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抗生素的耐药性在世界范围内日趋严重,这种现象与抗生素的使用有关。滥用某些有可能产生高耐药性的抗生素,可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及肺炎链球菌等细菌的耐药性的增加。本文将对那些有可能产生高耐药性的,以及可能产生较低耐药性,并一直被安全地使用的抗生素进行讨论,同时阐述降低抗生素耐药性的有关策略。1抗生素耐药性的预测抗生素的耐药性很难预测,每一类抗生素中总有一些不产生耐药,也总有一些会引起耐药。有些抗生素即使用量很小也会产生耐药性,有些则不同。同样,老的和新的抗生素两者均存在耐药性问题。在使用常规剂…  相似文献   

2.
抗生素耐药性正在不断增长、严重威胁着欧洲和世界其他各地人们的健康。尽管抗生素耐药性的发生不可避免地与抗生素的使用相伴存在,且部分问题不可逆转,但我们还是应采取适当行动以遏制耐药性的发展。作者呼吁欧盟、科学家、广大医药卫生工作人员、患者及其监护人员、政治家和教育家都来积极思考和支持这一行动计划的实施。只要我们都为此作出贡献,有关控制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的形势,将会变得更为乐观。  相似文献   

3.
我国当前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生素的使用与细菌耐药性的产生相关。在过去的20年,由于抗生素在医学、畜牧业和农业中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性明显增加,其结果造成了对全球人类健康的影响。细菌耐药性监测是持续地系统收集、分析和解释耐药性对人类健康影响的手段。耐药性监测还能帮助了解抗生素使用与感染控制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耐药性的发展趋势。此外,还可以作为临床抗生素经验用药的指南。  相似文献   

4.
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菌群的耐药性不断增加,部分老年人肺炎或其他疾病引起的肺炎并发症使用常用的抗生素均难以治疗,在临床实践中我院发现,头孢噻肟钠对上述疾病及症状均有较好的疗效,现将本院使用头孢噻肟钠治疗老年人肺炎32例与头孢唑林钠治疗32例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近年来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对于目前抗生素耐药性的严重性,一些世界知名学者提出了“抗生素耐药性危机”,“后抗生素时代”等足以充分表明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现状.抗生素耐药性中备受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是细菌同时对多种结构完全各异的抗生素的耐药性,即多重耐药性.典型的例子有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多重抗生素的耐药性,其它包括结核杆菌的多重耐药性.长期以来,多重抗生素耐药性的形成机制一直未能获得足够的认识.直至近年来,对多重抗生素耐药性机制的研究才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主要体现在已经从分子生物学角度了解到大肠杆菌与铜绿假单胞菌多重抗生素耐药性的形成机制.我们将在本文中主要以目前研究较为深入的染色体突变介导的大肠杆菌和铜  相似文献   

6.
抗生素的耐药性是指细菌与抗生素在机体反复接触后,机体内病原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下降,直至消失,致使抗生素的疗效降低,甚至无效。耐药性是大多数抗生素在较长期使用后出现的现象,有少数抗生素如链霉素能使细菌迅速产生高度的耐药性,也有少数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许多抗生素都能迅速产生高度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7.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及耐药性变化的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及耐药性变化的趋势。方法分析2002-2004年分离自住院患者标本的鲍曼不动杆菌及其耐药性资料。结果3年间共分离到鲍曼不动杆菌160株,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2004年为6.7%,对其他抗生素均有较高的耐药率,尤以头孢菌素类为甚。结论警惕并重视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注意病原菌及耐药率的监测,规范抗生素应用,保持敏感抗生素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滥用抗生素会引起过敏反应,耐药性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要了解抗生素的抗菌谱、吸收、分布等特性及细菌的耐药性,以达到合理应用。1抗生素的滥用抗生素的滥用现象目前仍比较普遍而严重,滥用抗生素会引起过敏反应、其他不良反应、耐药性等一系列问题。如对于一般伤风感冒用抗生素治  相似文献   

9.
新型抗生素泰利霉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泰利霉素是大环内酯-林可酰胺-链阳霉素B新家族中的第一个抗菌药物,属酮类酯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和较低的选择性耐药性,以及与其他酮内酯类抗生素的交叉耐药性。  相似文献   

10.
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筛选过程中,超敏感菌是常用的筛选模型之一。这种菌株一般由耐药性革兰氏阴性杆菌经诱变处理而获得,它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高度敏感性,而对其他抗生素保持耐性。根据这一特点我们选择了一株耐药性绿脓杆菌,经诱变得到一些超敏感菌。现将其中一株超敏感菌Ps-539/10的分离与特性简述如下: 一、Ps-539/10的分离: 试验选择绿脓杆菌P_s-539,它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其他抗生素均有高度耐药性,  相似文献   

11.
开发新抗生素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应对危及生命病原体抗生素耐药性日趋流行问题.而后者产生的根源则在于细菌能在与抗生素接触过程中经由某些内在性或获得性耐药性发展机制发展产生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故与抗生素使用——无论是否合理使  相似文献   

12.
万古霉素是在青霉素发现30年后于1956年由Pittenger和Brigham在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土壤中发现的。万古霉素是一种广谱抗菌素,当它用于日常的治疗后,使用者(患者)开始对一切其他抗生素产生了抵抗性。它往往用于对所有抗生素都有耐药性的患者人群。 ——全美抗生素使用交流中心  相似文献   

13.
大肠杆菌耐药趋势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监测大肠杆菌对几类常用抗生素在1998-2001年4年间耐药性的变迁。方法:采用常规鉴定技术鉴定细菌,K-B法测定抑菌环直径,利用“WHONET 5”软件对结果进行录入和分析。结果:大肠杆菌对阿米卡星在1998和2001的的耐药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阿米卡星其他年份的耐药率及其他六种抗生素各年份的耐药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庆大霉素、头孢唑林、头孢呋欣、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分别为48.3%、28.6%、33.3%、28.6%,临床可继续使用。氨苄西林、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达90.6%和63.1%,临床已不宜使用。阿米卡星耐药性有逐年降低的趋势,庆大霉素、头孢唑林、头孢呋欣、头孢噻肟耐药性有逐年积累的趋势。结论:抑菌环直径变化比耐药率变化更能反映细菌耐药性及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幽门螺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甲硝唑的耐药率也已增长,并已观察到了对阿莫西林和四环素的耐药性,也有报道对克拉霉素的耐药率升高。幽门螺杆菌对大多数抗生素耐药性的研究是从成年患者中分离得到的,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仅有很  相似文献   

15.
全球关注:重视抗生素发展与耐药风险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甚至滥用,目前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已十分严重,抗生素耐药性正在对全球健康和社 会经济负担构成威胁。因此全球关注和重视抗生素发展与耐药风险的对策已经成为共识的世界大事。本文结合全球关注的社会 (包括国际组织、政府、企业、学术团体、公众、医护和患者)重视抗生素的发展和耐药性的对策的现状, 从抗生素发展与风险 并存、新抗生素研发受阻和全球抗生素滥用与耐药问题亟需解决3方面予以阐述。同时关注质量创新理念的发展,认识从“质 量源于检验”到“质量源于设计”革命在质量提高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滥用抗生素的直接后果是病菌耐药性增强。一些抗生素的有效率,已经从20年前的90%跌到现在的20%以下。除产生耐药性外,滥用抗生素产生的过敏和毒性反应,还将诱发体内菌群失调和继发感染,对人的听力、肝、肾产生危害。为此,有必要提醒大家,在使用抗生素时要注意以下原则: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男性泌尿系统感染表皮葡萄球菌耐药情况。方法采用美国2004年版《NCCLS》K-B纸片扩散法,同时进行D-试验。结果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及头孢类抗生素耐药性达到85%以上,而且耐药性呈多重耐药性,除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外,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性均很大,D-试验达到23.33%。结论男性泌尿系统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应作药敏检测,临床应根据药敏检测结果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18.
抗生素耐药性的主动外排机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机制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细菌产生酶对抗生素的修饰与灭活;药物作用靶点发生改变;膜通透性下降;膜产生主动外排作用;生物被膜的形成。膜的主动外排机制是由各种外排蛋白系统介导的把抗生素等药物从细菌细胞内泵出的主动排出过程,外排系统具有能量依赖性、底物广泛性、系统多样性及功能复杂性的特点;与常用抗生素、合成抗菌药、染料、去污剂及金属离子的多重耐药性密切相关,尤其对四环素、氯霉素及氟喹诺酮类药物等广谱抗菌药的作用更为明显;其生理功能与正常物质转运和代谢有关。以利血平为代表的外排泵抑制剂能有效地对抗主动外排作用的产生,此类抑制剂将是防制细菌多重耐药性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9.
过去几十年里,细菌对许多抗生素都产生了耐药性,甚至一些抗生素已丧失抗感染疗效,而且随着其种类的增多,细菌可对多种类型的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细菌的耐药机制主要包括:阻止抗生素进入细菌细胞中;通过流出泵把抗生素泵出细菌体外,即抗生素的流出。一些抗菌药不能用来抗多种革兰阴性菌引起的感染,因为这些细菌对前者有内在耐药作用。最初认为这种作用是由细菌外膜对药物的低渗透性引起的,后经研究发现,绿脓杆菌对几种抗生素的内在耐药是由流出作用引起的,一些药物因受流出作用影响而对革兰阴性菌感染收效甚微。细菌对人用和兽用抗生素产生的耐药性,可能是流出泵生理作用的副产物。  相似文献   

20.
抗生素药性的主动外排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机制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细菌产生酶对抗生素的修饰与灭活;药物作用靶点发生改变;膜通透性下降;膜产生主动外排作用;生物被膜的形成,膜的主动外排机制是由各种外排蛋白系统介导的把抗生素等药物从细菌细胞内泵出的主动排出过程,外排系统具有能量依赖性,底物广泛性,系统多样性及功能复杂性的特点;与常用抗生素,合成抗菌药,染料,去污剂及金属离子的多重耐药性密切相关,尤其对四环素,氯霉素及氟喹诺酮类药等广谱抗菌药的作用更为明显;其生理功能与正常物质转运和代谢有关,以利血平为代表的外排泵抑制剂能有效地对抗主动外排作用的产生,此类抑制剂将是防制细菌多重耐药性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