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观察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对颈髓损伤患者血液流变学及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49例颈髓损伤患者分为低能量氦氖激光治疗组(25例)和常规治疗组(24例),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检测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内二醛(MDA)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颈髓损伤患者血液粘度增高,血清SOD活力降低,MDA含量增高(P<0.05)。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激光治疗组治疗后全血粘度高低切变值和血浆粘度明显改善(P<0.05),血清SOD活力增高(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ILIB可改善颈髓损伤患者血液流变学状况,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减轻自由基的损害。  相似文献   

2.
骨折病人血液流变学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骨折病人血液流变学的观察广东湛江解放军196医院(524039)梁鹿章,王亚章,孔禄生我院1991年1月~1993年1月观察了81例四肢及躯干骨折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其显示血液流变学观察的13项指标有9项显示异常,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81例中,男7...  相似文献   

3.
手法治疗颈痛、头痛的临床及其机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复习了有关手法治疗颈痛、头痛罗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文献后主为:(1)手法治疗颈痛有短期疗效。(2)手法治疗亚急性,慢性颈痛优于常规理疗;(3)手法治疗紧张性能、颈源性头痛有效。并结合有关文献,着重从人体解剖学基础与神经系统机制探讨了手法治疗颈痛、头痛的机理。  相似文献   

4.
颈部疼痛风险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痛的风险因素。方法对2007年3月-2007年10月的非特异性颈痛门诊患者进行问卷式调查.同时以同期无颈痛体检人员作为对照。对研究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性别及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是颈痛的风险因素。结论颈痛由多种因素导致,需多学科协作进行治疗,前瞻型研究是颈痛较为合理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川芎对骨内高压状态下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33只家兔随机分为三组:正常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后两组均将家兔一侧后肢于膝关节伸直位持续固定5周,制成该侧胫骨上端骨内高压模型,另侧不固定作为对照侧,分别应用生理盐水和20%川芎注射液治疗3周,测定双侧胫骨上端骨髓血和颈静脉血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血浆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结果20%川芎注射液治疗3周后,其血液流变学指标除红细胞压积外均恢复正常,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则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骨髓血与静脉血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基本一致。说明川芎注射液能改善骨内高压下血液流变学异常状态,从而降低骨内高压。  相似文献   

6.
血液流变学疗法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陈亦江综述房士琦审校血液流变学(hemorrheology)近年来发展较快,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可望对血液流动的病理、生理规律提出新的识认,并可从流变学角度来阐明一些疾病的发病机制,探索开辟新的防治途径[1]...  相似文献   

7.
血液流变学临床监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流变学(Hemorheology),亦称液流学,系研究血液的流动、变形,以及红细胞的粘滞性、血液凝固等流动和变形相互为因果的力学关系的科学,为生物流变学的一部分。Bingham(1920)介绍流动变形的普遍意义。Copley(1948)提出生物流变学概念(Bio-rheology);研究生物体内物质的流动特性如:血液流动性、血细胞变形;包括淋巴、脑脊液、关节液等的流变。1966年在冰岛召开首届国际血液流变学会议。1981年始创《临床血液流变杂志》、  相似文献   

8.
疏血通对下肢骨科手术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肢骨科手术后由于手术创伤、肢体制动和血液学异常改变,极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中血液流变学异常为血栓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于2003年4月-2004年1月对23例患者手术后应用疏血通注射液,观察药物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精索静脉曲张中医气血辨证与甲皱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我们于1999年3月~2003年11月,选取74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进行甲皱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的检测与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琥珀酰明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明胶类血浆代用品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琥珀酰明胶(Gelofusine)由于其具有较好补充血容量,对凝血机制、血液动力学影响小、短时间可大量输入、体内停留时间短等特点,目前在国内应用较多。但琥珀酰明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面报道较少,我们在部分病人应用琥珀酰明胶时做了血液流变学指标的观察以探讨在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方面的影响。资料和方法琥珀酰明胶制剂为贝朗医药有限公司制造的Gelofusine(批号:4271D12),每瓶500ml,随机选择大中型手术3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50±1…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患者硬膜外麻醉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了解高血压患者硬膜外麻醉前后的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采用国产SA-B型多功能电脑血液流变学监测仪,对4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硬膜外麻醉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监测。结果:麻醉后红细胞压积、血液粘度均降低,红细胞变形指数增大。结论:硬膜外麻醉有助于改善微循环。  相似文献   

12.
血液流变学在椎动脉型颈椎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临床常见病,本文从其临床特点、发病机制,以及血液流变学角度分析,综合评价血液流变学在CSA临床诊疗中的价值,以期为CSA的临床诊断和评价临床疗效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颈晕定治疗颈椎退变性眩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常见的颈椎退变性眩晕、一般认为是由于骨赘等退变组织或软组织无菌性炎症水肿的直接压迫.以致椎基动脉供血不足而致,为了进一步探讨颈椎退变性眩晕的发病原因,对86例颈椎退变性眩晕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观察,结果表明血液流变学改变,粘稠度增高是引起眩晕的基本因素。并通过临床与实验研究,对颈晕定的治疗作用进行分析与探讨。颈椎退变性眩晕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1.受检对象(1)患者组:选择86例临床症状典型、经X线摄片等检查符合颈椎病推动脉型诊断标准.排除合并其它疾病,诊断为颈椎退变性眩晕,年龄31~71(49·O土9.…  相似文献   

14.
颈性眩晕治疗方法的探讨(附30例临床观察)杜学刚颈性眩晕经临术观察,除颈椎增生,退变椎间盘突出,继发性椎管狭窄而造成椎动脉供血不足外,尚发现颈椎病患者在血液流变学中七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变,特别是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的增高。与正...  相似文献   

15.
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良渠  刘世杰  柳小林 《中国骨伤》2001,14(12):748-749
1994年 3月 2 6日~ 1999年 3月 30日 ,我们诊治了经颈椎MRI或CT诊断为颈椎间盘突 (膨 )出的患者 6 4例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将有关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 4例中男 37例 ,女 2 7例 ;年龄 2 5~ 6 5岁 ,平均 42 5岁。有颈部外伤史者 14例 ,无明显诱因者 5 0例 ;病程 3天~ 2 2年 ,其中 1年以下者 35例。1 2 症状和体征  6 4例患者中以颈伴单或双上肢麻痛为主要症状者 36例 ,其中伴有头晕或耳鸣者 7例 ,伴有上肢无力者 4例 ,伴有行走不稳者 1例。颈伴头晕痛、恶心或呕吐者12例 ,颈伴单或双肩痛、…  相似文献   

16.
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血液流变学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血液流变学的观察王肇云1武翠梅2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是临床常用的麻醉方法。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国内报道很少。为探索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我们观察14例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现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选...  相似文献   

17.
颈痛是临床常见症状,头前移异常姿势是导致颈痛的重要原因。了解头前移引起颈痛的原因、判断指标和相关治疗方法,对于临床治疗姿势性颈痛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查阅了中外相关文献,旨在阐述头前移引起颈痛的原因、临床症状表现、判断指标,以及物理治疗中关节松动术、运动疗法、物理因子治疗和肌内效贴的干预效果,以期为头前移引起的姿势性颈痛的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颈康饮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颈康饮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例,随机分为颈康饮治疗组(87例)和颈复康颗粒对照组(65例),分别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疼痛程度(VAS法)、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细胞因子IL-10和血黏附因子的变化,并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疼痛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1),2组间治疗前后疼痛积分的差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细胞因子IL-10和血黏附因子,治疗后2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治愈率、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康饮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刘峰  陈冰 《颈腰痛杂志》2023,(5):868-870
目的 分析慢性颈痛对颈椎关节位置误差(joint position error, JPE)的影响,并分析中青年与老年慢性颈痛患者JPE值的差异性,以及疼痛程度与颈椎JPE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本院2020年9月~2021年9月收治的40例慢性颈痛患者,纳入慢性颈痛组;按照年龄“±3岁”的1:1匹配原则,选择同时期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0例正常成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测试两组受试者在颈椎屈曲、伸展、左旋、右旋时的JPE值,并进行以下分析:(1)与健康成人相对比,观察慢性颈痛患者的颈椎JPE特征;(2)分析慢性颈痛患者JPE在不同年龄层(<60岁,≥60岁)的差异性;(3)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慢性颈痛的疼痛程度与颈椎JPE值的相关性。结果 慢性颈痛组在屈曲、伸展、右旋和左旋时的颈椎JPE值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在慢性颈痛组的亚组分析中,年龄<60岁和年龄≥60岁慢性颈痛者在屈曲、伸展、右旋和左旋时的颈椎JPE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颈痛VAS评分与颈部屈曲、伸展、右旋和左旋时的颈椎JPE值之间,均呈显...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工作及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近年来,颈痛发生率不断上升,并呈现年轻化趋势[1].2010 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2]表明,颈痛是全球第四大致残原因,仅排在背痛、抑郁和关节痛之后.颈痛发生率约为15% ~ 50%,其中女性发生率为26.4%[3].颈椎椎间盘突出症(CDH)是导致颈痛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主要表现为颈部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