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3 毫秒
1.
本研究应用单克隆抗c-erbB-2抗体PAb1对26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BAC)和一组癌旁肺组织非典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增生(ABH)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显示BAC确有c-erbB-2癌基因的过表达,其中clara细胞型阳性率为70%;Ⅱ型肺泡细胞型为50%;粘液柱状细胞型为50%c-erbB-2阳性表达与肿瘤的部位、大小及有否淋巴结转移均没有关系。根据目前所获随访资料看,c-erbB-2表达似与病人预后无明显关系。在10例癌旁ABH中有1例中度ABH呈c-erbB-2阳性和1例重度ABH显示可疑阳性。此种阳性表达意义尚不清楚,考虑到相应病例的癌细胞亦呈阳性表达,可提示该增生的、表达c-erbB-2癌基因的ABH细胞亦受到基因突变的影响,可能成为BAC的癌前病变信号。  相似文献   

2.
】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auses of misdiagnosis of 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 Methods 13 patients who had been diagnosed as 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 were analys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No definite diagnosis for 52 cases out of 103 were made until three months after they were hospitalized for examination for the first time,and the misdiagnosis rate was 5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X-ray signs of 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 are varied and are very apt to be misdiagnosed, to which the clinical doctors must pay great attention.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2年1月-2002年5月误诊的16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首发症状以咳嗽,进行性呼吸困难及咯血为多见。结节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易与结核球和炎性假瘤误诊,浸润型和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易与肺部感染,浸润型肺结核和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等误诊。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临床及X线表现多样,易误诊误治。经支气管镜肺活检和早期开胸探查分别是诊断浸润型或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和孤立结节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4.
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BAC)影像表现。方法:收集21例经手术、肺穿病理证实的细支气管肺泡癌的临床,胸片、CT及病理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单发结节型5例;弥漫结节8例,炎症型3例;混合型5例,21例BAC中13例合并胸水,动态观察、单发结型1例9年无变化,最近两个月病变有所增大;4例在3个月内病灶有轻度增大,弥漫结型1个月内病变有较明显进展,炎症型动态观察见病灶出现实变,空气支气管征可消失,误诊情况,误诊为肺炎3例,间质性肺炎2例,炎性假瘤1例,粟粒结核1例,未能作出明确诊断3例。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影表现复杂,需结合多种影像检查结果,动态观察,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5.
胡康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0):7434-7434
对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误诊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48岁。以发热、咳嗽、左侧胸痛4d为主诉来我院就诊。患者因做重体力劳动后大汗着凉,发热、咳嗽、咳痰,痰量每日900-1300ml,为白色浆液性痰。自行口服一些抗感冒、抗炎药,具体用药名称不详,用药后效果不佳,且左侧胸痛逐渐明显。体格检查:叩诊左肺上部呈浊音,语颤增强,听诊为管状呼吸音,并可闻及细湿性啰音。  相似文献   

6.
刘文军  罗敏  李华莉 《华西医学》2006,21(4):752-753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BAC48例,进一步了解其CT表现特征。结果:BAC按影像表现分为三种类型:孤立结节型、肺炎型、弥漫型。本组分别有30例、12例、6例。孤立结节型病灶多位于外周(96·7%),同时具有分叶、毛刺、空泡征、胸膜凹陷的22例(73·3%);肺炎型中,均匀实变的7例(58·3%),蜂窝状实变2例(16·7%);磨玻璃样改变3例(25%)。支气管气相5例(71·4%),枯枝征4例(57·1%),CT血管造影征3例(42·9%);弥漫型6例均表现为双肺弥漫性分布的腺泡结节影。HRCT有助于病灶的显示。结论:熟悉BAC的CT征象,可以提高诊断正确率,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BAC)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提高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误诊为过敏性肺泡炎的BAC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因间断咳嗽、咳痰、低热1年,活动后呼吸困难4个月并加重2周入院.有过敏性鼻炎病史20年,先后在当地医院及我院误诊为支气管炎、肺部感染、过敏性肺泡炎等,经反复抗感染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最后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确诊为BAC.结论 BAC表现形式多样,容易误诊,对于肺部感染经长期抗感染治疗无效者,应考虑BAC可能,及早获取病理学诊断依据助诊.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X线、CT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收集我院12年来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细支气管肺泡癌32例,对其X线平片、CT及病理切片进行分析。结果影像学诊断以首次X线胸片及CT第一诊断为准,影像学检查诊断肺泡癌22例,诊断符合率为68、9%,误诊率28.1%,漏诊率3.1%。结论肺泡癌的X线及CT表现多种多样,是肿瘤不同发展阶段的反映,本组以X线及CT表现结合病理所见进行了分析,解释了不同X线及CT表现的病理基础。通过系列随访观察,发现其各种X线及CT表现可互相转化。  相似文献   

10.
对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诊断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28岁。主因间断性咳嗽,咳痰伴气短2个月余,加重3d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痰为白色泡沫样,1d约50~100ml,伴有气短,于内蒙古胸科医院抗结核治疗1个月,此期间多次痰涂片查结核杆菌均为阴性,行支气管镜2次,示上皮细胞有不典型增生,为进一步明确诊治,入我院。患者自发病以来,食欲差,体重明显减轻,无明显发热及盗汗现象,二便未见异常,既往体健。  相似文献   

11.
对我们所遇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误诊12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例,女10例.年龄40岁以下1例,40~50岁8例,50岁以上3例,平均46.2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表现为弥漫性病变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特征。方法对7例经病理证实的细支气管肺泡癌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特征性CT表现包括:(1)双肺多发实变伴支气管气相,充气支气管延伸至胸膜下或壁不规则、僵直;附近伴有成堆小结节影。(2)双肺弥漫颗粒或结节影,或伴血管支气管束增粗、紊乱,或伴胸膜下结节呈弧形排列。结论认识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有利于肺弥漫性病变的鉴别。  相似文献   

13.
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结果:根据CT表现,细支气管肺泡痛分3种类型;肺炎型(8例),多发给节型(3例),沿肺纹理分布斑点状影(3例)。结论:注意分析各型CT表现特点及转移病灶,短期复查可提高其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4.
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名称较多,主要是由于对本病的认识不一致的缘故,其名称有:恶性肺腺瘤、多发性结节癌、原发性多发性肺癌、细支气管癌、弥漫性肺泡癌等。1960年国外有人根据其组织学特点,命名为细支气管肺泡癌,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归为肺腺癌的一个亚型。可以说,细支气管肺泡癌是一种特殊型原发性肺癌,这个名称已被多数学者接受。现将本病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CT诊断细支气管肺泡癌4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细支气管肺泡癌43例,对其征象进行分析。结果结节型12例,为单发结节;弥漫型23例,其中腺泡样结节11例.大片实变6例.磨砂玻璃征6例;炎症型8例。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表现多样,结节内细支气管气像对诊断具有一定价值。炎症型和弥漫型需与肺结核、肺炎鉴别。  相似文献   

16.
对30例经TBLB和BAL检查确诊的BAC患者进行分析。结果:BAC的主要症状与其它肺部疾病相似,部分患者咳多量泡沫状痰可作为一个突出症状。胸部X线主要表现为孤立结节型和弥漫型两大类,后者预后较差。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下BAC主要有三种表现:管内增殖型;管壁浸润型;大致正常型。经TBLB和BAL对BAC有肯定诊断价值,部分纤支镜下未见异常者重复纤支镜检可提高诊断率。结论:纤支镜检查是诊断BAC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细支气管肺泡癌(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BAC)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升高,严重影响患者和接任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BAC是肺腺癌一种特殊的亚型,是一类少见的原发性肺部恶性肿瘤,由于发病类型不常见还有临床表现与其他肺部疾病有许多相似之处,常误诊为其他病理类型的肺癌和一些良性病变,从而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1].传统的诊断方法常采用X线片法,由于该病影像表现比较复杂,该诊断方法不能完全显示其病灶部位.多层螺旋CT(MSCT)是近年来发展期来的一种新型的诊断方法,对够清晰显示病灶部位,认识其征象,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本研究通过对56例BAC患者的MS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为该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提高肺泡癌的X线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材料与方法:搜集9例经病理确诊的肺泡癌系列胸片,总结其X线征象与产生的病理基础。结果:磨砂玻璃征,腺泡样结节,病理性支气管气相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结论:肺泡癌较易误诊,必须熟悉各种类型的肺泡癌征象,紧密结合临床,才能及时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2008年美国有21.5万新发的肺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86%。NSCLC中鳞癌发病率较前有所下降,而腺癌发病率逐渐增加。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BAC)是腺癌中重要的一个亚型。与其他肺腺癌相比,BAC有着独特的临床病理表现、影像学特点及预后,但目前对BAC的认识不足,严重影响了BAC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因此必须重视对BAC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孤立结节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bronchioloalveolareareinoma,BAC)的误诊原因.方法:对我院1986年1月~2007年5月收治的20例孤立结节型BAG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术前均未明确诊断,19例行剖胸探查术并行相应肺叶切除,1例长时间误诊而丧失手术机会.20例均经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BAC.结论:BAC发病率低、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纤维支气管镜、痰液细胞学及诊断性穿刺检查对BAC的阳性率低等是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