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系统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及The Bethesda System(TBS)细胞学分类法在妇女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809例健康育龄妇女随机采用传统宫颈细胞涂片/巴氏分级法和液基薄层细胞涂片/TBS分级法检测,进行宫颈病变的早期筛查,并对细胞学阳性病例在阴道镜下行活检,比较与评价传统宫颈细胞学/巴氏分级与液基薄层细胞/TBS检测系统对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效果。结果传统宫颈细胞学检查对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液基薄层细胞/TBS检测结果 ,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基薄层细胞/TBS检测系统是早期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敏感而准确的方法 。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与评价传统宫颈细胞学 /巴氏分级与液基薄层细胞 /TBS检测系统对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效果。方法 :于 2 0 0 4年 2~ 9月对 2 184例健康育龄妇女随机采用传统宫颈细胞涂片 /巴氏分级法和液基薄层细胞涂片 /TBS分级法检测 ,进行宫颈病变的早期筛查 ,并对细胞学阳性病例进行人乳头瘤病毒 (HPV)检测和阴道镜下活检。结果 :传统宫颈细胞学检查对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CIN)及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的检出率 (2 0 0 0 %、10 0 0 % )明显低于液基薄层细胞 /TBS检测结果 (4 2 2 2 %、4 0 0 0 % ) ,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液基薄层细胞/TBS检测系统对CIN、HPV的检出率均高于传统宫颈细胞学检查 ,是早期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敏感而准确的方法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013年北京市宫颈癌免费筛查获得的宫颈细胞学阅片的质量控制情况,并进行相关分析。 方法自2013年在北京市16个区、县宫颈癌筛查机构接受宫颈癌免费筛查获取的286 781张宫颈涂片信息中,采用概率随机抽样法,随机抽取9 907张宫颈涂片进行质量控制结果分析。本研究以专家阅片结果作为宫颈细胞学诊断金标准,对传统巴氏涂片及液基细胞涂片的宫颈细胞学检出阳性率差异、各质量控制指标差异及涂片不满意率差异等进行统计学比较。 结果①液基细胞涂片的总检出阳性率、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及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的检出阳性率均较巴氏涂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1% vs 2.05%,χ2=39.885,P=0.000;0.58% vs 0.31%,χ2=113.772,P=0.000;0.14% vs 0.11%,χ2=4.464,P=0.035)。②抽取进行质量控制结果分析的涂片中,巴氏涂片与液基细胞涂片的假阴性率、特异度及符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巴氏涂片假阳性率较液基细胞涂片低,而其灵敏度较液基细胞涂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 vs 0.55%,χ2=18.342,P=0.000;100.00% vs 75.00%,χ2=98.980,P=0.000)。③本组宫颈涂片中,涂片不满意率为4.17%(413/9 907),首要原因为染色偏浅和(或)结构不清(54.24%);其次为细胞量不足(43.09%)。因细胞量不足导致的不满意率,巴氏涂片较液基细胞涂片高(2.45% vs 1.44%),而因染色偏浅和(或)结构不清导致的不满意率,则为液基细胞涂片较巴氏涂片高(3.34% vs 0.26%),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452,93.311;P=0.000)。 结论北京市宫颈癌免费筛查的宫颈细胞学检出阳性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建立完善的宫颈细胞学质量控制评价系统,对涂片的取材、制片及染色等环节加以控制,以提高涂片满意度及宫颈细胞学阅片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宫颈病变具有癌变倾向,有发展为恶性肿瘤的潜能,长期存在可转变为宫颈癌。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病理技术中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和宫颈巴氏涂片两种检查方法对宫颈病变的诊断结果,探讨对宫颈癌筛查的意义。方法选择2018-03-30-2019-03-30郑州人民医院病理科收诊的75例宫颈病变筛查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宫颈巴氏涂片、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检查,统计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并以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这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阳性检出率为68.00%,宫颈巴氏涂片为74.67%,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35,P=0.003。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和宫颈巴氏涂片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和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29,P=0.019;特异性分别为87.5%和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04,P=0.023;敏感性分别为94.12%和8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18,P=0.004。结论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对宫颈病变诊断的特异性高、敏感性高及准确率高,可为宫颈癌筛查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学巴氏涂片(PAP)和液基薄层细胞技术(TCT)对海岛妇女宫颈癌筛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 425例宫颈癌筛查对象采用PAP和TCT两种方法交替和随机进行细胞学检查并采用TBS分类标准系统进行诊断报告,将细胞学诊断异常者除ASC-US外进行宫颈活检,最后以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巴氏涂片检查9 058例,细胞学诊断异常169例,异常率为1.87%。液基薄层细胞技术检查6 367例,细胞学诊断异常123例,异常率为1.93%,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巴氏涂片检查的169例细胞学诊断异常者进行宫颈活检91例,经组织学确诊CINⅠ级3例,CINⅡ~Ⅲ级7例,CINⅡ~Ⅲ级累及腺体1例,确诊符合率23.1%。TCT检查的123例细胞学诊断异常者进行宫颈活检57例,经组织学确诊CINⅠ级7例,CINⅡ~Ⅲ级16例,CINⅡ~Ⅲ级累及腺体3例,确诊符合率80.7%,两者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CT筛查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是方便安全、有效可靠且经济的检查方法,尤其适合海岛妇女宫颈癌筛查。  相似文献   

6.
液基薄层细胞学(ThinPrep)方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宫颈癌是威胁妇女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宫颈癌发病率在中国为14.6/10万。特别是近年来由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增多,宫颈癌发病率在某些地区有明显上升趋势,且患者趋于年轻化。传统巴氏涂片五级分类诊断法为宫颈癌的防治做出重要贡献,它的运用明显降低了宫颈癌的死亡率,但常规巴氏涂片细胞学诊断准确性多种文献报道存在假阴性为6.0~55.0%。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是细胞学标本制作方法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及TBS(The Bethesda system for reporting cervical cytology,TBS)诊断系统,探讨TCT液基薄层涂片和传统巴氏涂片两种方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敏感性和价值差异,评价TCT在宫颈癌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3月至2009年12月经TCT筛查的15653例涂片和同期29817例传统巴氏涂片,同时以组织活检的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照。结果 TCT筛查的15653例中上皮细胞异常339例,阳性检出率2.17%,而同期传统巴氏涂片29817例中共检出上皮细胞异常97例,阳性检出率0.33%。结论液基细胞薄层细胞学技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高于传统巴氏涂片检测法,对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宫颈癌筛查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液基薄层细胞技术是目前宫颈病变、宫颈癌筛查首选检查方法^[1-2]。但是液基薄层细胞技术巴氏染色需要15个以上步骤,耗时40—50min,同时对细菌染色效果较差。从2007年7月开始,我们对部分宫颈液基细胞标本制作两张涂片,一张采用传统的巴氏染色方法染色,  相似文献   

9.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6,17(4):257-259
目的通过分析陕西省妇女健康体检情况,为促进妇女参加健康体检提出建议。方法 2006年1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对陕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健康查体中心数据库中,妇女体检人群宫颈刮片、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结果等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利用SPSS 17.0软件,独立样本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妇女健康体检人群中,95.07%为免费团体体检,4.93%为自费体检。2006-2014年,妇女宫颈癌筛查人数增加近7倍;1 880人检出宫颈异常细胞,平均检出率2.49%。TCT技术异常细胞检出率高于宫颈刮片巴氏涂片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85,P0.05);样本不满意率低于宫颈刮片巴氏涂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65,P0.05)。结论健康体检对妇女重大疾病预防保健有重要意义。建议将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CCT)模式引入低收入妇女人群健康体检,以优惠或免费政策激励妇女健康体检,通过政策牵引来提高妇女健康体检率和妇女重大疾病预防保健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系统(LCT)与传统巴氏涂片法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分别采用LCT和传统巴氏涂片两种方法进行宫颈病变筛查,并应用TBS细胞分类法进行评价。将诊断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以上病变均列为阳性病例,并行阴道镜下组织病理学检查,将细胞学检测结果与组织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液基薄层细胞检测法与巴氏涂片法比较,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病理学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巴氏涂片组(P<0.05)。结论:LCT技术应用于宫颈细胞涂片筛查,明显提高了涂片的满意度和诊断的准确性。LCT检查异常病例配合阴道镜病理检查进行最后诊断,能及早发现宫内早期病变,是防治宫颈癌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龙川县接受宫颈癌机会性筛查的妇女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病状况,并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及阴道镜等在宫颈癌筛查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分析龙川县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3年6月妇科门诊进行宫颈癌机会性筛查的1620例病例,对TCT阳性者进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及病理检查,确诊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结果 1620例受检者中,TCT阳性为258例(15.9%),活检证实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者64例(3.95%),宫颈浸润癌2例(0.12%)。在TCT阳性(258例)病例中,阴道镜检出异常者130例(50.4%),其中活检结果为湿疣17例、CIN或浸润癌72例,阴道镜与活检诊断符合率为68.4%(89/130)。此外,不同年龄组对比发现宫颈癌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定期筛查组(各机关事业单位及部分企业计划定期普查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患者)阳性检出率显著低于非定期筛查组(随机抽查同期来龙川县人民医院就诊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患者)(P〈0.05)。结论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宫颈癌高发年龄在30~49岁,TCT结合阴道镜检查是较好的宫颈癌筛查手段之一。开展宫颈癌前病变定期筛查工作能显著降低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机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龙川县妇女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现状,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及阴道镜等在宫颈癌诊断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分析2008年1月-2013年6月妇科门诊进行宫颈癌机会性筛查的1620例,根据就诊类型分为观察组(各机关事业单位及部分企业计划定期普查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患者,480例)和对照组(随机抽查同期来我院就诊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患者,1140例)。对TCT阳性者进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及病理检查,确诊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结果1620例受检者中,TCT阳性258例(占15.9%),活检证实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者64例(占3.95%)、宫颈浸润癌2例(占0.12%)。在TCT阳性(258例)病例中,阴道镜检出异常者130例(占50.4%),其中活检结果为湿疣17例、CIN或浸润癌72例,阴道镜与活检诊断符合率为68.4%(89/130)。此外,不同年龄组对比发现,宫颈癌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宫颈癌高发年龄为30~49岁,TCT结合阴道镜检查是较好的宫颈癌筛查手段之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山区医师培训质量和增加经济投入,广泛开展宫颈癌前病变筛查工作,能显著降低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几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分析2003至2012年咸阳地区登记的宫颈癌患者的发病率、年龄分布以及发病趋势,为制定咸阳地区宫颈癌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3—2012年间咸阳市二级及以上医院共65家确诊登记的宫颈癌患者1241例的发病资料与妇女病普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3—2012年咸阳地区肿瘤登记系统共报告宫颈癌新发病例1241例。年均粗发病率36.81/10万,年均标化发病率28.05/10万。粗发病率由2003年29.39%上升到2012年的47.39%,10年上升161.27%,年均增长速度8.26%。标化发病率10年上升171.36%,年均增长速度8.74%。纵观各年龄组发病率数据,均呈显著上升态势,其中上升幅度最高依次为50~64岁年龄组和〈35岁年龄组,上升幅度依次为274.76%和235.47%。宫颈癌发病情况也因职业而不同,1241例宫颈癌患者中干部238例(19.17%),工人与无固定职业人员538例(43.35%),农民(农村户籍)465例(37.46%)。结论2003至2012年咸阳地区宫颈癌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发病低龄化,50—64岁年龄组发病率上升最快,并且妇女因职业不同而引起的宫颈癌患病率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在宫颈病变早期筛查中的作用,为宫颈病变进一步诊断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来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宫颈癌筛查,因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TCT)存在异常细胞的413例妇女的资料,平均年龄39.40岁(年龄范围21~77岁),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阴道镜下组织活检和HPV-DNA分型。结果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Ⅰ患者中以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 ASCUS)检出符合率最高,CINⅡ患者中以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LSIL)检出符合率最高,CINⅢ患者中以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HSIL)检出符合率最高。慢性宫颈炎患者一种或多种高危型HPV( HR-HPV)感染率要低于CIN患者(χ^2=32.105,P=0.000),宫颈癌HR-HPV感染率为100%。慢性宫颈炎患者与CIN患者低危型HPV(LR-HPV)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5,P=0.650)。宫颈病变患者以单一HR-HPV亚型感染率更常见,其与多重感染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50,P=0.000)。结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与HPV感染密切相关。 HR-HPV基因检测及分型对宫颈病变的预后判断、疗效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筛查了解农村妇女宫颈癌的发病情况,定期筛查,使宫颈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广大妇女自我保健意识,远离疾病困扰。方法 2013年3~12月选取东阿县14 000名35~64周岁农村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结果检测14 000人,检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26例,其中CINⅠ12例(占6.8%),CINⅡ9例(占5.14%),CINⅢ2例(占1.14%),原位癌1例(占0.57%),浸润癌2例(占1.14%)。结论妇女宫颈癌筛查是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CIN)和宫颈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近年来北京市海淀区计划生育手术数量及质量情况,监测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为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8至2013年北京市海淀区68家计划生育医疗机构上报的《北京市计划生育手术数量与质量季报表》进行分析。结果 ①2008年10月1日至2013年9月30日上报的计划生育手术总例数,年下降幅度最高达10.26%;②海淀区各医疗机构计划生育手术中,以外地户籍占多数,构成比为61.77%~66.64%;③计划生育手术种类中,主要以人工流产占多数,构成比为60.28%~73.94%;其中,取环有逐年上升趋势(χ^2=374.375,P<0.01,药物流产呈逐年下降的趋势(χ^2=1072.393,P<0.01);④药物流产中,本市户籍的流产不全和流产失败率呈上升趋势(χ^2分别为32.330、22.414,均P<0.01);无痛人流在本市户籍和外地户籍中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χ^2分别为407.983、281.004,均P<0.01)。结论 ①应进一步加强对流动人口的避孕节育宣教及指导;②加强对无痛人流手术的正确认识和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女性宫颈病变状况,探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与生殖道感染的相关性及危险因素,为早期检测、预防和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2012年1-6月在我院健康体检的893例妇女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进行宫颈癌筛查.对初筛阳性病例进一步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宫颈病变程度与HPV感染呈正相关(χ2=20.87,P<0.01),宫颈病变程度和HPV感染率城乡女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TCT检测结果和HPV阳性率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 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资料表明,HPV感染能够引起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子宫颈癌的发生,因此,定期对40~60岁宫颈病变高发感染期进行细胞学和病毒检测,采取相应的干预、治疗措施,才能更有效地早期发现和阻断宫颈病变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陕西省渭南市2014至2016年3年间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情况.方法 对辖区适龄妇女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阴道镜及组织病理检查,并记录个人信息及病史.结果 共完成宫颈癌筛查163 510例,年龄35 ~ 64岁,病理细胞学筛查结果阳性者3 747例,阳性率为2.29%,阴道镜实查人数8 348例,阴道镜异常人数1 360例,病理诊断筛查出宫颈癌49例,检出率为29.97/10万,癌前病变269例,早诊率为16.45/万.蒲城(x2 =15.818,P<0.05)富平(x2=27.605,P<0.05)、韩城(x2=25.132,P<0.05)三个县阳性率有增加趋势.而临渭区(x2=17.091,P<0.05)和大荔(x2=11.922,P <0.05)有下降趋势,总体评价有增加趋势(x2=25.353,P <0.05).结论 适龄女性宫颈疾病患病率逐年增高,应普及宫颈癌筛查,提高专业人员技术水平,加强妇女卫生教育宣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甘肃省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的发病情况,提高农村妇女的早诊早治率,降低死亡率,提高患病妇女的生存率.方法 根据甘肃省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实施方案,对34~65岁农村妇女"两癌"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全省2012至2014年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1768438人,检查出宫颈癌521例,发病率为29.46/10万;3年宫颈癌发病率分别为33.38/10万、25.90/10万、29.20/10万,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646,P>0.05).检查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3172例,发病率为179.36/10万,其中CINⅡ~Ⅲ1035例,发病率为58.50/10万;宫颈炎、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的发病率分别为22.36%、10.62%、9.87%;子宫肌瘤发病率为0.97%;共筛查140188例农村妇女,检查出乳腺癌108例,发病率77.04/10万;3年乳腺癌发病率分别为81.48/10万、63.30/10万、84.98/10万,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21,P>0.05).乳腺纤维瘤、乳腺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以及其他乳腺良性疾病的发病率分别为1.37%、1.78%、0.10%、7.06%.结论 我省宫颈癌和乳腺癌发病率均高,为保障妇女生殖健康,提高妇女健康水平,有必要在全省全面而广泛地开展两癌筛查工作,并提高筛查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