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0 毫秒
1.
目的 观察拜糖苹治疗糖尿病餐后高血糖的临床疗效。方法 拜糖苹(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205)50~100mg口服与餐同服,3次/d。结果 入选病例餐后血糖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 拜糖苹在糖尿病治疗中可降低餐后血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且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拜糖苹治疗糖尿病餐后高血糖的临床疗效。方法拜糖苹(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205)50~100mg口服与餐同服,3次/d。结果入选病例餐后血糖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拜糖苹在糖尿病治疗中可降低餐后血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且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多年来,对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糖尿病治疗需达到的目标以及实测的血糖值,多以空腹血糖为主。近年来,餐后高血糖在糖尿病的诊断、糖尿病治疗目标以及慢性并发症发病机制上的重要性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以往临床上往往忽略了这类人群,有的甚至出现了慢性并发症时才被发现,延误了治疗时机。本文将对餐后血糖测定的意义及餐后高血糖治疗进展加以叙述。  相似文献   

4.
赵惠琴  郭志新  徐国君  吴志明 《医学综述》2008,14(24):3749-3751
多年来,广大的医务人员和患者比较重视对空腹血糖的控制,而对餐后高血糖的危害性缺乏正确认识。本文简要介绍了餐后血糖的重要性及其发生机制,重点从饮食、运动、口服抗糖尿病药物和胰岛素等不同方面探讨餐后血糖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国产瑞格列奈和阿卡波糖治疗餐后高血糖的疗效。方法:将80例餐后高血糖的糖尿病患者分为瑞格列奈组/孚来迪40例和阿卡波糖/卡博平组40例,观察治疗8周。定期检测患者的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国产瑞格列奈和阿卡波糖平都能明显降低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论:国产瑞格列奈和阿卡波糖均有明显的降低餐后血糖以及HbA1c的作用。两种药物对餐后血糖和HbA1c的降低程度相似。  相似文献   

6.
高血糖是糖尿病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所有重要的糖尿病治疗指南中餐后高血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临床指标,近年来研究表明,餐后高血糖通过对脉管系统的损伤直接参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因而严格控制血糖,尤其是餐后高血糖对预防并发症极为重要。当饮食、运动、使用口服降糖药无法获得适当充分血糖控制时,胰岛素是控制血糖有效的药物。我院应用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与血管并发症相关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红 《黑龙江医学》2008,32(12):917-9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与血管并发症相关关系。方法比较两组空腹血糖控制良好而餐后血糖不同的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在空腹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餐后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其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餐后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结论正常情况下,空腹血糖、餐后高血糖状态与糖尿病的血管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黄晖  刘鹏鹰  陈淑娟   《中国医学工程》2008,16(2):105-10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状态与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比较两组空腹血糖控制良好而餐后血糖不同的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在空腹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餐后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其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的发生率明豆高于餐后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结论空腹血糖正常情况下,餐后高血糖状态与糖尿病的血管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餐后高血糖是指进餐后1~2 h的餐后血糖高于7.8 mmol/L,餐后高血糖是导致糖化血红蛋白升高的主要原因,且其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控制餐后血糖是促进糖化血红蛋白达标、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重要措施。近年研究发现,改变进餐顺序的饮食治疗方法可以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本文就进餐顺序的概述、进餐顺序对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的研究现状及其可能机制做如下综述,旨在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餐后高血糖是最早反映血糖控制异常的指标之一。餐后高血糖使糖耐量异常向2型糖尿病方向发展。同时也是糖耐量低减和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在糖代谢受损患者中,防止向糖尿病方向发展,降低餐后高血糖尤为重要。阿卡波糖是一种α-糖苷酶抑制剂,可通过延缓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中的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这一作用机制可以在不升高胰岛素水平的情况下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1.
李凤琼  张焰  张敏 《中外医疗》2009,28(34):133-133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目标。方法对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血糖观察。结果32例患者有无症状低血糖反应,26例患者有餐后高血糖发生,5例患者凌晨低血糖发作之后,出现空腹高血糖。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在强制降糖治疗后,低血糖反应和餐后高血糖发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运动和饮食治疗称为控制糖尿病的“两大基石”,只有“基石”稳固,药物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应。合理的饮食控制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最基本措施。社区医生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患者的饮食治疗方案,从而减轻胰岛负荷、纠正代谢紊乱、降低餐后血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燕妮 《吉林医学》2011,32(15):2997-2997
目的:探讨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观察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异常(IGT)及糖尿病(DM)三组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分析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IGT、DM组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IFG组(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疾病危险性指标呈正相关。结论: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应重视控制餐后高血糖,降低心血管疾病患病率。  相似文献   

14.
血糖的测定对糖尿病患者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但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而且是反映糖尿病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最近,我在与几位“资深”的糖尿病病友谈及有关血糖监测的问题时发现,他们只知道测定空腹时的血糖,不知道应该全天候地监测血糖,更不知道测定餐后、睡前和夜间血糖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90年代以前,空腹血糖一直是临床上调整糖尿病治疗方案的主要依据,而餐后高血糖被长期忽视。美国檀香山心脏病研究所的研究,揭示了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并发症的密切联系。与此同时,临床医生逐渐发现,单纯控制好空腹血糖并不能使糖化血红蛋白(H bAk)很好达标。这表明,高血糖  相似文献   

16.
全面严格控制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鹤林  傅祖植 《广东医学》2003,24(10):1027-1028
糖尿病发病率正在逐年升高 ,2 0 0 0年全球约有 1.75亿患者。中国目前约有 3千万糖尿病患者 ,另外还有糖耐量低减患者约 3~ 4千万。因此 ,糖尿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为糖尿病患者的首要致死、致残原因。因此必须全面严格控制大血管并发症相关的危险因素 (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肥胖、吸烟等 )。1 严格控制餐后高血糖  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 (FPG)及非空腹血糖均必须长期达到满意控制。临床实践中相当一部分糖尿病患者即使FPG达到满意控制 ,但餐后高血糖 (post-prandialhyperglycemia ,PPHG)并…  相似文献   

17.
与空腹血糖反映的基础水平不同,餐后血糖反映机体血糖的最高水平。研究发现,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因此控制餐后血糖具有积极的意义。控制餐后血糖对整体达标的影响是值得关注的。  相似文献   

18.
拜唐苹控制2型糖尿病餐后高血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拜唐苹控制 2型糖尿病餐后高血糖的疗效。方法 对 36例 2型糖尿病患者 ,在合理饮食、运动和口服磺酰脲类 二甲双胍降血糖药治疗基础上 ,空腹静脉血糖≤ 7.0mmo1 L ,餐后 2h静脉血糖≥ 11.1mmol L者加服拜唐苹 50mg ,一日 3次 ,观察 3周。观察期前、中、后各测空腹静脉血糖和胰岛素早餐后 2h静脉血糖和胰岛素并监测血脂和肝、肾功能。结果 服用拜唐苹后 ,对降低餐后高血糖的疗效评定 :显效 9例 ( 2 5.0 % ) ;有效 2 4例 ( 6 6 .7% ) ;弱效 3例 ( 8.3% ) ,总有效率达 91.7%。空腹血糖稍有降低和血胰岛素浓度无升高 (P >0 .0 5) ,血脂异常有改善 (P <0 .0 1)。观察中部分患者有一过性轻度腹胀、腹痛 ,无低血糖 ,无肝、肾功能损害。结论 拜唐苹控制餐后高血糖效果明显 ,不增加胰岛 β细胞负荷 ,可改善血脂异常 ,有助于糖尿病二级、三级综合性防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餐后高血糖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为防治心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以该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36例血糖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糖尿病患者(观察组)68例,空腹血糖受损患者(对照组)68例,于餐前和餐后2h行血糖检测,观察并统计餐后血糖升高对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餐后高血糖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升高,应针对餐后血糖进行积极干预,以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餐后高血糖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检测101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餐后血糖,将所有患者分为餐后高血糖组和餐后血糖正常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状况进行跟踪观察。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餐后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年龄、性别、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对终点事件的影响。结果:餐后血糖的水平与NIHSS呈正相关(r=0.327;P=0.001;Spearman′s相关),餐后高血糖组患者4周、12周及24周的NIHSS评分均高于餐后血糖正常组,有显著差异(P均<0.05)。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餐后高血糖与终点事件独立相关(OR7.772;95%CI1.075~56.189;P=0.042)。结论:餐后血糖增高不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其近期预后较餐后血糖正常者差;餐后高血糖可能是脑梗死患者死亡和再发缺血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