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水平与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糖脂代谢和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为2型糖尿病肾病组,根据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率的差别分为正常蛋白尿组(30例)、微量蛋白尿组(26例)、大量蛋白尿组(24例)。另选取健康体检的健康者43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Vaspin、白细胞介素(IL)-1、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并分析Vaspin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大量蛋白尿组血清Vaspin、IL-1、IL-6、CRP、TNF-α、FPG、FIns、TC、TG、LDL-C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H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大量蛋白尿组患者的血清Vaspin水平、HDL-C水平逐渐降低,而IL-1、IL-6、CRP、TNF-α、FIns、TC、TG、LDL-C水平逐渐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血清Vaspin与IL-1、IL-6、CRP、TNF-α、HDL-C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FPG、FIns、TG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vaspin呈上升趋势,且血清Vaspin水平与患者的糖脂代谢和炎症因子密切相关。动态监测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vaspin水平对该病的防治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内脂素、脂联素以及C反应蛋白(CRP)变化水平与其临床意义。方法对94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3组:微量蛋白尿组29例,UAER为每分钟21~200μg;正常蛋白尿组34例,UAER为每分钟不足20μg;大量蛋白尿组34例,UAER为每分钟超过200μg;同时,健康体检34例正常人为对照组,选择氧化酶法对FPG检测,胶体滤过法对Hb A1c检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BUN、TG、HDL-C、TC、LDL-C、SCr以及BUN检测;免疫比浊法对CRP检测,高效免疫比浊法对尿微量清蛋白检测。结果 3组血清内脂素与CRP水平比对照组高;正常蛋白尿组血清脂联素比对照组低,微量蛋白尿组与大量蛋白尿组血清脂联素比对照组高;病程、UAER、BUN、TC、LDL-C、SCr、TG、SBP、FPG、Hb Alc均与内脂素与CRP存在正相关;内脂素、CRP与HDL-C间存在负相关;病程、LDL-C、SCr、BUN、UAER、SBP均与脂联素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与发展中,血清内脂素、CRP、脂联素都可能参与,对三者水平共同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测定在老年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4例尿蛋白正常组、25例微量蛋白尿组和21例大量蛋白尿组患者血清Hcy和hs-CRP水平,选25名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尿蛋白正常、微量蛋白尿和大量蛋白尿较对照组,大量蛋白尿较微量蛋白尿组,大量蛋白尿组较尿蛋白正常组,血清Hcy和hs-CRP水平都显著升高(P<0.05);微量蛋白尿组较尿蛋白正常组血清Hcy水平显著增高(P<0.05),血清hs-CRP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血清Hcy水平与卧床时间和抽烟无关(P>0.05),与性别、病程、体重指数、心血管疾病有关(P<0.05);血清hs-CRP水平与性别和卧床时间无关(P>0.05),与病程、抽烟、体重指数、心血管疾病有关(P<0.05).结论 测定血清Hcy和hs-CRP水平对早期诊断老年糖尿病肾病有良好价值,Hcy在检测早期糖尿病肾脏损害程度方面敏感性优于hs-CRP.  相似文献   

4.
选择健康人40例及我院住院2型糖尿病病人110人,根据24小时尿白蛋白定量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A组)、早期肾病组(B组)及临床期肾病组(C组),全部病人测定血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将各组指标分析比较.结果B组、C组病人血TG较A组病人升高更明显,TC较正常组升高(P<0.05),A组、B组、C组HDL-C均有下降,而B组、C组下降更有意义(P<0.01).B组、C组血LDL-C较A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B组、C组血ApoA1下降,ApoB升高,ApoB/ApoA1升高.结论糖尿病肾病病人血脂及载脂蛋白显著异常,对糖尿病合并早期及临床期肾病病人应严格控制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分析老年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非长寿健康体检老人和长寿健康体检老人外周血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和血脂的水平差异及意义。方法 选择65岁以上阿尔茨海默病患者60例作为AD组、65~89岁非长寿健康体检老人60例作为非长寿组、90岁以上长寿健康体检老人60例作为长寿组。测定血清Hcy、尿素氮(BUN)、肌酐(Cr)、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 除UA、TC和HDL-C外,BUN、Cr、TG、HDL-C、LDL-C和Hcy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与非长寿组比较,AD组Cr、LDL-C、Hcy水平及长寿组BUN、TG、LDL-C、Hcy水平更高(P<0.05或P<0.001);与长寿组相比,AD组Cr水平更高,BUN、TG水平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校正性别与年龄后,模型1(单独纳入非长寿组)TG、LDL-C、Hcy水平升高以及模型2(非长寿组合并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ysC)在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院就诊的2型尿病患者112例为观察组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UAER30 mg/24 h)37例、微量蛋白尿组(UAER 30~300 mg/24 h)38例和临床蛋白尿组(UAER300 mg/24 h)37例,另外选取同期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乳胶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PENIA)测定血清胱抑素C(CysC)、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并且将4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对比分析。结果血清CysC在糖尿病组均有明显升高,并且血清CysC水平随着病情的加重而逐渐增高,对照组的血清Cys C水平与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临床蛋白尿组的血清Cys 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蛋白尿组的BUN、Scr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正常蛋白尿组和微量蛋白尿组BUN、Sc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UN、Scr在正常蛋白尿组与微量蛋白尿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r、BUN水平在糖尿病早期无明显变化,Cys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即出现明显变化,且CysC水平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关联,其可以作为临床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可靠指标,对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将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尿白蛋白/肌酐的比率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测定各组的年龄、病程、BMI、WHR、SBP、DBP、TC、TG、HDL-C、LDL-C、VLDL-C、LP(a),并分析.结果随尿蛋白的增加患者的TG、VLDL-C和LP(a)呈进行性增加,且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是糖尿病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患者血脂变化及血清脂蛋白(a)[Lp(a)]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将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蛋白尿组(A组,43例)、微量蛋白尿组(B1组,37例)和大量蛋白尿组(B2组,30例)3组,分别检测其血脂及脂蛋白(a)水平,并与对照组(50例)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各组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Lp(a)水平均升高,B1组、B2组与A组比较及B2组与B1组比较,Lp(a)均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B1组、B2组胆固醇(TC)水平升高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水平降低,B2组载脂蛋白B(ApoB)水平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TG、LDLC、ApoB的升高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呈正相关,TG、LDLC升高与空腹血糖(FBG)呈正相关。Lp(a)与尿白蛋白排泄率呈正相关,与其它血脂变化无相关性。结论脂蛋白(a)水平升高可能继发于糖尿病肾病的肾脏损害,随肾脏损害的加重而逐步升高;高脂血症促进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糖尿病则加重血脂紊乱,形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9.
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临床特点的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老年糖尿病肾病的特点和危险因素 ,有效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方法 以临床资料完整的 2 1 9例老年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照 2 4 h尿蛋白水平 ,将其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 ,比较 3组患者年龄、病程、体重指数 (BMI)、血压、糖化血红蛋白 (Hb Alc)、血脂、肾功能、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并发双下肢动脉闭塞症等方面的差别。结果 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的病程分别为 1 3.0± 8.2年和 1 3.5± 6.7年 ,与正常蛋白尿组的 9.3± 7.8年相比显著延长 (P<0 .0 1 )。收缩压由正常尿蛋白患者的 1 39.0± 2 1 .1mm Hg,升高为微量白蛋白尿组的 1 4 8.2± 2 5.1 mm Hg(P<0 .0 5)和大量蛋白尿组的 1 63.8± 2 6.9mm Hg(P<0 .0 1 )。大量蛋白尿患者的尿素氮(BUN)、肌酐 (s Cr)和尿酸 (UA)分别为 1 1 .6± 6.4 mmol/ L,1 52 .2± 1 39.5μmol/ L和 366.6± 1 1 0 .5 mmol/ L ,与正常蛋白尿患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 .0 1 )。 3组患者在年龄、BMI、舒张压、空腹血糖、Hb Alc、血脂水平上无显著性差异。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即使尿蛋白正常仍然有 1 / 4患者存在双下肢动脉闭塞性硬化症 ,有 51 .7%的患者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随病程延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病人的尿蛋白排泄率(UAER)及25(OH)D_3水平变化,并研究其相关性。方法 T2DM病人按UAER水平分为正常蛋白尿组(A组)、微量蛋白尿组(B组)和临床蛋白尿组(C组),每组30例。比较3组的体质量指数(BMI)、血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肌酐(Cr)和25(OH)D_3水平,并分析上述各指标与25(OH)D_3的相关性。结果 C组BMI、收缩压、舒张压、FPG、2hPG、TC、TG、LDL-C、FINS、HOMA-IR和Cr水平均高于B组和A组,B组高于A组;C组25(OH)D_3水平低于A、B组,且B组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5(OH)D_3与UAER、收缩压、舒张压、FPG、2hPG、TC、LDL-C、FINS、HOMA-IR和Cr呈负相关(P均0.05),与BMI、TG、HDL-C无相关性(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UAER与25(OH)D_3独立相关(t=-4.469,P0.05)。结论老年T2DM病人25(OH)D_3水平与T2DM及糖尿病肾病(DN)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能是T2DM及DN发生及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不同肾病分期患者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UMCP-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85例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2型糖尿病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UMCP-1、尿微量白蛋白(UALB)、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同时按UALB水平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蛋白尿正常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临床白蛋白尿组,将各组间检测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组UMC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糖尿病肾病各分组中,UMCP-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MCP.1水平随着蛋白尿程度的增加而升高(r=0.524,P〈0.05),且在蛋白尿正常组患者UMCP-1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UMCP-1水平升高提示炎症反应在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且早于UALB发生变化,可作为早期诊断2型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时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水平,分析其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相关性,研究蛋白氧化与DN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66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患者分为以下3组:正常白蛋白尿(N-UAlb)组20例(UAER〈30mg/24h)、微量白蛋白尿(M-UAlb)组24例(UAER30-300mg/24h)和大量白蛋白尿(L-UAlb)组22例(UAER〉300mg/24h),并与20名正常对照(NC)组比较。用Wikto-sarsat介绍的方法改进后测定各组的血清AOPP水平,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水平,ELISA法测定血清MCP-1水平。结果随着UAER的增加,血清中AOPP水平逐渐增高,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SOD水平逐渐降低,除N—UAlb组与NC组间相比外,其余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CP-1水平逐渐增加,除L-UAlb组与M-UAIb组间相比外,其余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血清AOPP与SOD呈显著负相关,与BUN、Cr、TG、UAER呈显著正相关,与MCP-1、HDL-C、LDL-C、TC、HbA1c、BMI无相关性。血清SOD与BUN、Cr、UAER、MCP-1呈显著负相关,与TG、TC、LDL-C、HDL-C、HbA1c、BMI无相关性。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1℃、UAER对AOPP有显著影响;Cr、UAER、MCP-1对SOD有显著影响。结论增加的蛋白氧化损伤及氧化应激状态可能在DN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增加的蛋白氧化应激可能与DN的氧化应激状态和慢性炎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尿脂联素与糖尿病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150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AC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ACR< 30 mg/g),微量白蛋白尿组(ACR30~300 mg/g),大量白蛋白尿组(ACR> 300 mg/g),每组均为50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组.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HbA1c、肌酐、白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H-C)等生化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尿脂联素水平.结果 血、尿脂联素及HbA1c水平在对照组、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及大量白蛋白尿组中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2.46,65.26,5.37,P均<0.05);血肌酐水平随尿白蛋白水平升高依次升高,微量白蛋白尿组及大量白蛋白尿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5,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及大量白蛋白尿组与正常白蛋白尿组之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随尿白蛋白水平升高依次降低(F=54.67,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尿脂联素与血肌酐、ACR、血脂联素、HbA1c呈正相关(r=0.66,0.61,0.62,0.35,P均<0.05),与eGFR呈负相关(r=-0.71,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尿脂联素与血肌酐、HbA1c、ACR、eGFR及血脂联素相关(P均<0.05).结论 尿脂联素与糖尿病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老年人杓型高血压晨峰(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MBPS)现象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mAlb/Cr)的关系,探讨老年人杓型高血压MBPS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458例老年杓型高血压患者,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MBPS组及NMBPS组,所有患者均进行简短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ABI、UmAlb/Cr检测,并常规检测血尿素氮(BUN)、肌酐(Cr)、血糖(Glu)、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分析2组MMSE评分、ABI、UmAlb/Cr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BUN、Cr、Glu、HDL-C、LDL-C、TG、T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BPS组24hSBP、dSBP、nSBP、24hMAP、dMAP、收缩压晨峰变异幅度均高于NMBP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MBPS组与NMBPS组比较,MMSE评分、ABI显著降低,UmAlb/Cr显著升高,MBPS组MCI发生率、外周动脉血管闭塞性疾病(PAD)发生率、UmAlb/Cr阳性率均高于NMBP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MBPS与MCI、ABI、UmAlb/Cr呈中度相关,与年龄呈低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老年人杓型高血压MBPS是导致MCI、PAD以及早期肾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对动脉粥样硬化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及主要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笔者医院888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超声检查,并检测血清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结果 与GGT正常组相比,GGT升高组ALT、AST增加,TG上升,HDL-C下降,LVEF下降,Gensini评分升高。且GGT与ALT、AST、TC、TG、LDL-C和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与LVEF和HDL-C呈负相关。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GGT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及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与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老年2型糖尿病组(260例)和对照组(206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血压(BP)、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C反应蛋白(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等,并同时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大小、位置及数量.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1)糖尿病组颈动脉内膜-中层明显增厚者241例(92.6%),对照组43例(20.8%);糖尿病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212例(81.3%),对照组42例(20.3%);糖尿病组颈动脉狭窄为89例(34.2%),对照组3例(0.01%).糖尿病组颈动脉血管病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49.06、173.32、77.92,均P<0.01);(2)糖尿病组FPG、PPG、TC、TG、LDL-C、ApoB和CR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6.99、15.82、15.92、6.43、10.84、3.69、17.09,均P<0.05);而HDL-C、ApoA则降低(t值分别为4.54、37.74,均P<0.05).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病变较无颈动脉病变者HbA1c、TG、LDL-C、ApoB和CRP升高(t值分别为3.02、3.26、3.79、9.06、2.50,均P<0.01);(3)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性别、病程、LDL-C、HDL-C、TG、收缩压和CRP等因素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63、1.925、1.081、1.039、0.138、1.865、5.145、5.663,均P<0.05).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颈动脉病变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早期较好地干预、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对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北京市社区最低生活保障老年人群血脂特点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12年9月至2012年11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岁北京市社区最低生活保障老年人进行血脂调查,共计582人,检测其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并进行实验室诊断,诊断结果与北京市社区普通老年居民血脂异常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同时,按年龄分为3组:60—69岁组、70—79岁组和80—90岁组,进行男性、女性组内血脂异常发生情况比较。结果北京市社区最低生活保障老年人群TC、TG及LDL—C异常比例均高于北京市社区普通老年人群(P〈0.05),而HDL—C异常比例低于北京市社区普通老年人群(P〈0.05)。低保老年人各年龄组男性LDL—C异常比例均低于女性(P〈0.05);60—69岁组及80-90岁组,男性TC异常比例低于女性(P〈0.05);60—69岁组及70~79岁组男性TG及HDL—C异常比例高于女性(P〈0.05):80。90岁组男性TG异常比例低于女性(P〈0.05);低保老年人群总体血脂异常比例明显高于北京市社区普通老年人群(P〈0.05),其中男性70~79岁组、女性60~69岁组血脂异常发生比例最高。结论北京市社区最低生活保障老年人群血脂异常比例较高,是北京市血脂异常防治的重点人群,而通过提高其生活水平,改善膳食结构,开展相关疾病的宣传教育,定期体检,合理药物控制,可降低该人群血脂水平,防止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绝经前后脂蛋白 (a) [L p(a) ]及血脂水平的变化 ,探讨其对女性冠心病发病情况可能存在的影响。方法 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12 1例 ,测定 L p(a)、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 DL- 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对比绝经前后 L p(a)及血脂水平的变化 ,并与女性健康体检者 (对照组 )进行对比。结果 高血压组 L p(a)、TC、TG、L DL - 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而 HDL - C及 HDL - C/TC则明显低于对照组 ,在所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 ,绝经后的患者 L p(a)、TC、TG、L DL - C显著高于绝经前患者 ,而 HDL - C/ TC则前者低于后者。结论 绝经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L p(a)、TC、L DL - C均明显高于绝经前患者 ,而HDL- C/ TC则低于绝经前患者 ,提示绝经后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L p(a)及血脂水平增高与内源性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 ,是绝经后冠心病发病率明显上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脂餐后脂代谢变化规律。方法测定3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空腹与脂肪餐后2、4、6、8h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及载脂蛋白B(ApoB),并与10例健康老人及10例老年单纯高脂血症患者作对照。结果①老年糖尿病组空腹及餐后2、4、6、8h5个时点的HDL-C及Apo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脂代谢指标各时点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②老年糖尿病组空腹及餐后2、4、6、8h等5个时点的TC明显低于高脂血症组(P〈0.05);老年糖尿病组空腹及餐后2、4、8h4个时点的TG明显低于高脂血症组(P〈0.05);老年糖尿病组餐后4、6、8h3个时点的LDL-C明显低于高脂血症组(P〈0.05);老年糖尿病组空腹及餐后2、4、6、8h5个时点的HDL-C与高脂血症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老年糖尿病组餐后2、4、6h3个时点的ApoA,明显低于高脂血症组(P〈0.05);老年糖尿病组空腹及餐后2、4、6、8h5个时点的ApoB明显低于高脂血症组(P〈0.05)。⑧老年糖尿病组HDL-C.曲线下面积(AUC)及ApoA1-AUC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老年糖尿病组LDL-C-AUC及ApoA1-AUC明显小于高脂血症组(P〈0.05)。结论HDL-C及ApoA1下降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空腹及餐后脂代谢紊乱的主要特征。3组人群空腹血脂指标高低决定餐后血脂的变化,与是否患有糖尿病无关。  相似文献   

20.
高鹏芝  高旭  魏冬  吴继雄 《山东医药》2013,53(29):13-15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水平升高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选取疑诊冠心病患者455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情况分为冠心病组268例(又分为单支病变组102例和多支病变组166例)和非冠心病组187例.在未行冠状动脉造影前,所有病例分别进行血清尿酸(UA)、血肌酐(Cr)、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测定.结果 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比较血清UA、Cr、BU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冠心病单支病变、多支病变血清UA、Cr、TG、LDL-C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冠脉病变程度增加,血清尿酸水平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