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袁鹏  毕齐 《中国医药》2010,5(8):708-709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提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方法对2004年10月至2009年10月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中538例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调查分析。结果538例患者中,274例发生院内感染,发生率50.92%。共检出病原菌41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76株,革兰阳性菌99株,真菌37株。274例患者中以脑梗死148例(54.01%),脑出血115例(41.97%)为最主要。患者意识状态、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年龄等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是医院感染出现较多的科室。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应采取各种积极措施,以降低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成云兰  朱滨 《江苏医药》2015,(6):677-679
目的:分析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GICU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感染菌株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GICU收治61例 HAP患者的感染菌株及其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结果61例H A P患者中,共检出213株菌。革兰阴性杆菌99株(46.5%),以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81株(38.0%),以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为主;真菌33株(15.5%),以白色念珠菌和非白色念珠菌为主。鲍曼不动杆菌株较多对抗生素多重耐药,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株和葡萄球菌株。结论应根据细菌病原学及抗菌药物耐药性,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控制GICU内 HAP感染的发生,减少耐药菌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839例60岁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患者1839例,发生医院感染143例,感染率7.8%,其中呼吸道感染85例(59.4%),胃肠道感染28例(19.6%),泌尿道感染19例(13.3%),皮肤、软组织感染9例(6.3%),手术切口感染2例(1.4%);在143例发生医院感染的老年患者中,接受过侵人性操作82例(57.3%),共检出病原菌株166株,其中革兰阴件菌99株(59.6%),革兰阳性菌43株(25.9%),真菌24株(14.5%)。结论老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率较高,主要与侵入性操作有关,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杆菌。  相似文献   

4.
师红  郭晓凌  张宝莲  赵溪平 《中国医药》2012,7(12):1593-1594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横断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床旁调查和查阅病历相结合的方法,对2011年7月26日(0:00—24:00)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应查住院患者269例,实查268例,实查率99.63%;有13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现患率为4.85%,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1.94%(166/268),其中治疗用药134例(80.72%)、预防用药16例(9.64%)、预防+治疗用药16例(9.64%)。结论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可了解医院感染现状,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医院各科室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现状以及相关的易感因素,为制定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确定2014年7月30日为调查日,对唐山市中医医院全部住院病例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各科室医院感染现患率,感染部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影响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等。结果当日应调查住院患者603例,实际调查603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5%(15/603)。医院感染的科室分布以 ICU 最高(25.0%)。医院感染部位分布:感染部位构成以下呼吸道居于首位,为8例次占50.0%,其次为泌尿道感染4例次占25.0%,上呼吸道2例次占12.5%,胃肠道和其他各1例次各占6.3%。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体:16例次医院感染病例中共检出病原菌5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大肠埃希菌1株、草绿色链球菌1株。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全院日抗生素平均使用率为26.7%、应用抗生素者标本送检率22.9%。结论现患率调查能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高危人群,可及时了解医院感染的分布状况及其特点;能够为指导有效地开展目标性监测、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心血管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因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46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医院感染42例,医院感染发生率9.13%(42/460);其中发生部位:呼吸系统22例、泌尿系统11例、消化系统4例、其他3例,单部位感染17例,2个部位6例,3个及3个以上部位3例;具有相关系统感染典型临床表现24例,不典型临床表现18例;感染相关因素:年龄大、住院时间长、合并其他疾病、实施侵袭性操作、心功能Ⅲ一Ⅳ级;预防应用抗生素不能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共检出致病菌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6株、革兰阳性菌24株、真菌8株。医院感染组死亡率21.4%(9/42)高于非感染组的4.9%(22/418)。结论心血管疾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纠正心力衰竭、严格无菌操作、减少侵袭性操作、缩短住院时间可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某医院儿内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为儿科抗生素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指导。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9-2011年某医院儿内科591例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结果2009-2011年三年间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28,P=0.986)。在591例患者中,17例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感染率2.87%,主要来源于社区(82.4%);64.7%的感染发生在呼吸道,感染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58.8%),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前均使用过抗菌药物。结论儿内科多重耐药菌的感染与滥用抗菌药物及不合理用药有关,应加强监测及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患率情况。方法采用床旁调查与查阅住院病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住院患者870例,发生医院感染52例,现患率为5.98%,例次现患率为6.44%;高危科室为中心ICU、新生儿科、神经外科;感染部位依次是下呼吸道、手术伤口、皮肤和软组织;检出病原菌28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抗菌药物日使用率43.33%。结论加强对高危科室目标检测,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状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2013年8月20日0~24时期间所有住院患者,以床旁调查和查阅病历相结合的方法逐一填写个案调查表和床旁调查表。结果实查住院患者1101例,发生医院感染32例、33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2.91%、例次现患率3.00%;医院感染高发科室主要有重症医学科25.00%、神经外科11.32%;医院感染主要部位:下呼吸道16例次,占48.48%;泌尿道、手术切口各4例次,各占12.12%。前三位病原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真菌、大肠埃希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药物横断面使用率为28.88%,治疗用药病原学送检率为64.88%。结论每年应进行一次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了解医院感染发生的真实情况,评价日常监测资料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并探究与感染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176例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发生将其分为2组(感染组与非感染组);采用单因素分析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病程、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侵入性操作、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等与感染相关的因素;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有统计学差异(P<0.05)的项目,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肺结核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集肺部感染患者痰液标本行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其病原菌分布特点及主要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的耐药情况。结果:176例肺结核患者标本中检出病原菌阳性(肺部感染)患者38例,其肺部感染率为21.59%;38例肺部感染患者标本中检出病原菌4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3株(51.11%,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19株(42.2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为主)以及少量真菌(3株占6.67);药敏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唑林、头孢他啶、氨苄西林均具有较高的耐药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探讨围绝经期女性医院泌尿系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和病原菌分布,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住院女性尿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处于围绝经期分为围绝经期组和非围绝经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发生院内泌尿系感染的情况,记录和分析围绝经期组患者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影响其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困绝经期组女性患者医院泌尿系感染率为22.7%,明显高于非囤绝经期组(P〈0.05);58倒发生泌尿系感染的圆绝经期组中共检出病原菌61株,革兰阴性菌41株(67.2%),其中以大肠杆菌最常见,革兰阳性菌18株(29.5%),检出真菌2株(3.3%);分析影响住院围绝经期患者发生泌尿系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乡村地区患者,因抑郁、骨质疏松、糖尿病和生殖道肿瘤住院患者,合并有2种以上疾病以及有导尿管留置患者(P〈0.05),而患者所处绝经阶段、体重指数以及绝经期功血患者与是否发生院内泌尿系感染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围绝经期女性是住院女性患者发生泌尿系感染高危人群,医院在加强基础疾病治疗的同时要加强医院管理工作,对高发人群做好特别防范、心理辅导和健康教育,降低其发生院内泌尿系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妇科恶性肿瘤及异常妊娠对住院患者上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2年12月医院妇科6507例患者的资料。根据疾病性质分为恶性肿瘤组163例及非恶性肿瘤组6344例,其中非恶性肿瘤组又分为异常妊娠组2011例及非异常妊娠组4333例,统计分析恶性肿瘤以及妊娠因素对上呼吸道感染的影响。结果共发现上呼吸道感染患者22例,其中恶性肿瘤组3例,阳性率1.84%;非恶性肿瘤组19例,阳性率0.30%。恶性肿瘤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恶性肿瘤组(χ2=14.11,P<0.01);异常妊娠组11例患上呼吸道感染,阳性率0.55%,非异常妊娠组8例患上呼吸道感染,阳性率0.18%,异常妊娠组明显高于非异常妊娠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4,P<0.05)。结论恶性肿瘤以及异常妊娠患者处于免疫抑制状态,较其它病种更易导致上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泌尿道产ESBLs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控制效果。方法将46例泌尿道产ESBLs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患者设为观察组,按照1:1比例选同病种同病区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患者为对照组,通过病例对照研究,以条件Logistic法筛选出泌尿道产ESBLs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前瞻性观察感染控制效果。结果住院时间长、泌尿道留置引流管、先期使用第3代头孢菌素及使用多种抗菌药物(≥3种)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后,在泌尿道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病例中,产ESBLs菌株检出率从2011年的57%降至2012年的31%。结论住院时间长、泌尿道留置引流管、先期使用第3代头孢菌素及使用多种抗菌药物(≥3种)是泌尿道产ESBLs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加强对产ESBLs菌株的认识、切断传播途经、严格控制广谱抗生素的使用、 正确留置尿路引流管、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是控制泌尿道产ESBLs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为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法,以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发生医院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1 497例为研究对象,对其恶性肿瘤类型、感染部位、分离的病原菌及药敏情况、年龄、住院时间、住院次数、肿瘤分期、有无侵入性操作等进行统计,分析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结果 1 497例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02例,感染率为6.81%。分离出病原菌4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3株(73.33%),革兰阳性菌5株(11.11%),真菌7株(15.56%)。年龄、住院次数、住院时间、肿瘤分期和有无侵入性操作是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其中肺癌患者医院感染率居首位,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最多,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年龄大、住院次数多、住院时间长、肿瘤分期晚及进行侵入性操作是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因此,医、护、药师等应采用适当措施降低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肿瘤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肿瘤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调查2005~2008年武汉市普仁医院综合科收治的428例肿瘤患者化疗后的临床资料,对医院感染各项危险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率26.6%,死亡率11.4%;感染部位依次是肺部、胃肠道、泌尿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55%)。其中克雷伯杆菌最常见,其次是铜绿假单胞菌等。结论低蛋白血症、皮肤或黏膜糜烂、各种侵入性操作、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20d)、住院时间长(〉21d)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肺癌、白细胞下降、陪护感染是高度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我院NICU收治的第一诊断为NRDS的23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发生院内感染(44例)和未发生院内感染(194例)进行院内感染部位、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的分析。结果:NRDS患儿的院内感染率为18.49%,住院相关院内感染率为8.5例次/千日,机械通气相关院内感染率为14.4例次/千日,中心静脉置管相关院内感染率为0.3例次/千日;感染部位以血液为主(48.89%),其次为呼吸道(33.33%);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76.19%),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占40.48%。结论:NRDS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院内感染发生率。胎龄小、出生体质量低、肠外营养等是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感染情况,为制定护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神经内科2006年11月至2009年10月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情况。结果神经内科3年平均医院感染率为7.67%,医院感染例次率为9.04%,其中缺血缺氧性脑病、脑出血、脑梗死患者感染率最高,分别为21.88%、14.80%、10.206%;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以呼吸道感染为主(59.63%),其次为泌尿道(18.15%)、胃肠道(11.85%)及皮肤感染(4.81%);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主要是年龄、住院时间、侵袭性操作、基础疾病;细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结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应加强管理,采取综合预防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李兰川 《现代医药卫生》2014,(18):2764-2765,2768
目的全面了解住院患者医院内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控制医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也为进一步开展有效目标性监测、制订科学有效的感染控制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即床旁调查与病历查阅相结合,对该院2012-2013年医院内感染现患率进行调查。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从44.03%下降为35.43%,医院内感染率从1.74%上升至4.00%,医院内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和泌尿道为主,医院内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抗菌药物一联使用率由83.62%升为94.35%。结论应加强高危科室及高发部位医院内感染的管理,提高临床标本送检质量和送检率,规范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进一步落实医院内感染控制规范,逐步降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总结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便于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回顾总结48例急性白血病住院患者化疗后并发感染,采用"降阶梯治疗"的策略,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等治疗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4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发生医院感染36例,感染率为75.0%。治疗有效33例占91.67%,感染直接导致死亡3例占8.3%。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为常见,共16例占44.44%,其次为消化道感染8例占22.22%,肛周感染5例占13.89%,泌尿系感染3例占8.33%,其他部位如皮肤等感染4例占11.11%。病原学检查分离培养出病原菌44株,其中G-杆菌27株占61.36%,G+球菌17株占38.64%,真菌6例占13.64%。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高,在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同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特点及降低感染率的防控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和前瞻性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201 1年1-12月22 156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2 156例住院患者中医院感染例数206例,感染率0.93%,医院感染例次数224例次(1.01%);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76例次,33.93%),血液系统(54例次,24.11%),上呼吸道(36例次,16.07%)为主,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为0.07%.结论 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加大感染控制措施的执行力,合理应用抗生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