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瑞娟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5):2748-2749
1HGF及其受体c-met的结构 HGF主要由间质细胞产生,是异二聚体结构,前体由72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单链,经蛋白水解酶水解作用产生活性形式。成熟的HGF分子由分子量为96KD的α链和分子量为34KD的β链组成。α链中有4个Kringle结构域,其N端有一个发夹样结构,该结构与前两个Kringle区结构为HGF发挥生物学作用所必需。  相似文献   

2.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分子结构与其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 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是由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的糖蛋白类激素 ,其分子量 38KD,碳水化合物约占其分子量的30 % ,由一条 α链和一条 β链以非共价健结合在一起形成二聚体结构 ,其中 α链含 92个氨基酸残基 ,β链含 14 5个氨基酸残基 ,α链与其他糖蛋白激素 ,如 FSH(卵泡刺激  相似文献   

3.
肿瘤坏死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姜凤良 《医学综述》1999,5(7):306-307
<正>1 TNF的生物学 1.1 TNF来源 1975年,Carswell等发现接种卡介苗的小鼠注射脂多糖后,其血清中含有一种活性因子可引起肿瘤出血坏死,称之为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TNF分为α和β两种,TNF-α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又称恶液素(cachectin),TNF-β由活化的淋巴细胞产生,又称淋巴毒素(lymphotoxin),二者具有相似的活性,除以上细胞外,还有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等体内多种细胞均具有产生和释放TNF  相似文献   

4.
自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被发现以来,对其生物学活性研究的一些结果令人困惑。许多组织细胞及体外培养的正常与转化细胞均可合成TGFβ,血小板α颗粒中含量最丰富。TGFβ与其它肽类生长因子一样,是由一组具有相似生物学活性、结构上密切相关的肽所组成。业已发现在哺乳动物中TGFβ有三种组成亚单位,即β_1、β_2及β_3。三种组成亚单位均由11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相似文献   

5.
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主要由激活的单核一巨噬细胞所分泌,它对多种肿瘤细胞有细胞毒性和细胞静止作用,而且是机体炎症和免疫的重要调节因子。近年来,有关肿瘤坏死因子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日益受到重视,为了深入了解TNF—α的生物学作用,我们观察了肝癌及肝硬化患者血清中TNF—α的含量,以探讨其与肝癌及肝硬化的关系和临床意义。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一个大家族,因其需要钙、锌等金属离子作为辅助因子而得名,目前MMPs家族已分离鉴别出26个成员,编号分别为MMP1~26。Ⅳ型胶原酶,又称明胶酶,是其中较重要的一类,它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为72KDⅣ型胶原酶,即MMP-2(明胶酶A),以无活性的72KD酶原形式分泌,氨基酸端裂解掉80个氨基酸后被激活,变为66KD或62KD活化型,主要定位于肾小球,由结缔组织细胞分泌,另一种为92KDⅣ型胶原酶,即MMP-9(明胶酶B),其前酶原形式为78~82 KD,经裂解含有19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及多肽糖基化变成92KD的酶原形…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点突变、缺失突变及功能实验确定αvβ3整合素在已鉴定人层黏连蛋白α4链(human laminin alpha4,LNα4)G19肽段中的最小结合位点及关键氨基酸残基.方法 采用同源序列比较确定G19肽中的保守氨基酸残基,点突变确定其中的关键氨基酸残基,缺失突变确定αvβ3整合素结合的最小肽段,并通过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管样结构形成实验及鸡胚尿囊膜(chick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实验验证鉴定肽的生物学功能.结果 同源性比较分析发现,G19肽中共存在10个保守性氨基酸残基位点.点突变分析发现第4位的I、第10位的H及第16位的Y是αvβ3整合素结合的关键位点,缺失突变分析确定G1124-1137肽段(G14肽)是αvβ3整合素结合的最小肽段, 合成的G14肽可以浓度依赖性地促进HUVEC管样结构的形成及CAM的血管生成.结论 成功鉴定了αvβ3整合素在LNα4中的最小结合位点及关键氨基酸残基.所鉴定的肽段具有促HUVEC成管样结构及促CAM血管生成的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17NFα)是否可引起胰岛B细胞凋亡以及转录因子核因子kB(NF—kB)在TNFα诱导的β细胞凋亡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培养INS-1胰岛β细胞,采用DNA重组、转染和再感染技术获得可表达NF—kB的特异性抑制物:IkBα的突变体IkBα△N的INS-1/IkB△N细胞。应用DNA片段分析技术和kB—luc报告基因荧光分析技术观察NF—kB活性和β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IL—Iβ可诱导INS-1细胞的NF—kB激活,但在INS-1/IkB△N细胞则无此作用。将细胞与IL-1β(10μg/L)、TNFα(100μg/L)以及IFNγ(100000U/L)一道培养48h后显示,TFNFα与IFNγ合用可诱导INS-1细胞发生凋亡,而在INS-1/IkB△N细胞未见此现象。单用IL—Iβ或IFN-γ或IL—IB加IFNγ均未能诱导INS-1细胞凋亡。结论凋亡是TNFα导致B细胞死亡的方式之一,NF—kB在TNFα介导的β细胞凋亡中具有重要作用,抑制NF—kB激活可能保护β细胞免于TNFα诱导的凋亡。  相似文献   

9.
凝血因子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凝血因子Ⅶ又称稳定因子(stable factor)或血清凝血酶转化加速因子(serum prothrombin conversionaccelerator,SPCA)因其在肝脏中合成时需要维生索K的参与,故属于维生素依赖因子,FⅦ为一单链糖蛋白。分子量为50KD,由40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其中包括在氨基末端区有11个Gla残基,FⅦ在正  相似文献   

10.
刘清和  余绍祖 《医学综述》1998,4(4):163-165
<正>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是具有广泛生物学功能的多效细胞因子,由于最初的发现和分离都证实它在肿瘤中有直接的作用,故命名为肿瘤坏死因子。TNF主要是由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分泌的一种可溶性细胞激肽(TNF-α)及激活的淋巴细胞产生的淋巴毒素(TNF-β)这两种组成。  相似文献   

11.
徐斌 《医学综述》1999,5(10):458-459
<正>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具有抗肿瘤作用、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增强机体抵抗力、保护机体免受微生物的侵袭。目前经鉴定有二类:TNF-α由激活的巨噬细胞产生,TNF-β由激活的淋巴细胞产生。近年来发现TNF-α参与局部缺血性脑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炎症活性,促凝血活性,加强其他细胞因子的作用及血管功能改变而加重局部缺血性脑损伤。但非直接损伤神经元,通过抑制TNF-α的活性可以减轻局部缺血性脑损伤。我们就有关研究现状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杨志新  丁彦 《河北医学》2000,6(4):378-381
集落刺激因子 (CSF)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 ,不仅是重要的造血生长因子 ,刺激粒细胞、巨噬细胞(MΦ)和树突状细胞 (DC)的增殖分化 ,还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目前已发现的 CSF有 GM- CSF,G-CSF,M- CSF,IL- 3,SCF。本文就近五年国内外文献有关 CSF生物学作用综述如下。1  CSF的基本结构、受体及产生1.1 结构人和小鼠 GM- CSF分别由 144和 141氨基酸残基组成 ,成熟的人和小鼠 GM- CSF分子分别由 12和 12 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人 GM- CSF为分子量 14- 2 2 KD的糖蛋白 ,其分子的三维构象是由四个α-螺旋和两个 β-折叠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转染2种TNFα基因(野生型TNFα和跨膜型TNFα突变体)的MG63细胞株,研究所转染细胞的TNFα的生物学效应。方法采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2种TNFα基因导入人骨肉瘤细胞MG63中,采用流式细胞术、ELISA和生物学活性检测等方法从蛋白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2个方面对转染细胞进行检测鉴定。结果野生型TNFα和跨膜型TNFα突变体分别在MG63细胞中得到有效表达,并具有生物学活性。结论获得2种稳定表达TNFα的人骨肉瘤细胞株,为进一步研究TNFα的各种生物学行为和探索骨肿瘤的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最初是由Old和Carswell等(1975)将卡介苗和大肠杆菌内毒素注射给小鼠,在其体内诱生出的一种因子,这种因子可使动物某些肿瘤发生出血性坏死,随后Old首次将此因子命名为TNF。Shalaby于1985年将巨噬细胞产生的TNF命名为TNF—α,将T细胞产生的淋巴毒素命名为TNF—β。目前所知,TNF的抗肿瘤活性可能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发挥作用:(1)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肿瘤血管的损伤及血栓形成,使肿瘤发生出血性和缺血性坏死,因在全身给药时约30%的TNF分布于皮肤组织,这种现象也主要出现于真  相似文献   

15.
纤溶酶原的激活与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Plasminogen,PG)分子量约9.0万,电泳位于β球蛋白区带,沉降系数4.28S,等电点6.2~6.6,由790或79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单链糖蛋白,包括24个二硫键和5个同源的tripie loop结构或Kringles。PG在体液,渗出液和漏出液中均有分布,正常血浆浓度为10~30mg%,几乎全是以谷氨酸(Glu)为N端,天冬酰胺为C端的天然PG,故又称Glu-PG。其半衰期2.24±0.9日,在血栓形成时约30%为纤维  相似文献   

16.
人基因重组肿瘤坏死因子单克隆抗体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坏死因子(Tumour necrosis factor,TNF)是由激活的巨噬-单核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细胞毒因子,在介导内毒索的生物学作用(肿瘤坏死活性,内毒素休克等)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制备成TNF的单克隆抗体(McAb),有助于从细胞-分子水平了解TNF的作用机理,并提供一种内毒素休克的有效防治手段。 实验以人基因重组肿瘤坏死因子(rHu-TNF-α,由日本Tejkyo大学Soma教授赠送,比活性5.4×10~7U/mg蛋白质)常规免疫BALB/c纯系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SP2/1骨髓瘤细胞在pEG作用下进行  相似文献   

17.
IL-2R的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奇  王斌 《医学综述》1998,4(7):362-363
<正>目前发现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是由三种独特的膜成分α、β、γ链组成,三者以多肽链间的非共价键连接.α链又称膜IL--2R参与构成IL-2R的高亲合力受体,β、γ链为白细胞介素-2(IL-2)的增殖信号传递所必须.本文将IL-2R的三种膜成分及功能做一简单的介绍.1α链(IL-2R.)的组成与功能T细胞经过丝裂元或抗原激活后,细胞表面出现一种分子量55KD的Tac抗原称为P~(55)蛋白,现已证明此种 P~(55)蛋白就是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α链,所以又称IL-2R_α.θ-2R_α的基因为单拷贝,位于人第10号染色体长臂上P~(14~15)区,全长25KB以上,由8个外显子和7个内显子组成,其中第2、3、4外显子(特别是第4外显子)的编码产物与白细胞介素一2的结合位点相关,用IL-2R_α的cDNA探针与人IL-2R_α的mRNA杂交后,出现3.5KB、1.5KB两种mRNA,PHA和TPA均先诱导  相似文献   

18.
核受体PPARγ与代谢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PPAR(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属核激素受体超家族,共有3种亚型(PPARα,PPARγ,PPARδ或β),是一类基因转录因子,其中PPARα有468个氨基酸残基,基因定位于22q12-13.1,主要在肝、心、肾组织表达,在肝脏脂肪酸氧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PPARδ(β)有441个氨基酸残基,基因定位于6p21.1-21.2,广泛地在各种组织中表达,其表达水平高于PPARα和PPARγ,但目前对其功能不甚了解,个别研究发现与脂质代谢有关;PPARγ已被公认在调控脂肪细胞分化和多种代谢(糖、脂肪、能量代谢等)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不同冻力明胶的溶胀动力学和交联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冻力明胶的溶胀动力学和稳定性差异,探讨影响明胶冻力和交联活性的组分。采用SDS-PAGE法测定不同冻力明胶中各组分的含量,用CM52阳离子交换柱分离得明胶α,β和γ组分,并利用甲醛交联模拟实验考察α,β和γ组分的交联活性,同时以平衡膨胀率(Seq)和ε-氨基酸残基含量为指标,对不同冻力明胶进行溶胀动力学和交联稳定性的考察。结果表明,随着明胶α组分含量增大,明胶的冻力升高,而其平衡膨胀率数值却减小;α,β和γ组分的ε-氨基酸残基含量及交联活性均以α>β>γ的顺序下降;随着明胶冻力的增大,ε-氨基酸残基含量逐渐升高,加速条件下实验结果表明,高冻力明胶较为不稳定,贮存过程中易发生交联。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70例不同类型乙型肝炎患者,包括重症肝炎26例、急性肝炎19例、慢性活动性肝炎13例、以及慢性迁延性肝炎12例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TNF活性及其在肝细胞坏死中的可能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中采用微量全血体外刺激,即以LPS刺激单个核细胞产生TNF_α、以PHA刺激淋巴细胞产生TNF_β,然后用国际通用的L_(929)细胞标准法检测TNF的活性。研究发现重症肝炎患者的TNF活性(TNF_α为15.76 U/ml;TNF_β20.13 U/ml)明显高于正常人(TNF_α为3.10U/ml;TNF_β为0.21 U/ml)与急性肝炎患者(TNF_α为3.44U/ml;TNF_β为0.24 U/ml)。又慢活肝患者的TNF活性(TNF_α为11.42U/ml;TNF_β为7.54 U/ml)明显高于慢辽肝(TNF_α活性为5.92U/ml;TNF_β为0.41 U/ml)。结果表明TNF活性的增高与肝损害的程度与肝炎的活动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