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为了解屯留县在校中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我县部分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1 238人,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50.16%,其中传播途经知识知晓率为61.45%,非传播途经知识知晓率为48.36%。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县级高中学生为60.25%,职业高中学生为52.65%,县级初中学生为64.55%(P<0.01)。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的态度正确率为51.38%。获得艾滋病知识途径互联网及电视占77.78%,书报杂志占59.45%,学校教育占50.96%,社会宣传占43.37%。[结论]屯留县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有待提高,对非传播途径的认识不足,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认同率很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张北县中学生艾滋病知晓水平与相关知识来源途径的现状,为制定适合中学的健康教育策略与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374名中学生艾滋病知晓情况和知识来源途径;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年级和城乡艾滋病知晓情况和艾滋病相关知识获取途径的差异。结果被调查学生对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知晓情况为:母婴传播知晓率94.7%,血液传播知晓率91.4%,性传播知晓率为45.7%。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为49.5%。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为电视(89.8%)、书籍(64.4%)、报刊(59.6%)、免费宣传资料(57.8%)和学校教育(53.7%)。职业中学学生的艾滋病的知晓水平高于初级中学学生,乡镇中学生的艾滋病知晓水平高于城镇中学生。不同年级的中学在部分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上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中学生对艾滋病性传播和非艾滋病传播的知晓率较低,应加强这两方面的宣传教育;同时在艾滋病知识获取途径方面,应增强学校艾滋病防治的健康教育,以最有效的途径开展系统科学的教育与引导。  相似文献   

3.
忻州市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忻州市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状况。方法随机抽取市级中学4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忻州市中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水平较低(及格率为66.2%),对艾滋病的3条主要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高(达94.4%,96.0%,86.7%),对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低,回答正确率最低仅为30.0%;对艾滋病患者态度上有较多的爱心,对性道德的态度令人担忧,对艾滋病的流行危机感不强,性知识的70%来源于大众媒体和同学朋友。结论应加强艾滋病知识、非传播途径、危机感及性道德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东营市实验中学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和态度情况,评价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2009年9月,在东营市实验中学开设健康教育课一学期,随机抽取学生720名在健康教育课开设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前调查698人,健康教育后调查705人,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教育前为39.26%,健康教育后为89.36%(P<0.01)。其中,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健康教育前后为53.58%、85.11%(P<0.01),非传播途径知晓率健康教育前后为31.23%、91.35%(P<0.01);艾滋病相关态度正确率,健康教育前为49.57%(346/698),健康教育后为77.59%(P<0.01)。[结论]对中学生开设艾滋病健康教育课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淮安市淮阴区大、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等情况,为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自制艾滋病知识及行为调查问卷,对506名大学生、509名中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结果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大学生为67.98%、中学生为65.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9,P0.05);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高,对非传播途径和部分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68.77%的大学生和84.28%的中学生对艾滋病感到恐惧和害怕,18.77%的大学生和21.61%的中学生愿意与感染艾滋病的同学同班或同桌;14.23%的大学生和3.54%的中学生发生过性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90,P0.01)。结论淮安市淮阴区大、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学生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和偏见依然存在,应加强艾滋病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成都市青羊区中学生艾滋病(AIDS)相关知识认知情况,从而提出适应于艾滋病现状的防控方法。方法采取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青羊区9所中学进行基线调查。结果 AIDS传播途径总体知晓率为88.94%,但非传播途径相关问题正确率较低(35.29%),城市和高中生的回答正确率分别高于农村和初中生;中学生AIDS态度正向率较低(39.60%),男生(41.61%)和高中生(42.84%)的态度正向率分别高于女生(37.78%)和初中生(37.69%),对于是否愿意学习AIDS知识的态度正向率较高(73.76%)。结论 AIDS总体知识掌握得不够,特别是非传播知识。在以后的宣传教育中,要加强非传播知识的宣传,提高AIDS知晓率,从而更好的转变对待AIDS感染者的态度,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城乡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及需求调查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了解山东省城乡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和相关态度行为,为确定重点教育内容和宣教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级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济南、烟台、泰安、临沂4市城乡高、初中各1所共16所学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3360名中学生,城市、农村高中及城市、农村初中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分别为64.8%、57.9%、56.4%、48.0%,城乡高中之间(P<0.01)、城乡初中之间(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类学校传播途径知晓率最高(70.9%~79.8%),非预防方法知晓率最低(21.0%~43.4%),城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城乡中学生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存在较为严重歧视,对艾滋病流行认识不够,知识来源多为大众媒体,对艾滋病知识有强烈需求。结论中学,特别是农村中学是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应切实加强各级学校健康教育,重点对学生掌握较差的基本知识、无偿献血知识、非预防方法、非传播途径等进行宣传,普及艾滋病知识,提高学生知晓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医学院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在大学生中实施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方法]2007年,在滨州医学院分层随机整群抽取69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696人,对艾滋病各种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8.91%~99.43%,对各种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70.69%~85.92%;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为69.83%~87.36%).全部调查对象艾滋病知识得分(满分32分)为(27.68±2.03)分,对待艾滋病患者和HIV感染者的态度(对待艾滋病态度)(满分7分)得分为(3.03±1.79)分;对待艾滋病态度得分与艾滋病知识得分呈正相关(r=0.077,P<0.05).多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高年级、能得到父母关爱的学生对待艾滋病态度得分高,医学专业学生艾滋病知识得分高.[结论]某医学院大学生艾滋病的认知水平不高,对待艾滋病患者和HIV感染者的态度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9.
长沙市某大学医学生与非医学生艾滋病认知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和态度,为学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长沙市某大学的医学和非医学专业学生各30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82.68%,对"是否知道去哪里进行艾滋病毒检测"、"艾滋病是我国乙类传染病"的知晓率为56.26%和54.08%;对"蚊虫叮咬能传染HIV吗"、"不共用注射针头"的知晓率为63.88%和62.79%;"不同意婚前性行为"的人数只占32.49%.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学生在AIDS的某些态度、相关知识、传播途径、预防途径及获取知识来源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大学生已掌握部分艾滋病相关知识,但非医学生对AIDS的认识水平有待提高;应进一步对大学生开展AIDS知识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罗皓  陆焯平  苏朝康  刘勇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0):1967-1969
目的了解广西农村中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与相关态度。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广西横县三所农村中学8、9年级共462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每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对于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但对非传播途径知晓率较低,且三所学校的学生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社会上存在的有关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说法所持的态度三所学校的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关于艾滋病相关的描述三所学校的学生总体知晓率均较低。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对广西农村中学生防治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艾滋病高发区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状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艾滋病高发区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在安徽省5个艾滋病防治示范区,运用结构式问卷对3 302名初二和高二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78.8%,男生(79.3%)高于女生(77.4%)(P<0.01),高二年级学生(85.4%)高于初二年级学生(71.5%)(P<0.01),城区(79.9%)高于乡镇(74.0%)(P<0.01),其中对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和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89.5%,78.3%和72.3%。获取知识途径的前3位依次为电视(83.0%)、教师(62.4%)、招贴画和挂图(58.8%)。结论安徽省示范区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但应继续加强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及预防知识的教育,并以初中生、女生和农村中学生为重点,进一步发挥学校教师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嘉定区中学生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的知晓状况,给有关部门制定针对中学生的艾滋病知识宣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嘉定区4所中学的高一年级全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总体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的知晓率为77.6%。10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中,有78.4%的学生能答对8项及以上,能全部回答正确的只有11.3%。重点中学的学生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的知晓率高于非重点中学,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65,P=0.001)。结论中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仍不能全面地掌握,需对他们深入开展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的干预。  相似文献   

13.
高艳凤 《职业与健康》2010,26(18):2128-2130
目的了解北京市祟文区中学生对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态度、行为现状,为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10月对崇文区4所中学154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艾滋病基础知识各相关内容知晓率在84%及以下;艾滋病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在86%以上;非传播途径几项问题中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回答正确率较低,且高中低于初中;在对待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上,值得同情一题回答正确率高中也低于初中,其余各项高中均高于初中,而男女生无差别;在被调查的学生中,5.33%的高中男生有过性行为,且认为处于热恋或一见钟情就可以发生性关系的同学中男生均多于女生。结论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应有针对性地加强艾滋病及相关行为的健康教育。同时针对中学生年龄特点进行青春期性教育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郑州市中学生艾滋病知信行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郑州市部分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现状,并探讨性别和不同受教育程度对其影响。方法:整群抽样选取郑州市385名中学生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1.7%,其中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知晓率分别为95.3%、83.7%、92.4%,41.9%的中学生认为蚊虫叮咬可传播艾滋病;74.7%的中学生愿意和艾滋病病人握手,39.9%的中学生对艾滋病感到紧张、恐惧;女生对咳嗽、打喷嚏、拥抱、握手、共餐不能传播艾滋病知晓率高于男生(P<0.05);高中生对蚊虫叮咬不能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低于初中生(P<0.05);女生对艾滋病感到紧张、恐惧的比例高于男生(P<0.05);高中生愿意同艾滋病病人握手、共餐的比例高于初中生(P<0.05)。结论:中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仍有误区;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对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具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莒县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和行为干预效果。方法在莒县选择10所中学,运用结构式问卷对1834名初二和高二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和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结果莒县中学生干预前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62.10%,城区(64.97%)高于乡镇(57.75%)(P〈0.01);高二年级学生(66.56%)高于初二年级学生(57.34%)(P〈0.01);男生(64.89%)高于女生(58.66%)(P〈0.01)。其中对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64.45%、55.78%和65.27%。获取知识途径的前3位依次为电视(76.83%)、网络(70.17%)、宣传材料(68.70%)。干预后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76.29%)高于干预前(62.10%)(P〈0.01)。结论莒县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偏低。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以初中生、女生和农村中学生为重点,加大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中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南京某高校大学生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与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情况,探讨防病知识与所持态度间关系,为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文献,设计乙肝、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问卷,分层整群抽取某高校1 48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该校学生对乙肝防治信息知晓率偏低,乙肝知识总知晓率为62.8%,低于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76.8%).学生对乙肝可以通过性途径传播的知晓率仅为57.2%,对艾滋病不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知晓率仅为51.2%.对待艾滋病病人及病毒携带者的正向态度持有率大多低于65%.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乙肝和艾滋病基本知识、非传播途径知识以及预防知识的丰富,学生更趋向于采取正向态度.结论 该高校大学生对乙肝和艾滋病的知识态度还有待改善,仍需要大力宣传乙肝、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预防方法等方面知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上海市中学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现状,为加强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对随机抽取的上海市3所初中及4所高中的53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相关学科25名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学校采用的教学方法及师生对HIV/AIDS的态度。结果学校对艾滋病健康教育认识不足,相关教育未达到规定课时;缺乏教材和师资,教师有不少知识的知晓率低于50%;教育形式单一,针对性不强,可及性差;学生艾滋病知识存在缺陷,三大传播途径知晓率明显好于非传播途径知晓率。结论上海市中学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应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多层次多渠道开展教育,全方位开发教学资源,加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联系。  相似文献   

18.
了解南昌市低年级大学生艾滋病知晓状况和艾滋病歧视态度,为开展相关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南昌市4所不同类型高校内,根据年级与专业进行分层整群抽样,共1079名大学生参与艾滋病相关问卷匿名调查,收集有效问卷918份;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一般情况、艾滋病相关知识、对艾滋病感染者/病人的态度以及教育需求.结果 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61.7%,其中传播途径知晓率为73.9%,非传播途径及预防知识知晓率较低,分别为40.3%和35.5%;在艾滋病传播和非传播途径上,女生知晓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低年级大学生对艾滋病感染者/病人歧视现象普遍,且没有明显的性别、专业差异(P值均>0.05).65.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接受的艾滋病宣传和教育还不够,73.5%的调查对象愿意接受艾滋病病人对其进行宣传培训.结论 在校低年级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存在一定的歧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卫校师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现状。方法利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某卫生学校574名全日制在校2、3年级学生及教职员工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对10名师生进行了个人访谈。结果卫校师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为80.07%,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达84.97%,非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偏低,仅69.63%;53.1%的教职工及61.5%的学生感到害怕艾滋病;17.6%的调查对象认为艾滋病患者不应该享有上学权利,25.6%认为艾滋病患者不应该享有就业权利,59.0%认为经性途径感染艾滋病的人不值得同情,87.5%认为经吸毒途径感染艾滋病的人不值得同情。结论卫校师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具有较高的认识,但对某些非传播途径仍然存在认识不足;有一定比例的师生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有恐惧和歧视态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辽宁省沈阳市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为今后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模式和方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10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对艾滋病3种传播途径掌握较好,对经性传播知晓率为91.98%,经血液传播知晓率为92.77%,经母婴传播知晓率为80.79%。对日常生活接触等非传播途径认知模糊。艾滋病知识平均得分为12.59±2.79分(满分20分)。年级和母亲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学生艾滋病知识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对艾滋病及H IV感染者所持态度平均得分为33.01±3.90分(满分50分)。年级、学院、来源、父亲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学生对艾滋病所持态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视广播、杂志和互联网,利用讲座途径的最少。结论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掌握不全面,对艾滋病和H IV感染者存在恐惧和歧视心理,需要通过开展课外教育等宣教方式,对来自于农村和低年级的学生进行重点宣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