化后,细胞增殖、IL-2的分泌水平分别为0.639±0.053、1.119±0.035,显著高于ConA+IgG活化组,细胞存活率为53.3%±2.4%,显著低于ConA+IgG活化组,自然衰老组也显示同样的结果;并且发现CD137单抗对衰老T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弱于CD28单抗。结论(1)衰老模型组与自然衰老组的T细胞功能均降低,呈现相似的增龄性变化;(2)CD137及CD28分子对两组衰老T细胞有近似的调节作用,均能促进衰老T细胞的活化及存活,CD28分子的调节作用强于CD137分子。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细胞表型与功能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急、慢性乙型肝炎(AHB、CHB)患者外周血CD4+CD25 high调节性T细胞(Treg)的频率、表型和功能特点.方法 采集16例AHB急性发病期(发病后第1周)患者、72例CHB患者和32例健康人的外周血,检测Treg频率,并分析其表面CD45RO、CD45RA、HLA-DR、CD95和细胞内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的表达水平.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CD4+ CD25+、CD4+ CD25-、CD4+和CD4-等细胞亚群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FoxP3 mRNA表达量.通过MACS免疫磁珠分选Treg,并应用[3H]掺入法检测Treg抑制抗-CD3抗体和HBV抗原刺激的PBMC增殖能力,并观察Treg对HBV抗原或抗-CD3抗体刺激自体PBMC分泌IFNγ的影响.结果 CD4+CD25 high Treg高表达CD45RO、HLA-DR、CD95和细胞内CTLA-4,低表达CD45RA,并且较特异的高表达FoxP3 mRNA.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Treg频率与健康对照(3.50±0.7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CHB组(3.90±1.44)%显著高于AHB组(3.10±0.87)%,P<0.05.Treg本身对于HBV抗原或抗-CD3抗体刺激没有明显的增殖反应和IFNγ分泌,但可抑制自体PBMC增殖和IFNγ分泌,其中对HBV抗原刺激引起的细胞反应抑制作用较强.结论 HBV感染者外周血Treg较特异地表达FoxP3分子,能抑制HBV抗原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这对于深入阐明CHB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T辅助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红梅 《山东医药》2004,44(24):14-15
目的 探讨T辅助细胞 (Th)亚群中的T辅助细胞 1(Th1)和T辅助细胞 2 (Th2 )所分泌的细胞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 (EM )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细胞因子体外诱生培养技术对 35例EM患者及 18例健康育龄妇女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加入植物血凝素 (PHA)进行培养诱生 3天 ,收集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 (ELISA)分别测定血浆及PBMC培养上清中Th1类因子干扰素 γ(IFN γ)及Th2类因子白细胞介素 (IL) 4、6、10的含量。结果 EM患者PBMC诱生培养上清中IL 4、IL 6、IL 10水平 [(37 36±13 6 5 )、(6 94 32± 110 93)、(80 39± 2 3 0 2 )ng/L]比对照组 [(2 6 36± 4 32 )、(5 2 6 35± 10 2 34)、(5 9 73±2 0 32 )ng/L]明显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P均 <0 0 1)。EM患者的IFN γ为 (10 87 3± 380 9)ng/L ,与对照组的(16 37 8± 340 8)n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EM患者PBMC诱生培养上清中IFN γ/IL 4为 36 4 7±19 4 1,与对照组的 74 86± 13 4 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在血浆中 ,除了EM组的IL 4、IL 6水平[(36 2 8± 17 4 6 )、(16 4 6± 5 4 8)ng/L]与对照组 [(2 2 4± 5 2 0 )、(12 32± 3 6 7)n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均<0 0 5 )外 ,两组IL 10、IFN   相似文献   

12.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Th1/Th2淋巴细胞类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通过检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中CD4+ 和CD8+ 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情况 ,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与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关系。方法 建立三色流式细胞分析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的胞内细胞因子 (IFNγ、IL 4)和表面抗原 (CD4、CD8)进行分析。同时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IFNγ和IL 4的水平。结果 无论是CD4+ 还是CD8+ T淋巴细胞 ,分泌IFNγ的细胞群要比分泌IL 4的细胞群多 ;IL 4主要由Th2细胞产生 ,而Th1分泌的IFNγ要比Th2多 ;患者的Th1或Th2型细胞数与炎症活动指标呈负相关。与对照组相比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中Th1和Th2细胞在受刺激后并未增多。患者外周血中IFNγ水平明显升高 ,而IL 4水平无显著变化 ;IFNγ水平与炎症活动指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 ,以Th1型细胞为主。但Th1细胞在受刺激后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比Th2细胞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世界卫生组织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 93例临床确诊的SARS患者、5 0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患者及 6 4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 93例患者中 ,男4 0例、女 5 3例 ;年龄 17~ 88岁 ,平均 4 4岁 ;重型 35例、普通型 5 8例。结果 健康体检者外周血CD+ 3 、CD+ 4 、CD+ 8分别为 (15 2 7± 4 70 )、(787± 2 5 7)、(6 33± 2 80 )个 / μl;93例急性期SARS患者分别为(72 2± 5 33)、(438± 35 3)、(30 7± 2 17)个 / μl,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P值均 <0 .0 1) ,重症病例下降尤其明显 ,5例死亡患者外周血CD+ 4 均低于 2 0 0个 / μl;SARS患者恢复期CD+ 3 、CD+ 4 、CD+ 8多数恢复正常。而AIDS患者以CD+ 4 降低为主 ,为 (2 96± 2 98)个 / μl;且CD+ 8升高 ,为 (818± 5 6 6 )个 / μl。 结论SARS患者有明显的细胞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白细胞介素 4受体 (IL 4R)在过敏性哮喘中的作用。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过敏性哮喘组 (8例 )和对照组 (8例 ) ,哮喘患者行肺段过敏原激发试验 (SAP) ,分离正常人及哮喘患者SAP前和SAP 18h后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取 1× 10 6个细胞培养 2 4h及 48h ,利用流式细胞仪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测细胞膜IL 4Rα和上清液中的可溶性IL 4Rα。结果 哮喘患者SAP前CD19+ 淋巴细胞IL 4Rα表达阳性率为 (72 .6± 12 .9) %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87.9± 5 .6) % ;2 4h培养后CD3 + 及CD4+ 淋巴细胞IL 4Rα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2 7.2± 8.6) %及 (3 4.3± 11.2 )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16.4± 6.0 ) %和 (2 0 .0± 8.1) %。SAP后CD3 + 及CD4+ 淋巴细胞IL 4Rα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2 8.6± 9.8) %及 (3 6.2± 13 .4) %较SAP前的 (17.2± 7.2 ) %和 (2 4.1±9.8) %明显升高 ;且 2 4h培养后PBMC产生可溶性IL 4Rα为 (2 .5 4± 3 .47) pg/ml较SAP前(72 .40± 5 6.86) pg/ml明显减少 (P <0 .0 5 )。 结论 外周血淋巴细胞IL 4Rα的上调及产生可溶性IL 4Rα的能力下降可能在过敏性哮喘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Meng XJ  Lin MF 《中华内科杂志》2004,43(9):690-692
目的 测定同种异体反应中分泌细胞因子的T淋巴细胞水平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细胞因子分泌检测方法 (CKSA)从单细胞水平定量测定人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分泌γ干扰素 (IFNγ) ,白细胞介素 4 (IL 4 )和IL 10的T细胞 ;分析 2例患者外周血分泌IFNγ的T细胞和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aGVHD)的关系。结果 经同种异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NC)刺激后分泌IFNγ的T细胞水平 (1 12± 0 13) %明显高于对照组 (0 2 3± 0 0 7) % ,P <0 0 1。而分泌IL 4和IL 10的T淋巴细胞则无升高 ,分别为 (0 12± 0 0 3) %、(0 10± 0 0 3) % ,P >0 0 5。 2例患者外周血分泌IFNγ的T细胞水平和aGVHD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利用CKSA测定同种异体PBMNC刺激后分泌IFNγ的T细胞水平显著升高 ,提示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类风湿关节炎 (RA)患者疱疹病毒感染情况以及Th亚群的激活状况。方法 通用引物PCR扩增 32份RA患者和 36份健康对照者全血和血清标本EB病毒 (EBV)、巨细胞病毒(CMV)、疱疹病毒 (HSV) 1、HSV 2DNA ,并用限制性内切核酸酶SmaⅠ、BamHⅠ进行酶切鉴定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法检测 36例RA患者和 2 5名健康对照血清干扰素 (IFN) γ、白细胞介素 14(IL 4)水平 ,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①RA患者全血与血清标本疱疹病毒DNA检出率分别为6 2 %和 3 1% ,健康对照组分别为 0和 2 8%。②RA患者血清IFN γ水平 (2 1± 33)pg/ml及IFN γ/IL 4比值 2 5± 2 0显著高于健康对照 (10 1± 2 6 ) pg/ml和 17± 8,P均 <0 0 5。IL 4在两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③IFN γ水平及IFN γ/IL 4比值与RA病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结论 ①HSV、EBV、CMV等疱疹病毒DNA检出率与RA发病无相关性。②RA患者体内存在Th1(主要分泌IFN γ)与Th2 (主要分泌IL 4)激活比例失衡的现象。主要分泌致炎性细胞因子的Th1细胞活性增高而主要分泌抗炎性细胞因子的Th2细胞活性相对不足 ,这可能与RA患者慢性持续性关节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粉尘螨变应原浸液免疫治疗对螨性哮喘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用粉尘螨浸液和平喘药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螨性哮喘患者进行免疫治疗和对症治疗 ,用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IgE、螨特异性IgE、螨特异性IgG、IL 2和IL 4水平 ,用生物素 链霉亲和素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3 + 、CD4+ 、CD8+ 和CD4+ /CD8+ 。 结果 患者血清总IgE、螨特异性IgE、螨特异性IgG治疗前分别为 (2 92 .3 5± 112 .46)IU/ml、(2 5 1.68±12 5 .15 )IU /ml和 (5 87.64± 3 5 4.68)IU /ml ,治疗后分别为 (2 65 .74± 12 4.67)IU /ml、(2 97.5 6± 172 .2 7)IU /ml和(82 4.5 1± 42 8.2 6)IU /ml,两者相比 ,螨特异性IgG显著上升 (P <0 .0 1)。外周血CD3 + 、CD4+ 、CD8+ 、CD4+ /CD8+ 治疗前分别为 (5 5 .87± 7.2 3 ) %、(3 8.43± 6.43 ) %、(3 0 .14± 5 .2 4) %和 1.2 6± 0 .5 6,治疗后分别为 (65 .83± 6.5 5 ) %、(4 2 .72± 6.2 6) %、(2 8.5 7± 4.67) %和 1.5 8± 0 .62 ,CD4+ /CD8+ 比值上升 ,差异显著 (P <0 .0 5~P <0 .0 1) ;治疗前、后IL 2和IL 4的水平分别为 (2 .16± 0 .3 8) pg/ml、(3 .49± 0 .5 7) pg/ml和 (1.64± 0 .82 )pg/ml、(1.0 3± 0 .78) pg/ml ,差异均具显著性 (P <0 .0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PBSCT)后早期巨细胞病毒 (CMV)活动性感染时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意义 ,探讨活动性CMV感染对免疫的影响。方法 根据CMV感染情况 ,将 2 7例早期PBSCT受者分为症状性感染、无症状活动性感染以及同期未出现活动性感染 3组 ,5 1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其淋巴细胞表面CD3 、CD4、CD8、CD16、CD56、CD19、CD2 8的表达 ,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PBSCT后早期CD+ 4 T和B细胞数量显著低于正常人 (P值均 <0 0 1) ;2 7例受者中无活动性CMV感染 5例、无症状活动性CMV感染 10例和症状性CMV感染 12例。上述 3组病人的平均CD+ 4 T细胞计数 (× 10 6/L)分别为 32 8± 2 0 3、2 39± 2 18和 199± 92 ;CD+ 8T细胞计数 (× 10 6/L)分别为 4 0 0± 380、2 6 7± 2 0 6和 6 0 3± 4 6 1;CD+ 4 CD+ 2 8的功能细胞亚群的比例分别为 (89 2± 8 9) %、(84 2±10 1) %和 (6 3 5± 11 4 ) % ;自然杀伤 (NK)细胞比例分别为 (16 2± 11 1) %、(2 9 3± 9 9) %和 (19 2±10 2 ) %。与无活动性CMV感染者相比 ,无症状CMV活动性感染者除NK细胞升高外 (P <0 0 1) ,其他指标差异无显著性 ;而症状性CMV感染者和无症状CMV感染者相比 ,其CD+ 4 T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 <0 0 1) ,CD+ 8T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慢性肾炎患者外周血共刺激分子CD2 8和CD1 37的表达特点及其在慢性肾炎免疫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分析 ,对 5 2例慢性肾炎患者外周血共刺激分子CD2 8、CD1 37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慢性肾炎患者T细胞亚群明显失衡 ,表现为CD4减少 ,CD8增加 ,CD4 CD8比值显著降低。共刺激分子CD2 8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且CD+4 CD+2 8T细胞和CD+8CD+2 8T细胞均显著减少 (P <0 0 1)。共刺激分子CD1 37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结论 慢性肾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失衡和T细胞活化所必需的共刺激分子CD2 8、CD1 37异常表达 ,可能在慢性肾炎发生和病变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CD8+ T细胞亚群尤其是CD8+ CD2 8-T抑制细胞在 2 ,4 二硝基氟苯 (DNFB)大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中的变化及其可能作用。方法 建立DNFB实验性结肠炎大鼠模型 ,流式细胞仪计数检测脾脏和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内CD8+ T细胞、CD8+ CD2 8+ T细胞和CD8+ CD2 8-T抑制细胞的变化。结果 成功地建立了DNFB大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模型 (n =12 )中脾脏和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内CD8+ T细胞含量与对照组 (n =8)差异无显著性 [脾脏 :(34.6± 7.2 ) %比 (33.5± 9.4 ) % ,结肠 :(14 .0± 8.9) %比 (18.0± 4 .1) % ,P >0 .0 5 ],CD8+ CD2 8-T抑制细胞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脾脏 :(11.3± 2 .3) %比 (5 .6± 1.0 ) % ,结肠 :(6 .5± 5 .4 ) %比 (1.1± 0 .6 ) % ,P <0 .0 5 ],而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内CD8+ CD2 8+ T细胞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7.5± 4 .2 ) %比 (16 .9± 4 .1) % ,P <0 .0 5 ],脾脏CD8+CD2 8+ T细胞含量亦低于对照组 [(2 3.3± 6 .1) %比 (2 7.8± 9.7) % ,P >0 .0 5 ]。实验性结肠炎模型中脾脏和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内CD8+ CD2 8-T抑制细胞占CD8+ T细胞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脾脏 :(33.3± 5 .5 ) %比 (18.4± 7.3) % ,结肠 :(46 .0± 14 .3) %比 (6 .1± 3.7) % ,P <0 .0 5 ]。结论 DNFB可诱导大鼠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